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死伤半亿,人成为和平的天敌。维持和平成为全球的渴望,联合国应运而生,联合国维和部队应运而生。
“和平”是一个闪亮的词汇,人类为之进行了千百年的追求和企盼。但和平是什么?人类怎样才算得到了和平?却是一个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和平,也许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之下,悠然望见了高峻的南山,和平,也许又是非洲部落居民汲水河畔之后,不经意间望见天空中一抹肃杀的残阳。和平,也许就是人类心灵上的一种明媚与安逸。
战争——这一面目可憎的和平的对立物,却象一个幽灵一样在人的心灵之窗上跳来跳去,使人恐惧,使人不安。但却似乎挥之不去。有人统计过,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上,人类绝对享受到和平时光仅有区区数百年。
特别是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人类自相残杀,远胜兽类,高科技手段争先运用于战争。人类死伤高达5000万之多,人成了和平的天敌,维持和平成为人类自身的渴望。
近代以来,伴随着地理大发现以及西方殖民扩张的进行,人类以一种伴随着血与火的形式,走到一起来了。统一的世界体系逐渐形成,而这种体系就是欧洲传统的小王国国际关系在整个世界的扩大。世界逐步融为一体,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农村日益从属于城市。欧洲的和平甚至成了世界和平的代名词。
最近,美国负责加拿大与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撰写文章称: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欧洲四次形成了其基本的安全结构,而目前正处于其第四次的建构契机之中。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第一个安全结构,使不爆发全欧性战争的时间持续了99年。而进入20世纪以来,到目前人类已经是第三次在构筑世界的和平体制了。一次是在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制,一次是在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最近的一次就是在冷战后人类正在构筑的和平机制,但它是什么,人们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当89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时候,人们在欢呼冷战结束的同时,也有许多人郑重指出这也是雅尔塔体制终结的标志。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明显的概念混淆。冷战体制不等同于雅尔塔体制,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雅尔塔体制的终结。
罗斯福的梦想
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1945年,基本上大局已定,彻底结束战争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因此进行战后的和平安排,特别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际安全机制的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各大盟国的面前。
美、苏、英、中四大盟国在战争期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摒弃前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虽然在此期间,各国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战略意图的考虑,存在种种的分歧与争执,但本着互相谅解的精神,最终均找到了妥协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战时是存在着一种行之有效的大国合作机制的,而这种大国合作机制正是战时领导人所希望在战后能够继续保持的一种安全机制。
美国强大的、压倒性优势的物质力量,对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美国是所有“民主国家伟大的兵工场”,就连苏联战时也不讳言承认这一点,斯大林元帅对罗斯福总统也保持着相当高的个人尊敬。因此美国对于自己主导战后安全机制的安排,自然是显得非常的热心。
一战以前一些政治思想家们厌倦了“强权即是公理”的实力政治,渴望建立一套全新的世界秩序和道德体系。以康德、边沁等人为代表的理想主义者们提出了世界主义的概念。一战中,美国从孤立主义的苑囿中走了出来,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离开美国前往巴黎参加和会之前,提出了他著名的14点和平计划,希望按着他的理想建立崭新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价值体系。他也因14点计划而赢得了鹊起的声誉。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型领袖,缺乏具体的操作能力,结果他根本不是欧洲那些奸滑的外交巨头们的对手,最终“强权战胜了公理”。美国提出了创建国联的设想,但美国却拒绝参加它。
罗斯福接过了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旗帜,以他的高超的现实主义的领导艺术,把这些理念付诸实施。罗斯福想要建立的战后安全体制是一个多个大国主导的协商机制,也就是说是大国战时合作体制的继续。
做为战后世界安全大厦支柱的大国应当包括哪些大国呢?美国认为除了包括美、苏、英外,还应当包括中国。苏联对此表示反对。美国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无非是看重中国未来复兴的潜力,着眼于未来远东的力量的均衡。
在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在分割德国的问题上,美英从其占领区中,为法国划出了一个占领区,以树立战后法国的大国地位。虽然苏联对这也表示了反对,但最终都得到了妥协。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大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来到了苏联的海滨城市雅尔塔,三大国在会上划分了三国战后的势力范围,对战后的安全机制进行了安排。因此战后形成的世界安全机制就被称为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世界普遍安全机构——联合国的建立,而联合国的实质核心原则就是大国一致原则(大国在安理会中拥有否决权)。这说明雅尔塔体制是战时大国合作体制的继续,它不等同于冷战体制,也更不是所谓的两极对抗的体制。
但战时大国合作的蜜月期并不那么长久,雅尔塔体制建立伊始,就有人想打破它。罗斯福去世后,他的继任者就开始指责他对苏联让予太多,他是一个“雅尔塔的病人”。但笔者认为这种指责是毫无道理的,美、苏、英这种势力范围的划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自然结果,不是罗斯福通过谈判所能够争取得来的。
1944年,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一次会谈中划分了双方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巴尔干百分比协定”)。希腊和土耳其被划分到英国的势力范围之中。但二战后,苏联支持希、土两国的共产党游击队夺取政权,由于英国国力衰颓,无力支撑,因此照会美国,英国主动把战后世界政治的主导权让渡给美国。美国随即推出杜鲁门主义,对希土两国进行于涉,冷战随之爆发。
二战后,苏联在它解放的东欧国家相继建立起排它性的共产党政权,而非民族团结政府,苏东拒绝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一道“铁幕”在东西欧之间徐徐降落。北约、华约、经互会的相继建立,德国、朝鲜的正式分裂,标志着冷战体制的形成以及两极对抗体制的开始。雅尔塔体制名存实亡。而雅尔塔体制的“晴雨表”联合国在冷战时期则由于美苏的对抗、互相掣肘而常常陷于瘫痪之中。
冷战的两极对抗体制在进行了单调的、令人感到乏味的40年之后,终于以对抗一方的瓦解而告终。于是有人说雅尔塔体制瓦解了。但这种看法存在一个悖论:既然雅尔塔体制瓦解了,为什么作为它的核心的联合国没有随之而去?可见瓦解的并非雅尔塔体制,而是冷战的两极对抗体制。
不妨打个比方来说,冷战的突然出现使得雅尔塔体制处于一种“休克”的状态,而冷战的结束,国际大气候的“转暖”又使雅尔塔体制“复苏”了。因此它的核心组织,联合国也焕发了活力,迎来了它自己的春天。
维和,宪章外的创举
本世纪以来,人类已经是在第三次构筑世界的和平体制了,短短的百年间人类三次构筑和平,可见这三次构筑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人类在为着一个崭新的国际秩序,摸索了一个世纪。
而这个崭新的国际秩序,是以一些理想主义政治思想家们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所提出的一些构想和若干国际秩序的新原则为基础的,由罗斯福总统与苏、英、中等大国共同付诸实施的。但它却为突然到来的冷战所打断的大国协作的构想。随着冷战的结束,这种大国协作的构想又复归了。
在整个20世纪中,人类为了谋求和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而一战、二战和冷战只不过是打断这一进程的一些插曲而已。历史在划了一个巨大的圆圈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它的起点。
冷战中联合国为了摆脱两极对抗对自己的束缚,为了使自己成为多边外交的一片独立的园地,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由于美苏在安理会中相互斗争、相互掣肘,致使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规定的强制性集体安全措施长期不能正常运作。而由于美苏的插手,联合国宪章第六章规定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长期得不到重视。
于是联合国夹缝中求生存,在实践中逐步“创造”了一种介于联合国宪章第六章和第七章规定之间的联合国自己的行动。这被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联合国维和行动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派遣军事观察员,另一种是派遣维持和平部队。因为他们佩戴联合国统一的蓝色钢盔、贝雷帽和领带。因此它们又被称为蓝盔部队。
从炮火纷飞的南斯拉夫到烈日炎炎的赤道非洲,从黄沙滚滚的中东沙漠到瘴疠横行的热带雨林,都留下了维和部队的身影。他们维持着和平,协助人道主义援助的进行,他们给饱尝战争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机,他们使陷于绝望的人恢复了希望。
在冷战时期联合国一共进行了13次维持和平行动。第一支军事观察团和第一支维持和平部队都是派往中东,调解阿以冲突的。冷战时期联合国最大的一次维和行动是60年代初的联合国刚果(扎伊尔)行动,联合国为此动用了1.9万人的维和部队。维和部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到了重大伤亡。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也在前往调解的途中,飞机失事身亡。他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在那个时代中政变上台的蒙博托,在执政32年之后终于迎来了他的叛乱者的铁拳。不知长眠于这片赤道莽林中的维和战士们和那位一心想使联合国成为多边外交园地的哈马舍尔德,对历史这种长达几十年的轮回有何感受。
冷战结束以后,联合国迎来了它的春天。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无论从数目和规模上都急剧扩大,短短的几年间联合国一共进行了20多次维和行动,维和行动的方式和使命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三次维和行动。
联合国柬埔寨过渡时期权力机构动用了2.2万名维和人员;
联合国索马里行动动用了3万名维和人员;
而联合国前南斯拉夫保护部队则动用了3.8万名维和人员。
但物极必反。联合国过度膨胀的维持和平行动使联合国陷入了困境。联合国在索马里行动的失败,更使联合国陷入了危机。美国原先最为积极地促使联合国介入索马里内战,联合国向索马里派出了大量的维和人员。维和人员采取强制手段解除索内战各派武装,与艾迪德领导的武装发生激烈的冲突,维和人员(包括美军)遭受重大的伤亡。
美国人见事不妙,急忙抽身,其他大国纷纷效尤,撤出自己画家的维和人员。由于维和行动的后勤支援都由美国包办,结果联合国索马里行动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联合国由此陷入了危机。加利秘书长从此与美国交恶。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遭受重大挫折,联合国再也无力承担由自己出面组织维和行动所要承担的重大的政治风险;更重要的是许多联合国会员国拖欠联合国的会费和维和经费,联合国陷入空前的财政危机之中。联合国无力承担新的维持和平行动的支出了。自从1995年以后联合国已很少派出新的维和行动了。
联合国再次回到《联合国宪章》第七章所规定的集体安全的措施上去,联合国更注重根据宪章第七章的规定采用授权组织多国部队的方式来处理地区冲突。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虽然趋向衰败,但它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保障和平的手段。
蓝盔部队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对战争的一种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