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我们都知道,群策群力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只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上倾注了全部的力量,才能够将企业做强作大。但是首先我们不能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要求利润,而不考虑员工的感受,换句话说,如果想让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你卖命,那么首先就要把员工当人看。春秋时代的孔子提倡的“仁”政,其实说的就是把人当做人看待,从这一点来说,孔子对“人”是极其重视的,“仁”在他的多部著作中都是一笔挥之不去的浓墨重彩。
一次孔子的学生樊迟向他请教关于如何才算有智慧时,孔子回答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对人民实行管理时,要专心于人民认为有道义的事情,要用恭敬的态度对待鬼神,但是必须远离他们,这就是智慧。把我们工作的重点从事奉鬼神转到管理百姓这类人事上来,就是有智慧了。
另外还有一次,季路问如何侍奉鬼神时,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侍奉现实的人比侍奉鬼神更为重要,知道关于生存、生活的道理比知道死的道理更为重要。
在人们普遍看重神鬼、迷信之事时,孔子却从人的立场出发,研究问题的重点不是天命、鬼神,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生存、人的尊严、人的教育以及对人的管理,创立了“仁者,爱人”的仁学,这充分证明了孔子的思想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论语·乡党第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一段话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天,孔子上朝回家,听仆人说家里的马厩失火了。孔子马上问道:“伤人了吗?”而根本没有问马有没有损失。
孔子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并不重视财产的损失而是顾念人的安危,十分关心体贴人,把人放在一切事物之上。汉代学者桓宽说:“鲁厩焚,孔子罢朝,问人不问马,贱畜而重人也。桓宽”贱畜而重人“的评论,正好说中了孔子”问人不问马“的最关键的地方。这虽然只是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件琐事,但它充分说明了孔子对人的尊重,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孔子思想中”人性的光辉。换句话说,孔子用他的仁爱之心和特有的智慧,发现了人的价值。
此外,孔子在解答鲁定公关于治国安邦之道时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意思是说,一个领导人要求部下能尽忠,首先要从自己衷心体谅部下的礼敬做起,也就是说上面对下面的人如果尽心,那么下面对上面的人也自然会忠心。其思想内涵是现在我们经常所说的“换位思考”,其体现形式是现代科学管理所追求的“交互式管理模式”,其核心是使管理者和执行者互为彼此,在工作中不断转换一种职能的两种角色,而其实质是在最大限度地倡导以人为本,通过建设一种环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所有参与者的潜能,把以人为本的功能放大。儒家的这种“相互为本”的思想对于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增进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感情,建设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强调对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讲究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模式,也正是东方式管理的一大特色。
人的因素第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自于广大员工的热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以及献身精神。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是由人来决定的,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团结协作,共同拼搏的结果。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仁爱兵卒,仁爱部下,把人放在一切利益之上,如此企业一定会思想统一,队伍稳定,赢得员工的忠诚,从而达到管理制胜的目的。
其实,“以人为本”早在晋商时期就被融入到管理之中。众所周知,晋商成功的根源在于“诚信”和“团结”的商帮政策,而政策贯彻则靠一个判断是非、决定成败的价值标准,这就是孔子的“仁爱”思想。古人说“仁者爱人”,“爱人”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晋商企业文化的核心,其基本的信念是“事在人为”“得人者兴,失人者衰”。在用人原则上,视人才为立基创业之本,主张“不拘一格选人才”。在管理上,采取激励与监督并重的机制,实行人身顶股制、经理负责制等制度。总之,在“以人为本”上做足了文章。因此晋商能出乔致庸这样富可敌国、能向朝廷借贷的大富商;更有“汇通天下”的票号,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雷履泰的“日升昌”,而祁县合盛元票号和平遥的永泰裕票号分别在日本和印度等地开设分支机构。可惜的是那时候不流行企业文化一说,不然“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晋商,必能用“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谱写出恢弘篇章。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早就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等一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都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尤其是儒家的重人、重信、重义、重情等“仁”的思想,几千年来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派别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广大人民,获得了他们的共同认可。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很多企业管理者更关注的是利润、市场占有率等等,企业在“以人为本”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对“人”这一重要因素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方面,对于如何培训、激励和使用员工,在方法、制度的系统性、有效性方面还很欠缺。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改进,提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积极建设“人性化”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在于,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又要坚持人的尺度。以人为本是一种以企业价值观存在,在其引导和作用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
“以人为本”,像一面旗帜,在企业文化的创新运动中一呼百应。惠普的“HP Way”,摩托罗拉的“肯定个人尊严”,IBM的“接班人计划”,联想的“亲情文化”,海尔的“企业斜坡球体定律”,花旗银行的“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海信的“敬人为先”等企业理念,无一不体现出各大公司对其企业文化精髓的领悟。
在企业管理中,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思想。以人为本要求必须尊重每一个人,这也是企业的最高经营宗旨。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员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权利。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常常把尊重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的精神象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地应当使人们受到极大的尊重,使人的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不允许任何侮辱人格、损害人权的现象发生。作为一个企业,必须尊重、关心和爱护员工,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使之操主人心、说主人话、办主人事、尽主人责。这是企业人本管理的法宝。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精神对现代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不仅仅是赢利性的经济组织,而且还是企业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寻求精神追求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机构”与人性组织。人的问题是企业管理的根本问题,企业管理者只有高度重视员工的需求,注意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感情交流,做到以“仁爱”待人,从而成为员工精神上的依托和感情上的汇聚中心,使员工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努力,企业才能得以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