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兵家鼻祖壮国魂:孙武
33099500000030

第30章 巧除腹患(2)

攻打楚国的第一步计划势在必行,可是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这件事给攻打徐国提供了更大的把握,也让吴王阖闾更多了一个贤才。自从吴王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之后,吴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国外。庆忌是个英雄,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在吴国有很多追随者。因此,他成为吴王阖闾的一个心腹大患。由于不知道庆忌究竟逃到哪个国家,也不知道他的势力如何,所以吴王阖闾总是担心庆忌日后纠集诸侯来找吴国的麻烦,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现在吴国要攻打楚国,这个庆忌依然让吴王担忧,一方面想尽早攻打楚国,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方面他又担心庆忌借此机会谋夺王位。为了解除吴王阖闾的烦恼,伍子胥决定将要离推荐给他。

要离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但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具有很强的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对庆忌的状况了如指掌。吴王阖闾见要离其貌不扬,眼睛无光,心中不喜,对他不理不睬。

伍子胥劝道:“要离虽然长相不好,但人才不是用来看的,好用才有价值。要离既善于用兵打仗,也了解庆忌的情况,这就是他的价值所在。”

吴王觉得伍子胥说得有理,于是对要离也产生了兴趣,便问他:“你知道庆忌的什么情况?”

要离不紧不慢地说:“庆忌逃到国外,纠集了一帮卫国兵马,有三万多人,屯于吴江口,正在招纳逃亡之人,等待时机夺回王位。”

吴王听说庆忌屯兵数万,正在图谋夺取王位,不由得暗暗心惊。他又问要离:“依先生之见,寡人该怎么办?”

“大王要想取得攻打楚国的成功,除掉庆总是必须的。但一定不要让其他国家认为大王不念亲情,就连自己的堂弟也不放过。所以,此事最好秘密进行。”

吴王听出要离似乎已经有了计策,就问他该怎么做。

要离继续说:“据微臣所知,庆忌招纳的逃亡之人中,对大王怨恨越深者越会受到他的信任。所以,您不妨对外宣称我背后诽谤您,然后杀了我的妻子,砍了我的右臂,这样我就可以投靠庆忌,然后找机会杀了他。”

吴王阖闾觉得这个计策设计得真是太绝了,庆忌不上当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对要离来未免太残忍了!吴王心中不忍,就说:“这样的办法让我伤害自己的忠臣,我宁愿不去杀庆忌。”

要离看出吴王确实不忍伤害他,心里很感激,觉得为了这样的明君,牺牲性命也值得。他苦劝吴王说:“眼下的局势如果不除掉庆忌,就等于放弃了攻打楚国的计划。”他又质问道:“难道大王想要放弃伐楚的心愿?”

吴王仍然在犹豫。这时,伍子胥也劝道:“现在国家危急,要离忘我献身,是忠义之士,成功后给他封号,善待他儿子也就可以了。这不会有损大王的名声。”

“大王,给我一个机会吧,我一定不辱使命,完成任务!”要离双手抱拳,跪在吴王的面前。

吴王明白庆忌机警过人,别的方法很难杀掉他,使用“苦肉计”,成算更大。他久思之下,终于点头答应了要离的要求,令人按照要离的计策执行。

当朝中文武百官看到吴王杀了要离的妻子、砍了他的右臂后,不知是计,都对吴王又惊又怕,唯恐这凄惨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为了保密,对于群臣的非议,吴王也不解释。

不久后,要离逃出吴国,投到庆忌门下。庆忌起初也怀疑其中有诈,但看到要离的惨状,听了他的言词,最后还是接纳了他。由于要离有勇有谋,具有很强的军事才能,越来越受到庆忌的尊重,也渐渐得到了他的信任,两人关系越来越密切。当庆忌问要离如何能够杀阖闾以报仇时,要离说:“伍子胥是楚国的重臣,为了替父兄报仇才来到吴国,想要借吴国的力量伐楚,所以尽心尽力为吴王效力。现在楚平王和费无忌都死了,阖闾上台后不提给伍子胥报仇的事了,所以伍子胥很怨恨吴王。这时我在吴王面前替伍子胥说话,吴王大怒,才杀了我妻,砍了我臂。现在我有一个办法,可以对付吴王。”

庆忌听到这里,更加痛恨吴王,也非常同情要离的遭遇。他听说要离有除掉吴王的计谋,顿时来了兴趣。这时,要离左顾右盼,建议说:“大王,这里耳目众多,改日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细细商量,如何?”

庆忌点点头,认为要离言之有理。毕竟这里不是秘密场合,如果泄密,就会全盘皆输。

第二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是一个出外郊游的好日子。庆忌与要离在吴江上泛舟游玩,江面风平浪静,碧水轻舟,两个人交谈甚欢。当轻舟进入江中央,四下无人时,要离说:“阖闾杀了吴王僚,逼走了他的两个弟弟,现在老百姓有很多怨言,只有伍子胥在辅佐吴王阖闾,现在他们之间又有了矛盾,伍子胥退居山野了。如果此时我们给伍子胥写一封信,让他里应外合,共破阖闾,您就可以一举登上本属于您的王位了。”

庆忌认为这确实是一条好计,只要伍子胥愿意合作,何愁大事不成?他心中高兴,完全打消了对要离的戒备心理,命人摆上酒菜,要与要离开怀畅饮。喝酒时,要离故意说一些让庆忌开心的话。庆忌更加高兴,如长鲸吸水,酒到杯干,喝得大醉,便披着长袍卧于舟中。

轻舟缓缓随江水而行,庆忌已睡熟,鼾声如雷。要离知道这是杀掉庆忌的最好机会。但他很是惧怕庆忌的威名勇力。犹豫片刻,他壮着胆子走过去,轻轻地拽了拽庆忌的衣襟,轻声地喊道:“大王,大王……”几次试探,庆忌依旧鼾声如雷,没有丝毫反应。

这时,要离从怀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匕首,向庆忌的心窝猛刺下去。庆忌惊醒过来,挥了一下手,看见匕首已插在自己的心口上。庆忌高大强壮,虽已负伤,勇力仍存。他揪住要离,把他丢进了船屋,自己则大叫数声而死。庆总的随从武士闻声赶来,用戈刺要离,要离纵身跳进了江中……

这次要离成功铲除了吴王心中的后患,也解除了争霸破楚的后顾之忧。吴王并没有忘记要离的效忠献身,他给要离加了封号,善待他的家人,赠予良田百亩、金银珠宝万贯,让他们从此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这时,朝中上下才知道这只是吴王与要离之间的一个计谋。他们既惊讶又佩服,从此更加效忠于吴王。

吴王除掉庆忌这个心腹大患后,又着手铲除楚国的翅翼——掩余和烛庸。掩余和烛庸都是吴王僚的弟弟,阖闾当年发动政变成功之后,掩余和烛庸正率军与楚国交战,他们得知国内变故后,立即弃军逃跑。掩余逃到徐国,烛庸逃到钟吾国(今江苏宿迁县东北)。阖闾对这二人不放心,怕他们将来兴祸作乱,便派出使臣,责令徐国和钟吾国交出二公子。二国依仗有强大的楚国撑腰,拒不从命,私自放走了二位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楚昭王对两位公子热诚欢迎,把养邑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他们,企图利用他们为害吴国,以减轻吴国对楚国的压力。

这样的结果,阖闾更满意,只要攻破楚国,掩余与烛庸也跑不掉,所有的宿敌就全消灭了,反而更省事。

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吴王阖闾与孙武、伍子胥、伯噽等一起,共同商量伐楚的计划。

吴王、伍子胥和伯噽三人认为应该先攻屯守养邑的掩余与烛庸,并且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观点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师出有名。孙武却默不作声,他正在凝神深思。阖闻便问:“先生有何计策?”

孙武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养邑地势险要,利于防守。”

其余三人都不明白孙武的说法,凭借吴国现在的实力,要想取得这次胜利,简直易如反掌。吴王甚是疑惑,不解地看着孙武。孙武继续说:“如果我大张旗鼓地矛头直指养邑,楚军必定前来增援,两兵一起抵抗我军,必定是对我军不利,肯定会难以取胜。”

吴王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孙武的分析。

孙武认为,应该先讨伐徐国和钟吾。因为徐国处于淮水下游北岸,战略位置重要,很早就依附于楚国,与楚国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徐国勾结楚国对抗吴国已有长达七十余年的历史,是楚国从侧背威胁吴国的最重要的据点。如果吴军西进伐楚,必先除掉徐国。

他说:“徐国军队曾经诈降吴国而协助楚周,楚国为他们筑夷城,使之与吴国对抗,讨伐徐国也同样师出有名,而且可以掩盖伐楚的真实意图。我军攻打徐国时,楚军必远道来救援,这样就可以达到疲弊楚军的目的。这比让楚军驻守国内要容易取胜。”

对孙武的分析,吴王等人都觉得言之有理。尤其是吴王,更是有感于心。当年吴楚交战时,历代吴王都想灭掉徐国和钟吾二国,可惜实力不足,有心无力。现在的吴国已经和以前没有可比的了,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上来看,都有足够的实力来铲除二国。这样做,不但解除了自己的后忠,也可扫清淮水北岸楚国的防御,可谓一箭双雕。

于是,吴王阖闾决定,按照孙武的构想布局。

公元前512年的冬天,吴王命孙武为将,率领吴周的二万精锐之师,进攻徐国。孙武令伯噽率兵围攻徐国,自己带兵围攻钟吾国,并引兵屯集于边境。钟吾只是一个小国,不堪一击,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攻了下来。接下来,他们就集中兵力共同进攻徐国。

孙武一行人来到徐国城外,只见其城处于崇山峻岭脚下的盆地之中。沱河自西北而来,到城南部绕了个弯,向东北流去,再南折而入淮河。夷城之南,有一道屏障的山丘,挡着沱河之水。

孙武侦察一番地形后,发现若能将这山丘凿开一道缺口,便可使沱河水直灌夷城,那么徐国的都城就会不攻自破。想着,孙武不由自主地笑了笑,好像看到徐国已经在自己手中了。

当徐国放哨的士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吴王进攻的消息时,徐国国君章禹正拥美姬饮酒作乐以驱寒。听到报告后,他大惊失色,左思右想都找不到一个退敌的良策。

吴公子掩余也得到了钟吾国已经被孙武攻下,现在吴军正在集中兵力攻击徐国国都夷城的消息。掩余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卧不安。他想,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让信史通报楚王,以求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