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34157000000022

第22章 孩子营养不良、尿床怎么办——小儿其他常见病防治(2)

孩子患佝偻病,多是妈妈喂养不当

尽管现在的家庭经济水平较以往提高了许多,孩子的食物也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但还是有许多孩子因为喂养不当导致佝偻病。

乔乔已经一岁半,可她看起来一点都不健康:体质瘦弱,头颅方大,肋骨外翻,轻度鸡胸,出汗奇多,晚上睡觉不安稳,常常睡梦中惊叫,而且还经常感冒,大便稀溏且夹有残渣。乔乔的父母带她来我们医院儿科就诊,被诊断为佝偻病。

强强才满6个月,他妈妈就给他断了奶,把他交给奶奶照顾,就和爸爸一起到广州打工去了。奶奶年纪大了,照顾起孩子来有些力不从心,难免有时候照顾得不细致。强强8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食欲缺乏、盗汗、易惊多啼,发稀枕秃等症状,奶奶并没在意,以为是孩子在夏天的自然反应,甚至当强强11个月才开始出牙,14个月才学会走路,奶奶也不以为然,反而认为男孩子牙出得晚一些、走路走得晚一些是好事。当强强一周半的时候,妈妈和爸爸才回家来看他,发现强强体型特别瘦小,脾气还特别暴躁,赶紧带着孩子到我们医院儿科检查,被诊断为佝偻病。

尘尘从6个月大时,半夜特别容易惊醒,一夜要醒五、六次,差不多睡两、三个小时就要醒一次,有时候甚至睡一个多小时就要醒,而且醒了就哼哼唧唧的,有时还要哭上一阵子。尘尘妈妈带他去小区门诊看病,医生说尘尘是缺钙,就给尘尘开了几盒盖笛欣,让他每天坚持吃。尽管如此,尘尘半夜容易惊醒的症状也没改善,而且他的头开始变得有点方,肚子像个青蛙一样鼓得大大的,肋骨还有点外翻,这次妈妈带他到了我们医院儿科,挂了专家号就诊,被诊断为佝偻病。

像乔乔、强强、尘尘这样的佝偻病患儿,在我们医院的儿科门诊中并不少见。佝偻病,全称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即骨矿化不足,为新形成的骨基质钙化障碍,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引发佝偻病的原因主要是孩子日光照晒不足和喂养不当,因为小儿生长相对较快,如果孩子在胎儿期维生素D储备不足,或是在出生后日照不足,就很容易患佝偻病。此外,孩子患慢性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以及肝胆道疾病也可能引发佝偻病。

孩子患佝偻病早期时,由于血钙降低,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多表现为烦躁、好哭、睡眠不安、多汗(盗汗)、夜惊、食欲减退。因为出汗多,孩子常将头在枕头上蹭来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使后枕部头发脱落呈半环状,就是人们常说的“秃枕”。有些孩子还会出现低钙性手足抽搐、喉痉挛甚或惊厥、颅骨软化等症状。佝偻病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进入佝偻病激期,这个阶段的常见表现有:3~6个月大的宝宝有颅骨软化,出现乒乓头;8~9个月的宝宝出现方颅,而且宝宝的出牙时间可能会延迟到1岁;当宝宝开始行走时,下肢可能出现“O”形或“X”形腿。

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多汗、夜啼、秃枕等症状,就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如果孩子被确诊为佝偻病,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维生素D和钙剂补充。一般症状较轻的患儿只需要每天口服维生素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即可。如果患儿症状较严重,或是因为某些原因患儿不能每天服药,就要进行大剂量维生素D突击疗法——一次性肌内注射维生素D10~15万国际单位,1个月后改为预防用量。注意,肌内注射维生素D前先要让患儿口服钙剂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

如果患儿有骨骼畸形,还需要矫正骨骼畸形。对于轻度骨骼畸形,可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让孩子加强体格锻炼,比如让孩子做俯卧撑或扩胸动作,可使胸部扩张,纠正轻度鸡胸及肋外翻。严重骨骼畸形的患儿,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矫正,但这种手术只能在孩子4岁后进行。

孩子常喊肚子痛,可能是蛔虫病

小秋秋5岁了,是个特别能吃的小家伙,每顿吃米饭或面条都要吃满满一碗,而且还特别喜欢吃零食。爸爸、妈妈刚开始还担心小秋秋每天吃这么多东西会变成小胖墩,但爷爷、奶奶认为小孩子能吃才长得健壮,再加上小秋秋吃那么多也确实没见她长胖,于是爸爸、妈妈也就放下心来了。

有一段时间,小秋秋总是嚷嚷肚子痛,可过一会儿自己就好了,家里人也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小秋秋又喊肚子痛,妈妈问她哪里痛,她就指着肚脐眼,然后就吐了几口。妈妈以为她是中午吃水果吃坏了肚子,就赶紧带着她来到我们医院儿科检查。

我发现小秋秋除了肚脐周围经常痛外,脸上还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这是俗称的“虫斑”,晚上睡觉还磨牙,吃很多但一直不见胖,初步判定小秋秋得了蛔虫病。后来,小秋秋做了便常规,在其粪便中发现了蛔虫卵,由此就能确定小秋秋患上了蛔虫病。我给小秋秋开了点驱蛔灵,嘱咐妈妈在小秋秋空腹或晚上睡觉前服用,因为驱蛔药毒性较小,空腹时服用,药物在肠道内的浓度会高些,可以提高杀虫效果。我又嘱咐妈妈在小秋秋服用驱蛔药后,要让她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芹菜、韭菜、白菜、香蕉、苹果等,以利于虫体排出。

还在医院的时候,小秋秋就吃了一次驱蛔灵。下午排出蛔虫后,小秋秋就不喊肚子痛了。

蛔虫病,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蛔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蛔虫病,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移行症。儿童多是由于食入感染期虫卵而感染蛔虫病,因为小儿喜欢吃手,喜欢用手抓食物吃,喜欢把一些不洁的玩具放入口中,极易造成蛔虫感染。蛔虫病轻时多无明显症状,但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异位寄生虫更是容易引发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以上这些症状中的2~3种症状时,最好带孩子到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看孩子是不是得了蛔虫病。

如果孩子嚷着肚子痛,且多是上腹部和肚脐周围痛,但父母又暂时不方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也可采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判断: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软软的不发胀紧绷,并且一按揉肚子,孩子就不觉得肚子痛了,基本可以断定孩子肚子里有蛔虫。

治疗小儿蛔虫病,一般首选驱蛔灵,也可用肠虫清和安乐士等驱虫药。但要注意的是,一次驱虫不一定能根治,因此治疗后2周应再复查大便,必要时再服驱虫药。

男孩子做隐睾手术,最好在2岁前

一个朋友的儿子过周岁生日,特意邀请了我去参加。生日的那天,白胖的小寿星穿上了一套红色的唐装,非常可爱,大家都争着抢着要抱他。轮到我抱着他时,小家伙很调皮地尿尿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地架着他的胳膊,把他举得离我远了一些,要不我最爱的那身衣服就要遭殃了。不过,我在看着小家伙尿尿的时候,发现他的****有点不对称——左侧的****要小一些。我心想,不会是隐睾吧?

于是,等他尿完,我趁抱着他时摸了摸他的****,发现只摸到左侧的****里有一个圆滚滚的小“蛋蛋”,右侧****里面空荡荡的,没有摸到****,我把手往上移,在小家伙右腹沟区触及一黄豆大小肿物。天呀,还真是隐睾。

那天,我特意等到最后再走,把我发现的情况告诉了我朋友,建议他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第二天一大早,朋友就带着孩子去了医院,一检查,果然是隐睾。朋友接受了医师建议进行激素治疗,但医师特意嘱咐:如果用药后右侧****仍不下降至****,应该手术治疗。最终,孩子还是接受了手术治疗,才把那颗调皮的****请回到它该待的地方──****里。

隐睾,顾名思义,就是****隐藏了起来,它没有从腹腔下降,出现在它应该待的地方——****里。正常情况下,在胚胎3个月时,****就开始从腹腔逐渐向****下降,到出生时97%左右的婴儿的****都下降到了****,****未下降的婴儿大多也会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下降到****里。假如孩子出生后3个月,****仍是空的,医学上称为隐睾症,可表现为双侧或单侧****未进入****,其中单侧隐睾以右侧多见。

隐睾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容易影响孩子将来的生育功能。因为****只有在34℃左右的环境下才能正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从而维持男性的生育功能和正常的男性体征,而****正好能通过表皮皱褶的散热把温度降低到34℃左右,因此是最适合****滞留的位置。如果****留在腹腔,由于腹腔温度较高,****就不能维持正常功能,所以可能导致不育。有医学研究显示,如果孩子到了两岁,****仍未下降至****内,就会对****制造精子的功能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如果双侧隐睾则会导致日后不育。此外,****长期受较高温度的影响,还容易发生恶性肿瘤。

因此,当家有男孩子时,父母一定要认真检查孩子的****,检查时最好让孩子屈腿坐着,父母用手仔细摸孩子的****,一般在****两侧都能模到花生粒大小的****,摸时有实物感。如果****空虚,不能摸及****,或只有一个,但孩子在1岁以下,应观察等待,因为有的孩子要在长到7~9个月时,****才下降到****里;如果孩子在1岁以上,应立即去医院诊治。一般来说,隐睾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1岁之后、2岁以前,因为这个年龄段还不至于造成****组织结构的变化及内分泌功能的异常,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延误孩子做隐睾手术的最佳时机。

别让孩子过早长大,警惕儿童性早熟

某天,妈妈在给蓓蓓换衣服时,惊讶地发现蓓蓓的内裤上有血迹,孩子的下身也在出血。妈妈一下子懵了:“孩子才5岁,怎么回事?该不是遭到了坏人的性侵犯?”但仔细一想,蓓蓓一直没离开过她的视线,不可能被坏人性侵犯。“难道是蓓蓓有了什么大毛病?”带着这种疑问,妈妈带着蓓蓓来到了我们医院,挂了儿科的号。

我注意到蓓蓓个子比同龄的小孩要高出不少,其乳房也开始有发育的迹象,用手轻轻抚摸,乳房里面有一个小硬块,即乳核。于是,我初步判断蓓蓓是性早熟,然后让蓓蓓去做骨龄测定、性激素水平检查和B超检查乳腺、子宫、卵巢、卵泡大小。检查结果显示:蓓蓓骨龄大于实际年龄一岁或以上,血清促性腺激素达到青春期水平,卵巢内可见多个≥4mm的卵泡,由此就可以确定蓓蓓是性早熟。

而蓓蓓之所以会性早熟,我分析认为可能是她吃了含有大量激素的肉食鸡导致的,因为蓓蓓特别喜欢吃鸡肉,每天都要吃上几块油炸鸡块,到了周末家里还会买新鲜肉鸡烧来吃。

像蓓蓓这样的性早熟儿童正逐年增多,从几年前圣元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事件,到如今“3岁大的女童就出现月经初潮”“周岁内的小患者乳房就有发育的情况”等内容频繁见诸报端,使得父母们开始了解到儿童性早熟这一种疾病,但大多数父母对性早熟的危害、引发性早熟的因素,以及性早熟的预防都不太了解,因此常常让患儿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性早熟,是小儿内分泌科常见的一种发育异常疾病,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等第二性征的发育,10岁前来月经;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比如****、****的增大,就是性早熟。

而引发性早熟的因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1.营养改善。由于整体家庭经济水平迅速提高,饮食营养异常丰富,会使得儿童生长和发育出现了加速趋势,导致性发育提前和性成熟者增多。

2.环境污染。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环境污染,使得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污染或激素污染,这些污染残留通过皮肤或直接食用后,也容易导致儿童性早熟。

3.含激素食物。现在许多人种植蔬菜和养殖家禽,常常会使用含激素肥料或饲料,这使得蔬菜和肉类中含有大量的激素,一些性激素间接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4.盲目进补。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喜欢给孩子吃增食欲、益智健脑的保健品,殊不知这些补品中往往含有激素成分,儿童长期服用会引起血液中的激素水平上升,导致性早熟。

5.误食避孕药和使用化妆品。父母把避孕药和化妆品随意放置,孩子就可能把避孕药当糖果吃,照着妈妈的样子使用化妆品,结果导致体内某些激素过高,很早就开始发育。

6.性信息。现代媒介的高度发达,使得孩子很容易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接触到大量性信息,接触多了,就会过早刺激到儿童心理,最终使他们提前产生性早熟。

可见,要预防儿童性早熟,父母就要给予孩子营养均衡合理的饮食,切忌盲目进补;父母还要注意妥善保管家中药物和化妆品,避免孩子误服或使用;孕妇及乳母也不应用含有性激素的补品及护肤品。此外,父母还要注意避免儿童接触一些超越其性心理年龄的行为画面。

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况,可以通过给孩子洗澡,发现孩子的性发育是否有异常。

育儿小贴士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过早出现性早熟症状,最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性激素水平,如果孩子被诊断为性早熟,一定要尽早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