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个领导都有基本的“上司心理”
世界上有许多的悲剧,许多的恐怖,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能容忍所造成的。然而,忍让和宽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非容易的。当我们受到无辜的伤害时,总是会有一颗报复心的,但是,报复却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这一点从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的《画家的报复》一文中可以得到答案。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了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而死。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付出一笔高价。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惟一方式。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
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
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着:“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若是存心报复,自己所受的伤害会比对方更大。一个心中充满怨恨的人是永远都无法快乐的。
其实,在日常牛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没有大到“不共戴天”的地步,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同罢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既是魔鬼又是天使,优点与缺点共存,美丽与丑陋俱在。与人相处时,要尽量看好的方面,至于一些不同之处,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古时候有个叫陈嚣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这事被陈嚣发现后,并没有大吵大闹,而是等纪伯走后,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丈。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又宽出了许多,知道是陈嚣在让着他。他心中很是惭愧,主动找上陈家,把多侵占的地统统地还给了陈家。
学会宽容,学会大度,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满、怨恨心理所控制的人是最痛苦的人。学会宽容,也就是学会了爱自己。
二、如何摸透上司的性格
包容是为人处世中应该具备的必备个性,它既是一个人素质的反映,也是一个人获得快乐的良方。
就实际来说,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正常的,受到别人的伤害有时也是会有的,但是怎么办呢?是包容忍让还是以牙还牙呢?对此,应该有着正确的认识。一般来说,非原则的事情,我们应该以良好的包容之心来对待与感化,而没必要据理力争、针锋相对。因为包容忍让不仅是一种智慧,更能彰显一个人的气度与风范。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一是能对人对物做到无尽的奉献,二是有广博的胸怀,能容天下难容之物和事。孔子无疑是儒家心目中的大圣人,《论语》中记载了孔圣人有大海般胸怀的种种言行。他说自己“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孔子年轻时家庭贫苦,所以各种低贱的事都能干。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但说自己“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的这种包容万能的好学精神是无所不在的。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次,楚国大臣叶公问他的学生子路,你的老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子路一时难以说清,只好回去请教孔子,孔子便说:“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其意是说,你何不说:我的老师热衷于学问,有时连饭都忘了吃;如果对一件事感兴趣,就会不知厌倦,而忘掉了一切烦恼忧愁;并且从来不感到自己渐渐老了。如此等等。孔子待人,更是具有标准的忠恕精神。他的学生说,老师温和中又有严厉,相貌威严但不猛烈,恭敬又不使人受拘束。他自己的观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说从不主观处理任何事情。对于世人梦寐以求的富贵,他却有自己独特的观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由此可见,孔子被称之为圣人,真是受之无愧。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由于认识水平不同,有时造成误解,经常会产生矛盾。如果我们能有较大的度量,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样就会赢得时间,矛盾得到缓和。相反,如果度量不大,即使丁点大的小事,相互之间也会争争吵吵,斤斤计较,最终伤害了感情,也影响了友谊。
古人常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佛界也有一名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些名句、名联无非是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
豁达大度说起来容易,实则做起来很难。它要求人们在社交场上,必须抑制个人的私欲,不为一己之利去争、去斗,也不能为了炫耀自己而贬低他人。
偏见往往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如果另一方耿耿于怀,那关系就无法融洽。反之,受害的一方具有很大的度量,能从大局出发,这样就会使原先持偏见者,在感情上受到震动,导致他转变偏见,正确待人。
历览古今中外,大凡胸怀大志,目光高远的仁人志士,无不大度为怀;反之,鼠肚鸡肠、竞小争微、片言只语也耿耿于怀的人,没有一个成就了大事业,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人。
郭沫若是一个大度之人。他虽与鲁迅之间“曾用笔墨相讥”。但他在鲁迅逝世后,没有趁“公己无言”时前来“鞭尸”,而是挺身站出来捍卫鲁迅精神,同时对以前“偶尔闹孩子气和拌嘴”,还“深深地自责”,诚恳地表示:“鲁迅先生生前骂了我一辈子,先生死后,我却要恭维他一辈子。”其情多么可敬。其辞多么可感。
只要有一种看透一切的胸怀,就能做到豁达大度;把一切都看做“没什么”才能在慌乱时,从容自如;忧愁时,增添几许欢乐,艰难时、顽强拼搏;得意时,言行如常;胜利时,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只有如此放得开的人,才能算得上豁达大度的人,才能尽显气度与风范,并更好地赢得他人的尊敬。
三、应对不同上司,需要一定的“心理战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一句至理的名言,它彰显出一个人的襟怀、气度与宽容之心。
宽容,首先要对自己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能宽容他人。人的烦恼一半来源于自己,即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宽容地对待自己,就是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
如果一语龃龉,便感觉受打击,这就说不上宽容。真正的宽容,应该是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长。
宽容的过程也是“互补”的过程。别人有此过失,若能予以正视,并以适当的方法给予批评和帮助,便可避免大错。自己有了过失,也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同样也应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重新扬起工作和生活的风帆。
从前有一个侏儒,是一个落魄的商人,娶了一个身材比他高许多的妻子。
自古以来,落魄的侏儒总是常人看不起和嘲讽的对象,直至今天这样的事也是屡见不鲜的。当他从外面受了气回来,经常打骂自己的老婆发泄,妻子一直默默地忍而不发。有时,侏儒要打老婆够不着,就站在椅子上,命令妻子上前接受“家法”的惩处,妻子还是默默地近前忍受。侏儒有时打得累了,歇过劲来,竟然又接着继续,可怜的妻子还是在忍受中缄默无语。
邻人看不过去了,私下里对这个可怜的妻子说:“你那么大的个子和力气,打他一顿给他点颜色看看,让他以后不敢再这样了”。
可侏儒的妻子却异常宽容地说:“不错,我是可以做到那样,但他在外面一直受气,总是让人看不起,如果我也同外人对他一样睚眦必报,那他还有活下去的斗志吗?”
后来,那个侏儒听到了这一席话后,就再也没有打过妻子,从此发奋图强。
著名书法家启功成髫之后,经常有人模仿他的笔墨在市面上出售。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走在大街上,路过一个专营名人字面的铺子,有人对启功说不妨到里面看看有没有你的作品。
启功好奇,大家就一起走进了铺子,果然发现好几幅“启功”的字,字模仿得也真够到家,连他的朋友都难以辨认。
朋友问道:“启老,这是你写的吗?”
启功微微一笑赞道:“比我写得好,比我写得好!”众人一听,全都大笑起来。
谁知说话之间,又有一人来铺里问:“我有启功的真迹,有要的吗?”
启功说:“拿来我看看。”那人把字幅递他,这时,随启功一起来的人问卖字幅的人:“你认识启功吗?”
那人很自信地说:“认识,是我的老师。”
问者转问启功:“启老,你有这个学生吗?”
作伪者一听,知道撞到枪口上了,刹那间陷于尴尬恐慌无地自容之境,哀求道:“实在是因为生活困难才出此下策,还望老先生高抬贵手。”
启功宽厚地笑道:“既然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不能模仿我的笔迹写反动标语啊!”
那人低着头说:“不敢!不敢!”说罢,一溜烟地跑走了。
同来的人说:“启老,你怎么让他走了?”
启功幽默地说:“不让他走,还准备送人家上公安局啊?人家用我的名字,是看得起我,再者,他一定是生活困难缺钱,他要是找我借,我不是也得借给他吗?当年的文征明、唐寅等人,听说有人仿造他们的书画,不但不加辩驳,甚至还在赝品上题字,使穷朋友多卖几个钱。人家古人都那么大度,我何必那么小家子气呢?”
启老宽容的襟怀比之古人,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两大重要使命:一是丰富这个世界;二是完善这个世界。用宽容这个武器,可以化解这世界上的一切矛盾。
宽容能折射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
四、判断上司眼神,轻松理解其心理
生活中,两个人发生争吵时,总能看见有一方理直气壮地训斥对方,而另一方也在据理力争,场面越来越闹,情形越来越不妙,双方都有一种决不罢休的势头。最后的结局,不管谁有理谁无理,都会让人懊恼不已后悔不迭。
许多人总是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可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于是便越吵越凶,最后动起了拳头,双方弄得鼻青脸肿的。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是双方都固执,双方都不懂得谦让,不懂得忍让。其实有时候针锋相对并不能解决问题,理直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气壮才能显示自己无错。退一步实在有必要,而且冷静地处理、明智地忍让,有时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与人格魅力,也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更有助于矛盾的解决。所以,身边发生的这些事情告诉我们:忍让其实就是一种美德,只要学会忍让,再大的事也能得到和谐的解决。
忍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不是这样。在学校里,打水时,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别人身上,这人便一蹦三尺高,不依不饶;到小卖铺买东西,一句话不周,有人挥起老拳,大打出手;在餐厅里吃饭,因为大家都你争我抢,便相互指责,大伤和气。记得一位先人说过,人比动物高贵是因为人有理智和感情。人们生活在一个大环境里,难免会发生—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应当理智对待,学会忍让。忍一忍,让一让,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实质上反映出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果大家都相互忍让,就会让出一份友爱、一份真诚、一份理解。那么,大动干戈的拳头就会变成亲密友好的握手,横眉怒目的争吵就会变成彬彬有礼的问候,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更加温暖和谐。
请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一个周末的傍晚,乌云密布,狂风呼啸,眼看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在某市的一个候车亭下,众人盼望的最后一趟车终于来了,车还没有停稳,人们就纷纷抢着上车了。
突然,一个男子大吼道:“你没长眼啊,看看我的鞋子……”
“对不起,先生,”另一个男子急忙说。
“哼!一声对不起值多少钱?我这双皮鞋是刚刚花了三百多块钱买的!才穿了十几分钟就叫你踩脏了……”
“真的很对不起,先生,是我不小心,请原谅!”
“少废话!快点擦干净!”被踩的那人毫不留情。
“唉!两位静一静,”这时,年轻的女售票员拨开众人过来了,她接着说,“我们都是在同一片天空下,面对大雨的来临,我们在末班车里邂逅,患难与共,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在我们乘车的过程中,彼此磕碴碰碰在所难免,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忍让、互相谅解。这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也是每个人都应拥有的一种美德……”
语未毕,掌声如雷,那男子似乎有点尴尬,片刻,他猛地抓住踩他皮鞋的那人的手说:“很抱歉,刚才我过分了,请多多谅解。”
“请你多多谅解,踩了你的皮鞋我也心痛,以后我多多注意,乘车别再踩你的皮鞋就行了。”
两人都笑了,两双手捏得更紧了。
这世上有各种纠纷,诸如家庭纠纷,亲戚朋友之间的纠纷,同事之间的纠纷,邻居之间的纠纷,陌生人之间的纠纷等。如果不及时地加以解决,无疑就会影响相互关系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要解决这些问题,忍让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忍让不是软弱,也不是窝囊,不是无能,也不是麻木;不是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不是放弃对原则的维护;不是真正人格的丧失,更不同于向敌人的屈服。忍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风范,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是一种无私的胸怀。苦涩地一笑是忍让,一声“没关系”也是忍让。没有忍让,就没有平静;没有忍让,就没有和谐;没有忍让,就不存在友谊;没有忍让,就谈不上有远大的理想。
五、识别上司的真实意图,拿捏住主动
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胸怀。”以肚量襟怀比喻人的宽容,歌颂人的气度,中外尽然。
宋真宗时,有个以度量闻名的宰相王旦。王旦十分爱清洁。有次家人烹调的羹汤中有不于净的东西,王旦也没有指责,只吃饭,不喝汤。家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喝汤,他说,今天只喜欢吃饭,不想喝汤。还有一次饭里有不干净的东西,王旦也只是放下筷子说,今天不想吃饭,叫家人另外准备稀饭。
如果说忍耐多少掺杂了无可奈何的作料,那么宽容则是发自内心的襟怀坦白。人的成熟表现在性情上的温厚平和,岁月的烘烤不知不觉地蒸发了心灵中多余的水分,使虚涵的胸怀不至于动辄滥觞,而外面投来的石子也难以激起太大的水花和波纹。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不苛求别人也就是不苛求自己。在这个过于拥挤的地球上,在情感的润滑剂日见减少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联络需要通过宽容的方便之门。
人难免会犯些小错误,或个人能力有限,或因一时粗心,或因现实错综复杂,对你产生误会让你难堪,这些事情在我们的交往中很常见。这时我们不要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或者找机会让对方下不了台,恨不得让那人万劫不复。交际中难得的是谅解和宽容,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理解别人的痛处、难处,宽容几分、忍让几次。那么心胸最狭窄的人也会对你“开阔”的。
宋代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是有那么一点“恶”行的。他当宰相“变法”那阵子,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至黄州,搞得苏东坡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的位子上下台后,苏东坡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两人的关系反倒好了起来。苏东坡由黄州调往汝州时,还特意到南京看望王安石,受到了热情接待,两人结伴同游,促膝谈心。临别时,王安石嘱咐苏东坡:将来告退时,要来金陵买一处田宅,好与他永做睦邻。苏东坡也满怀深情地感慨说:“劝我试求三亩田,从公已觉十年迟。”两人一扫往日嫌隙,成了知心朋友。
“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总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灵。这样的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失去理智,疯狂报复,往往搞得自己痛苦不堪,这又何必呢?乐于忘记是交际成功者的一个特征。忘记前嫌是一种心理平衡。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坦荡的行事,快乐的生活。
六、把握上司的情绪心理,处处留个“心眼儿”。
英国前首相威尔逊与一个小孩有过一件趣事。
有一天,威尔逊为了推行其政策,在一个广场上举行公开演说。当时广场上聚集了数千人,突然从听众中扔来一个鸡蛋,正好打中他的脸,安全人员马上下去搜寻闹事者,结果发现扔鸡蛋的是一个小孩。
威尔逊得知后,先是指示属下放走小孩,后来马上又叫住了小孩,并当众叫助手记录下小孩的名字、家里的电话与地址。
台下听众猜想威尔逊是不是要处罚小孩,于是开始骚乱起来。
这时威尔逊对大家说:“我的人生哲学是要在对方的错误中,去发现我的责任。方才那位小朋友用鸡蛋打我,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尽管如此, 身为大英帝国的首相,我有责任为国家储备人才。那位小朋友从下面那么远的地方,能够将鸡蛋扔得这么准,证明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所以我要将他的名字记下来,以便让体育大臣注意栽培他,使其将来能成为我国的棒球选手,为国效力。”
威尔逊的一席话,把听众都说乐了,演说的场面也更加融洽。
在别人犯错误时,不要轻易指责,要从别人的过错中,发掘对方长处,这不仅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随风而逝,而且有时还会将坏事化为好事,帮助自己摆脱尴尬的境地。
又如华盛顿忍让大度,赢得忠实的追随者也是极好的例子:
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名血气方刚的上校军官。有一年,弗吉尼亚州的议员选举战正打得硝烟弥漫,华盛顿也很狂热地投入了这场选举,为他所支持的候选人助威。有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是华盛顿的坚决反对者,他到处发表演说,批评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为此,华盛顿极为生气。
有一天,两人在一间小餐馆里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威廉·佩恩觉得自己受了侮辱,不由火冒三丈,抢上前一步,将华盛顿打倒在地。华盛顿忍痛站了起来,却没有反击,命令部下跟他返回营地,一场流血冲突就这样烟消云散。
第二天,华盛顿写了一张便条,派人送给威廉·佩恩,约他到一家酒馆见面,说是要解决昨天两人结下的隔阂。威廉·佩恩看过便条后心想,华盛顿肯定是约他进行决斗。于是在家里找出手枪,做好准备以后,便去酒馆赴约。可他来到后一看华盛顿就傻眼了,华盛顿没有带一兵一卒,也没有佩带手枪,而是西装革履,一副绅士模样的打扮。
见威廉·佩恩进来,华盛顿端着酒杯微笑着站了起来,握住对方的手,很真诚地说:“人不是上帝,不可能不犯错误。昨天的事情是我不对,不该说那些话;不过,你的行动已让我的错误遭受了惩罚,如果你认为可以的话,我们把昨天的不愉快通通忘掉,彼此握手,我相信你是不会反对的。”
威廉·佩恩被深深感动了,紧紧握住华盛顿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华盛顿先生,你是一个高尚的人,如果你将来成了伟人,我将会成为你永久的追随者和崇拜者。”就这样,一对完全有可能成为仇敌的人做了朋友。后来,华盛顿果然成为美国人民世代敬仰的伟人。威廉·佩恩没有食言,他始终是华盛顿忠实的追随者和狂热的崇拜者。
华盛顿杯酒言和,真实质就是“以退为进”,表面上是退却了,但他的人格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凝聚力也必然增强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