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34157000000023

第23章 孩子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小儿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

异物卡喉时怎么办——婴儿版“海姆立克”急救法

一天,我和往常一样正在诊室询问患儿的病情,突然听到诊室外传来一阵骚乱,紧接着一位妈妈就抱着一个男孩闯进了诊室,急切地喊道:“医生,快救救他,他被花生噎住了。”

我一看那个男孩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双手不停地乱抓,确实像是异物卡喉的症状。我一边问孩子几岁了,一边掰开孩子嘴巴察看他的喉咙,发现他的喉咙处确实卡着一个类似花生米的东西。

得知孩子一岁五个月后,我从他背后抱住他的腹部,双臂环抱着他的腰腹部,一只手握拳,用拇指侧顶住患儿腹部,略高于脐上,在肋缘之下,另一手包住拳头,双臂用力收紧,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按了几次后,男孩“啊”的一声,一个东西从他嘴里飞出,掉在了地上,我一看,果然是一颗花生米。

再看孩子,原本青紫的脸色渐渐恢复正常,呼吸也变得顺畅了,但他似乎被刚才的事情吓住了,大声地哭了起来。听到他哭,我反而松了一口气,又检查了下他的喉咙,确定没有异物堵塞了,就把孩子交给了妈妈,告诉他:“孩子没事了。”那位妈妈紧紧地抱住孩子,不停地对我道谢。

这时,我开始了解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原来是这位妈妈在外面候诊时,因为无聊,就吃起了花生,孩子看见妈妈吃花生,也闹着要吃,妈妈就给了他一颗,他一扔进嘴里,就卡住了喉咙。

我对她说:“你以后别给小孩子吃花生这样的小东西了,很容易卡住喉咙的。这次幸好是在医院,抢救及时,孩子才没事。要是在家里遇到这种情况,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导致孩子窒息死亡的。”

孩子妈妈连连点头称是。得知孩子是因为感冒来医院就诊的,我就给他开了一些小儿感冒冲剂,嘱咐多让孩子喝水。孩子妈妈抱着孩子,一再表示感谢地离开了。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不能让婴幼儿吃花生、果冻、肉丸这些容易卡住喉咙的食物,但许多父母在这方面都不太注意,因而常常引发婴幼儿异物卡喉的事例。而从医学上来看,异物卡喉时抢救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超过5分钟再抢救,抢救成功的概率就很低了,即便抢救过来了,也可能对婴幼儿的身体产生极大的伤害。由此可知,父母掌握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当婴幼儿被花生米、果冻等异物卡住喉咙时,应立即掰开孩子喉咙,检查异物堵塞情况,如果异物还没有进入咽腔,可试着用手指抠出异物,如果异物已进入咽腔,不要用手指抠了,以免把异物塞入喉腔或造成咽喉黏膜水肿等险情。如果孩子被呛得咳嗽,应鼓励孩子用力咳嗽,这有可能将异物咳出。

如果孩子无法自己咳出异物,父母就应采取我前面采取的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发明的,他在1974年遇到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时,用这个方法使他成功获救,从此这个方法名声大震,迅速在全世界推行开来。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很简单:当人因为异物窒息时,患者的肺内仍残留有气体,如果这时对膈以下软组织施加突然向上的压力,让胸腔压力骤然升高,就会压迫双肺,驱使肺内残存的气流进入气管,气流就可冲出卡在气管口的异物。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方法并不复杂,就是抢救者站在患儿身后,两臂绕抱着患儿腰腹部,一手握拳,用拇指侧顶住患儿腹部,略高于脐上,在肋缘之下。另一手包住拳头,然后双臂收紧,双手以突然的快速向上冲力,向患儿腹部加压。反复按压数次,直至异物吐出为止。

需要注意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比较适用于1岁以上的幼儿。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最好是大人屈膝跪坐地上,抱着孩子,将孩子的脸朝下放在大人膝盖上,用单手用力拍孩子两肩胛骨之间5次后,再将婴儿翻过来,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按压胸部数次。反复做几次后,直到孩子咳出堵塞气管的异物为止。

孩子疑似骨折时夹板的固定方法

7岁的皮皮是个十分活泼好动的孩子,成天跑跑跳跳的,一刻也停不下来。周末,皮皮妈妈带皮皮去郊区采摘桃子,毛毛一看见桃树,就兴奋地跑了过去,爬到了一棵桃树上,伸手去摘桃子。

皮皮妈妈要抱他下来,他却不肯,还爬得更高了,过了一会儿他在树上玩腻了,就自己跳了下来,结果一落地,皮皮就大哭起来。妈妈赶紧问他怎么啦,他回答说是右手疼,妈妈一看,皮皮的右手耷拉着,可吓坏了,赶紧大声叫人过来帮忙。

我那天刚好也和朋友在那个桃园采摘桃子,听见呼救声,就赶紧跑了过去。孩子一直喊着手疼,我一碰触到他的手腕,他就哭得特别厉害,我仔细摸了摸手腕部位,确定他确实是右手腕骨折,但好在没有出血症状,于是就立即给他做了个简单的简易夹板,然后让他父母赶紧送孩子去了附近的医院。

孩子天性好动,精力旺盛,喜欢打打闹闹、蹦蹦跳跳,自控能力差,对危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不足,很容易发生意外创伤,而意外创伤是导致儿童骨折最多见的原因。因此父母一定要学会骨折的紧急处理方法。

一旦父母发现孩子有疑似骨折的症状出现,都要按骨折来对待,具体的做法如下。

1.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送孩子去医院治疗,等待期间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因疼痛、出血过多而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甚至昏迷等休克的症状,如果出现休克症状,应把孩子的头置于低位,并注意肢体的保暖。

2.如果孩子骨折处有出血现象,应用干净的毛巾压住伤口。如果出血较多,可用橡皮筋管、橡皮带缠绕骨折的肢体,以压迫止血,但注意要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以免阻碍血液循环而导致骨折的肢体缺血。千万不要在伤口处撒消炎粉、止血粉之类药物,止血后应在创面上盖上无菌纱布或未用过的毛巾,避免伤口被污染。如果有骨的断端暴露在皮肤外,千万不要挪动它。

3.如果孩子骨折部位是在前臂或小腿,在医护人员赶来前,可为孩子做个简单的夹板固定住受伤部位,具体做法是:

(1)找来如木头、金属、塑料,或卷起来的报纸或杂志这类比较坚硬的材质来制作夹板,注意夹板要比受伤的骨骼长,以便固定受伤部位上边和下边的关节。注意,最好为夹板加上纱布或棉毛巾使其更柔软舒适,以免损伤孩子的肌肤。

(2)用布或胶带将夹板牢牢地固定在受伤的骨骼上,但不要绑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最好用冰块冷敷伤处,可以缓解骨折处的疼痛和肿胀。

4.如果孩子骨折部位是在上臂或肩膀,可用布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悬挂带,将受伤的胳膊挂在未受伤的肩膀上,然后在脖子后打结。如左胳膊受伤,悬挂带要挂在脖子右侧。

育儿小贴士

注意,孩子骨折时,妈妈一定不要去活动骨折部位,也不能让孩子乱动,以免造成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更不能私自给孩子进行按摩和热敷。如果孩子容易反复发生骨折,父母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看孩子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内分泌障碍、骨骼异常等。

孩子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怎么办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什么东西都要拿起来咬一咬,如果妈妈不注意阻止,很容易不小心吃下一些不该吃的东西,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悲剧就会发生。

一天一大早,我们医院急诊科就收治了一名喝了爽肤水的1岁半幼儿。原来孩子妈妈早上洗脸后,一边给脸上拍爽肤水,一边逗孩子玩,突然孩子妈妈放在卧室的手机响了,孩子妈妈就跑开去接电话了,顺手把爽肤水瓶放在了茶几上,连盖子也没盖。那个透明的玻璃瓶引起了孩子的好奇,他拿起那个瓶子,摇了摇,发现里面有水,他可能闻着瓶子挺香,以为里面装的是什么好喝的饮料,就把瓶口放到嘴里吸起来。

等孩子妈妈打完电话,过来看见孩子正在喝爽肤水,急忙夺下孩子手中的瓶子,一看瓶子中的爽肤水已经被喝掉一些了,赶紧用手指抠孩子的喉咙,给孩子催吐。等孩子吐了几口水出来后,孩子妈妈就赶紧抱着孩子下楼,开车来了我们医院,因为当时儿科还没有上班,所以被安排到了急诊。急诊的医生仔细检查了孩子,发现孩子精神状态很好,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就让孩子妈妈给孩子多喝水清洁口腔,不用进行什么治疗。

不用进行治疗?孩子妈妈有些不相信急诊医生的说法,于是她又挂了儿科的号,打算找个专业的儿科医生给孩子再看看。她刚好挂的是我的号,当她走进我的诊室,她怀中的孩子正在哭闹,她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说起事情的起因来,强烈地表示了她对急诊医生处理方案的怀疑。

我看着那个孩子,孩子张开大嘴哇哇哭着,脸上都是眼泪,手不停地挥舞着。孩子妈妈则在旁边不停地说:“医生,你快帮我看看,孩子都哭成这样了,能没事吗?”

我给孩子检查了一番,没发现什么明显异常症状,心里也挺纳闷:按道理来说急诊医生处理的方法没什么错啊,难道孩子还有其他的毛病。我正打算让孩子查个血常规、尿常规,突然看到孩子把头使劲往妈妈怀里蹭,想到孩子不会是饿了吧。于是,我问孩子妈妈:“孩子早上吃过饭了没?”

孩子妈妈被我问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早上六点多一出事我就赶到医院来了,哪里顾得上吃饭啊。”

我对孩子妈妈说:“我觉得孩子这样可能是饿了。我建议你赶紧去给孩子买点吃的。”

“饿了?”尽管孩子妈妈对我的判断十分怀疑,但她还是抱着孩子赶紧去买吃的了。半个小时后,孩子妈妈抱着孩子回来了,孩子好奇地扭着脑袋四处张望,精神状态很不错。

我给孩子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定了孩子没什么问题,就告诉孩子妈妈她们可以回家了,孩子妈妈抱着孩子对我三番四次地表示感谢。

这类例子在我们医院有很多,孩子误服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变质奶、电蚊香液、502胶水、避孕药、干燥剂、爽身粉、烟头、体温计里的水银,等等。其中药物误服或过量的占了近一半。

当发现孩子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清除毒物——催吐,父母可以立即用手指、鸡毛、筷子等去刺激孩子的咽喉来催吐。然后立即带着孩子去医院,记得带上孩子误服的东西及孩子的呕吐物,帮助医生确诊病情。有的孩子说不清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又说有误服的,按急诊原则一律马上洗胃,因为时间是处理中毒的关键。

对3岁以下的患儿,尤其是对已经昏迷的患儿和误服汽油、煤油等石油产品的幼儿,最好不要自行催吐,以防发生窒息。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对症喂孩子一些东西,帮助毒液稀释。

如果孩子误服腐蚀性液体,应立即喝牛奶、豆浆;如果孩子误服强碱药物,应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橘汁等;如果孩子误服强酸,应服用肥皂水、生蛋清,以保护胃黏膜;如果孩子误喝了碘酒应赶紧喝米汤、面糊等淀粉类流质,以阻止人体对碘的吸收;如果孩子错喝了癣药水、止痒药水、驱蚊药水,应立即多喝浓茶,处理后及时送医院就诊。

如果孩子误服了糖果、饼干内的干燥剂:对于透明的硅胶干燥剂,因其没有毒性,可由粪便排出体外,所以不需做任何处理,当然如果孩子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特殊反应就要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对于氯化钙干燥剂,因为有些轻微的刺激性,喂孩子喝水稀释就可行;对于氧化钙干燥剂,因其遇水后会变成强碱,有腐蚀性,应立即喂孩子喝牛奶或蛋清稀释,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孩子游泳时溺水、窒息怎么办

2013年,新闻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个事件:一名不足两个月大的男婴因为游泳时溺水,而被120急救车送进某儿童医学中心急诊科,随后转往重症监护室。

据男婴的家人描述,他们在婴儿脖子上套了一个婴儿用救生圈,然后把他放进装满水的浴缸,让他在里面游泳。在男婴游泳时,家人和保姆就在旁边照看着,但是中途短暂离开了一两分钟,等他们再回到浴缸旁边时,就发现救生圈漂浮在水面,男婴已沉入浴缸底部,他们急忙将孩子从水中抱起,此时已经感觉到孩子大便失禁,家里人都吓得不行,但好在孩子母亲还算镇定,她对孩子进行了胸部按压,有水被挤压出,但血也被按压出来,于是家人赶紧拨打了120。

等到男婴被120急救车送到医院时,面色已经发紫,嘴和鼻子都在流血,呼吸和心跳也没有了。医生紧急为孩子注射了肾上腺素后,孩子才有了微弱的心跳,估计脑损伤很严重。在进行了一番紧急抢救后,孩子总算被抢救了过来,但生命体征还不稳定,被转到了重症监护室。

现在的医院,孩子在出生后第二天,就会被护士抱去游泳、洗澡、按摩,每天都会如此,直到出院,因此父母们很自然地认为游泳对孩子的发育大有好处。于是,当孩子回到家里,父母们也会为孩子制造游泳的机会,就是为孩子准备充气式家庭游泳池或浴缸,在里面放满水,再在孩子脖子上戴上充气式婴儿游泳圈,让他在水里漂游。

确实,游泳对孩子的发育助益良多:游泳能够增强孩子四肢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游泳可以让孩子的肺更早成熟,胸围也加速扩大,从而增强孩子抵抗呼吸道病毒、细菌的能力和免疫力;游泳还可以刺激胃液分泌等,促进消化吸收,从而增强孩子的食欲;游泳时所做的腹部运动,还可以帮助孩子排泄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