书城文学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
32968600000146

第146章 东门赋

“作者简介”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河南信阳人。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他是明代拟古派“前七子”的首领之一,与李梦阳并称为“何李”,又与李梦阳、边贡、徐祯卿并称为“弘正四杰”。著有《大复集》38卷,又有《雍大记》等并传于世。其诗长于抒情,赋亦清丽可读。

“原文”

步出东门,四顾何有?敝冢培累①,连畛接亩②。有一男子,饥卧冢首。傍有妇人,悲挽其手。两人相语,似是夫妇。夫言告妇:“今日何处?于此告别,各自分去。前有大家③,可为尔主。径往投之,亦自得所。我不自存,实难活汝。”妇言谓夫:“出言何绝!念我与君,少小结发④。何言中路,弃捐决别?毕身奉君,不得有越⑤!”夫闻妇言:“此言诚难。三日无食,肠如枵管⑥。仰首鼓喙⑦,思得一餐。大命旦夕,何为迁延?即死从义,弗如两完。”妇谓夫言:“尔胡勿详?死葬同沟,生处两乡,饱为污人,饥为义殇⑧。纵令生别,不如死将⑨!”夫愠视妻⑩:“言乃执古。死生亦大,尔何良苦?死为王侯,不如生为农圃;朱棺而葬,不如生处蓬户。生尚有期,死即长腐。潜寐黄泉,美谥何补?”夫妇辩说,踟蹰良久。妇起执夫,悲啼掩口。夫揖辞妇,抆泪西走。十声呼之,不一回首。

“注释”

①培累:聚积得很多,连成一片。②连畛接亩:意为布满了田野。畛,田间小路。亩,田垄。③大家:大户人家,富贵人家。④结发:古俗,成婚之夜,男左女右共髻束发,表示结为夫妻。⑤不得有越:不能有越礼的行为。此处意为不能背你而去。⑥肠如枵管:肠子像空管子。意为挨饿。⑦仰首鼓喙:抬起头张动嘴巴。形容饥饿思食的状态。⑧义殇:符合道义的夭亡。⑨死将:死掉。将,助词,无意义。⑩愠:生气。言乃执古:说话竟然拘泥于古礼。农圃:种田人与种菜人。代指农夫。谥:古代在人死之后给予的美称。抆泪:擦泪。

“赏析”

这是一幅生离死别、催人泪下的悲惨图景。明中叶的弘治、正德年间,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土地集中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饿死异乡。正德年间爆发了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决非偶然。何景明的这篇赋,便是截取了饥民图中的一个片段,加以描写再现。这至少在客观上为这场农民大起义作了很好的注脚。赋这种文学体裁,向来被用于铺陈景物与抒发怀抱,而何景明用来反映民生疾苦,这是对赋的题材的开拓,读来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别开生面。在表现手法上,此赋主要采取了对话的方式,来再现夫妻忍痛分手的情景,具有如闻如见、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