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谨防人生陷阱
33460200000014

第14章 不要因迷信运气而迷失了自我(3)

从很多成功的人生经历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自立自强的积极信念,这种信念在帮助他们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不利条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信念中,敢于拼搏就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观念。

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开赛时,中央电视台派出了一支精干的电视转播队伍。宋世雄后来回忆这次转播时说:“这次到香港,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一次真正的攻坚战役,我从事体育转播工作二十多年,第一次遭遇这样艰苦而棘手的任务。”

当时的情况可用时间紧、任务重和难度大三个词来概括。1981年,宋世雄为转播好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他准备了一年时间,而此次要转播数十场比赛却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宋世雄要独自承担19个专辑节目的解说,每天还要转播一两场整场实况。而更为棘手的是,他对参赛的24个队的近600名运动员不熟悉,要现场直播谈何容易!而且,此次转播,宋世雄是带病前来,他因食物中毒而非常虚弱的身体尚未完全康复。

面对这些困难,宋世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拼啦。”他说:“是的,到了考验我的意志和毅力的关键时刻了,不拼怎么行?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对每一场转播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我想的是不能辜负祖国和人民对我的期望,要为推动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让广大观众满意。”

工作是超强度的,而且夜间工作居多,每天要解说三整场的比赛,这样连轴转上一个月,已是向人的生理极限挑战。宋世雄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真不知道这些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的体力消耗很大,我们几个人完全是靠毅力在支撑着,在拼搏着……”。

紧张、劳累、困倦紧紧缠绕着宋世雄,但他咬紧牙关,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解说好比赛。

每天早晨,宋世雄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倒开水烫嗓子,好让嗓子眼张开,发出声音。天天如此,如果没有顽强的信念,是很难支撑下去的。

另外,长期盯着电视屏幕作解说,对宋世雄的眼睛也造成了伤害。他常常觉得恶心,眼昏脑胀。足球在旋转,绿茵场在旋转,整个世界都在旋转。他眼冒金星,眩晕迷糊,随时都可能倒下。

但是宋世雄硬是挺了过来,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宋世雄,这一回是英雄是狗熊就看你自己了!”

靠着顽强信念的支撑,宋世雄与同事们一道,终于圆满完成了解说任务。超负荷的通宵达旦的工作,使每个人的体重都减轻了十多斤。宋世雄则最为可怜,180米的个儿只有不到60公斤的体重,真可谓是“骨瘦如柴”。

宋世雄事实上用他的行动阐述了一个信念,这一信念就是他的制胜法宝,他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勇于拼搏才能取胜。

8换个途径再努力一次

人生是一次次失败的累积,也是一次次努力的回报。即使前面千难万险,自信者总会再努力一次、从头再来。

谁都知道凡尔纳是一位世界闻名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尔纳为了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经遭受过多么大的挫折!

这里记录的,就是凡尔纳当时的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1863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凡尔纳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到邮局去,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凡尔纳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邮政工人。工人把一包鼓囊囊的邮件递到了凡尔纳的手里。一看到这样的邮件,凡尔纳就预感到不妙。自从他几个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寄到各出版社后,收到这样的邮件已经有过14次了。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拆开一看,上面写道:“凡尔纳先生:尊稿经我们审读后,不拟刊用,特此奉还。××出版社。”每看到这样一封封退稿信,凡尔纳都是心里一阵绞痛。这次是第15次了,还是未被采用。

凡尔纳此时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爷”们是如何看不起无名作者。他愤怒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了。他拿起手稿向壁炉走去,准备把这些稿子付之一炬。凡尔纳的妻子赶过来,一把抢过手稿紧紧抱在胸前。此时的凡尔纳余怒未息,说什么也要把稿子烧掉。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满怀关切的感情安慰丈夫:“亲爱的,不要灰心,再试一次吧,也许这次能交上好运的。”听了这句话以后,凡尔纳抢夺手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接受了妻子的劝告,又抱起这一大包手稿到第16家出版社去碰运气。

这次没有落空,读完手稿后,这家出版社立即决定了出版此书。并与凡尔纳签订了20年的出书合同。

没有他妻子的疏导,没有“再努力一次”的勇气,我们也许根本无法读到凡尔纳笔下那些脍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类就会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9永远不要放弃最后的努力

当成功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时,放弃就是失败,而坚持就是成功。因此,人生自立者决不能放弃最后的努力。

每一次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项成就都要付出艰辛。对于志在成功的人而言,不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多大的打击,他都不会放弃最后的努力,因为,“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实业家哈默踏上了利比亚的土地。利比亚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在王宫的宴会上对哈默说:“真主派您来到利比亚。”这话表示了这位胡子全白的国王对哈默这位世界出名的人物的尊重与敬佩。

哈默到了利比亚才发觉,除了美国为维持其轰炸机基地而支付的费用外,利比亚几乎无其他外来财政资助。在早年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寻找石油花费了千万美元而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也花费了数百万美元,打了好几口井仍不出一点油,只好打道回府。另外还有壳牌公司,耗资5000万美元打出的全是废井,法国公司也只好不到那里去。

只是当埃索公司准备撤离时却打出了一口油井。于是许多人又重新对利比亚这块土地产生了兴趣,认为说不定这里是一块聚宝盆。

哈默到达利比亚时,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地大多是原先某些公司所放弃的地域。根据利比亚法律,各国的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其租得的地域,如开不出油,就须将部分租借地归还利比亚政府。

谈判开始后,来自九个国家的四十多个公司参加了投标。这些公司大致分为三类公司:一类是财大气粗的国际性大石油公司,像埃索、美孚、壳牌等公司;第二类是像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这样的二梯队。它们的规模较小,但具有行业经验,利比亚也希望其参与竞争;第三类是一些投机性的转包公司,希望得标后再转手卖出,以从中渔利。

尽管哈默同伊德里斯国王建立了私人良好关系,但公司的势力还是很有限的。哈默与匆匆赶来的董事们分析了第二轮谈判的形势,在四块租借地上投了标。等到开标时,哈默得到了其中的两块。一块是被壳牌等几家组成的“沙漠绿洲”财团认为无望出油而放弃的地块;另一块是莫尔比石油公司耗资百万美元探出尽是干井而匆匆撤走的地块。

哈默对得标的两块地并不很满意。但他还是下了大本钱,立即开始打井。刚开始,公司在第一块租借地打的头三口井滴油不见。西方石油公司第二大股东里德坚持要撤出利比亚,说:

“这里不是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应该走的地方,已扔了500万美元,还能扔得起多少?”

这是一番经验之谈。小公司不可能花大本钱开采这种没有几分把握的地块。但是哈默的第六感觉却促使他坚持在这里打下去。他认为应该不放弃最后的努力。

几周后,一台西方石油公司的钻机在几家优柔寡断的大石油公司所放弃的地块下面钻出了油,接着又打出了八口油井。而且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含硫量极低,每天可产10万桶原油。

更重要的是,这个奥吉拉油田在苏伊士运河以西,产出的石油通过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不到10天就可以运抵石油奇缺的欧洲国家。而当苏伊士运河不通时,大量的阿拉伯石油只有被迫绕道好望角历时两个月才能运抵欧洲。

与此同时,哈默的好运气又在第二块租借地上出现了。西方石油公司利用新的地震勘探技术,仅耗资100万美元就打到了一口珊瑚礁油藏,不用油泵,石油也会无休止地喷涌而出。不久又打出了第二个日产73万桶原油的珊瑚礁油藏。

至此为止,哈默这个规模不大的西方石油公司竟成了利比亚最大油田的主人。他得到了比奇特尔公司的支持,着手进行一项耗资达15亿美元的油田开发计划。要铺设一条耗资巨大的输油管道,全长130英里,日输送原油100万桶,是利比亚境内最大的输油管。

哈默这种“追求目标,不放弃最后的努力”的执著精神,是我们每个创业者必须学习的。浅尝辄止,遇难就退,是创业的大忌,也是人生失败的致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