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的史家通常把历朝皇室描写成非凡之人,那其实都是文人笔墨的渲染。出生在战火纷飞年代的成祖文皇帝朱棣,幼时其父朱元璋很少有精力去管教他。
朱棣在8岁以前,是没有名字的。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才正式给儿子取了名字。
就在这一年的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应天城内的太庙大殿里供品丰盛,香火缭绕,吴王朱元璋为爱子举行的命名仪式即将开始。曾经横笛牛背的朱元璋,经过几番争战,消灭了所有对手,完全有条件做一个称孤道寡的皇帝了。所以,他要在登基之前,光宗耀祖,给儿子取名字。朱元璋在太庙文中写道:“维子之生,父命以名。典礼所重,古今皆然。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令长子命名曰标,次曰樉、曰、曰棣、曰(木肃)、曰桢、曰朱榑,从孙一人曰炜(后更名守谦),敢告知之。”从此时开始,8岁的朱棣和他的兄弟们才有了正式的名字。
第二年(1368年),明朝在应天城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诞生。
戊申年(1368年)正月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改元洪武。刘基领命奉册室,马氏被立为皇后,世子标立为皇太子。朱标同几个兄弟在登基和册封仪式完成之后一起去拜贺母后马氏,然后众兄弟再拜贺长兄太子朱标。在一片礼乐声中,由二哥朱棱代表大家致贺词:“小弟极兹遇长兄皇太子荣膺宝册,不胜忻忭之至,谨率诸弟诣殿下称贺。”从这时起,朱标同他那些亲兄弟有了明确的身份之别,只是这种区别在当时还不明显。到了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分封诸王,朱标同其兄弟们的身份明显地育了不同。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三,朱元璋在奉天殿和华盖殿宴请君臣,商议分封诸子为王的事宜。朱元璋对群臣说道:“我亲率师旅,以靖大难,靠皇天眷佑,才得平定海内。然而天下之大,必树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现在诸子都已成年,应该封他们以爵号,镇守各地。这并非我私庇自己的儿子,而是遵循古代先哲王的榜样,为求国家长治久安。”“陛下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天下万世之公议。”群臣异口同声地响应。
但是,朱元璋感到于功臣之前先封诸子还是多说一说道理为好,他接着说:“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天子就是这样做的,所以行之久远。秦始皇很快便致亡国,就是因为废而不行。汉、晋以来,莫不皆然。其间有治有乱,那就要看他们各自做得如何了。”诸臣对这事仍然没有反对意见,便这么决定了封藩之事。
随后,封建诸王诏由当时的文章高手王棒拟制诏书曰:“朕荷天地百神之灵,祖宗之福,起自布衣,艰难创业。惟时将帅用命,遂致十有六年,混一四海。功成治定,以应正统。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使长幼分明,内外之势巩固。朕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为皇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为秦王、第三子为晋王、第四子为燕王、第五子为吴王、第六子为楚王、第七子为齐王、第八子为潭王、第九子为赵王、第十子为鲁王、侄孙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凡诸礼典,已有定制。于戏!众建藩辅,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友之厚。古今通谊,朕何敢私?尚赖中外臣邻,相与维持,弼成政化。故兹诏示,成使闻知。”
诏书下,准备举行分封仪式。四月初七,奉天大殿内在晨钟响过三下之后全场一片庄严肃穆。仪式执事人各司其职,隆重的封藩仪式开始了。
身着九章冕服的朱棣,同即将受封的诸王一起,在引礼官带领下走进奉天门的东门,到奉天殿门前跪了下来。诸王在宣判官宣读完朱元璋封藩诏后,依次进入殿内接受金册和金宝。首先是朱樉,然后是朱,第三个便是朱棣了。
奉天殿内按照固定程式举行着庄严的仪式。朱棣在一阵礼乐声中走到御座前一一上面是父皇,父皇身旁是长兄太子。读册官跪下来宣读金册上的文字:“昔君天下者,必建屏翰。然居位受福,国于一方,并简在帝心。第四子棣,今封你燕王,永镇北平,绝非易事。朕起农民,与群雄并驱,艰苦百端,志在奉天地、享神祗。张皇师旅,伐罪吊民,时刻弗怠,以成大业。如今你有封国,当恪守礼敬,仁政爱民。体朕训言,尚其慎之。”宣读完毕,左丞相李善长将金册、金宝一一捧到朱棣手中。他庄重地接过来,交给身旁的内侍,俯身下拜。
在一片礼乐声中朱棣在引礼官带领下走出奉天门,开始了燕王的生涯。这时朱棣还不到10岁。
朱棣被封燕王,封地是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就朱棣封地来看,朱元璋很可能已经开始注意到他的这个儿子了。北平离首都南京很远,但离北元残部很近。国家刚刚建立,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这时把朱棣封到北平,是否意味着朱元璋把镇守边关这样的重任交给了他?朱棣丝毫没觉得封地在北平有什么不好,相反的,他仿佛找到了释放自己激情与热血的地方。
封地边上,就是蒙古人。朱棣就在跟这些蒙古骑兵的对抗中,实际检验了自己以往所学到的一切技能。慢慢地,他发现,实践永远要比教科书来的深刻。
在关外的平原上,他看见的是江南看不到的战场,在震天的嘶吼声中,他学会了怎样让自己保持一个将领应有的冷静,而在堆积成山的尸体和血流成河的惨烈面前,他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千千万万的士兵,千千万万条生命,他们也许没有报国的壮志,也没有对敌人无边的仇恨,只是为了活命才加入了军队。但是,战争又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多么的无情。
强大的人注定是会被赋予重任的,就像朱棣一直以来所期盼的那样,他的强大不会没人看见,而这一次,他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