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素质教育丛书-艰苦奋斗教育读本
33170200000011

第11章 走出陷阱篇(1)

(第一节)懒惰,敲开罪恶之门

瘸子黄庭利自幼好逸恶劳,父亲让他下田干活,他伸着懒腰说:“我不去!”母亲要他吃几块地瓜干充饥,他说:“我不吃!”他不想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以刨食为生,也不想到家乡的田里去洒汗水。于是,他离开了家,去大城市过起了乞讨生活,当乞讨生活不能满足其需要时,便小偷小摸。

终于有一天,他碰到了老飞贼“沧州鹰”,于是靠他传授绝技,开始了偷盗生涯。

他先在哈尔滨成立了手下的一支别动队:“鬼队”,然后带领他们在南下的列车上作案。

车到天津以前,他一直在卧铺酣睡,一过天津,他立即开始行动了,刚成立了“鬼”队,得拿出点本事让他们看看,否则,将来他们会不服的!

不久,黄庭利来到了六号车厢,虽然他瘸着一条腿,但双眼睛却像鹰隼般锐利。就在他站在车厢门口的一刹那,他已发现了自己的猎物:一个穿短裤拎方包的胖子。他看见胖子贴裤根的地方有一处鼓突突的方块儿。

车过天津西站,黄庭利挤到了胖子的身边,装着跌倒的样子,一下子坐在了胖子身边的地板上,接着往怀里抱了抱那条假腿,然后再用双手揽着雨衣,低下头去伏在膝上装睡,胖子此时正凝视着窗外,而“鬼队”的全体成员也都散布在车厢里。

车窗外时有灯光闪过,大概是车到了一个小站,黄庭利开始行动了,他把手从雨衣底下伸出,他两指一动,解开了,接着两指缝夹着一把锋利的刀片,在胖子腿根显得鼓实实的地方割削着,一层、二层,随着刀片的切入,崭新的钞票在黄庭利的两指间一张一张地抽了出来……

这一次,黄庭利一举窃得巨款6,700元,令“鬼队”众成员佩服得五体投地。

接着,黄庭利又带着“鬼队”来到了沧州,正逢沧州大集,他可不想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在这天清晨,瘸子便带着哈尔滨来的十几号人赶奔东郊集市。这集市上各类产品五光十色,排放有序,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鬼队” 成员一来到集市,立即散了开去。奔赴各自的“岗位”。而黄瘸子则负责在集上巡视。

中午收工时,“鬼队”浩浩荡荡地凯旋而归,此次他们共窃得钱包12个,金额上万元。

同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郑州中原大厦六楼,以“北方经济开发总公司经济信息交流会”的名义,召开了全国第一届“贼代会”。两广、上海、四川、山东等地的“贼界”代表都赶来参加。在这届“贼代会”上,各地贼中能手争奇斗艳,各显神通。结果,黄庭利带领的“鬼队”技压群雄,黄庭利一举登上贼王的宝座。他还顺势组成了四个支队:“北上支队”、“南下支队”、“鬼队”和“狼队”。

此后,黄庭利还组织了多届“贼代会”,总结过去弟兄多次被抓,被关押的教训,并研究今后采用何种技术才能更为稳妥、更为保险地走下去。会议期间,他还要求“狼队”成员佯装游览,伺机显示掏窃的功夫,进行现场表演。

一次,他们又登车沿成昆线南行。黄庭利在卧铺上闭目养神,而他的男贼则掩护女贼在行进的列车上施展掏窃伎俩,以显示他们“狼队”的厉害,同时向与会的代表传授一下作案的特点和手段。

然而,黄瘸子做梦也没想到,在他的内部已混入了一个叫作哈红的公安侦察员。到达乐山后,他们一伙立即陷入公安人员的包围之中。多亏贼王机灵,才侥幸脱险,但他的下属却一个一个落入了法网。在公安人员的追踪下,贼王先逃到了宜宾,又乘火车去重庆,由此折回潍坊,想到他的第二夫人严美灵处躲避一下。谁知,公安人员早就严阵以待,在严美灵处守了九天九夜,因此,当他一到潍坊,立即落入法网。

不久,贼王黄庭利被判处死刑,一个因懒惰而衍生出罪恶的灵魂,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第二节)懦弱,会被现代社会淘汰

一篇关于中日两国儿童内蒙古草原探险夏令营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报道中称:这批孩子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他们首先要负重20公斤,步行50公里,日本人则计划步行100公里。

一位中国女孩刚走几里路就走不动了,一见医生泪水涟涟,只得被送回大本营。而一位日本孩子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只在草地上仰面躺了一会儿,又爬起来继续前进。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野炊的时候,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粥,狼吞虎咽吃起来。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教师批评他们,可这些孩子反应木然。在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经过两天的跋涉,抵达了目的地。当夏令营宣布闭营时,日本领队大声问日本孩子:“天空美不美?”

日本孩子大声喊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几声狂吼震撼着草原,孩子们抬头时,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动着泪花。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一代不是我们的对手。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中国孩子还不醒悟要进行吃苦的磨炼,我们相信肯定是这样的。因为命运厚爱勇敢的人,厚爱吃苦的人。如果是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就很容易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正因为这样,国家有关部门已对培养青少年的艰苦奋斗精神给予充分重视。共青团中央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少年儿童教育,一项重大的人才工程——“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

已拉开序幕。其宗旨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儿童学会生存,自理自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为成为21世纪的生力军打下良好的基础。江泽民总书记还为这一行动作了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见,过去靠依赖父母、依赖老师、依赖同学的青少年朋友,该是猛醒过来的时候了。你们须知道,已有的依赖只能是暂时的,陪伴自己一世生活的,应是自己的双手。我们必须培养落地生根、遍地开花的生存能力。不知你看过美国影片《第一滴血》没有,影片主人公兰博,不论敌人追捕他到了森林还是河流,他都懂得因地制宜,找食物生存,制武器自卫,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立足于社会。否则就会被消灭。

毛泽东同志在青少年时期,不仅酷爱读书,而且也十分注意在严峻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他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曾约了好友,身上不带一分钱,竟徒步游历两个月,走遍了长沙附近五个县城。为了解决食宿,他们给店铺写对联换饭吃,还常常到一些殷实人家登门乞求,有时就挤在下等客栈或者废弃的旧屋休息,有时还要露宿野外。他们虽然多次陷入困境,却一次次获得解脱。从而学到了大量学校无法接触到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生存本领与社会交际能力。所以在以后的革命征程中,毛泽东同志能以坚毅的意志带领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中国有一句格言说,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振作吧,中国的青少年朋友。

(第三节)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中国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开始由于得到人民的拥护,战斗节节胜利。在公元1643年,于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了明朝,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但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起义军领袖们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失去警惕,生活腐化,忘记了战争的艰苦,为了金钱权力,为了女人感情,明争暗斗,内讧不和。终于导致明将吴三桂勾结满族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李自成迎战失利,被逼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公元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李自成终被地主武装杀害。

李商隐说:“历览前圣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用来总结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可谓恰当不过了。李自成由于没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因而也就保持不了已打下的江山。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初期,即反复告诫全党同志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国。

刘青山、张子善由于变质腐化,被送上刑场处决,以儆效尤。

所以社会主义的江山能保住下来。同时,毛泽东同志、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率先垂范,勤俭节约,给全国人民树立了良好榜样。

如1960年我国遇到暂时经济困难,面对这一困难局面,毛泽东同志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一起度过难关。他对炊事员说:“我不吃荤菜了,有大米饭、青菜就行了。”一次召开政治局会议,炊事员趁开会的机会,给毛泽东同志做些肉包子送去,毛泽东同志责备说:“我不吃荤菜,只吃米饭、青菜,从1961年1月1日开始。”过了几天毛泽东同志又指示:每顿只炒一碗青菜、两盘小菜、三两米饭。连这样的饭菜,毛泽东同志也舍不得一个人吃,每次都要和值班警卫一起吃。毛泽东见警卫少吃菜,就说:“多吃青菜有好处,有些人整年吃素,也能长寿。”警卫说:“主席,您的饮食太清淡了,长期下去是不行的。”毛主席吃完饭,望着警卫风趣地说:“人家逼我们,我们要勒紧腰带还外债呀!”

刘少奇同志也一样,手帕有窟窿,还继续用;洗脸毛巾中间磨破了,他就从中间剪开,把两头对起来缝上;衬衣开了口,缝补起来又穿;一条床单,他用了十几年;一件带格围巾用了16年,连绒也没有了还围着。身边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事情想不通,他解释说:“当前国家还很穷,百姓也不富裕,我们不要脱离群众啊!”

周恩来同志更是俭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有他的一件睡衣。那睡衣是1951年做的,破了补,补了穿,周恩来同志一直穿了20多年。1966年夏天,周恩来同志带领我国党政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里面还是穿着补丁叠补丁的衬衣。在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也十分朴素。这里一直没有一把沙发。

得病以后,毛主席便把一个单人沙发送给他。

正因为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带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战胜了重重难关,迎来了胜利曙光。如果没有这种勤俭、艰苦的作风,中华人民共和国哪里会有今天的辉煌呢?!所以,面对一些人腐化的行为,毛泽东同志挥笔疾书道:“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但时过境迁,不少青少年对此忘得一干二净。他们穿的球鞋一定外国名牌,骑的自行车一定要进口变速车,开一次生日晚会要花销一两千元……他们根本不考虑物质来之不易,挣钱难之又难。他们只懂得消费,不考虑生产,只懂得依赖别人,不考虑为社会奉献,这些不是寄生虫是什么呢?

古人有言:“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切戒切戒。

(第四节)不要为眼前功利所诱而平息奋斗之心

时下一些中学,尤其是山区的中学,招生部门极为头痛的事就是招生不足。是生源缺乏吗?不是。而是许多孩子读到初中就辍学了,不读高中,要读就选择中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是为眼前功利所诱。因为不少孩子甚至家长这样认为:如果读三年高中,要花费三年的学习费用,同时毕业后一下又难找到称心工作,不合算;而初中辍学、学生出来做工,可提前三年出来挣钱合算。所以不少人不读高中,要读就选择中专,因为中专毕业肯定有工作分配。

我们觉得这种想法和做法使不少人才被扼杀了。一些有可造之才的青少年由于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或因家庭经济所迫而辍学或从事不适合专长的工作,使许多国家的有用人才泯灭。因为这些人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无法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可谓半途而废。如果从长远眼光来看,这些人应继续奋斗,读完高中、再到大学深造,才能培养为未来社会服务的素质,否则,未来中国的发展就会人才匮乏,民族的前途命运就会岌岌可危。

相信大家都读过了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方仲永从小即能赋诗作对,文采斐然,如能进一步深造,让名师来加以指点,让自身加强苦练,肯定能成为一代宗师。但其父却不是这样,而是为眼前利益所诱,带领方仲永到达官贵人家赋诗作贺、撰文博财、卖文为乞,导致方仲永江郎才尽、泯然众人。一个有潜质的可造之才就这样毁灭于功利之手,这多么值得现代的家长和孩子深思啊!

目前社会上为功利所诱的情况是极为严重的。君不见一些合资厂涌进了大量的童工,一些车间稚气未脱的少年工在捶打自己未老先衰的腰骨,大街上一些饮食摊档活跃着少年工的身影。总而言之,为了钱,这些青少年提早进入了社会,失去了理想。为了钱,沾染了铜臭味,丧失了奋斗之志。这样,将来的社会能发展吗?我们生下来难道就是为了挣几个钱让自己活着?

现代化的社会不需要为钱而活着的人。社会需要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才能的人才,需要为社会作贡献的人。而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为眼前利益所诱,而应当确立自己的理想,在逆境中奇斗,在顺境中破浪,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一点已有一些好哥哥好姐姐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青年唐振海,于1986年初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他深感自己知识不足,于是坚持自学,决意要考上大学。然而,因为他没有高中毕业证,几次努力都失败了。1991年,他复员回到连山,被安排在县石油公司工作,其间,他把工余时间全花在自学上。不仅自学完高中的全部课程,而且在1996年高考中取得高分,被华南农业大学录取。10年刻苦学习,唐振海终于如愿以偿,给青少年树立了一个良好榜样。

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将眼光放长远点,要看到社会的发展,要让自己和世界同步前进,不要被社会所淘汰。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第五节)勿让灵魂沾满铜臭

自开放改革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部份地区,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后,社会上勤劳致富成为一种时尚,改变了文革时“越穷越光荣”的落后观念,这是极好的事情。但慢慢地,人们对“富”的理解有点走样了,人们只追求物质的丰富,而忽视了精神思想方面的丰富,认为钱多就是富的象征,而对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置之不理。甚至有的人钱少些觉得是极为不光彩的事,为了钱不惜铤而走险,置人性、国法于不顾。这种拜金主义的思想风行了一个时期,至今为烈。不但危害了中年的一代,对青少年也产生较坏的影响。作为青少年,其思想的可塑性是极强的,往往在自己的灵魂沾满了铜臭也不自知,所以每一个青少年都应在这方面作个反省。

据报载,1996年8月初,电视、广播里议论日本人给韩国慰安妇赔偿的事。北京有几个孩子发表议论:“赔20万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