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讲话的艺术
34073300000006

第6章 注意不说转圈话

转圈话就是口语表达中重复、啰唆的车轱辘话。说转圈话是口语表达中的常见毛病。面对面的言语表达或交流,其要求之一就是“立等可”。它不像文字表达可以完全准备好了再拿出来。为了保证表达或交谈能够连续不断地进行,必须随想随说,现蒸现卖,做到“立等可取”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表达与思维之间的距离,使二者几乎同步进行。这种情况,给说话者带来一个很大的难题,即把思想变成语言的时间太短思路来不及理顺,语言也不容推敲,于是便造成口语表达不准确、不规范、词不达意的常见病。

面对面的言语表达或交流还有一个限制,就是说出的话是一次性的,不可修改的。它不能另起一行,也不能错了再收回来,揉成一团扔进垃圾箱。一言出口,落地有声。每句话都会当即产生相应的效果,尤其是说错了的话、不当的话,更是如此。我们常听某人、某领导讲话作报告,说话没毛病时无人议论,若说的有一点差错,便立刻会有议论纷纷的“热烈”的反应。出了错怎么办?许多讲话人除了懊悔之外,就是想法挽回,明知不能“修改”,但也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进行修改,于是口语表达便出现了如下一个循环现象:说错了便想重说重说又想得不准;不准又想解释,解释又怕人听不明白;于是又重说结果是反复、啰嗦,越说越糟。

常见的转圈话有这样几种现象。一是说话人唯恐听话人听不明白自己所说的话,所以,即使是布置一项简单的工作,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要翻来覆去地解释。

比如有个单位的领导,在植树节的前一天把全机关的人员集中起来布置任务:同志们:4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是植树节。明天,4月1日,就是植树节。咱们明天上午8点半在机关门口集合,参加半天街道的植树。带小孩的女同志,身体不好的和年老的同志不用来了。请大家一定记住,明天就是4月1日,植树节,明天是个星期天,大家把家里的事安排一下。明天上午集合的时间是8点半,集合地点就在机关门口,只干半天,不用带吃的。明天干活,大家最好穿件旧衣服,穿双布鞋或者什么胶鞋,像你们穿笔挺西服的,穿亮皮鞋的,最好换一换。明天,咱们预备了工具,大家不用带。你们带小孩的女同志,你,小王,你,小贾,噢,还有你,小宋,还有谁呀,你们就不用来了。身体不好的,大李、老张你们也不要来了吧,还有上年纪的老同志,老孙、老赵,你们就算了吧。当然,你们有小孩的,身体不好的,上年纪的硬来了,我们也不会撵你们回去的。最后,我再重复一遍,明天,也就是4月1日上午8点半在机关门口集合,种半天树。带小孩的、有病的、年老的可以不来。大家听清楚了没有?还有没听清楚的没有?没有,那就解散吧。

这位领导,唯恐别人听不明白他的话,于是翻来覆去啰唆,其实就是两句话:“明天上午8点半在机关门口集合种半天树。有小孩、有病的和年老的同志可以不来。”

二是自己刚刚学会的东西,例如一个刚学会的新词、一句诗词、一件新闻,便总以为别人都不会,只是自己知道,于是便当作新话料反复说反复解释。

三是本来无话可说,却硬要凑时间,没话找话,来来回回重复那几句淡如水的话。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口语表达的常见病,不说、少说重复、啰唆的转圈话,去掉语言的“残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应当掌握好以下几种练习方法。

1.想好,首先是想好头三句再说

在一定环境里生活的人们,日常言语表达的内容并无多大区别。之所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表达方式不同,即,话怎么说,而怎么说的关键又在于如何开头。开头,不仅对于说话,而且对于做事、做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新任领导,第一次讲话令人失望便不能树立应有的形象;做思想工作,头三句说不好,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当教师,第一次课没讲好就砸了一半。最初的印象往往是深刻的。开口说话,想好了头三句再说。其作用在于:就交谈本身来讲,恰当、得体的开场白,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有利于话题的展开,交谈的顺利进行;就要达到的目的预言,想好了再说,有备而开口,可以争取主动,增加成功的把握;就语言表达能力与个人形象而言,话一出口,清晰、准确,丝毫不给人一种沉吟迟疑、含混之感,便会显示出一个人清醒的头脑,较高的素养。想好了头三句再说,为什么会有如此作用?其道理在于:语言有内部语言,亦即思维语言,与外部语言之分。说出声的语言就是外部语言,没有说出声的语言就是内部语言。内部语言是外部语言的基础。任何形式的外部语言在发出之前都有一个内部语言的防段,从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化过程同时就是整理思想的过程。所以,整理内部语言有助于外部语言的表达。而想好了再说的“想”,就是对内部语言的整理。我们通常说的“考虑成熟了”,就有整理好了内部语言的意思。所以想好了头三句再说,是训练思维与语言表达的好方法。

2.说话中的一般性错误可以不去管它

开口说话,谁都有说错、说漏、说走了嘴的时候。说错了怎么办?当然不能像小孩子那样,又摇头又摆手,连叫“错了,错了!”错了也不必惊慌,要沉着冷静,弄清楚是什么错,是大错,还是小错,是原则性的错,还是一般的错。如果是原则性的错,那就要立刻予以纠正。如果只是一般的错误,可以不予理睬。比如,按讲稿讲时丢掉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或者是没按原来的顺序讲,或者是与原来的意思略有出入等。这些错误,从表达内容来讲,可以说无碍大局;从听众来讲,一般也不会察觉。所以,老练的讲话者,会做出巧妙的处理。不动声色地说下去,适当的时候再作处理或根本不予处理。只有缺乏经验和呆板的人才会停下来重复、补充、解释、说明。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干部讲话,本来应结束了,可是又想起遗忘了的那一点,于是便进行补充交代。再从头讲起,讲个没完没了,这样做的效果一般是不会好的。

3.量事说话,看人开口

与人交谈,谈工作、谈思想、摆问题,或者买菜购物、闲谈聊天,话应该说多说少都要视需要而定,不能信马由缰,走哪儿说哪儿,也不能信口开河,该完不完。有的人在同别人交谈时,本来三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事情,硬是要侃上个把钟头,弄得人家左右为难,只好耐着性子听下去。也有的人,该讲的话讲完了,自己却余兴未尽,于是又从头开始,反复强调,令人生厌。还有些人讲话,随意道来,无拘无束,东拉西扯,节外生枝,把一点闪光的思想淹没在连篇的废话之中。

作为一个领导者,言语表达与其自身形象关系十分密切。若说话罗嗦,言语不畅,便会给人糊涂平庸的印象;若说话生动精炼,概括力强,便会让人感到精明强干。因此,凡是想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的领导,都必须在口语表达上狠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