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合作成员都承担着双重责任,及完成预先的任务,同时要为他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要努力使他人完成这个预先的任务,每个成员的成功取决于其他成员的成功。
2.积极的约束。
每个成员(或小组)都应该为自己承担的那份任务努力,每一份努力都将接受检验。合作互动学习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学习成员都在可能的范围内成为强者,而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3.直接的互动。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成员间可以约定合作的时间,以特有的方式去认识相互间的积极依赖性,以及相互间的约束性。
4.社会能力。
不是每个学生皆具有与他人有效合作的能力,因此合作互动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学会以特定的方式与人共处,从而形成交往的动机与能力。一般来说,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越大,教师对学生运用社会交往技能的奖励以及对社会交往技能教学给予的关注越大,那么学生从合作学习中获得的学业成绩就会越高。为了协调各种努力以达成共同的目标,学生必须学会彼此认可和相互信任,进行准确的交流,彼此接纳和支持并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5.评价。
有效的合作互动学习还依赖于以何种方式反思小组成员各自的以及合作的学习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合作互动学习的效率。合作学习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小组自评可以描述为小组在某一活动时期内,哪些成员的活动有益与无益,哪些活动可以继续或需要改进的一种反映。这种评价能够:
(1)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
(2)便利于合作技能的学习;
(3)使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
(4)保证学生在元认知水平上,同样也在认知水平上进行思维;
(5)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成功提供手段。
合作学习的形式千差万别,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是学生小组学习。迄今为止,已有四种学习小组学习法得到广泛的开发与深人的研究。其中有两种是适合于大多数学科和年级水平的一般合作学习法——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和小组一游戏一竞赛法。另外的两种方法是用于具体学科具体年级水平的:小组辅助个人法,适用于三至六年级的数学课;合作性读写一体法,适用于三至五年级的协作和阅读教学。下面重点介绍前三种学生小组学习法。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
教师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性别、个性等方面有差异性。教学程序是教师授课,然后学生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教的内容。最后所有学生都就所学的内容参加个人测验,此时,不允许他们再相互帮助。学生的测验得分用来与他们自己以往的测验的平均分相比,I根据他们达到或超过自己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记分,再将小组成员I的个人分数相加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I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奖励。
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制所隐含着的主要观念就是激发学生去相互鼓励和相互帮助,以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师授课后,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帮助,而在测验时却单独进行,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学习内容。这种个人责任激励着学生积极地进行互教活动,相互解释所学的内容,因为只有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掌握了所要求的知识或技能,小组才可能获得成功。
2.小组一游戏——竞赛法。
小组一游戏——竞赛运用与学生小组成绩分工一样的教师讲授和小组活动,不同的是它以每周一次的竞赛代替了测验。在竞赛中,学生们与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小组赢得分数。学生的竞争对手是过去在学业成绩方面有相似记录的学生,因此,这种方法有一个“不断调整”的程序,它依据每次竞赛中学生的成绩组成小组成员,以使竞争区域公平。与学生小组成绩分工相比,这种学习方法加入了游戏这个富有刺激的因素,小组成员通过学习作业单,彼此解释问题而相互帮助,为游戏作准备。但在竞争的过程中是不允许他们的组员互相帮助的,这样可以保证个体责任的落实。
3.小组辅助个人法。
小组辅助个人是特别设计用来教三至六年级数学的,与前两种方式一样,也是运用4人能力混合学生小组和对成绩优异者给予认可的办法来展开活动,但它是把合作学习与个别化教学融合在~起,而不是对全班实行同一速度的教学。在小组辅助个人法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进行学习,小组成员相互检查作业,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相互帮助。由于学生承担了相互检查作业的责任并控制学习材料的数量,所以教师可以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用来给来自各个小组学习同一数学内容的学生小组授课。在这种方法中,学生必须相互鼓励,彼此帮助,因为他们希望他们的小组获得成功。同样,学生参加最后测试时不能互相帮助,这使得个体责任得到保证。
教师在合作互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既要有相应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交互式教学的理念,又要具备社会性交往的基本技能,还要有教育机制,以防止小组活动中学习心理惰化和责任分散。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活动中:
1.展示目标,指派学习任务——为全班设置教学活动内容;
2.提供知识信息——通过演示或以课文内容为主向学习者提供信息;
3.组织学习者进入学习活动——帮助建立和组织学习小组,协调小组工作;
4.指导小组工作——选择最佳方式指导;
5.测试学习内容——要求学习者演示出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收获;
6.肯定学习小组的成就——以合适的方式肯定每个学习者在合作学习中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
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精心设置情境,使学生任务或活动任务真正具有合作型,即单独的学生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或要依靠学生认同的集体奖励激发其合作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合作”变成“我要合作”;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变“讲堂”为“学堂”,重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变一刀切为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由于合作活动使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复杂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初,教师就要协调合作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突发事件,以维持合作的顺利进行。
合作互动学习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有效的合作互动学习给了不同学生展现自身优势和获得成功体验的的机会,增加了学生的相互交往、信息交流的机会,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促进学生社会技能与情感的发展以及有效学习。
(第十三节 )开放学习法
开放学习是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是学习化社会中人们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相对于封闭学习,开放学习更强调能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对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能产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它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其教学活动不局限在教室,可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场所,准备必要的图书资料、学习器材等。学生不分年级也不按能力分组,而是按各自的兴趣和需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进度和内容。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一种学生喜爱的环境,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建议和帮助。根据需要,教室还可以临时分割为若干个适合于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的活动场所。
开放学习的特征:
1.动态性。
指学生在可变的学习场所,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强调自主和个体化学习,如在旅游途中,可选择学习历史或地理知识,也可以搜集标本等。
2.多样性。
一是学习手段的多样性,二是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学习手段不仅是书、笔、纸、实验器具,也有电脑等。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创造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反复使用,不断总结,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像爱因斯坦的“淘金式”读书法、卢梭的“三步”读书法、培根的“尝吞嚼”读书法、爱迪生的“目标”读书法等,都是他们反复探求的结果。
3.变通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造成思维的求同性和思维的欠灵活性。思维的发散可以避免这一类错误的出现,同时也是创新学习之必须。
4.探索性。
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思考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创新学习需要学生打破思考问题只有唯一答案的习惯,学会对结果的探索。
5.平等性。
体现在思想观念上,它提倡人人都有学习的权利,同时相信人人都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这就是民主、平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观。它主张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相信学习者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并有自我认识、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开展开放学习的主要步骤:
1.制订学习目标。
开放学习的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也许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也可能超过了预期目标。学习目标在学习中,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还可以修订目标。开放学习目标与达到预期目标,应该是统一的。
2.确定学习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或者一种学习材料,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结合现代科技进行横向或纵向思考,并检索相关信息。
3.选择开放学习形式。
学生可以更多地通过个别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网上学习、图书馆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
开展开放学习的方略。所谓开放学习的方略,是指个体在开放学习的环境中,用以促进其获得知识或技能的内部的和外部的策略、方法和技巧的总和。在开放学习中,学习者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要能把更多的时间(包括闲暇时间)用于积极学习,并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喜欢学习并希望能多学些,要发展自我反馈的技能;知道已掌握和未掌握的地方;并懂得需要做些什么,以便改进学习;在遇到学科中特定而具体的学习困难时,能熟练地从书本、网络、信息资源库、朋友或教师那儿寻找答案与寻求帮助。开放学习的方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激发动机,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是使个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是隐藏在学习行为背后的内驱力,内驱力的大小与开放学习的成效密切相关。枳极向上的学习动机给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带来良好的影响。每个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各不相同,不同的动机会产生不同的目标;同时,目标又对激发、维持学习动机起支配和调节作用。其中目标有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之分。长期目标一般是指志向或某种专业学习效用价值的设定;近期目标指眼前就要学习的知识或某项技能等。
2.分析自我,制订学习计划。
目标确定后,应拟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即如何充分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源,包括人、财、物、时空和教学信息等为开放学习服务。而要拟定自我计划,首先要进行自我分析,包括与自我相关的新环境的分析。
(1)要在开放学习中正确认识自我,要分析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什么。”了解自己兴趣、爱好、个性以及长处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根据自我特点,扬长避短,制订最佳学习计划。
(2)要分析与进行开放学习相关的物质条件和人际环境。开放学习虽以自主学习为主,但也要依赖于周围的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获得帮助,以支持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教师、电子计算机、教材、网络等。
(3)要科学使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者要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环境,灵活地在各种场所安排学习内容并选择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地学习。
3.运用反馈,进行自我调节。
开放学习中,由于与教师接触少,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取得成效,自我调节控制显得十分重要。开放学习的自我调节不仅与个人有关,而且还受所处的环境和行为事件的影响。人、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又要靠反馈的信息产生作用。进行开放学习的学生应善于寻找、运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开放学习中的反馈信息由教师的辅导、经教师批改的作业、平时练习、考试和实践操作等构成。由于是开放学习,从外界获得的反馈信息相对较少且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学生必须及时捕捉反馈信息以便进行自我调节者,进而调节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调整学习进度;合理运筹自己的时空;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并查漏补缺;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最优的学习方法。
4.寻求互助,合作学习。
开放学习系统创造了个别化学习的环境,有利于民主化、个性化学习,但不能把个体学习封闭化。21世纪要求懂知识、能操作、善合作、会生存的人才,因此,要在开放学习中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合作学习要求学习者根据不同合作的条件组成学习小组,在各自独立学习、获取教学信息之后,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提问,相互评价,共同进步。这种合作学习除了学习者个人的自主学习动力外,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勉、互助、互爱的相互激励的动力。特别是寻求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得到更广泛的信息,更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信息,更有效地应用信息。
5.学求实效,自我评价。
开放学习不是敷衍、搪塞他人的被动学习,它是个体内在的自我的学习需求。因此,学习应有自我负责的精神,具备能增长知识,并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实际作用。而自我评价是促使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只有在学习者对自己决定评价准则、学习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都认真地负起责任的时候,开放学习才会真正取得实效。开放学习中的自我评价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改进学习的功能。
当然开放学习的方略也包括许多传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