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抗清逐夷复宝岛:郑成功
33097300000016

第16章 招揽贤才,立志收拾旧河山(1)

郑成功勇举义旗,各路豪杰志士仰慕国姓爷的威名,纷纷前来投靠。这种形势让郑成功感到非常高兴。然而,郑成功知道要想增强自己的战斗力,积极扩充人数是远远不够的。在多次与清廷的较量中,郑成功感觉到军中并不缺乏猛将,但是论计谋论战法,军中实在没有这样的能人。郑成功读过三国,知道刘备在得到诸葛亮这样的谋士之后,才使得自己迅速发展起来,并且能够有所作为。于是,郑成功竖起了招揽贤才的大旗。

于是郑成功在训练自己的部队之余还不断地招兵买马,使自己的力量不断壮大,以便以后和清兵决一死战。在泉州西门外潘山村的北面,有一座长约十丈的石桥。相传郑成功当年揭竿而起抗清时,曾经在这座桥上树旗设案,招纳各方贤士,所以附近群众就将这座桥称为“招贤桥。”

后来,郑成功率领的义军打了几次败仗,这更让郑成功清醒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郑成功为了招集贤士,就在古州孔庙前面的潘山一带,竖起“招贤”的旗帜,并命人在行人经常往来的一座石桥上,摆了一张方桌,桌上放着一只盛着清水的碗,碗的旁边放一把宝剑,一支蜡烛,一副火刀炻。郑成功亲自吩咐守候在那里的两个亲兵,只要看见有人过来动方桌上的东西,就立即前来禀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虽然郑成功一腔热血,誓言反清复明,但是很多人还是心有疑虑。刚开始的时候后,很少有人前来问津。即便经过这座石桥的行人很多,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这方桌上的宝剑、清水等物有何妙用,所以,看了一眼之后就又走了,并没有人敢动香案上的东西。又过了几日还是没有动静。一天,正当晌午时分,只见有一位挑柴的壮汉,大步流星地朝石桥走过来。这个大汉生得体格魁梧,气宇轩昂,不慌不忙地走近方桌前,把肩上的柴担子放在一边,对着桌上摆着的清水、蜡烛、宝剑等物观看沉吟了片刻,两道剑眉一立,便伸手抓起那把宝剑,把那只盛满清水的碗一剑击碎,接着又拣起火石,“咔嚓”一声,点燃了蜡烛。看到这个情形,守候的亲兵急忙去向郑成功报告。郑成功闻讯大喜,立即亲自前来桥头迎接大汉,含笑问道:“请问壮士尊姓大名?”

壮汉回答说:“在下陈永华,祖籍同安,仰慕国姓爷威名,特地前来投奔。”

郑成功又问:“不知壮士以剑击水、引火燃烛,有什么深意?”

陈永华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宝剑击碎清水,以喻‘反清’;火石点燃蜡烛,以喻‘复明’。国姓爷所寓深意,令人钦佩!”

郑成功一听,更加喜出望外,眼前这个挑柴大汉,果然是个才智不凡,志同道合的义士。郑成功不禁连声赞叹说:“壮士有此胆识,何愁不能收拾破碎河山!”于是便将这位大汉招为军中谋士。

这件事有了一个开头,以后就越来越顺利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郑成功设案招贤的故事,便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东南沿海,很多爱国志士纷纷前来投奔。有一天,张进来营房向郑成功报告好消息,称投军者中身怀一技之长者不乏其人,其中有个名叫杨大文的汉子擅长制兵器。郑成功正在为兵器不足而愁苦呢,一听有此人就兴奋起来说:“发现人才需要智慧,使用人才需要勇气。你两者俱有,足见你是当今伯乐也。”停了停,又补充说:“你要为我军多收罗人才,并把它作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去完成。人才济济,才能事业兴旺,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埋没人才,是最大的损失!在义军中要坚决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有一技之长者,不管是什么人,要为我所用,决不排挤;妒才者,将被视为我军的头号敌人,发现一个要严惩一个,决不轻饶!”

“是!末将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张进意犹未尽,又说,“此杨大文不光会打造兵器,还很有民族气节。鞑子曾以高薪收买他,不成,又用强制手段逼迫他,他仍一件兵器都不给他们打。无奈,鞑子把他扔进大牢关了三载,他仍然一技不献。敌人气急败坏,一脚将他踢出牢门。正是此事激起了杨大文的义愤,他才来投了义军,并说愿为消灭鞑子打造天下最好的兵器。”郑成功听后非常高兴,指示部下说:务必顺其心,尽其技。没过多久,杨大文果然造出了精良兵器,并且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军营。他不但自己制造,还教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兵器制造家,为义军的成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杨大文受到了郑成功的重用和嘉奖。

郑成功的这些招贤纳士的举动,引起了很多仁人志士的重视,于是,前来投靠的人越来越多。郑成功举义旗之所以顺利,发展迅速,推其缘由,是因他注重用人,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同时,他的行为顺应了民心,义旗才能迎风招展。因他顺应了历史潮流,田园隐士、社会贤达、深山高人、江湖秀才,莫不纷纷归附,为能投其麾下而感到荣耀。很快,义军队伍壮大了起来,看到这样喜人的形势,郑成功喜出望外,对前来投靠者来者不拒,盈盈笑迎,娓娓交谈,彬彬交往。他唯才是举,不论门第、出身、资历皆收罗重用,委以要职。

在招贤纳士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值得一提的事情。当时有个隐士,姓江名山,号泰山真人,14岁中秀才,15岁与其父同中举人,只是生不逢时,遇天下大乱,科举中止,进士美梦难圆。但他满怀壮志,足不出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因满腹经纶无人用,遂隐居泰山,远离尘寰,做了泰山真人已有十年有余。有一天,江山闻其父江河满罹难的噩耗,赶下山来,欲为父报仇雪恨。这江河满,早年投了义军,郑成功委其教谕之职,俩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颇为信任。清军犯同安城时,江河满勇斗顽敌不幸殉职,江山为报父仇来投义军。郑成功将其父之职授予他。江山却受而不任。这让郑成功有些不解。原来他一心想寻找到父亲尸体好安葬,故而化装成云游的和尚,打入清营。清兵见是僧人,都不在意,任凭他四处寻找。一天,他寻至城墙根,见父仰卧,浑身刀伤,双目不闭。他掮起就走,走不多远却遇着清军将领佟鼐。此人怒目龇牙,如凶神恶煞,劈头便问:“何人斗胆,竟敢在此佯装僧人?敢是以掮尸掩人耳目,实是探我军情?来人!给我拿下……”

“且慢!”江山不慌不忙,轻轻放下尸体,从容不迫,双手合十道:“贫僧化缘至此,哪知偶遇昔日有衣食之恩的施主罹难于此。生前不能报恩,死后应为其收尸,此乃天理良心耳。因此,乞求长官成全贫僧美意。阿弥陀佛。”佟鼐斜目歪脖,双手反剪于背后,从前面看到背后,从头瞧到脚,左右上下,仔仔细细打量着江山,仍不敢相信,便喝道:“分明是假冒僧人,编造谎言,诓骗本官,拿下问斩!”言讫,众兵卒一拥而上,亮晃晃的剑戟刀矛一齐架在他脖子上。

江山泰然自若,毫无惧色,兀自合十说:“善哉,善哉,贫僧一出家人,安敢骗长官,擅毁佛门清规?长官不方便就罢了,何必诬陷无辜僧人?”

佟鼐见他言行举止始终如一,无破绽可寻,又谦恭斯文,一副佛门慈慧之相,虽在众多兵器恫吓之下,仍神色不慌乱,遂信以为真,故而放了他。江山厚葬了父亲,带着杀父仇恨和清军的重要军事机密,回到义军军营。郑成功对他的突然出现,真有大旱望云霓的喜悦。

江山拱手致礼说:“蒙国姓爷谬爱,封我教谕一职,我受之有愧。徒有虚名之人,岂敢负此重任,还望收回成命。若不嫌弃,我愿当个小兵。”

“兄台过谦。我今日得君,如鱼得水。有识之士与我肝胆相照,匡我不逮,乃我之福,不胜感激。我素有爱才惜才之嗜好。泰山真人是当代名宿,又是至孝之人,理当受到重用。况且兄台识大体,前来助我抗清复明,是我的造化,是苍天的恩赐,实乃大幸也!”说完,二人抱拳在胸,礼毕,分宾主而坐,兴致勃勃地纵论天下之事。一个娓娓而谈,一个侃侃而论,甚是投机。郑成功被泰山真人博大精深的学识所震撼,激动地说:“兄台平日熟读兵书,尤谙政史,深识玄机,且娴于辞令,纵论精辟,所言之事均深中肯綮,不愧是卧龙再世。恕我妄称:刘备拜诸葛何职?”

“不敢接受军师一职,鄙人才疏学浅,实不堪当此重任。”泰山真人执意不就。然而,郑成功的玉口金言不容收回。泰山真人见郑成功一片诚心,这才起身,叩首说:“吾无才无德,无半点功劳,侥幸获此重任,唯恐众人不服……”郑成功连忙将他扶起说:“军师德才兼备,经纶满腹,智胆无双,军师一职,非你莫属。”

泰山真人接受封职后,对郑成功说了四句话:“通洋贸易,疏通财源,光复台湾,扬我军威。”郑成功大喜过望,把四句话简括成四字方针“通疏光扬”,并以此作为义军行动纲领,亲书成条幅悬挂于书斋里,作为座右铭。泰山真人这个军师竭心尽力的为郑成功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

当时,金门岛被五个海盗盘踞着,他们自诩是绿林好汉,人称其为“金门五虎”。当地百姓恨透了他们。这“五虎”是李傲、杨康、朱雀、龙飞、马腾。他们专门网罗地方上的流氓恶棍,为非作歹,横行乡里,无人敢惹。郑成功早有收服他们的意思,由于形势所限,迟迟未动。

这一天,军师泰山真人似乎是看出了郑成功的心思,于是就向郑成功献计说:“先放风出去,说义军要强攻金门岛。”这是军师首次出击,但是郑成功非常相信他,于是就采纳了军师的计策。很快,义军攻岛的消息传到五虎之首的李傲耳里,听到这样的消息后,他感到很震惊。李傲是五虎之尊,大小之事均由他领个头,众人都听从他的号令。此番当然也由李傲发出邀请,“五虎”聚首一处,共商对策。军师早就想到这一点,于是,又向郑成功献计。郑成功又依军师之计,给李傲修了一书,差人快船送至金门岛。信上写着:

李傲兄惠鉴:先允我一拜。时局濒危,祈尔与其他四位兄台以国事为重,共举义旗,光复明室,此乃为光明正大之道。献岛者不分彼此,立功者上报重奖。时下,义旗猎猎,尤思虎将增辉。郑某爱才如命。切勿贻误良机。

郑成功顿首

永历孟春吉日

李傲接信后,“五虎”相递传阅。杨康阅毕骂说:“郑成功这小子,如意算盘打到老子头上来了。他也不睁开眼睛看看,我们‘金门五虎’是何等人物!岂肯与那无孝悌之心的人为伍?”

“信中说了什么?”朱雀一面问一面从杨康手中接过来信。

“你自己瞧好了。”杨康将信一扔。看完后,朱雀发表议论说:“凭我五人之大名,谁个不怕?郑成功当然心中明白,故而以高官厚禄引诱我们。我等当然不会上当。依我之见,宁可落草为寇,也不可当亡国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