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联合国行动内幕
34255100000046

第46章 冲突的由来

中东,跨亚洲、非洲、欧洲,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战略通道——苏伊士运河和一系列重要海峡,战略地位重要。历来是兵家称雄必争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英、法等在此地区争夺激烈,加上当地存在的民族、宗教与领土等内部纷争,从而酿成中东的危机丛生,冲突频繁,战乱不息。联合国为实现其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在中东地区组建与保持了一支又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和观察团(组)。联合国的第一支观察员部队和第一支紧急部队都是派往中东地区的,可以说,正是在中东地区,联合国开了维和行动的先河。

巴勒斯坦到底是谁的家园?那路撒冷如何成为三大宗教的圣地?犹太人为何遭到纳粹令人发指的迫害?英、美为什么支持犹太人复国?联合国的分治决议使巴勒斯坦变成了恐怖的世界。

阿以冲突,习惯上也称为中东问题,其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巴勒斯坦地处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它北与黎巴嫩接壤,东与叙利亚、约旦为邻,西南同埃及的西奈半岛接界,南端一角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是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交通要冲。

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复国梦想

早在公元前3000年,闪族的一支——迦南人——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公元前1025年,希伯莱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希伯莱王国。所罗门王在位时,为犹太教的主神建造了耶路撒冷大圣殿,使耶路撒冷从此成了犹太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一词,在希伯莱语中意为“和平之城”。

早期的基督教就产生在这一期间,巴勒斯坦是传说中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的诞生地和被害地,而耶路撒冷又成为基督教的圣地。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的各个民族、部落,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巴勒斯坦也随之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耶路撒冷又成为伊斯兰教除麦加和麦地那之外的第三个圣地。至此,耶路撤冷变成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对于这块屡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不知是喜是悲,是福是祸。

1896年,犹太复国主义的创始人西奥多·赫茨尔在犹太复国主义纲领性的《犹太国》一书中明确宣扬了这样的观点:全世界的犹太人,不论其居住在哪个国家,都构成一个民族,而犹太民族不可能与非犹太民族融合;犹太人为摆脱迫害,必须改变无权地位,而合适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从此,“返回锡安,创建国家”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

1897年,首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会上通过了《巴塞尔纲领》,确定“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会后成立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执行委员会”具体负责筹集资金、购买土地和敦促向巴勒斯坦移民。

为了实现这一纲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紧锣密鼓地从两个方面开展活动:一方面以犹太宗教为武器,号召犹太人遵循《圣经·旧约》的旨意,回归“上帝的应许之地”迦南,建立圣国以色列;另一方面加紧同欧美等国统治集团和垄断资产阶级联络,寻求支持。赫茨尔曾四处奔走,多方求援,先后拜见过德皇威廉二世、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英国外相张伯伦,并到法国向贵族游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置于奥斯曼控制之下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中东地区也变成了战场。英国为了牵制该地区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与伊斯兰教的统治者侯赛因缔结秘密条约,支持他们起来造土耳其的反,允许他们战后建立“阿拉伯国”作为报偿,这就是“麦克马洪书简”。

一次大战后期,英国与法、俄争夺中东霸权的斗争空前激烈,犹太复国主义者向当时势力还盛的大英帝国表示:犹太人一旦在巴勒斯坦建国,将能够充当欧洲防范亚洲的堡垒。而这正中英国下怀,两者一拍即合。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恩柴尔德,宣布“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这就是有名的“贝尔福宣言”。美国也对这一宣言表示支持。

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把巴勒斯坦作为英国委任统治地的决议。此后,英国以更有利的地位大力扶植犹太复国主义,推进大批犹太人陆续从世界各地涌向巴勒斯坦。“贝尔福宣言”得以践行,而“麦克马洪书简”被废弃。

二、三十年代,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发生了激烈冲突。1936—1939年爆发了反英起义,史称“阿拉伯起义”。起义迫使英国重新认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的力量,加之为了联合阿拉伯国家对付德意的威胁,英国于1939年5月发表白皮书,修订了“扶犹排阿”的政策,导致英犹之间对抗。

随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脱离了英国,转而投向美国。二战中,针对纳粹大肆屠杀犹太人,救济犹太人作为一个国际性问题被提了出来。美国支持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对英国采取了强硬的态度,针对英国拒绝修改1939年白皮书的决定进行了一系列“流血的恐怖活动”。他们袭击英国军营、火车站、炼油厂、军火库等,在整个巴勒斯坦大搞暗杀、绑架、爆炸等恐怖活动。对于英国当局在1946年6月进行的镇压,犹太复国主义者采取了报复措施,于7月22日炸毁了耶路撒冷英军总部大卫王饭店,造成91人死亡、45人受伤。

联合国分治埋下争端

面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恐怖攻势,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英国万般无奈,只得宣布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解决。从此,联合国卷入了这一问题之中。

1947年4月2日,英国政府代表亚历山大·卡多根爵士在致联合国秘书长赖伊的信中,要求把巴勒斯坦问题列入下一届联合国大会的议程,称届时英国将就它执行国际联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的情况提交一份报告。英国要求从速召开一次联大特别会议,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对巴勒斯坦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向9月间的联大常会提出报告,以便使巴勒斯坦问题及早得到解决。

英国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同意。1947年4月28日至5月15日,联合国第一届特别联大召开,会议的唯一议题就是英国提出的关于成立特别委员会并指令该委员会对巴勒斯坦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等国要求增加一个项目,把结束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宣布其独立的议题列入议程,但这一议题遭到了大会的否决。苏联代表在发言中一反常态,明确支持犹太人的建国要求,认为不给犹太人建国的权利是“不公正的”,“是没有理由的”。西方国家认为,苏联的这种做法是要削弱英国在中东的地位,分化西方联盟以及在中东寻求立足点。

5月15日,在特别会议结束时,大会成立了一个由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危地马拉、印度、伊朗、荷兰、秘鲁、瑞典、乌拉圭和南斯拉夫等十一国组成的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大会赋予该委员会全权,对一切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争端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该委员会有权在巴勒斯坦以及它认为有帮助的其他任何地方进行调查。

5月26日,特别委员会开始工作。然而,阿拉伯国家对委员会的职权提出了挑战,它们反对的是只字不提巴勒斯坦的独立或宪章规定的各项原则,并且毫不考虑巴勒斯坦居民利益这一事实。

阿拉伯国家指出:规定该委员会有权在任何它想要进行调查的地方进行调查,这显然是要使该委员会能访问各个犹太难民营,以便将巴勒斯坦问题和欧洲难民问题联结起来。这显然将会得出有利于犹太人的决定。阿拉伯国家提出警告说,该委员会的职权不会有助于中东的和平。阿拉伯最高委员会对该委员会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不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同该委员会合作或出席该委员会。巴勒斯坦政府和巴勒斯犹太建国会则积极参与了特别委员会的活动。

1947年8月31日,该委员会结束了调查工作,向大会提交报告,一致建议结束委任统治,巴勒斯坦经过短期的过渡后独立,过渡期内由联合国监护;但对巴独立后的治理方式提出两个方案:

一个是由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危地马拉、荷兰、秘鲁、瑞典及乌拉圭等国赞同的多数方案:建议把巴勒斯坦分为两个独立国——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则由国际托管,这三个实体组成一个经济联盟;

另一个方案是印度、伊朗、南斯拉夫等国提出的少数方案:它反对分治,建议成立一个由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组成的独立的联邦国家,以耶路撒冷为联邦首都。

1947年9月23日,第二届联大设立了由全体会员国组成的巴勒斯坦问题专设委员会。会上,就巴勒斯坦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

英国坚持认为它不能承担通过武力在巴勒斯坦推行一种政策的任务。在没有获得一项解决办法时,它也必须计划尽早从巴勒斯坦撤出它的军队并结束对巴勒斯坦的统治。

阿拉伯最高委员会代表声称,巴勒斯坦的全体阿拉伯人决定以其所有的一切手段来反对任何肢解、隔离或分裂他们的国家或给予某一少数民族以任何特殊或优越地位的计划。对于犹太人表现出了强硬的立场,可谓寸土不让。

巴勒斯坦犹太建国会的代表声称,如果接受特别委员会的多数方案将使立即重建犹太国从而对其自己的移民有权进行独立自主的控制成为可能,那么犹太建国会就会建议接受此项分治的解决办法,但须以进一步讨论宪法和领土条款为条件。

苏联代表赞同多数方案,指出分治的办法“是符合联合国的原则和宗旨的”,“符合两个民族的根本民族利益”,“是唯一行得通的办法”。

美国不仅支持分治方案,而且为使这一方案能获通过而一直尽其所能地施加它的影响。美国几次使会议拖延表决日期,并在会下对一些态度犹豫的国家加以拉拢或施加压力。

1947年11月29日,联大对多数方案进行了表决,以33票赞成对13票反对、10票弃权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抬必须结束,英国军队必须尽快撤出巴勒斯坦,最迟不得超过1948年8月1日;英国撤出后两个月内在巴建立阿拉伯国、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按决议划分的阿拉伯国家面积为11,000余平方公里,犹太国面积为14,000余平方公里,耶城面积为176平方公里。当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约130万,犹太人约60万,但占2/3以上人口的阿方仅分得44.2%的土地,而人口尚不到1/3的犹方却分得55%以上的土地。分治决议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相当有利,因而为他们所接受。

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则一致反对分治计划。1947年12月,阿盟七国总理及外长在开罗举行的会议上宣布:“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并表示阿盟已同意采取“决定性的手段”以防止巴勒斯坦的分治。犹太复国组织方面则加紧向美国和东欧寻求军火和援助,鼓动犹太人加速迁入,积极扩军备战。整个中东陷入紧张之中,阿犹双方的对立日趋激烈。

分治决议终于引发了酝酿已久的阿犹全面冲突。到1948年春,阿、犹的武装冲突愈演愈烈,并迅速发展成为一场战争。巴斯坦全境陷入了恐怖和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面对日益恶化的巴勒斯坦局势,联合国安理会从2月到4月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但毫无结果。3月中旬,美国提出暂停分治,实行临时托管的建议。4月16日在纽约开始的联大第二次特别会议,讨论了美国的托管建议。

苏联继续维护联大分治方案,葛罗米柯说:“决议没有执行,不是因为决议本身不好,而是因为一些国家不执行它。……这中间首先就是美国。”

辩论毫无结果,最后,特别会议任命瑞典红十字会主席福耳克·伯纳多特伯爵为联合国巴勒斯坦调解专员,同巴勒斯坦地方和社会当局进行斡旋,以求确实保护圣地并促进巴勒斯坦未来情势的和平调整。

同时,安理会于4月17日通过一项决议,促请巴勒斯坦阿、犹双方实行停战,并于4月23日成立了一个由比利时、法国和美国这三个在耶路撒冷驻有领事官员的安理会理事国的代表组成的巴勒斯坦停战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工作是协助安全理事会对其4月17日决议中所号召的停战进行监督。

1948年5月14日,英国第7任高级专员艾伦·坎宁轮爵士匆匆撤出了混乱不堪的巴勒斯坦地区,提前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当天下午4时,犹太复国主义全国委员会在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宣布成立以色列国。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以本·古里安为首的行政委员会行使临时政府职权。从此结束了以色列人没有自己独立国家的历史。

以色列宣布成立后仅11分钟,美国就承认了以色列国。3天以后,苏联也宣布承认以色列。这两个大国对新生的以色列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以色列国的成立成为阿犹之间矛盾和对抗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阿拉伯方面认为“在阿拉伯区域内建立一个异族国家是对阿拉伯人的侵略行为”,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抵制。

阿拉伯人确实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