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者进戒毒所治疗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量的工作还是在家庭和社会上如何帮助康复。由于吸毒者心理脆弱、自尊心不强,戒毒后难以承受生活中的挫折,总想用毒品来麻醉自己。因此,要彻底戒毒,还必须有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对戒毒者和已戒除毒瘾出所的人员进行监督、关心、教育和帮助,使他们体验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树立彻底戒毒的决心,从而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在家庭方面:有些家庭对戒毒者缺乏信任。也许是以前受骗太多,当患者从戒毒所回来后,全家人都监视怀疑,给难看的脸色瞧:一个人在房间里久了,推开门看看;上厕所时间长了,敲开门瞧瞧;出门要跟踪;吃饭少了便怀疑。有的甚至单独将其关起来几个月。这种恨铁不成钢、简单粗暴的做法,欲速则不达,效果很差。会加大戒毒者与家庭及社会的心理距离,产生反叛心理,觉得还是道友关心理解自己,从而又走向反面,从此更难以自拔。
作为家庭来说,不要像送瘟神似的把吸毒者送进戒毒所后便置之不理,更不要指责、训斥、辱骂,甚至威胁断绝家庭关系。总之,不能让吸毒者有被抛弃和在家庭中是多余的感觉而自暴自弃。这样做只能把他们再推向毒海。
作为戒毒者的家庭,需要做的主要有这几方面工作:①断绝与吸毒道友的交往,远离毒品,所谓眼不见心不烦。②生活上给予照顾,改善营养,使其身体尽快恢复,增强抗毒能力。③精神上多给予关心、体贴和安慰;多陪伴,多开导,或外出旅游,分散其注意力。④对戒毒者既要充分信任,又不放任自流。感情上关心他、温暖他、感化他,使他自觉远离道友,远离毒品,增强战胜“心瘾”的毅力和决心,直至永不吸毒。
在社会方面,最重要的是大力宣传毒品的危害,从学校教育抓起,真正做到人人皆知。要加大力度打击贩毒,铲除贩毒窝点,净化社会环境,杜绝毒品供应毒品来源。
吸毒者为了千方百计得到毒资,可能有过借钱不还、偷盗,诈骗等违法行为,因而也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当他们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会,想找一份工作或回到学校读书,继续他们过去因吸毒而中断的工作和学习时,社会和学校可能很难接纳他们,亲友也不愿帮助他们,若避瘟神般。这就使他们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容易形成反社会思想,对抗社会。这是要正确对待的问题。
其实,相当一部分吸毒者是上当受骗、误入歧途的。一段时间后都深知毒品的危害,很想彻底摆脱毒瘾。可是由于毒品产生的心理依赖很强,甚至使人格变态,丧失了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环境中又有毒品流动,很容易重蹈覆辙,形成戒毒—复吸—再戒毒—再复吸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应该为那些戒除毒瘾者提供就业机会。对那些因吸毒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者,工作单位、街道居委会或乡镇部门更要多关心、感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其体会到社会的温暖而改过自新。那些因吸毒戒毒而中断学业的青少年,学校要主动欢迎他们戒毒后重回学校,千万不能歧视和排斥,师生应自觉行动起来,对他们多加帮教,使他们感觉到学校的可爱,从而更加刻苦用功学习,迎头赶上。通过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使他们彻底摆脱“毒”的缠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十节)齐抓共管驱毒害
目前,人们普遍感到忧虑的是,近年来青少年吸毒者在吸毒人员中的比例逐年增高,并越来越趋低龄化。
据统计,从1993年到1996年,南方某市青少年吸毒者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依次为39.1%、48.9%、61.3%、63.7%。
其中20岁至30岁的占了绝大多数。1995年某市在其所辖的8区4市(县)摸查到的吸毒人员中,青少年人数占了97%。
一些青少年屡进屡出戒毒所的大门,最终仍然被毒品俘虏。据某市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最近的一份调查,青少年吸毒者中曾经两次戒毒的人员占41.2%,3次戒毒的占34.6%,戒毒4次以上的占24.2%。
如何才能有效防止,控制青少年吸毒呢?人们呼吁,除了强化政府行为,严厉打击制毒、贩毒等犯罪分子,对吸毒者采取强有力的戒毒措施外,更应强调全社会齐抓共管,筑起综合防范吸毒的网络。具体对策如下:首先,提高家长素质,改善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确定家长在教育、管理子女方面的责任,筑起家庭教育的第一道防线。父母亲属等必须明确毒品的危害,加强与子女的心灵沟通,共同认识防毒、禁毒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意义;同时,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已吸毒的子女要积极引导,配合其戒毒。
再有,学校更是防毒,禁毒的主要阵地,学校对学习成绩不好、品行不良的学生,不要持歧视、放弃的态度。重视开设禁毒课程,做到常教常管,使人从小对吸毒的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确立防毒、禁毒意识。
还有,对于个体经营者和青年待业人员,由于缺乏直接有效的管理,极易造成禁毒教育的死角。因此,应加强社区管理,多渠道、有组织地进行宣传教育和帮助。
总之,面对青少年吸毒比例逐年增高低龄化倾向,我们必须行动起来,齐抓共管驱毒害。
(第十一节)家庭教育在禁毒中的作用
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在青少年明辩是非能力和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防止青少年误入“毒”途的第一道防线,无疑应设在与其朝夕相处的家人身上。
但遗憾的是,作为人生第一课堂的家庭,并不是个个都能很好地担负起教育和引导的职能的。有关资料表明,吸毒青少年往在家庭情感因素中存在种种缺陷:或只受溺爱,在待人接物方面不受引导管教,一旦被“损友”引诱就轻易染上毒瘾;或在家庭中缺乏爱的温暖,导致精神空虚,靠吸毒“解闷”;再就是家庭成员中有“道友”,耳濡目染之下径自效法。
而在发现子女吸毒后,一些家庭成员不明智的所作所为,又无异将子女往“毒”坑里推了一把;或“恨铁不成钢”的棍棒交加,或“哀莫大于心死”的冷眼嫌弃,或心怀恻隐解囊提供毒资……情感战胜了理智,致使子女戒毒遥遥无期。
那么,在预防和遏制青少年吸毒方面,什么才是正确的“家教”呢?有关专家认为,首先要加大对家庭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使每个家庭都成为社会机体中的健康细胞。家长应切实担负起关心、教育、引导、保护子女责任;同时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品德优秀、思想行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给孩子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从而杜绝青少年涉及毒品。
另一些专家则关注离异家庭对子女吸毒的直接影响。据统计,由于缺乏亲情和管教,单亲家庭青少年涉毒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同龄人。专家们认为,虽然离异的父母双方在思想上、心灵上承受着沉重的打击和折磨,但对未成年子女却仍有管教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而这种义务是受法津护的。
为帮助子女远离毒品,许多专家为为人父母者开出了一份详份详尽的“家庭指南”:●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到不贩毒、不吸毒、不藏毒;●发现子女吸毒,要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对戒毒子女做到精神上鼓励,生活上关心,行动上支持,使其放下思想包袱轻装戒毒;●在物质上支持子女戒毒。所有家庭成员应目标一致、千方百计为子女筹措戒毒费用,助其战胜毒魔;●家长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密切注意子女的交友情况,将子女的吸毒行为消灭于萌芽之中;对已戒掉毒瘾的子女,更要时刻留意其交友情况,坚决断绝其与以前的“毒友”来往;●子女成功戒毒以后,应积极为其争取就业、入学的机会或让其帮亲属打工,或筹措资金帮助其从事个体经营,让曾经“毒海”回头的青少年有精神寄托,并增强其对社会的归属感。
思考和练习
一、问答题:
1.青少年怎样预防吸毒?
2.吸毒者吸毒的当初有哪些相似心理活动?
3.为什么说对吸毒者戒毒势在必然?
4.戒毒有哪几个阶段?
5.目前,为什么戒毒者戒毒后的复吸率高?
二、简述题:
1.简述毒瘾难戒的原因。
2.简述戒毒者戒断症状的特点。
3.简述心理康复对戒毒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