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禁烟英雄——林则徐
33133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道光十二年(1832)授江苏巡抚。在任上,他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他是一位杰出的水利专家。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道光十七年(1837),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此时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

道光十八年(1838)秋,他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揭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篇章,也不自觉地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幕。他在禁烟时,又积极整顿海防,筹备战守。道光二十年(1840)夏,英军入侵后,道光皇帝认为是他惹的祸,将他革职后充军伊犁。后来,皇帝又念及林则徐的忠心,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新起用他,并授予林则徐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要职,直至他道光二十九年(1849)因病辞官返乡。

林则徐禁烟前,中国封建王朝仍以“天朝君临万国”的心态紧闭大门,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认为英国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清朝官员也称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所以拜见中国“万岁”就不能下跪。林则徐刚到广州时,也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相信夷人膝盖伸展不便,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因此,他对英国发动战争的估计也是不足的。

不过,林则徐和那些顽固、愚昧的封建官僚的区别在于,他一旦接触到外部世界,便逐步发现和承认西方有许多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澳门出版的外国人办的报纸书刊,并把出身低下却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林则徐夜夜仔细阅读、研究译文资料,并把译成中文的《澳门月报》编辑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等五辑。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他组织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命名为《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

1841年,林则徐被流放途经扬州时,遇到了学识渊博的友人魏源,便把《四洲志》等有关资料交给魏源。魏源随后编出《海国图志》,书中概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正是源自林则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富强,来抵抗西方侵略以求独立的爱国主义主张。

在举国痛感英国威胁时,他却为沙俄的隐患而担忧,并敲响警钟。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幸亏左宗棠出师新疆,才保住了大片大好河山。

林则徐的传记,其实就是一部充满血泪的近代史。在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封建帝国向近代工业化国家的转型,所以我们百事不如人,只能任人欺凌,林则徐、魏源那样的爱国者,当时是多么的愤懑,多么的失望,我们是可以想象的。

因为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铸造了林则徐一生辉煌,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却让人感慨万千。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林则徐被罢免了,鸦片战争失败了;如果他不被罢免,鸦片战争就能胜利吗?

这是读者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