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兵家鼻祖壮国魂:孙武
33099500000046

第46章 勾践灭吴

越国一天天强大,越王勾践的野心也一天天膨胀。可吴王夫差已经被眼前的胜利迷惑双眼,根本看不到隐藏在背后的危险,只是贪图享乐,过着荒淫无度的奢侈生活。

越王勾践手下有一位英才——范蠡。此人忠贞不二,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确实是一个难得的良才。他处处效法孙武,以孙武为师,深得《孙子兵法》的奥妙。

古人云:创业易,守业难。孙武运用军事才能,为吴王打败了强楚,征服了越国,稳定了霸主地位。可是,自从吴王夫差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就注定了吴国在历史上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却不能长久保持霸主的地位。

范蠡最后运用了孙武《兵法》中的“诡道”,一计就轻而易举地将吴国打败。公元前494年,勾践在夫椒地区被夫差击败后,只剩下五千人被围于会稽。无奈之下,范蠡生出一计,那就是让勾践低声下气地尊称夫差为“天王”,把珍宝玉器、最美的舞女歌女送给夫差,勾践自身也为夫差牵马赶车做奴仆,以极端屈辱的条件求和,甚至让自己的妻子做夫差的小老婆。这种方法看似耻辱,却充分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和“敌人慎行,就要使之骄横”等计策。

越王勾践并不是一个平凡的君王,他运用范蠡的计谋,果然取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最终被释放回国。此后,他对范蠡更是言听计从。他致力于发展越国的生产,以增强国力。他还远离奢侈,每天睡在草铺上,吃粗茶淡饭。草铺的上方吊一个猪苦胆,勾践每天都要尝一尝。苦胆是苦的,尝到苦涩以后,才不忘受屈辱被奴役的苦处,以激励自己发奋图强,东山再起,灭吴报仇。

在越王勾践俯首称臣的十年中,范蠡用金银珠宝和美女收买吴国太宰伯噽作内奸,让其千方百计挑拨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伯噽完全被金钱美女所俘虏,成了越王灭吴雪耻的工具。夫差原来极信任伍子胥,可是在伯噽巧舌如簧的挑拨下,这种信任就荡然无存了。

比如,公元前484年,夫差又要兴兵伐齐,伍子胥不同意,就劝夫差说:“拿疾病做比方,齐、鲁不过是疥癣,而越国才是心腹之患!勾践正在麻痹我们和收买人心,他不死,必定是吴国的祸患。”

夫差认为,自己已经是中原最强大的国家,霸主地位已稳如磐石,只要攻下齐国,那么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吴王夫差与伍子胥的观点发生了分歧。夫差要出征,伍子胥却不愿陪同。夫差要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也不乐意。两人谈不拢,只能不欢而散。

伯噽看到吴王夫差闷闷不乐,于是就火上浇油,挑拨说:“伍子胥这个人太刚愎自用了,他只是想以大王的失败而显示自己的才能。现在大王率领全国人马要远征了,他却装病不行。还违抗您的命令,不肯出使齐国。真是不把大王放在眼中。”

吴王夫差虽然不赞成伍子胥的看法,可也知道伯噽对伍子胥有意见,毕竟他不是瞎子。伯噽察言观色,又挑拨道:“我听说,伍相国派他的儿子代他出使,到齐国后偷偷摸摸跟齐国大夫鲍牧勾勾搭搭……”

伯噽这句话,真是点中了要害。夫差怒发冲冠,眼睛里的怒气几乎要冒了出来,恨恨地说:“我早就怀疑他了,没有想到竟然是真的!”于是赐给伍子胥属镂剑,让他自杀。

吴国君臣的相互倾轧,就是范蠡运用计谋的结果。这正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离间计”。

在勾践向吴王夫差求和成功后,范蠡还窃用了《孙子兵法》中所说“敌人休整良好,就要使之疲劳”这一计谋。

范蠡进言越王勾践,让他发展生产,安抚百姓。勾践完全照办。而且越王勾践还懂得民心的重要性,知道人才的重要。他礼贤下士,施展怀柔政策。如丧事哀事,他便去慰问伤者或死者家属,抚养幼儿;他还经常还微服私访,访贫问苦,解除民间纠纷;庆贺有喜事的人家,送往迎来,铲除对百姓不利的弊端,等等。同时,对生育采取优惠政策:百姓生一个儿子,奖励一只狗;养一个女儿,奖励一头猪。他还减免苛捐杂税,十年之内不征农业税,实行藏粮于民的政策,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三年的余粮。总之,越国十年休养,十年生息,以逸待劳。

而对于吴国,则尽量使之劳民伤财,丧其元气,缩小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上的差距。范蠡亲自出马,铤而走险,利用吴王夫差一心称霸中原的野心,刺激他速成的愿望,支持夫差发兵伐齐、征鲁,使吴国丧失大批有生力量。

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并不是非常有耐心的,时常想灭掉吴国,好几次,时机尚未成熟,他便迫不及待地想出兵吴国。从公元前486年到公元前478年这八年内,勾践五次征求范蠡意见,问是否可以出师伐吴。结果都被范蠡以各种理由劝回。越王勾践知道范蠡比自己考虑更全面细致,就继续耐心等待。

公元前484年,夫差又一次兴兵伐齐。吴王夫差征用了吴国大量的兵力,国内一时空虚,防备松懈。越王勾践认为攻打吴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想对吴国发难。可范蠡说:“夫差虽然杀害了伍子胥,但元气还没有丧失,不可轻举妄动。”并让勾践率领臣下向夫差表“忠心”,愿为夫差当先锋。夫差大喜,误以为勾践完全降服于他,再无后顾之忧。

像这样的事情有好几次: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称霸的野心日趋明显,而且迫在眉腱,完全不顾兵家大忌,忘记了吴王僚失国的教训,亲率主力攻齐。这时,越王勾践认为又是一次攻打吴国的最佳时机。这次,范蠡没有劝其再等,而是同意越王勾践出兵。于是,勾践率五千子弟兵攻吴。吴国国内空虚,人心混乱,勾践的出兵更是出其不意,打得吴军猝不及防。这一战,越军一举大败吴师,俘虏了吴太子,吴国从此一蹶不振。

勾践轻而易举地攻下吴都、俘虏吴太子之时,夫差正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当他得到勾践攻打吴国都城的消息后,火冒三丈,立即班师回国,一日之内向勾践挑战五次。刚取得初次胜利的勾践想准备应战,这时,范蠡进谏说:“夫差这回挑战,正值盛怒,兵强卒锐,大王暂时等待。”勾践听从劝告,对夫差的挑战置之不理。

又过了几年,由于夫差穷兵黩武,吴国国力日衰,这时候,范蠡认为伐吴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就建议勾践对吴国发动总攻。公元前475年,越吴大战正式爆发,越军节节获胜。吴军屡战屡败,军心溃散,士气颓废,已经失去了抵抗力。吴王夫差想起伍子胥当年的劝告,真是后悔不及。无奈之下,只得委屈向勾践求和。越王勾践思索半天,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不答应,自己又不忍心这么看着吴国灭亡,况且以前吴王也答应了他的求和;如果答应,他又担心吴王夫差会和自己一样,卧薪尝胆,蓄谋东山再起。正在勾践犹豫之际,范蠡进言说坚决不能答应吴王的求和。

在征得越王勾践的同意之后,范蠡亲自代替勾践应付使者,不让吴国使臣再见越王,同时命令军队加紧进攻。最后,越军一鼓作气拿下了姑苏台,俘获了夫差,逼他自杀。从此吴国在历史上消失了,只留下了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的美名。

吴王阖闾用孙武及《孙子兵法》,使一个弱小的吴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吴国。然而,在孙武离开吴国八年之后,强大的吴国又被范蠡运用《孙子兵法》灭亡了。历史的循环,就是这样具有戏剧性。

归隐后的孙武有可能活到眼见吴国灭亡的这一天。公元前473年,越军占领吴国都城,夫差走投无路,自刎而死,一个曾经一度欣欣向荣的强国就此彻底灭亡了。如果归隐后的孙武果真看到这样的局面发生,其心情必然是痛苦不堪的,因为吴国毕竟是他曾经向往、投奔,并为之长期辛苦经营、施展才能的地方。

这种打击,对一个垂暮的老人来说,其沉重的程度可想而知。

很有可能的是,孙武痛惜自己争战多年强大起来的吴国就这样败亡了,追恨自己的壮志未酬,因而心情郁闷、愁绪绵绵,以至时隔不久便撒手人寰,赍志而殁了。

最后,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孙武在临终前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尽管思想苦恼,精神上备受煎熬,可是却依然始终没有放弃对战争规律的执著探索和理论总结,以求为后人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这在他的兵法著作中有明显的反映。《孙子兵法·作战将》说:“夫顿兵挫锐,屈力弹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孙子兵法》中这些话,显然是孙武对夫差放松对世仇越国的警惕,举兵北上,争当盟主,导致越国乘隙进攻,亡国破军历史悲剧的深刻总结。

由此可见,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伟人的精神却是不死的,它超越时空,永放光彩!有的人死了,但依然活着。孙武正是如此。

附录:孙武生平大事年表

公元前552年,孙武出生。

公元前544年,孙武8岁,开始上学。

公元前541年,孙武在齐。晋赵武死,韩宣子执晋政。

公元前539年,孙武在齐。齐国田氏放贷,大斗出,小斗进,收买民心。

公元前538年,孙武在齐。楚灵王与陈,蔡等攻吴,破朱方,执杀齐庆封。

公元前537年,孙武在齐。楚国联合越国进攻吴国,在鹊岸大败。

公元前536年,孙武在齐。楚国进攻徐国,吴国人帮助徐国,楚国令尹攻吴,在房钟大败。

公元前535年,孙武在齐。楚灵王六年,章华之官落成,召鲁国国君庆贺,鲁昭公不得已赴楚。

公元前534年,孙武在齐。楚灭陈。

公元前532年,孙武在齐。田,鲍二氏攻栾、高,栾施,高疆奔鲁。田桓子对贫困孤寡者都发给粮食,势力益大。

公元前531年,孙武在齐。楚灵王诱杀蔡灵侯,以公子弃疾为蔡公。吴王馀祭死,弟馀昧立。

公元前530年,孙武在齐。楚国派兵围攻徐国以威胁吴。

公元前529年,孙武在齐。楚平王继位。

公元前528年,孙武在齐。楚平王初立,恐怕国人及诸侯叛乱,采取了惠民政策,结好邻国,息兵五年。

公元前527年,孙武在齐。吴王馀昧死,吴王僚立。

公元前526年,孙武蒙山求学。

公元前525年,孙武在齐。吴王僚攻楚,在长岸大败,失王船“余皇”,公子光夜袭楚军,夺回“余皇”。

公元前524年,孙武漫游天下,考察古战场。

公元前523年,孙武漫游天下,田书因伐莒功大,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

公元前522年,孙武在齐,博览群书,研究历代战争兵法理论,作著《兵法》的准备工作。伍子胥奔吴。

公元前521年,孙武成婚。

公元前519年,孙武在齐。吴王僚八年,攻州来。楚与顿,胡,沈,蔡,陈,许之兵往救,战于鸡父,楚军大败。

公元前518年,孙武在齐。吴灭钟离。

公元前517年,孙武在齐。鲁昭公率军队攻伐季孙氏,“三桓”联兵反抗昭公,昭公兵败奔齐。

公元前516年,孙武在齐。楚平王死,楚昭王立。

公元前515年,高昭子联合栾,鲍,田三家反晏婴,孙凭参与其中,恐遭株连,孙武和妻子奔吴,隐居穹窿。公子光继位,是为吴王阖闾。

公元前514年,阖闾举伍子胥为行人,伍予胥奉阖闾之命,请孙武出山练兵斩姬。阖闾拜孙武为将军。

公元前512年,吴取分兵扰楚之策,讨吴叛臣,断楚翅翼,灭徐与钟吾。

公元前511年,吴国采取疲楚误楚的策略,大肆骚扰楚国军队,吴国杀掉公子掩余与烛庸。

公元前510年,楚联越伐吴,为吴军所败。阖闾使伍子胥增筑都城。

公元前508年,吴国继续施行疲楚误楚的战略,诱惑桐国叛楚,子常上钩,率师攻吴,被吴军击败。

公元前507年,孙武在吴。楚子常向蔡昭侯索裘及佩玉,又向唐成公索马,两君不肯,子常无理扣留唐蔡二君。

公元前506年,子常围蔡,吴国派兵营救,开始了全面进攻楚国的战争。孙武领兵在柏举大败楚军并攻入郢都。

公元前505年,秦国救楚国,大败吴兵,阖闾的弟弟夫概勾结越国自立,阖闾夺回王位。吴军相继班师回国。孙武请求辞官闲居。

公元前495年,吴王阖闾不顾道义,攻打越国,孙武认为必定会失败,结果正如所料。

公元前494年初,吴王夫差决定兴师伐越。伍子胥向孙武问计,孙武帮助出谋划策。

孙武再次请求归隐山林。最后的去向,由于史无记载,已成为一个永远难以解开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