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满腔热血洒空林:左宗棠
33141600000040

第40章 整顿防务,不遗余力

左宗棠在1882年2月12日接任两江总督后,就于3月中旬,在省城金陵和瓜州、扬州、泰州、清江等地,巡阅各营制兵。又在同年6月、次年10月和1884年2月先后三次乘船东下,巡阅了江海防务。通过调查研究,他对江海防务提了不少见解和主张,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对加强江海防务做了大量工作。

设备是江海防务的物质基础,改进设备是整顿防务的重要一环。“江海设防,一切规模,仿之洋法。”左宗棠改进设备时,求新是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创造洋式炮台,一切守台与兵轮炮台操练,以及储缓急军火物片,或购自外洋,或由上海、金陵两处机器局造解拨济,都反映了洋即新的特点。他要各地根据地势,除注意旧有凭高俯击的炮台外,“应傍岸修砌船坞,用木簿铺咸水炮台”。

1882年9月,左宗棠向清廷上奏《会商海防事宜折》,指出彭玉麟“专就长江海口而言,力主有海防无海战之说”,与张佩纶原奏“江南可自为一军之说,适相符合”。又着重指出:“就长江江防海口而言,两江总督为固圉之谋,无以加此;若筹兼顾南洋,则遇有警报,各省同一洋面,自顾不遑,何能为两江之助?江南海口宜守,亦难应各省之援,其于兼顾之义,终鲜实际。”他向清政府说,两江“自宜亟筹增制大轮船数只,以资调度,而速戎机”。他增制五艘大兵轮,除向德国购买两艘外,其余三艘由福州船政局代造。

重要的防务设施有了,还需有一批运用和发挥这些设施的人员,因此建立防务队伍是加强江海防务的中心课题。培养近代海军人员,更是加强江海防务的最重要的问题。左宗棠说:“中国创设兵轮船,实为自强之计。”

渔产是加强江海防务的重要力量。早在鸦片战争时,左宗棠就将“练渔屯”作为反侵略的“固守持久之谋”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他创设渔团,不仅是“练渔屯”的重大发展,而且,将江海防务置根于江海群众之中,使江海防务有更深厚的群众基础。

左宗棠说,崇明等地群众,“以渔猎为业,长其子孙,良愿者操网罟,完税课”,是加强江海防务的重要力量。

1883年7月左宗棠提出创设渔团后,8月6日,吴淞设立渔团总局。随即各地厅州县亦相继筹办。10月19日,左宗棠由金陵乘船东下,先到靖江、通州校阅渔团。

1884年1月,左宗棠上奏清政府,提出创设渔团章程。他将设渔团与编保甲结合在一起,含有治安和抑民的目的,但主要是防洋卫民,有寓团于渔、寓兵于农之意。他的防与守是以战为基础,是积极的防守。而且,他强调誓死以战,从而达到守的目的。

此外,左宗棠还将由福州船政局新造的“开济”快船调至江阴,将从北洋调回的“登瀛州”兵轮开驻崇明海口,由长江和江南水师提督操练调遣,届时他再亲临前敌督同指挥。这样,江南防务自然确有把握。而且,江南防务既固,更可应南北两洋急需,一旦闻警星驰,断无缓不济急之患。

当左宗棠1883年3月出巡上海后,与彭玉麟会晤于吴淞口,谈及江海防务和赶办船炮各事,二人豪情满怀。左宗棠说:“但能破彼船坚炮利诡谋,老命固无足惜,或者四十余年之恶气藉此一吐,自此凶威顿挫,不敢动辄挟制要求,乃所愿也。”彭玉麟亦说:“如此断送老命,亦可值得!”显然,反侵略,这既是左宗棠一生的宿愿,也是他整顿江海防务的目的。

正当左宗棠加强江海防务之际,法国侵略越南已威胁我国云南和广西等地安全,清政府于1883年5月谕令左宗棠“悉心筹划,迅速奏闻”。于是,左宗棠又积极筹划抗击法国侵略。

1883年8月15日,左宗棠遵旨上奏《敬筹南洋应办边务机宜折》,提出了对法国侵略的态度和采取的立场。首先,他认为,在法国侵略越南,继则扬言要进军广东时,应坚决进行抵抗,不能退缩示弱,因为:“我愈俯则彼愈仰,我愈退则彼愈进。”接着,他指出法国侵略越南,不仅关系越南存亡,而且法国人得陇望蜀,滇、黔、广西边患愈迫,中国“旰食方勤,不敢置之不理”。他自以“任重南洋兼管七省海口,尤属义无可辞”,已派旧部王德榜急赴滇粤与越交界处确探越南情况,以慎定进止。他又从“越南难与图存,刘永福未可深恃”的情况认为,越南形势严重,如果再置之不理,西南之祸就没有有穷期。最后表示自己“虽衰庸无似,然每一思及,辄有难安寝馈者”,因此打算待王德榜将越南情况报来,“到时如必须用兵,即饬王德榜调募广勇数营驻扎滇南粤西边防要地,相机而动”。

从此以后,左宗棠一直关心着越南局势的发展,一再奏请增加王德榜兵员,调拨武器。1884年1月,左宗棠奏请将王德榜部增募成10营,“随带征防,方期独当一面”,并将该军“名日恪靖定边军,以资号召”。更为可贵的是,2月中旬,左宗棠在因目疾获假调养期间,仍关心越南局势。4月26日,当他得知北宁失守,兴化相继沦陷,王德榜在凉山、镇南关目睹法夷猖獗情形,兵单未能进剿,而法国提督带兵船八号,分驶福建、江南、天津,横行无忌,意在要和时,深感愤懑,馈寝难安,在四个月病假只过一半时,就以“目疾稍愈,即行销假”。清政府在5月3日发布上谕,嘉奖左宗棠“素著公忠,不辞劳瘁,朝廷深资重任”,让他来京陛见。

1884年5月15日,左宗棠离开金陵,乘坐小轮至清江,取道济宁、德州、天津、通州北上。途中查阅天津电报,得知中法签订《简明条约》的消息,更把抵抗法国侵略作为思虑的主题,并在《时务说帖》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左宗棠指出中国撤出越南北圻的危害说:“北圻尤滇粤屏蔽,与吾华接壤,五金之矿甚旺,法人垂涎已久。若置之不顾,法人之得陇望蜀,势有固然。迨全越为法所据……吾华何能高枕而卧?”不仅如此,“若各国从而生心……鹰眼四集,圜向吾华,势将括糠及米,何以待之?”他驳斥了“兵凶战危”的论点,认为对战争是要慎重,作认真的准备,但是法国侵略是可以抵抗的。“滇粤之丧师辱国,误在视事过轻,并非势力之真有不逮。”至于有人“谓边衅一开,兵连祸结,恐成难了之局,因其请和而姑许其成,未为非策”,他说,议和要有条件,不能无条件的和。条件必须包括:“划疆分护”,通商必在南北圻交界处设立通商码头,以及“与欧洲各国公立条约,皆得通商,毋使法人专利等”。左宗棠想利用国际力量来限制法国,虽然无法实现其所希望的目的,但他是以誓与决战为后盾,把和谈建立在战的基础上,不是单纯的无条件地讲和。而且,他的战是建立在对彼此情况的分析之上的,有得胜的信心,不是盲目的主战。他分析了法国政局动荡等不利条件后认为,法国势难持久,此议和应从缓。

左宗棠在《说帖》中还提出要亲往视师,求一劳永逸之策,更表现他反对法国侵略的爱国精神。他说,他令黄少春纠集旧部,添造水师船只,要王德榜让刘永福挑选熟悉海战弁丁,可收桑榆之效。同时,“自揣衰庸无似,然督师有年,旧部健将尚多”,尚有可为;否则,请重治其罪,以谢天下。

左宗棠任两江总督兼办理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的两年多期间,工作是有成绩的。特别是在其年老病重的情况下,逐毅然请战视师,更难能可贵。左宗棠几次出巡,不仅在于检阅沿江沿海的防务,积极备战,以防万一,同时也意图显示中国的决心,对内增强全国人民的信心,对西方列强则示以不可轻侮。西方人素来崇拜强者和胜利者,自从西征军收复新疆,俄国退还伊犁后,西方各国对中国军队和中国人的看法有了改变,对征服新疆的统帅左宗棠本人也高度崇敬。

左宗棠在出巡中受到中外人士的热烈欢迎,他们对收复新疆的英雄是出自内心的崇敬。左宗裳这几次显示武力和决心,提高中国威望的意图,看来已初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