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总经理田中坐在办公室里又苦思冥想?怎么才能让SB走出困境,怎么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无意中,他拿起了桌上的一张报纸,很快被上面的一则新闻给吸引住了。这则新闻说:有家酒店的员工罢工,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最终罢工问题圆满解决,酒店恢复营业,结果原先不景气的生意现在变得异常火暴。
在日本,劳资双方的关系一般都比较和谐,一旦出现罢工的事情,就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田中看着看着,大脑里突然有了主意:这家酒店的生意之所以后来会火暴,就是因为新闻媒体无意之中给炒起来的。既然如此,SB公司为什么不利用类似虚招进行一番自我宣传呢?
很快,一个巧妙的想法在他的大脑里形成了。
几天之后,日本的几家大报,如《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刊登出了这样一则广告:SB公司为了答谢广大消费者的厚爱,决定还国民一个惊喜。公司准备雇数架直升机,把满载的黄色咖喱粉撒在白雪皑皑的富士山顶,到时,人们将看到一个金顶的富士山。
这是一条令全日本人都感到震惊的消息。
如水滴油锅,一时舆论哗然。SB公司即成为各传播媒体的议论焦点。富士山是日本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在如此神圣的地方,居然有公司胆敢撒咖喱粉?那岂不是胡闹?真是岂有此理!本来名不见经传的SB公司,连续好多天在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各种新闻媒体上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有的人甚至放出话来,如果SB公司胆敢如此放肆,我们一定叫它倒闭……
各种议论、指责正中策划者田中的下怀。几天后,SB公司在各大媒体上郑重声明:鉴于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本公司决定取消在富士山撒咖喱粉的计划。并把将要撒在富士山的咖喱粉用以馈赠消费者,再次感谢并致歉……
结果,反对的人们欢庆自己的胜利,田中和SB公司的员工们也在欢庆他们的胜利。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全日本的人都知道有一家生产咖喱粉的公司叫SB公司,并且错误地认为这家公司实力超群、财大气粗,很多小商小贩都纷纷到SB公司的门下,要求大力推销SB公司的咖喱粉。一时间,SB公司的咖喱粉成了畅销产品。
【赚钱心法】
仔细想来,此计的诞生、运作都是运用了商家很重视的广告效应。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谁的动作快,谁的动作大,谁的动作最具有爆炸性,谁就能一夜名扬天下。而田中正是利用了信息化的载体之一——报纸,并且他的巧妙更在于他把日本国民眼中的神圣之地——富士山引向了人们的视觉。他找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好像是一番好意为了答谢消费者,要给大家一个惊喜;当他的目的达到后,又马上改变招数。这样,反对他的消费者觉得胜利了,兴奋之余却对SB公司有了极大的兴趣,既然你知错了,又要馈赠,那不妨尝尝吧!
田中的胜利在于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向富士山下手。他的大胆、心细、妙算成就了他,也成就了一个品牌。商战中的智慧永远是从人的长期经验中积累升华出来的。
田中对一条新闻的触动而引发了一个世界名牌。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皆商机,就看你会不会留心,会不会把握,会不会应用。
借特殊事件巧妙宣传
特殊事件发生时,商家如果能抓住它,巧妙地将其和自己所生产或经营的产品结合起来,往往预示着奇迹即将发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出生在贫寒家境的吉列因家里拿不出学费,14岁时便辍学,开始跟着一个亲戚学做生意,跑了大半个美国。后来,见多识广的吉列打算在小商品制造上寻求发展,并选择了一种顾客随时需要和随时扔的小商品——剃须刀片。
不久后,吉列研制出T型架配制薄刀片,质量非常可靠。可惜由于没有名气,得不到世人的认同,第一年只销售了53把,赔得血本无归。但吉列是个意志坚强的商人,第二年,他借了部分钱,成立了“剃刀公司”,决心一干到底。
一直以来,吉列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己产品的功能与质量都属上乘,但为何就卖不出去呢?在不断的思索中,他找到了答案:推销策略做得不到位。于是,他不断寻找能将自己新产品推销出去的机会。终于,机会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报纸上登载了盟军在欧洲战场上作战的照片,吉列发现士兵们的胡须很长,可见前线正需要刀片。于是吉列决定拿出一部分新产品免费送给在前线作战的士兵,以此来达到宣传自身新产品,提高其知名度的目的。
这是一次非常正确的决策:几万副刀架和数千万把刀片及时运到前线,免费送给正在那里作战的士兵。对士兵们来说,这犹如雪中送炭。当时,这件事在各大媒体上都进行了报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战争结束以后,数万复员士兵回到各自的国家,随身携带的吉列刀片使他们旧情难忘,纷纷指定要买这种新产品,无形中充当了吉列公司的义务推广员。自此之后,吉列公司的新产品逐渐走向全世界,享誉全球;吉列公司也随着其业务的不断扩大而成为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赚钱心法】
看完吉列创业的故事之后,我们不得不佩服他那高超的推销策略:借特殊事件宣传产品,提高其知名度。
现实生活中,特殊事件经常会发生,如运动会、展览会、汽车拉力赛等,几乎每天都有。我们如果是生意人,想要宣传自己的新产品,那么只要能抓住一两件特殊事件,配合媒体进行巧妙宣传,结果一般都会如愿的。
当然,借特殊事件宣传产品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比如吉列就付出了数以万计的刀片和刀架成本。因此,我们一定得根据自身实力进行有限投入,而且要尽量做到少投入、多回报。
那么,如何做才能顺利达到最终目的呢?
其一,想要借特殊事件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在行动之前,必须对行动目的、行动方式、行动结果等进行整体策划。例如,给某贫困地区的儿童赠书,以达到宣传自身的新产品或公司形象的目的这件事,就需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赠书活动,能不能对社会其他群体产生亲和力?要送多少次,每次送多少,才能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牢固的印象?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引起更多媒体的关注?等等。有道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事先准备好是成功的一半。
其二,要注意其方式,不能庸俗化。诚然,运用此法的目的是达到宣传自身新产品和公司形象,但毕竟不同于直接的广告宣传。因此,要对尽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如果让人觉得只是在“作秀”,是在贩卖假仁假义,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牌子。
自造“坏名”,扬名天下
被人抨击,这不能说是一件好事。但从生意人的眼光看,也非全然是坏事。至少说,是有了名气。只要这“坏名”不与自己的产品有直接联系,可能对销售并无妨。还有可能正是这名气萌动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对该产品格外注目。
那是1992年2月3日,意大利贝纳通运动服装公司的一幅照片在欧美掀起轩然大波。有的报刊因刊登了这幅照片,而招致社会各界抨击。美、英、法等地的许多著名杂志,拒绝刊登这则广告,有家美国杂志甚至临时抽掉广告而前所未有地开了两页“天窗”——空白页。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呢?那幅照片究竟是什么内容?
原来,贝纳通的广告采用的是摄影大师特利赛·法雷的获奖作品——《家庭》,照片拍的是一个32岁的艾滋病患者垂危时父亲斜伏在身旁抚慰他,妹妹则坐在床边安慰着外甥女。这位病人在照片拍摄完后3分钟就离开了人世。许多人指责该公司不应该用垂死的艾滋病人做广告吓唬人,更不应该靠死人来发财;一些宗教界人士更认为,这个死者的面容酷似耶稣,所以那样做是“亵渎上帝”。而死者的家属则不认为他们是被贝纳通公司所利用,倒认为公司是在宣传反对和制止艾滋病的传播。
对于褒贬纷纭的舆论,贝纳通公司的老板洛西亚诺一笑置之。因为,这是他早就预料到了的,也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善于做标新立异的“怪”广告,是洛西亚诺的一条生财之道。他的生意眼别具一格,也舍得在广告上花大钱,但在广告中没有名模特儿,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广告中没有商品介绍的图文,画面也与体育服装无关。他认为贝纳通的产品已家喻户晓,人们知道哪里能买得到,因此只要广告别出心裁,人们知道贝纳通的名字,自然也就会买贝纳通的产品。这家名牌服装公司从来不谈论季节流行色或是服装式样发展趋势。洛西亚诺认为,各种报刊中已有太多的服装照片,他要出奇制胜,就得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现在,有很多人称洛西亚诺是现代市场的战略大师,这确实有些道理。每次关于他的广告照片的争论,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贝纳通,增加了其产品的销路。这次广告的争论更厉害,拒绝刊登甚至开“天窗”,都比一般的刊登广告使得贝纳通更加扬名天下。
【赚钱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