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九年(1434年),宣宗37岁,对一个人来说,这个年龄正是人生黄金岁月。宣宗即位时,已年满27岁,学业已完成,又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即位掌政,正是一个最好的年龄。他不辜负祖辈们的托付,管理国家、处理政治事务,很有条理,这期间天下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可以说得上是国家太平百姓安乐。在他的治理下,社会正在走向繁荣,他的事业也处在向辉煌发展的阶段,因此赢得了大臣百姓的忠心拥护和爱戴。
宣德十年(1435年),这是宣宗当皇帝的第十年,如加上他即位的那年,该是第十一年。春节是一年之始,故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宫要举行盛大的祝贺活动,皇帝要上大殿接受百官的祝贺。但宣宗把这个重要的庆贺活动也取消了,而命百官在文华殿向太子举行庆贺礼。确实,宣宗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但他还可以处理政治事务。
正月初三,他自感自己的日子没多少了,便向文武大臣发出一道旨意:“我的病治好的希望不大了,这大概就是上天注定的吧!让皇太子继承皇位,众位王公大臣都必须严守祖宗的家训,各王谨守藩国。嗣君(指皇太子)年幼,惟望皇太后朝夕教诲训导,你们文武大臣尽心辅佐,凡家国重务,必须上禀皇太后、皇后,然后去执行。”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死于乾清宫。宣宗死时,年仅38岁。
去世以前,宣宗还留下了一份“遗书”,向全国颁布,为的是全国上下都能知道,照他的最后一次旨意去办。遗诏的内容,同他临终前的遗言基本一样,宣宗对他走得这么早充满了遗憾。他说:“生死是人之常情,寿命的长短有一定的限度。人的生死,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寿命的长短也有极限。(这些)都是不能违背的。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不能继续光大祖辈的宏图伟业,也不能奉养母亲到终年,心里想到这些,即使死了,于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
其实,宣宗在位期间,国家的土地兼并问题也在当时逐步凸显出来,大量土地流向皇室勋贵官僚地主手中。农民没有必需的土地,流民问题也已逐渐形成。早在宣德三年(1428年),“山西饥民流往至南阳诸郡不下十万余口,有司军卫及巡检司各遣人捕逐,民愈穷困,死亡者多”。宣德五年(1430年),北直隶易州有逃民1229户,山东潍县有逃民3407户。
另外,自成祖朱棣以来,朱元璋制定的祖制受到破坏,宦官逐渐受到重用。朱元璋在位时,由于历朝宦官专权,下令禁止太监识字。而宣宗竟在宫内建立了内书堂,专门教授小太监读书识字,他认为太监应该有文化,可以提高素质。他把不称职的大学士陈山调离内阁,命他去当老师。此举自宣德年间创始,一直延续下去。宣宗时期,宦官尚未形成专权的局面,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到了他儿子英宗朱祁镇时,宦官王振专权,以致朱祁镇被蒙古俘虏,差点断送了大明江山。
宣宗早逝,同时也意味着“仁宣之治”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