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当孔子遇上企业
34276000000013

第13章 道义为先,重义轻利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经商就是为了求利,不能求利,就没人去经商,这是天经地义的。在此前提下,证明重义轻利的重要,就成为了商人的第一要务,而要想不被人轻易驳倒,就必须解释清楚这一点,令人信服这一点:重义轻利,不但无损于求利,还有助于求大利。

企业创造了利润,一部分给了国家,奉献给了社会,另一部分则是用来分配给企业的每一个劳动者。企业利润是所有管理人员和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价值,所以,企业利润的分配过程也必须合于“义”。即分配要以照各自付出的劳动,各自所作出的贡献为标准。贡献大的多得,贡献少的少得。多与少之间,包含了不能搞平均主义,但也不能把差距拉得太大,这中间要掌握一个“度”,这就是合于“义”。“度”是一个模糊概念,它要根据每一个企业的实际的利润收入来确定其具体的数值,尽量做到使每个人的收入与他所付出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对等。

管理者的地位使得自己在利润分配上享有某方面的优先权。这也特别考验着管理者对“义”的准则的操守。不管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其他企业高管,你只能获取自己应该得的部分,不能超出规矩多拿多占。“义”的内涵中包含了公平、正义。多拿多占,甚至贪污私吞企业的财富,就是不公平,就不合于“义”。管理者必须做到身体力行,不义之财坚决不要,这样才能获得员工的信任,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认为,联想集团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企业价值观。联想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在内部管理方面,联想集团努力给员工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让所有员工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联想的企业价值观体现了人本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把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统一起来。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联想员工共同努力,企业和员工得到了共同发展。

这就是一种与员工共谋发展之路的良好开端。其实,只要企业对员工显现出一个富有亲和力的笑脸,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将道义放在第一位,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是最重要的,那么,企业就不用发愁未来不会发展壮大。员工在企业工作除了求得一份稳定的谋生营生以外,更注重的是自身的价值,以及自己年老之后的保障,如果企业能够将这一切为员工们想在前头,那么还用担心自己的员工不会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吗?

相比之下,下面这家企业的做法可就不敢恭维了。

浙江泰兴市溪桥镇南殷村58岁的村民老马最近被企业以“年龄偏大”为由辞退了,老马1995年负责看守企业大门,每天工作12小时,一年到头,天天上班,认真负责,期间还几次抓获小偷,而现在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失业了,心里真的很不痛快,左思右想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难道自己年龄大了,马上要退休了,就要被企业剥夺工作的权利吗?因为老马的失业,他的家庭一下没有了生活着落,本来一家人还盼着他退休以后能够安安稳稳地领一笔退休金,可现在这种希望却成为了一种奢望。据了解,和老马一起被辞退的还有其他4名年龄相仿的老职工。

该企业的做法有逃避社会责任之嫌。打个比方,一个女人出嫁10年,把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都给了她的丈夫,因为人老珠黄,红颜已逝,她的丈夫就把她轰出门去,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荒谬的。同样,在一家企业工作了十年多,在盛行“加班”文化的企业里,把自己最宝贵的时光奉献出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的老马,现在因为年老体衰,被企业无情地抛弃了,上演了一幕现代版的“狡兔死,猎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闹剧。试问,企业的良心和责任何在?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该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似乎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但这种理性仍然是小智慧,而非大智慧。因为企业看到的只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成本,而没有看到因为不讲道义所付出的代价。这家企业的做法不仅损坏了自身的良好形象,更伤了员工的心,从而必然导致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降低。

在传统观念中,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是相对立的,管理者把员工当作分享企业利润的敌人。在这种管理理念下,企业与员工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员工只是企业的一颗螺丝钉,管理者可以随意对员工发号施令,员工必须服从。

时代在发展,企业的管理也在进步,如今管理者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在这个以服务为主导、信息密集、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个人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主动精神,才是现代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于是,员工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再是默默无闻的“螺丝钉”,或者赚钱工具,而是企业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是企业管理者的亲密合作者。员工用自己的劳动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

儒家讲求的是重义轻利,其中的义有两层涵义:一是合乎伦理法度,二是重义轻利。利就是讲求经济效益。企业实施伦理管理既不能重义轻利,也不能见利忘义,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实现义与利的统一。我国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企业求利而不能忘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以服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前提,不能“一切向钱看”,要自觉研究国际市场规则,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长远规划。

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个有关孔子的小故事,看看他老人家是怎样宣扬道义,提倡“富民”的:

一次,孔子到卫国去,冉有替他驾车,看见卫国人口众多。孔子感叹地说:“庶也哉。”冉有问道:“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回答说:“富之。”冉有再问:“既富也,又何加焉?”孔子再回答说:“教之。”这就是孔子有名的“庶富教”。“富民”一直是儒家关心的社会课题。孔子强调“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提高自身的修养来使老百姓得到安乐,尧舜大概还没有完全做到。如何才能使百姓安乐呢?最重要的是要实行富民的政策;其次还要“博施济众”。这是孔子实现他的管理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由病诸!”孔子高度评价“博施济众”的行为,这样的人不只具有仁德,而是达到了圣德了。孔子还主张要“使民以时”,不要耽误了农业生产,以利物质财富的创造。人民只有得到了物质生活的满足,才能有所安,社会才能达到和谐。可见,孔子是提倡社会公利的。

孔子这种提倡“社会公利”的思想对我们的现代管理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很多管理者习惯将企业的货币资本视为最重要的资源,于是,他们就通过管理制度来制定员工的岗位工资。但是,当员工们对固有的薪酬体系表现出极大的不满,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已经不能在薪酬上得到体现时,他们就会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进而也会损害企业的根本利益。

其实不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很明白,员工到企业来工作无疑首要目的是为了工资,相反地,企业之所以雇佣员工,是为了在商场里假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这两者之间本来是不冲突的,但是却有着很多微妙的联系。无论对员工还是对管理者来说,人性化的薪酬制度所产生的效果都是双赢的,是符合“社会公利”的。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并不是为难员工,也不是趁机批评员工,而是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对于企业的意义,肯定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同时帮助员工找出工作中的缺点,以便于更好地改进。绩效考核在帮助员工成长的同时,也是在帮助企业成长。

不管怎样,作为一个企业都应该将“道义”第一,重义轻利作为自己的经营之道,这是企业振兴的必经之路,也是使企业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准绳,只有把好了这道关,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实现步步为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