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语形倒转过来,并赋予其不着边际的新义,而且这种新义同旧义的距离越远越好,差异越大越有谐趣。
非严肃场合。
轻松愉悦的场合。
将语句的原来形式倒转,并使倒置后的语形取得新的意义,在新旧义的对比中显现出幽默来。
传说,当年某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仁兄在给乾隆帝的奏疏中,一时笔误将“翁仲”写成了“仲翁”,遂招致了严重的后果。“翁仲”是指那些立于皇宫或皇陵前的铜像或石像。而“仲翁”为何物也?显然是“翁仲”二字的颠倒。乾隆帝可能认为这是一个知识性的错误,便对他做了降职处理。乾隆帝的批文是:翁仲如何作仲翁?只因窗下欠夫功。而今不得为林翰,贬到江南作判通。
在这则故事中,乾隆帝故意在批文中将“通判”倒转为“判通”,将“功夫”“翰林”分别倒转为“夫功”“林翰”,使这位翰林学士明白被贬到江南作通判(通判: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的缘由。乾隆帝的批文语形倒转精彩,充满意趣和幽默。
语形倒转的幽默运用起来很方便,只要将原有的语形倒置,再赋予其新义即可。
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的幽默有不着边际的感觉。所以语形倒转能带给人新颖独特的幽默。
1.将原语形倒转
语形倒转的幽默,首先要将词语、句式原来固定的形式进行翻转,直到出现新的语形来。
语形倒转,可以是某个词语的字间倒转,如上面故事中的“通判”倒转为“判通”;也可以是某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倒转。例如:甲:我们中队集合好,大家兴致勃勃,背着汽车就上了大书包。
乙:啊?
甲:不对,背着书包就上了大汽车了。
乙:好嘛,你吓我一跳!
由于语速太快,甲所说的“书包”与“汽车”倒转了位置,导致出现新的语形“背着汽车就上了大书包”,这话语听着吓人一跳,但却给对方带来不少欢乐。
2.赋予倒转语形新义
通过语形倒转的方式产生幽默,虽有原形倒转,但若不出“新义”,则通常是很难有幽默感的。例如,将“温柔贤惠”倒转为“贤惠温柔”则是没有新义可言的。
所以这种幽默方式的关键在于倒置之形取得了“新的意义”,而且这“新义”同原形之“旧义”距离越远越好,对新义的解释越不着边际越好。解释“新义”既可以是合理的、可解的,也可以是不合理的、不可解的。
甲:我心想,“连长枪法真好,指哪儿打哪儿呀!”
乙:你行吗?
甲:行!我能打哪儿指哪儿。
乙:噢!打哪儿指哪儿呀,那谁不会呀!
甲将“指哪儿打哪儿”倒转成“打哪儿指哪儿”,一个字也不少,一个字也没换,以至于乍一听还听不出来,可是内容却已经截然不同了。能够“指哪儿打哪儿”想必枪法定是了得,但是“打哪儿指哪儿”这枪法就不敢恭维了。这相同的词语“系”着两个全异内容,而且相距甚远,在不着边际中产生了诙谐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