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兵的首要在于富国。藏富于民才能让民间拥有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范蠡的复国政策,即使用在现代政治中,也是相当值得参考的。综观范蠡的复国计划,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以物质上的力量来创建国家的实力。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就是唯一的生产原动力。因此,范蠡特别重视农业经济政策,提出不少相关的建议。
在与范蠡定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富国大计之后,勾践更进一步向他询问实践这一大政方针的具体方略以及统领国家的道理。
勾践问范蠡:“身为国家的领导人,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范蠡答道:“臣听说古代圣王治国,去末取实。”
勾践问:“何谓去末取实?”
范蠡答道:“所谓‘末’指的就是虚名。名过其实则百姓必然不会前来亲近归附,贤能的人也不会为君王所用,甚至可能招致诸侯的入侵。圣明的君主是不会做这样的事的。‘实’指的就是储存五谷、财帛、得民心、任贤士,凡此四者,都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勾践又问:“寡人向来便亲自力行节俭之政,礼贤下士。所以,不使名过于实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但要储存足够的粮食让百姓得以丰衣足食,这就得依赖天时的配合。若是不幸有天灾发生,这岂是我所能控制得了的?这又该如何去防备呢?”
范蠡回答:“不论是掌管百里之地的土地神,还是管辖千里的君王,都要能执其中和。商汤在政治上能够刚柔相济、宽猛适度、心态和平,拔举伊尹为相,网罗天下杰出的英雄志士,训练兵卒,率领诸侯讨伐夏桀,为天下除掉残暴统治者,万民莫不歌颂归附于他,这即是执其中和者。”
勾践听了之后,又问道:“可是,现如今诸侯并起,大小强弱不一,诸侯国之间的争端此起彼伏,再小的国家都难免不被卷入,这对复原中的越国而言非常不利,该怎么办才好?”
范蠡笑着表示:“不论天下的局势如何发生变化,知道保人之身的君王便可以为天下主,不知保人之身的君王必会失去天下。”
勾践似懂非懂,更进一步地询问范蠡:“何谓保人之身?”
范蠡答道:“天下战乱纷争不断之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储存和掌握粮食。两国交战之际,最需要的就是兵员,兵员需要训练,而富国强兵最需要的仍在于人,人需要依赖粮食存活。所以,兵员众则君王安,谷物多则兵员强。”
这下子,勾践完全明白了。
范蠡接着说:“天生万物并使其正常生长,所以有了谷物粮食,人们就不至于饿死,没了谷物粮食便不足以保人性命,所以说它是人类生命之所系。”
勾践豁然醒悟,再问:“那么,如何才能掌握足够的谷物呢?”
范蠡说:“掌握谷物最重要的,在于彻底掌握生产的资源。因此,君王必须经常亲自到田野实地调查,观察谷物的生产情形,了解粮食丰收、歉收的情形,并谋划出相应的对策及方法。”
勾践又问:“寡人听说,阴阳二气是一种协调关系。两者不同时出现比力气,则事情可以办成;不同时发挥作用,则万物生。你能详细告诉寡人这个道理吗?”
范蠡答道:“臣听说阴阳协调,万物才能生产得繁茂。冬天的时候,草木都枯死,万物都各自躲藏起来。此时,阳气便避开阴气,将力量积蓄在地底,使阴气能成功地在地面上运作。炎热的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阴气则避于地底积蓄力量,但万物对于阴气还是非常亲切信赖。这就是您刚才所说阴阳不同的道理所在。阳气主宰万物的生长,在夏天如果酷热不降临,则万物难成;阴气主宰秽恶的清除,在冬季,阳气不藏于地底,则植物的根无法深扎,到了春天就无法顺利成长。所以,任何季节,寒暑失去常规,四季的时序便不能正常运作。因此,在生产的季节,要顺利播种,才能保证夏天地上长出苗来;到了夏天,要勤于除草,让苗种更加茂盛;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要准备足够的人力,积极收割,绝不可以浪费丝毫谷穗,才能使冬天贮藏起足够的粮食;积藏的冬季,要马上清理仓库,使谷物能顺利地积藏起来,方可以国力强盛。”
勾践听了连连称是,于是命人将他与范蠡的对谈用丹青记录在布帛上,并放在枕头里,有如国宝般珍藏着。
《国语》、《越绝书》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上均记载,越国的确曾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并积极储存战备物资,几乎做到了《礼记·王制》所谓“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的标准。
于是,勾践在全国各地寻找隐秘的地方,建造了八个大仓库,粮食充沛、价格便宜时,则大量买进贮藏;粮食短缺、价格高昂时,便大量抛售,以平衡物价,在短短的三年内即获得五倍的利益,使原本贫困的越国政府很快地富裕起来。
《越绝书》记载,当时越国盛产粢、黍、赤豆、稻粟、麦、大豆等粮食,算得上是相当富足的了。勾践特地将一块土质肥沃富饶、距京城二十里二十二步远的“富中大塘”整治为义田,专门救助贫困无依的人。
苦竹城距离京都十八里远,原本是块荒地。勾践为了替百姓治田,修治了一条长一千五百三十三步的长塘,增加了不少耕作面积,收成也大为改善。
为了掌握天时和气候的变化,以便在政策上配合之,范蠡特别在龟山上建造了一座龟游台,以仰望天气,预测可能的变化,并对天灾做事前的准备。这个台高达四十六丈五尺二,周围长达五百三十二步(旧制长度名,五尺为一步),可以说是人类史早期相当进步的天文气象台。
经过十年的努力,越国百姓的生活不但获得了改善,且每户人家都积蓄有三年以上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