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魅力名镇——崇武
33259600000008

第8章 海峡渔乡文风昌盛

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在他撰写的叶特别的崇武曳中指出院“一个过去的渔村,如今的小镇,却有着较之内地毫不逊色的诗和小说、艺术和文化。”他认为院“这不能不说是崇武这个地方的另一种奇观。”

科教成果

崇武的科教事业发展极快,成果累累。在科举取士的时代,崇武教育培养了进士3名、举人15名。全镇进府、县学的生员260名,其中入太学的71名。

清末废科举后,新学立即在崇武兴起。自此人才辈出,百年间崇武的学校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据粗略统计,小小崇武镇现分布在全国各地工作获高级技术职称的知识分子近200名,在本镇工作的也有50多名。其中最突出的有著名茶叶专家陈椽和著名量子化学家张乾二。

陈椽又名愧三,生于1908年,卒于1999年。1934年7月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1940年任国立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讲师。1946年受聘为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副教授。1952年调安徽农学院任茶业专修科主任。1956年晋升为教授。他一生不懈进行茶叶科学研究,发表过论著近200部(篇)。1977年,他完成国内外第一部茶史专著《茶业通史》及《中国茶叶贸易史》《茶业医药》等巨著共百余万字,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1978年,他建议并参与在安徽农学院茶叶系创办全国首个机械制茶专业。1979年他撰写《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修正了茶树原产地在印度的论述,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1980年,他撰写《茶叶分类》,在国际上得到高度评价。他为建立完整的中国茶业教育体系做出重要贡献,1989年获全国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他还重视发掘茶业珍品,在他的努力下,失传多年的“天华谷尖”名茶得到再生;他还指导创作了“天山真香”、“齐山翠眉”、“天王云尖”等名茶。1990年,国家教委授予他“金马奖章”。2008年,安徽大学为他举办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并树立铜像。

张乾二生于1928年。1951年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1954年该校研究生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是我国著名结构化学家卢嘉锡的得意门生之一。1958年他带领科研小组培养磷酸二氢铵等晶体成功,是我国水溶液中培养晶体的开创者。1961年获副教授职称。1963年,他参与解决配位场中群链分解问题与有关耦合系数的计算问题,使计算方法标准化。1978年,他晋升教授并任化学系主任,同时兼任中国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及中科院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1987~1992年任所长)。1979年,他在著名量子化学家唐敖庆指导下,撰写《配位场理论方法》一书出版,在国际化学界引起震动。1982年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应邀出席第四届国际量子化学家大会,被国际《理论化学》刊物聘为编委。1984年,他的研究成果“休克尔矩阵图形方法”获福建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并选送参加国际书展。1985年,他重点转向研究多电子体系。198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1年,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教委化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张乾二是福建省对科学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科技人员,他先后被聘为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常委,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光远1936春生于福建厦门,从小在祖籍崇武就学,1947秋随父经商北方,后移居台湾。

1959秋在台北师大艺术系以油画人物叶群像曳获系展第一名曰1966年出版第一本专著叶先秦石鼓存诗考曳曰1971夏进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从事古物研究曰1976秋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赴哈佛大学任荣誉研究员。

张光远曾任台湾多所大学的硕士、博士论文指导及审查委员。历任“阳明山国防研究院”编审,“中国文化学院”讲师,叶美哉中华曳画刊总编辑,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生论文指导,台北故宫博物院院器物处研究员兼处长、藏品征集评审委员,台北历史博物馆学术文物评鉴委员,兼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副教授。2002秋从台北故宫博物院退休。

张光远是台湾的著名学者,擅长商周青铜器及古文学研究,并以为殷商帝王甲骨灼卜方法揭秘闻名于世。

文学创作

崇武的文学创作从传统诗词开始。明代崇武半岛虽处于刀光剑影笼罩的战争环境中,却培植出鲜艳的文学花朵。嘉靖年间,出现了终身布衣不仕而以“一代诗名雄海内”的黄吾野。《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典籍记载,他留有诗作70卷数千首,是泉州地区有代表性的诗人,在明代诗坛享有很高声誉。

明万历年间,崇武又有躬耕锄却折节读书的祖熙寅。他喜欢咏诵,勤奋著作,诗多见于《惠风集》中,有《蒻翁诗集》8卷、《鸡肋集》6卷传世。明末清初,又有以诗著称的何家骏和戴云。

清代至民国期间,崇武的诗词创作全面走向民间。被称为渔民诗人的张泗滨(1870耀1919),留下传抄于民间的诗作数百首,体现了浓郁的大海韵味。1938年,崇武一群民间诗人(教师、医生、店员等)发起结社唱和,称“初社”。时当日寇入侵,诗人们“位卑未敢忘忧国”,不少诗作愤怒控诉侵略者的罪行。有诗作上千首编成4册称《初社诗集》。

新中国诞生给崇武镇文学创作带来新的活力。蔡永哲著有《蔡永哲诗选集》,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林祖茂、汪芳为崇武镇渔民民兵中心俱乐部创作组主要创作人员,其作品精选汇集为《八级浪》,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20世纪80年代,蔡永哲的作品《海轩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汪芳与中国人类学学会会长陈国强教授合著的《闽台惠东人》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改革开放后,崇武镇的民间业余文学创作全面展开,形成一股强大的热潮。1983年,青年文学爱好者发起创办了《崇武文艺》(1988年更名为“崇武文学”)。1988年2月成立崇武诗社,创办《海韵》诗刊,旨在弘扬中华传统诗词创作。两个文学刊物都在国内外引起关注,世界闻名、欧洲最大的汉学图书馆俄罗斯莫斯科中国学图书馆特别珍藏。

《崇武文学》编辑部及崇武诗社汇集了一支人数上百且具有实力的文学创作队伍,其中在省以上报刊发表过文学作品的有40多人,作品结集由出版社出版的有13部,另有编进“崇武文学丛书”的10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名,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7员,泉州市作家协会理事4名。

这个作者群中特突出的有:诗社社长林祖慰,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参与编写《汉语大辞典》《闽粤赣边区革命故事丛书》等。诗社副社长蔡永哲,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获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奖”。《崇武文学》名誉主编陈国华,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崇武文学》主编林凌鹤,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原惠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崇武文学》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蒋维新,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曾获《福建文学》1989年度佳作奖。崇武文化站站长黄祖贤,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美哉崇武》一书。《崇武文学》副主编汪峰,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惠安县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福建省民间文协会员、《惠安文化》执行主编李柏松,著有《情牵半月湾》诗文集。

这个作者群中还有3位突出的青年作家,即:林轩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泉州青年创作委员会主任,曾获全国“工源杯”诗歌大赛一等奖。叶逢平,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曾获中国散文诗大奖赛新人奖、2006年福建文学奖。蒋明河,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新星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四届泉州市刺桐文艺诗歌一等奖。此外还有长篇小说《网》的青年女作者李丽玉、青年女诗人汪金玲、汪丽婷等。

艺术活动

崇武自古以“琴棋书画”闻名。这些艺术活动,不但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涌现过一些在省内外受到尊崇的人物。近些年这种良好的风气得到更好的发扬,并取得突出成果。

音乐崇武的音乐活动,最早卓有成就的是明代中期的郑佑(半村)。与他同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李卓吾曾称,半村的琴和吾野的画为“崇武双绝”。《泉州府志》记载了郑佑的事迹。今人则称郑佑为“八闽琴师”,尊其为南音名师。明末清初,崇武又出了个“以琴名世”的何怀远(涯海)。志载,他“擅歌曲,工洞箫”,时或寄兴翰墨。

清代,崇武民间音乐活动更加兴盛。当年崇武的鱼行商店、工场作坊、渔舟航船等,几乎都置有南音乐器。崇武人在家休闲时,常要摆下南音四管弹唱自我娱乐,出门在外劳动之余,也要摆下南音四管弹唱。清末民国初有何乌(1882耀1940),他家几代老少都知音律,常在一起演奏,被誉称“全家乐”。

崇武镇曾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成立南音社,南音从师徒式自我娱乐走向集群。1986年组成崇武南音社。如今在城区及郊区的前垵、大岞、港墘、龙西、溪底等村各成立小组,经常参加活动的有数百人。

书画崇武古代书画成就最突出的当推明代的黄吾野。黄吾野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但他是先以画扬名,而他的画艺又根植于民间,是在崇武民间群众性书画活动的土壤培植出来的。黄吾野的诗主要留于文人文化中,而书画则广泛传扬于民间。崇武民间有很多关于黄吾野画艺的传说,都把其作品描述为神品。黄吾野的书画成就也见之于《闽画记》《画史汇传》《御定书画传》等典籍。

改革开放后,崇武的美术和书法活动掀起高潮,并成立崇武书画协会,推进创作活动,其中哈克、王暾晖二位较突出。哈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他多年研究崇城地区民间工艺,发表多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惠安女服饰与刺绣》大型画册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受到专家的好评。

王暾晖,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擅长写意人物画,又能书法及篆刻。其作品多次在省及全国参展并获奖。

摄影崇武镇的艺术摄影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很快取得较好成果。现在全镇有蒋长云、陈赞和、汪洪波3个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还有福建省摄影协会会员3人。蒋长云,作品《鱼跃星空》1988年被选参加“可爱的中华”第二届全国摄影展,《愿》获在日本举办的1992~1993年度“尼康杯”国际摄影展佳作奖,《祈》1992年入选第六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陈赞和,退休工人,作品《半月沉湾》入选第十七届全国摄影艺术作品展,《葵花灿烂》入选第三届全国摄影艺术精品展。汪洪波《不耐烦的等待》参加2006年中国城市发展摄影大赛获铜奖,《海内存知己》获2008年“必胜客”父亲节全国摄影展优秀奖。叶梦呓曳获2011年中国第14届国际摄影艺术展“幸福瞬间”彩色类金奖。

棋艺几百年来,崇武镇棋坛在群众性自我娱乐的基础上,培育出一批优秀人才。中国象棋手陈泓盛1992年生于崇武五峰村,在全国性比赛中多次夺冠,荣获中国棋协大师和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2011年10月获得中国象棋大师称号,成为全市首位象棋大师,为小镇争光。中国象棋成为崇武民间文化的一个亮点。

文明村里盛开文化花

连续7届被评为福建省文明村的崇武镇潮乐村,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八大工程之一。致力为村民构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文明和谐家园,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特色村。

建设文化活动阵地在村企业家鼎力支持下,投资372万元的潮乐村文体活动中心成功建成,标志着潮乐村建设先进文化工程进入到依托文化阵地以村民为主体的发展新阶段。

潮乐村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依托村文体活动中心,常年开展青少年文化、艺术、体育等学习培训活动,涉及谜艺、棋艺、对联诗词、书法、绘画美术、舞蹈、器乐、武术、魔术以及球艺等,为全村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而有品位的校外活动空间。渔民培训中心依托投资700多万元的花园式学校“惠安县潮乐实验小学”,创办“海员职业培训中心”,服务全镇乃至沿海各镇渔民,至今累计培训4000多人次。农家书屋窑新家庭文化屋有各类图书6000多册,配有各类报纸杂志和数十册本村本地乡土文艺图书,设有“未成年人优秀读物”和“新三农”等专柜,被评为“福建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被誉为潮乐村“村报”的叶潮乐简讯曳,2003年底创刊以来,至今已编发200余期,内容上至宣传方针政策,下至党务村务公开活动以及群众生产与生活,深受广大村民和企业欢迎。位于潮乐文体中心门外的大型LED显示屏,成为村民最常驻足的地方。村务信息在这里时刻滚动,村民十分关注关心。

提升文化服务水平15届元宵灯谜会猜、新联征对暨诗词唱和晚会,10届“潮兴企业杯”文体系列表演比赛,4届书画花卉雕艺摄影展,7届老年人春节体育比赛,7届青少年义写春联活动,潮乐村开展村民文体活动已是“5项连届”,活动规模逐年扩大,活动内容健康向上、欢乐祥和、雅俗共赏,充满时代气息。

村里每逢重大节日,都会组织联欢会和文艺会演,其中表现惠安女生活的叶织网舞曳曾在泉州市第三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上获得一等奖。编印村民文化活动丛书,每册丛书都附录不同时期村民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村民在各级文化活动中获奖情况,以及村民捐赠公益事业的情况。此外,为鼓励村里文化能人创作乡土文艺作品,制定专项奖励制度,支持个人优秀作品结集印发,目前已编印了7部专集。

打响特色文化品牌潮乐村是明清以来崇武古城历史文化的主要积淀处,有“吾野画”、“布衣诗”、“半仙琴”、“国手棋”、“詹家字”等一批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名人。该村注重继承先人的优秀文化遗产,开展全村文物(包括建筑、文书、姓氏等)调查,制订叶潮乐村关于贯彻国家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曳村规民约,让村民感受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对乡土优良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积极培植文化人才,逐步形成一支由导师、导演、策划、创作等多方面人才组成的文化骨干队伍,文化新名人、新成果层出不穷,先后涌现一批国家级、省级的民间美术家、作家、书法家、画家、雕塑家,4名青少年的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积极向海峡东岸台湾打出“潮乐村”的品牌。台湾百年文学团体非瀛社诗学会大陆访问团曾到该村访问,对潮乐村文化事业发展与后继有人备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