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谨防人生陷阱
33460200000015

第15章 别让生活贫穷禁锢了精神(1)

1正视贫穷,积极追求富有

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一个自尊自强的人总会活出自己的风采。

从前有一个国王看见一个躺在马路上的乞丐,国王一时恻隐心起,问那乞丐:“你需要我的帮助吗?”那衣衫褴褛的乞丐望了望国王,说:“需要,请站到一边去,别挡住了我的阳光。”

这个乞丐便是后来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一个自尊自强的人总会活出自己的风采。因为纵使身处逆境,贫困潦倒之时他还有勇气对别人说:别挡住了我的阳光!”

只要精神之树不倒,每个人都可以是笑傲命运的富翁。

贫穷伴着人类的诞生而存在,同样是贫穷,有的人却因贫穷而丧失斗志,有的人因贫穷而不屈抗争。

难怪有人断言,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贫困常常使人想起这样的情景:低矮的土房、斑驳的墙皮、露出棉絮的被褥、补了还漏的搪瓷盆,还有一双双浑浊无助的双眼,但这样的一件事却让人改变了看法——这一家窗明几净,有冰箱,有洗衣机,有漂亮的窗帘和门帘,有立得很整齐的书籍……然而,这的确是生活在城市最低生活标准线下的贫困人家。

这家的男人早几年病逝,欠下了很多钱。两个孩子,一个有点残疾。女人一份低薪水养三口人,还要还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但女主人的笑容就像她的屋子一样明朗,她说,冰箱、洗衣机都是邻居淘汰下来送给我们的,用用也蛮好的。孩子很懂事,做完功课还帮我干零活……这时发现,漂亮的门帘是女主人用纸做的,那些书全是孩子每个学期用过的教科书,灶间的调味品只有油和盐两种,但油瓶和盐罐擦得发亮。最让人惊奇且起敬的是进门时女主人递过来的拖鞋,那鞋底竟是磨秃了的旧胶鞋的底,齐齐地沿圈剪下,再用旧毛线织出带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舒坦。

这一家现在的确贫困,但有理由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

贫困只是一时生活物资的匮乏,导致终身匮乏的却是精神的潦倒。走出心理阴影,保存美好希望,生活正在点滴中改变。

有脊梁,即使贫困,也决不潦倒。

下面的例子,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另一种启发: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

“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

“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那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盖茨最讨厌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知道了。

洛克菲勒到饭店住宿,从来只开普通房间。侍者不解,说:

“您儿子每次来都要最好的房间,您为何这样?”

洛克菲勒说:“因为他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爸爸,而我却没有。”

话是这样说,洛克菲勒在捐资支持教育、卫生等方面却毫不含糊,数以亿计。

财富可以让人庸俗,也可以让人高尚。成为财富奴隶的人难以获得幸福,囿于财富的限制,不是真正的富有。

一次,李嘉诚上车前掏手绢擦脸,带出一块钱的硬币掉到地上。天下着雨,李嘉诚执意要从车下把钱捡出来。后来还是旁边的侍者为他捡回了这一块钱,李嘉诚付给他100块的小费。他说:“那一块钱如果不捡起来,被水冲走可能就浪费了,这100块却不会被浪费,钱是社会创造的财富,不应被浪费。”

所以,拿破仑·希尔说,我们很多人都偏激地理解财富只是物质,是我们能够看到、能够拥有的,但另一种财富,而且是更可贵的财富有时却隐藏在伟大人物的心中,它不是金钱,但许多拥有巨富的人却无法拥有它。

亨利写过这样的诗句:

“我是命运的主人,我主宰自己的心灵。”

我们能够把扎根于人的心灵中的思想和态度转化成有形的现实,不管这种思想和态度是什么。我们能很快把贫穷的思想变成现实,也同样能很快把富裕的思想变成现实。

2贫困是个人奋斗的起跑线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和听天由命的态度。

大自然偏爱那些以贫困作为起跑线而去努力奋斗的人。

贫困的环境是可以打破的。

翻开美国历史,大部分成功者小时候都很穷,许多发明家、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都是在贫困的刺激下努力向前、发展才干、成就伟业的。

在美国,有很多来自外国的移民并不精通英文,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既没有朋友相助,也没有优裕的生活,可是他们竟然在美国获得了显赫的地位,拥有巨额的资产。这些成就,足以使家境富裕而最终默默无闻的青年自惭形秽!

美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查尔斯·齐瓦勃,童年时代家境非常困难,一贫如洗,他只受过很短时间的学校教育。从15岁开始,他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山村里做马夫,两年之后,他获得了另外一个工作机会,周薪25美元,但他仍然时时刻刻留心着新的工作机会。果然他又得到了一个机会,他应某位工程师之邀,去安德鲁·卡内基钢铁公司的建筑工场工作,周薪由原来的25美元变为7美元。做了一段时间后,他升任技师,接着一步步升到总工程师的职位。25岁时,他晋升为那家房屋建筑公司的经理。五年之后,齐瓦勃开始出任卡内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到39岁时,齐瓦勃接过了全美钢铁公司的权柄。

贫困像健身房里的器械一样锻炼人的意志。贫困是个人奋斗的起跑线。

一个人如果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就无法战胜困难,就绝不会有什么发展。俗话说得好:“未经苦难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如果一个青年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去工作,让他感到满足,他就不再努力奋斗。工作上的努力,一方面固然满足了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在发展人格、造福社会。

如果一贯依赖他人,从不为自己奋斗,会白白浪费一生。

贫困大都是由懒惰造成的。

有很多人想脱离贫困,却不肯付出努力。如果一个人安于贫困,听天由命,缺乏摆脱贫困的自信和勇气,身体中潜伏的力量就不能发挥出来,就永远不能摆脱贫困。

《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是众所周知的名著,它们的作者是勃朗特三姐妹。小时候,她们的条件远远不如弟弟布兰威尔。布兰威尔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文学艺术天赋,他的诗歌、散文和绘画充满灵气。最初,他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一家人节衣缩食送他到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在那儿,他发现很多同学比自己有才华,一下子泄了气。几星期后他回家了。在没有竞争的环境里,他渐渐恢复了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有时他想成为画家,有时又想写出长篇小说,但没有一件事情坚持到底。父亲为他找了一份清闲的工作——当家庭教师,他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但他仍然一事无成,还染上了酗酒、抽鸦片的恶习,丢掉了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全家人仍然认为布兰威尔是有天赋、有潜力的,只是被暂时埋没了。姐姐们怀着对他的殷切期望,当家庭教师、到学校教书,养活他,期待他玩够以后开始搞一些流芳百世的作品。结果怎么样呢?如果不是为了研究勃朗特三姐妹的成长史,我们就再也见不到布兰威尔的画,也读不到他小时候写的那些美文了。大多数人连听都没听说过他。而勃兰特姐妹在自己身上实现了她们曾经寄予弟弟的厚望。在辛苦乏味的工作之余,在黯淡的烛光下,她们读书写作。对那个游手好闲的“天才”,她们白费了苦心,但她们渐渐发现,真正的才华在自己身上,锦绣前程属于她们自己。

人类有几种坚强的品格,和贫困势不两立,那就是自信和勇敢。有许多人身处贫困,却靠自信和勇敢的禀性战胜了贫困。

不管一个人多么贫穷,只要能不断进步,即便是缓慢地进步,生活也是健康向上、充满希望的。但是,一旦他不再进步了,不再向更高、更深、更强的方向发展,他的生活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平庸至极。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和听天由命的态度。

如果巴尔扎克在年轻时灰心丧气,我们就不知道谁是巴尔扎克了。他父亲说:“你知道吗,在文学领域中,一个人如果不是国王,就是乞丐。”他说:“那好,我就做国王。”父母把他留在阁楼上,让他自己支配自己的命运。他经历了整整十年的苦难岁月,战胜了贫困,取得了成功。在他真正出名之前,写了四十本毫无影响的小说。

英国著名铁器艺术家詹姆斯·夏普勒斯非常贫穷,但是他经常在早晨三点钟起床抄写那些他买不起的书。他愿意步行十八英里到曼彻斯特去买一先令一件的艺术品。他宁愿在铁匠铺中干最累最苦的活儿,以便观察炉子加热的过程。他十分珍惜空余时间,见缝插针,虽然这些时间都是零散的。就这样,经过五年的努力,他完成了伟大的作品《化铁炉》。

大自然偏爱那些以贫困作为起跑线而去努力奋斗的人,以巨大的财富和显赫的地位来补偿他们年轻时遭受的贫困磨难。

3把贫穷当作意志的磨刀石

贫穷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这种意志可以战胜心理上的负担,冲破贫穷的堡垒,到达成功的彼岸。

也许你生来就很贫穷,但那并不能决定你一生的命运。大部分成功者最初都是穷苦的孩子,贫穷给他们带来的并不是贫穷,而是一种催人上进的力量,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福勒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黑人佃农七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在5岁时开始劳动,9岁之前主要是以赶骡子为生。

这并不是什么特殊悲惨的事情,大多数佃农的孩子都是很早就参加劳动的。这些家庭认为他们的贫穷是命运的安排,因此,他们并不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小福勒有一点同其他的小朋友们不同: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亲,他的母亲不肯接受这种仅够糊口的生活。过去,她时常同一个儿子谈论她的梦想:“福勒,我们不应该贫穷。我不愿意听到你说:我们的贫穷是上帝的意愿。我们的贫穷不是由于上帝的缘故,而是因为你的父亲从来就没有产生过致富的愿望。

我们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产生过出人头地的想法。”

“没有人产生过致富的愿望”,这个观念在福勒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改变了他整个的一生。他开始想走上致富之路,他总是把他所需要的东西放在心中,而把不需要的东西抛到九霄云外。这样,他的致富的愿望就像火花一样迸发出来。他决定把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最后选定经营肥皂。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出售肥皂达12年之久。后来他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个公司即将拍卖出售。这个公司的售价是15万美元。他在经营肥皂的12年中,一点一滴地积蓄了25万美元。双方达成了协议:他先交25万美元的保证金,然后在10天限期内付清剩下的125万美元。协议规定如果他不能在10天内筹齐这笔款子,他就要丧失他的保证金。

福勒依靠自己在多年经商活动中培养起的良好的信誉,从私交甚好的朋友那里借到了款子,也从信贷公司和投资集团那里得到了帮助,他在第10天的前夜,筹集到了115万美元,也就是说,还差1万美元。

夜里11点钟,福勒驱车沿着芝加哥61号大街驶去,驶过几个街区后,他看到了一家承包事务所的窗子里还亮着灯,福勒走了进去,他看见写字台的后面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惫不堪的人,福勒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你想挣1000美元吗?”

这句话吓得那位承包商差一点倒下去,“想,当然想。”

“那么,请你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还这笔借款的时候,将另付1000元利息。”福勒还向这位承包商详细地讲解了这次商业冒险的重要性,并且还将其他借款人的名单给他过目,那天夜里,福勒在离开这个事务所的时候,口袋里已经有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以后,他不仅在那个肥皂公司,而且还在其他七个公司和一家报馆取得了控股权。当有人要求与他一起探讨成功之道时,他就用他的母亲多年以前所说的那句话回答:“我们是贫穷的,但不是因为上帝,而是因为你们的父亲从来没有产生过致富的愿望,在我们的家庭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想到改变现状。”

美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嘉拉蒂过去依靠洗衣店赚取微薄的收入为生,这位36岁的离婚女人,在生活上并非一帆风顺。

她离婚后,独立抚养年仅周岁的儿子,她把这种苦难的生活作为自身奋斗的动力。她曾说:“贫穷就好像我们健身房里的运动器械,可以锻炼人,使体格强健。”

就这样,她用仅有的38美元购买针线衣料,缝制了第一套自己设计的时装,在达拉斯的精品店寄卖,结果证明,她确实具有设计时装的天赋。1986年,她与人合作,渐渐走进了服装设计行业。1987年,她加盟谢时利时装公司,嘉拉蒂的才华得以展示,目前谢时利公司的业务正在扩张,每周平均开设25家分店,营业额每年能达到11亿美元。嘉拉蒂设计的服装远销世界各地,不久也成立了一家新企业,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而她作为美国一家大型时装连锁店的设计师,每年得到的红利估计不会少于100万美元。

荷兰十七世纪伟大的画家伦勃朗·范·雷思也是一位从贫困中走出来的成功者。伦勃朗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勤劳的磨坊主。伦勃朗从小就知道贫穷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因此,他立志要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父亲为了让他读书,省吃俭用积攒钱,最终把他送入了莱登大学。实践证明,伦勃朗并不是念书的料,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画画上。于是父母又把他送到雅格布·范·斯瓦丁堡那里去学绘画。

在这艰苦的时间里,伦勃朗只能依靠给先生太太们画相来谋生。

也许是贫穷的环境给了他巨大的动力。在他负担越来越重的时候,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伟大。在苦难的年代里所创作的作品,则大多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珍品。

贫穷虽然不能直接带来利益,但它却能磨炼人的意志。这种意志可以战胜心理上的负担,冲破贫穷的堡垒,到达成功的彼岸。

“穷则变,变则通”,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

4高尚的品质比什么都贵重

只要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精益求精,顽强奋斗,终究会磨炼出超人的才华,激发出那潜在的高贵品质。

去吧,孩子,我把你交给上帝了。”阿伯德·卡德的母亲给了他四十枚银币,又让他发誓任何时候都不撒谎,“孩子,在接受上帝的审判之前,我们可能没有机会见面了。”

这个年轻人外出赚钱去了。几天之后,他遇到了强盗。

“你身上有钱吗?”一个强盗问他。

“有四十块银元缝在我的外套里面。”阿伯德·卡德老老实实地回答。

强盗们哈哈大笑,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因为他过于诚实了。另一个强盗恶狠狠地问:“你身上到底有多少钱?”

诚实的孩子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还是没有人相信他。

“过来,孩子。”强盗头子说,“告诉我,你身上到底有没有钱?”

“我已经说过了,我的外套里缝着四十块银元,他们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