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的八卦好看吧?但是更好看的还在后面呢。
说到逻辑实证主义,虽然罗素也是一位干将,但贡献最大的不是罗素,而是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这兄弟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但他的经历可比罗素猛多了。
如果我们按照现在的习惯,管罗素叫“高富帅”的话,那么维特根斯坦的正确称呼应该是:
高富富富富富富富富富富帅。
在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家境殷实,很多人继承了丰厚的遗产。但是这些人要是跟维特根斯坦比起来,全都算穷光蛋。维特根斯坦他们家不是一般的富,而是超级富。
维特根斯坦是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个商业奇才,用了三十年时间,从一个普通的绘图员一路奋斗成为钢铁大王,基本上垄断了整个奥匈帝国的钢铁产业。他们家的财产是世界级别的。他们家在维也纳的住宅无比豪华,外人都称作“维特根斯坦宫殿”。
咱们过去受阶级观念的影响,认为穷人先进,富人落后。所以历史人物的形象,多半是越穷越聪明勇敢,越富越残暴愚蠢。但事实上,不少艺术家、思想家都出身富贵家庭。这是因为有钱人也不会是傻子,他们不少人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变成纨绔子弟,他们和普通家庭的家长一样,都会尽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而有钱人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培养出人才的概率也就可能更大一些。
所以我们看历史,会看到有的人出身富家,继承巨额财产一辈子丰衣足食,而且长得还帅,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还有好多漂亮妞儿,还高寿,吃喝玩乐一辈子,最后还有很大的成就,在艺术或者思想史上留下了名字(咦,这不就是罗素吗?)。所有的好事儿怎么都让他们给占了?你怎么着,还真没辙。
维特根斯坦他们家有崇尚文艺的传统。他的父母都有很深的艺术修养,喜欢资助艺术事业。很多艺术家都是他们家的座上客。这种氛围也影响了维特根斯坦,使他从小就爱好广泛。除了是一个哲学家外(而且是史无前例的双倍哲学家,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讲),他干过的事还包括:
会演奏多种乐器,特别善长吹奏单簧管。
能用口哨吹出交响乐的整段乐章。
喜欢飞行和机械,拥有一项改进螺旋桨的专利,有助于后来喷气式发动机的发明。
打过仗,因为作战英勇当上了中尉。
独立设计过一幢现代风格的房屋,从门锁到合页无不精益求精。整幢房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还为这房屋专门发明了一种涂墙的油漆。
能雕刻出精美的胸像。
当过药剂师,制作的药品质量出众。
当过医学实验室助理,设计了新的医学实验方法。
编了一本针对小学生的字典。
在参加皇室晚宴的时候,发现朋友穿的衣服不合适,用剪刀当场剪下了两颗纽扣,操作一番,衣服立刻变得更加优雅。
罗素写过一本超级难读的《数学原理》。罗素说,据他所知,只有六个人把《数学原理》从头到尾读过。而维特根斯坦是在19岁的时候读的这本书,而且理解的是非常深刻。后来罗素接受维特根斯坦的批评,愿意按照他的意见改写第一卷。
——看着这一长串技能表,真想忍不住问他:还有什么事儿是您老不会干的啊?
他大概会回答“犯蠢”吧……
不过呢,富贵人家也有不顺心的事。维特根斯坦家族笼罩在自杀的阴影下。维特根斯坦的四个哥哥里有三个自杀了,维特根斯坦自己也常年被自杀的念头缠绕着。
小时候的维特根斯坦还有一个八卦:他中学的时候竟然跟希特勒一个学校。他和希特勒同岁,但是比希特勒高两个年级,维特根斯坦跳了一级,希特勒蹲了一级。不过,没什么记录表明这两个孩子之间有过什么交往。
22岁的时候,维特根斯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年罗素39岁,正处在思想的巅峰时期。维特根斯坦专门跑到英国剑桥去跟罗素学习。
23岁,维特根斯坦就正式在剑桥读本科了。罗素是他的导师。罗素听说他从来没有上过逻辑课,就安排了当时著名的逻辑学家、国王学院的一个理事给他上课。
结果呢,维特根斯坦后来跟别人说:“第一个小时我就发现他没什么可教给我。”那个老师也愤愤不平地和别人抱怨:“第一次见面他就给我上起课来了!”
罗素慧眼识英才,当时就特别喜欢维特根斯坦,夸他是“传统上认为的天才人物的最完美的范例”——呃……您还能夸得更狠一点儿吗?
维特根斯坦还真不辜负罗素的期待,学问很快就和罗素并驾齐驱了。按照瑞·蒙克(南安普顿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数学哲学、分析哲学的历史,并长期致力于哲学家传记写作。1991年蒙克因《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获得达夫·库珀奖。)的话说,那时的罗素“虽然形式上仍然是维特根斯坦的导师,但罗素愈来愈渴望得到他的赞许”。
在剑桥期间,当罗素准备写他的新书《知识的理论》的时候,维特根斯坦批评了罗素的想法,结果罗素真的就放弃了该书的写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维特根斯坦性格古怪,脾气不好,很多人都觉得他难以相处。但是他和凯恩斯——就是那个写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著名经济学家——成了好朋友。后来凯恩斯给过维特根斯坦很多帮助。
在剑桥学习的时候,有人劝维特根斯坦加入英国国籍。但他是奥地利的名门贵族呀,他回答说不希望成为“一个虚伪的英国人”。
维特根斯坦25岁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维特根斯坦童年做过疝气手术,本来可以不参战,但是这哥们儿竟然动用家族关系让自己上了前线。战争开始不久,军队发现维特根斯坦懂得数学,于是让他当炮兵,而且驻守在后方。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维特根斯坦只负责坐在办公室里干些无聊的文书工作。维特根斯坦几次主动要求把自己调去当步兵。
熟悉战争史的朋友知道,那时有火炮,有毒气,有炸药,有步兵的噩梦重机枪。步兵在进攻的时候,只能用血肉之躯迎战交叉火力的扫射,阵亡率非常高。维特根斯坦这么要求,无异于主动去自杀。军部自然无法理解他的要求,难得有个大学生,怎么可能调去当炮灰?
就这样,维特根斯坦在后方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战事变化,他真被调去了前线,还是去当他的炮兵。
一到了前线,维特根斯坦就主动去最危险的观察哨所。他参加了不少残酷的战斗,每一次都表现得非常英勇,因此不断被提升,最后还当了军官,获得了不少勋章。
在战争中,维特根斯坦还进行着哲学研究,开始构思他的作品《逻辑哲学论》。他一边打仗一边写,把自己的哲学思想记在了随身携带的一个笔记本里。我想,战场上的协约国士兵们谁也不会意识到,在他们枪口下正活跃着一个本世纪最天才的哲学头脑,他身上有一本能改变哲学世界的笔记本,打歪的那几枪让他们无意中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他们一生中最大的贡献。
后来,维特根斯坦被意大利军队俘虏了。据说敌人来抓他的时候,他正骑在炮架上,用口哨吹着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维特根斯坦随后进了战俘营。
有一个段子说,维特根斯坦在战俘营里遇到了另一个军官,那个军官看到维特根斯坦穿着简单,没有架子,就以为维特根斯坦的地位比他低。有一天他们聊天,聊到著名的画家克里姆特“为某个维特根斯坦小姐画的肖像”,那个军官听见维特根斯坦称这幅画为“我姐姐的肖像”,大吃一惊,才知道这家伙来头有多大。
后来战俘营中流行伤寒,死了很多人,维特根斯坦的家人以及凯恩斯等朋友都很担心他。他的家族暗中活动,让一名医生宣布维特根斯坦的身体不适合长期监禁。维特根斯坦却觉得这样不道德,拒绝在同伴获释前出去,坚称自己完全健康。
在维特根斯坦30岁的时候,战争结束了,他被释放。此时他也写完了《逻辑哲学论》,认为他自己解决了所有的哲学问题(就像黑格尔、叔本华一样)。
此时维特根斯坦的父亲已经去世,他继承了大笔的遗产。然而他做了一件非常惊人的事。一拿到财产,就立刻把所有钱都赠送给兄弟姐妹,自己一分钱不要。负责转让财产的公证人根本不相信世上还能有这种事,维特根斯坦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宣布自己的主张,才把这件事办下来。
维特根斯坦把财产分出去后,就立刻到乡下当小学老师去了。一开始,教育系统还把他分配到一个比较繁华的小镇上,广场上甚至还有一个喷泉。维特根斯坦非常不满意,在他强烈的要求下,他被调到了最贫困的山区教书。
一个全世界最有才华的哲学家,同时还是世界级的大富翁,放弃了一切财产去穷乡僻壤教孩子,这事正常人肯定理解不了。维特根斯坦的侄子就说:“作为乡村小学教师的亿万富翁肯定是个变态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