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抗清逐夷复宝岛:郑成功
33097300000022

第22章 对清宣战,郑军连克数城(1)

郑成功日夜操练军队,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以待有朝一日可以和清军决一死战,一来报国仇,二来报杀母之仇。清廷在实施诱降计划失败后,就开始不断的对郑军进行征剿。面对这样危急的局势,郑成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进攻。郑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收复了数城。然而,郑成功很快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犯了兵家大忌,在南京之战中受到重创,元气大伤。在随后的时间里,郑成功的处境一度非常的被动。郑成功深感复国大计难成,在严峻的形势下,他动了进军台湾的念头。

清廷在多次劝降失败后,决定对郑成功的义军实行海禁。但是,郑成功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对清宣战。顺治十三年(1656)四月,郑清两军的战争在泉州附近海上爆发了。海战中郑军一直占上风,不习水性的清军被狂风巨浪弄得溃不成军,这就是著名的“围头海战”。

战争打响之后,郑成功一鼓作气,积极备战。郑成功在清理了内部之后,着手扩大抗清基地,督师在海澄磁灶地方,以待战机。这时,清朝漳州总镇王邦俊率领海澄马军、步军数千人,也来到磁灶扎营,与郑军对垒,企图打击郑军的发展势头。郑成功与诸将分析,打败漳州这一路兵马,会震慑清军,又能促进集兵征饷,鼓舞将士的抗清热情。

于是,经过和众谋士商议后,郑成功布置了具体的作战方案,等待时机发动攻击。这一次,郑成功利用清军的冒进心理布下了一个圈套,准备等清军进入后,正面进行猛烈攻击,然后再进行包抄,一鼓作气把清军消灭掉。按照郑成功的部署,各部兵马很快就到位了。果然如郑成功所料,没过几天,王俊邦就带兵进入郑军包围圈,被郑军一鼓作气打得溃不成军,清兵死伤无数,丢下了大量的辎重马匹。几天后,郑成功等回到厦门中左所,对参加这次战斗的人员论功行赏。一律按照此前颁布的《杀虏大敌中敌赏格》中规定的中敌赏格加以奖赏。这是金、厦奠基后的首役,可谓旗开得胜,郑军人心为之大振。由于郑军得到地方民众和明军残部风起云涌般的响应,在五月中旬才建立起来的明朝鲁王政权,到了七月末,业已聚集了十万庞大军队,势力范围也从湘东一隅,迅速扩展到浙东、浙西的大片地区。尽管纷纷加盟的这些府县基本上还处于各自为战的态势,而军队中的相当一部分亦属于临时凑合起来的壮丁,然而已经形成了一股颇为浩大的声势。这就迫使踌躇满志的清朝浙江总督张存仁惶悚不安,连忙收敛锋芒,全力以赴防卫杭州府,同时飞报南京,请求火速增援。

面对这种有利形势,诸大臣奏请鲁王顺应时势,抓住战机,拼死一搏,扭转乾坤。鲁王应允,并在绍兴召开了御前会议,决定派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刘绩担任督师,率领戍守在绍兴一线的各路明军,分别向有利地区集中。按照他们的计划,能一鼓作气收复多处失地,自然最好;就是一时做不到,也要打上几个漂亮的胜仗,以便震慑敌人,鼓舞明军士气,巩固业已取得的地盘。义军首领郑成功被空前大好的形势所激励,主动上疏朝廷请缨北伐,牵制洪承畴的清军,以便减轻清军对李定国部的压力,李定国是西南唯一的一支勤王劲旅,万万不可有闪失,如此行动,也是从整个战局着眼的。鲁王被郑成功这一忠君勤王的行为所感动,敕封他为延平王,并派刘绩来义军驻地宣诏并巡视三军军营。

到达郑成功的驻地后,刘绩在郑成功等的陪同下视察三军。他兴致勃勃地登上点将台,观看王老山演武场演武比赛,当即产生这么一个念头:“明军中缺少像郑成功这样的帅才来统率三军。倘早用此人,明朝的江山不会沦陷大半。明朝之所以有今日的可悲下场,不是天意而是人为!”刘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缘由是郑成功的义军虽然是抗清复明的一支劲旅,但毕竟是地方军,不能与正规军相提并论。这让刘绩带着诸多遗憾去巡视其海军。分布在厦门诸岛海域的战舰如野鹜一般,黑压压的数不胜数。刘绩看了海军的阵势更使他心悦诚服。“有如此庞大的水军,何愁郑军不一天天强大起来?郑成功真将才也!”刘绩这么想着,不由扭过头来对郑成功勉励说:“朝廷水军也不过尔尔,足见兄台治军的功劳卓著。我敢断言,郑成功的大名一定会写进青史,永远被人传颂。”

随后,郑成功感叹说:“国难当头,君王难当。请大人回朝后代我面谒圣上,就说郑成功和十万义军竭尽全力匡扶明室,舍生忘死驱除鞑子,誓死捍卫圣上。明不兴,清不灭,我等挥军不止!”

听到郑成功的这一番慷慨陈词,刘绩心中顿生敬意,他激动地说:“延平王忠君之心,日月可鉴!令我万分敬仰。本官回京师后一定转禀圣上,备说延平王爱君之心无人可及。圣上一定高兴,龙体得慰藉,必然心宽体胖,光复我大明河山就更有希望矣!本官早知道延平王是言行一致的人,圣上更会信赖,不然的话,圣上怎么会要本官来宣布敕封‘延平王’的诏令呢。请将军放心,我会把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上奏,让圣上全面真实地了解将军,今后会更好地嘉奖义军。”刘绩说完,口占一绝《咏大木》:挥戈策骥任驰骋,天马行空独一人。横扫江南无敌手,叱咤风云扬忠魂。刘绩激情满怀地说:“恭喜延平王!贺喜延平王!你前程无量。我大明天子得你这样的忠臣良将,实乃天幸也!”

和郑成功说了一阵话之后,刘绩迈着稳健的步伐,笑容可掬地朝排列整齐的将士们挥手致意。巡视完三军之后,时间已经不早了,于是,郑成功设宴招待刘绩。宴会上,气氛庄重而热烈。郑成功兴致勃勃地致辞:“刘绩大人满载皇恩而来,恰如是,‘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也,使我军大放光彩!为此,我代表全军将士向刘大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刘绩起立,笑容可掬地环视众将士一眼,满腔热情地答谢说:“谢谢延平王的盛情美意!”

随即,宴会上的其他将领和谋士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众人附和的附和,反驳的反驳,一时间,宴会厅里热闹非凡,气氛十分融洽。郑成功站起来,大家立即安静了下来,说:“军人面对大刀、长矛都不怕,何以怕说话?我之辖地,我之营寨,允许畅所欲言;尤其对我郑某言无不尽,欢迎批评,没有过火之说,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就不能矫枉!”郑成功一番慷慨陈词,众人无不被折服了:有这样的贤能之士何愁不成功!有这样的将帅何愁不胜利!

刘绩被郑成功和众将士的远见卓识所打动,也激奋地站起来说:列位的高谈阔论,让卑职洗心明目,真可谓受益匪浅。不虚此行,不虚此行!说到洪承畴其人,令我想起了丞相黄道周曾撰写过的一副讽刺他的对联,这对联我还记忆犹新,不妨念给大家饮酒助兴:史笔留芳,未能平虏忠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承畴。

“好!这对联不但文采斐然,对仗也极其工整,构思更具匠心,不愧是联坛上的佳作。”这是儒将张进在拊掌称快。他怕别人一时没听懂,解释说:“上联嵌入抗清名臣史可法的芳名,下联嵌入叛贼洪承畴的臭名。一文一武,一褒一贬,自成隽永,回味无穷,令人拍案叫绝。”

刘绩看众人被他逗得喷饭,自是乐意陶陶,于是,欲再来露一手。他略微思索了一下,即席口占一联脱口而出:“辛苦卓绝,匡扶社稷,灭胡驱虏,独弃疾忠心臣子;郑重其事,救亡图存,复明抗清,唯成功孤胆英雄。”说完,刘绩笑容可掬地站起来说:“请诸位将领一起举杯同饮!”

郑成功举起酒杯,彬彬有礼地谦和说:“刘大人才华横溢,令我非常佩服!但对卑职之誉言过其实了,在下实无什么建树,岂敢与如雷贯耳的英雄辛弃疾相提并论哉?惭愧,惭愧!”

“将军过谦了!论你的功绩,就目前说,业已高出其一端;从你的潜质而论,简直贵不可言,前程无法估量。你的大名将永垂青史,流芳千古,这已成定局,毋庸置疑。”刘绩说完,满斟一觥,一饮而尽,欣然畅饮,不觉酩酊,俩侍婢携扶归寝。

郑成功一面尽情地欢饮,但同时他也没有忘记眼前的形势。虽然自己现在的势力已有所增强,但是要想和清军在陆地上较量还是相差甚远的。此时,清廷也没有停止行动。清廷顺治帝曾在指派多尼、苏尔哈朗去厦门劝降之前便有圣谕:对永历和郑成功不应加害,并谕将福建的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惠州割让给郑成功。后来,由于去劝降的多尼、苏尔哈朗对厦门实地考察后,被其胜景迷惑,对圣旨产生质疑,回朝后向顺治帝建言此四地不能拱手相让,顺治也就动摇了,并派定远大将军济度统率三军,到福建对郑成功作战,以武力征剿郑成功。

当时,济度率二十万精兵强将,杀奔南疆而来,气焰十分嚣张。其实,郑成功早已知道清廷的阴谋,并且很早就开始做了准备。参军冯澄世献计称:“清军分两路而来,仗其兵多将广,辎重充足,士气旺盛。而我军面临强敌攻打,鲁王又无力来增援;北面则有济度二十万大军的威胁,当前的战局十分严峻。末将建议不如退守厦门岛屿,以水战歼敌,发挥我们的海上优势。”

郑成功非常赞同参军的建议。于是郑成功下达作战命令:鉴于敌强我弱之势,暂把安平、漳州、惠州、连安、同安、南安等地的驻军全部撤走,只留下海澄一部不动。为什么要留下海澄驻军呢?因为它与厦门遥相呼应,形成掎角之势,可以牵制敌人,这是为应付大战考虑的,它势必成为消灭强敌的一着妙棋。但它也面临很多危险,必会成为敌人的眼中钉,清军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拔除它。陆军应着重戍守金门、镇海、厦门和附近几个州县,构筑好防御工事,做到退能守,攻能克。水军主力应放在海湾、围头堰等港口,那里是我水军基地,也必是敌人攻克的重点。各路人马不管水军或是陆军务必恪尽职守,务必相互接应,务必戮力同心,奋勇杀敌,做到人在阵地在。立功者重赏,临阵脱逃者斩,动摇军心者严惩不贷。这是我军历来的军纪军规,如今大敌当前,重新强调一下,是为引起将士们高度重视,希望今后不要有违令的事情发生。

在此次战争之前随着兵力扩大和作战的需要,郑成功进一步完善了军队的编制。郑成功不断地派兵攻打清朝在福建的各个据点。不久,他占领了长泰、海澄、诏安、平和。在作战中,郑军勇往直前,郑成功指挥若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每次战争之后,郑成功都按《杀虏大敌,中敌赏格》升赏杀敌有功人员,而对于临阵脱逃的,或在阵前就斩,或战后斩首。郑成功的赏罚分明,增强了将士们的凝聚力,使作战中的将士们奋勇杀敌,争立军功。在郑军围攻漳州城时,固山金砺率兵来解围。郑军退守海澄。清兵炮击海澄数月,海澄城内一片废墟。在郑成功的鼓舞和指挥下,趁清兵进攻之时,顽强防守,又布地炮阵阻击清军回撤。郑成功自隆武二年(1646)到顺治十年(1653),在海上起兵初期的七年里,巩固了金、厦根据地,扩大了外围据点,占领海澄、长泰、漳浦、潮州、潮阳、惠来等城,壮大了实力,为大举北伐打下了基础。十二月底,郑军打败了济度的军队,大振东南沿海抗清的热情。郑成功率军经过多年征战,不断取得胜利,成为反清复明斗争中力挽狂澜之师。他还要与其他抗清队伍联合,以图取得更大的抗清战果实现最终的目标。

顺治十二年(1655)夏,诡谲的云朵在闽南上空集结,骤然天空低沉,四周黢黑,腥臊的海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推进。是时,清廷定远大将军济度趾高气扬,率大军席卷南疆而来,扑向泉州。当时,按照郑成功的部署,军队都已经撤到了海上,而泉州只是一座空城,清军一箭未发便唾手而得,这更使济度得意起来。“我军所向披靡,敌军闻风丧胆,不战而退。”他这么想着,抑制不住兴奋之情,于是又挥军扫荡,连连获胜,许多城池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拿下来。连连获胜的济度此时不免骄傲起来,而且很轻敌。本来济度就没有将郑成功的义军放在眼里。看到眼前这样的大好形势,济度自大地说:“人说郑成功用兵如神,原来也不过如此,耳闻不如目见。这么好的城池,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郑成功为什么不重兵防守,难道郑军真的害怕我定远大将军的虎威,一触即溃,逃之夭夭了么?那么这些军队退守到何处了呢?他们一定是去岛上了,郑成功以为我济度怕海畏水,不敢去追讨他。我偏偏要在海上与你决一雌雄,让人看看我济度所率军队的厉害。”随后,虽然有部下建议不可轻敌,济度不仅没有听取建议,反而将提出意见的部下捆了起来。于是,他一面下令赶造战船,一面四处抢夺渔船,欲乘胜进攻厦门及其附近岛屿,一举歼敌,大获全胜。他简直急不可耐地要与郑成功决战。

在战略上,济度是蔑视郑成功的。但在战术上,他对郑军的水上优势却是有所顾忌的,甚至连接近都不敢。冒进是军家的大忌,这一点众人皆知,更何况他是个驰名大江南北的军事将领。他亲自视察了南疆诸地,尤其对战略要塞作了详尽的了解后,几度改变进攻计划,直至第二年孟夏才调数百艘战船,由大将韩尚率领进攻厦门岛,企图全歼郑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