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33120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市场。加入WTO之前,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乃至普通民众都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八年来,中国农业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不堪一击,逐渐开放的市场给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从而带动了农业的稳定发展。但是同时,农产品对外贸易所面临的冲击也已逐渐显现。2004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在连续保持20年顺差后,首次出现逆差,随后四年,逆差格局持续,2008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种对外贸易格局的持续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它无疑会使本来就很严峻的“三农”问题雪上加霜。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中,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如何切实地保障农民的实际利益?这是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书综合运用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实践和农产品多边贸易规则,阐述了中国实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特殊必要性,并深入剖析了目前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及其保护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新时期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调整提出了相关建议。

19世纪以来,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一直盛行于发达国家。尽管在WTO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正在逐步兴起,但其进展并不尽如人意。发达国家迫于WTO的压力,虽然在形式上对传统的贸易保护政策措施进行了更新,但其贸易保护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当前,发达国家纷纷结合各自的资源禀赋、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了覆盖农产品进口、出口两方面以及农产品贸易各环节的完善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体系。尽管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遭到了多方面的批评,但是,它确实有效地保护了其国内农业生产者的经济利益,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人们认清中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并实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必然性,有助于中国农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妥协中求保护,有助于中国增强在复杂贸易环境下驾驭新型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能力。

作为WTO成员国之一,中国在选择和制定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时,首先必须将WTO相关规则作为基本参考框架。WTO虽然原则上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张世界各国降低和取消关税等贸易壁垒,倡导贸易自由化,但仍然为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成员国对本国农产品贸易保护留下了一定的政策空间。因此,实现多边贸易规则下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的削减甚至消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仍将是一种政策常态。在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下,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表现出技术化、绿色化、政治化、动态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趋势下,中国如何构建合理、合法、有效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理性选择必须以比较优势现状作为客观基础。本书对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其不容乐观。这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不力是密不可分的。尽管近年来,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宣传部,2006),积极构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中国政府更加关注和支持农业发展,并对现有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进行了积极调整;但这种努力与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现有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本身存在着保护力度不够、结构不合理、效率损失严重与其他经济政策协调性较差、与WTO《农业协议》等相关规则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等问题。

基于中国多数农产品不具备比较优势或比较优势正在逐渐衰减的现实,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水平,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了保持国家政治的稳定有序、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亟需借鉴国外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经验,积极探索既符合WTO相关规则,又顺应中国农业现代化要求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体系。本书最后从进口限制政策、出口促进政策、国内支持政策和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等四个方面,针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现实选择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错误遗漏在所难免,我真诚地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詹晶

2009年11月19日

于南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