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活水公园已经正式对游人开放了。作为世界上最早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之一,它模拟和再现了在自然环境中污水是如何由浊变清的全过程。当游人走过厌氧池、兼氧池、植物塘床系统、养鱼塘、戏水池,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和谐中时,便在不经意间阅读了人自然关于清水再生的“自述”。
活水公园所依的府南河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养育成都人民的母亲河。但随着近几十年城市快速增长的人口和工业化的发展,那条曾经可供人们垂钓、浣纱的涓涓清流渐已消失了,代之的是一条“藏污纳垢”的臭河,受污染的河流带来的是沿岸居住环境的迅速恶化。
一个完全应用了生态净水新观念并在府南河边上建起的“活水公园”,使人们看到了府南河水重新变清的希望。它不仅成为一个休闲娱乐的公园,同时,电是一个通过人工湿地来进行水处理的“设施”,一个向人们传授大自然如何净化水质的活课堂。从空中鸟瞰,整个活水公园的外形就似一条大鱼,它日日夜夜在为河水变清默默地工作着。
第一步:混浊的府南河水由水泵送到一个“厌氧沉淀池”,这是进行“活水”净化的第一道工序。送入池中的河水一方面经物理沉淀作用,使水中比水重的悬浮物慢慢的沉到池底。在水中还有一道重要的机关——排泥管,沉下来的悬浮物就通过它排出。而比水轻的悬浮物则浮出水面,由人工清理。另一方而河水中自机污染物经池中的厌氧微生物分解成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排入大气,或成较低分子有机物随水流出,进入下一道净化程序。这足很重要的一步,因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于微生物来说是它们的“食物”,但“食物”也有好“吃”和不好“吃”的。高分子有机物对于它们来说并不好“吃”,而且有些是不能“吃”的。然而,大多数低分子有机物对于它们来说犹如美味佳肴一般。因此为了让微生物能够吃掉更多的自机物,我们就要将不好吃或不能吃的变成美味佳肴,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步很重要的原因了。
第二步:经过初步沉淀的河水,流入一串形似花瓣的莲花石溪,称为“水流雕塑”。它巧妙地引入水力学原理,利用落差产生的冲力,使水在一个个石花瓣中欢跳。这一方而极富动感和观赏价值,同时使水在回旋、震荡中充分地获得了大量溶解氧,以便为后面微生物的呼吸提供足够的氧气。
第三步:河水通过水流雕塑后,进入微生物处理池,也叫“兼氧池”。河水里的部分污染物在这里进一步被池中被微生物“吃掉”或氧化分解。经过这一步后,河水便要进到植物池了。
第四步:植物池是一个工湿地生态系统,它是“活水公园”水处理工程的核心部分,由6个植物塘、12个植物床组成,其中养殖的植物达数十种,包括:漂浮植物(浮萍、紫萍、凤眼莲)、挺水植物(芦苇、水烛、茭白、伞草、菖蒲、马蹄莲、灯心草)、浮叶植物(睡莲)、沉水植物(金鱼藻、黑藻)等,还有多种鱼类、昆虫和青蛙等动物。
水流进入人工湿地区,这里的芦苇不是长在土里,而是长在石头上。水从石头之间流过,污染物就被阻留、吸附住了。岩石有吸附的作用,而且石头上也生长着大量微生物。它们将污染物分解成为对植物可以利用的营养物。枯萎或过多生长的植物通过收割从湿地中清除掉。因此,人工湿地对河水的净化作用实际上是通过这种生态链对污染物的输出过程完成的。
第五步:在活水公园中得到彻底净化的河水从这里返回到府南河。在活水公园与府南河连接的堤岸边,人们司以亲身体验与大自然、与净化后的清水直接接触的感受。活水公园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去处,更是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
活水公园的成功设计向人们演示了污水如何通过生态手段得以净化的过程。这个由艺术家、科学家和公众一起参与设计,寻求创造一种“表达水环境净化的语言”的工程,旨在重新找回曾经失落的与水相关的城市精神并为以后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一种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