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当孔子遇上企业
34276000000008

第8章 用“仁道”振兴企业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曾几何时,“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成为企业生存不可颠覆的真理,但管理大师杜拉克认为,企业创造利润只是手段和结果,而不是目的,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是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他认为企业以利润为指南充其量是取得短期的成功,以目的为指南,利润才会源源不断。以此为据,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为社会做贡献!

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为孔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子曰:仁者爱人”。孔子提供的爱人是博爱,注重人情与个体的心灵感受,将儒家思想“仁者爱人”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无不与杜拉克的企业目的相吻合。

东西方文化尽管有很大的差异,但在宣扬仁爱这个大主题上面却是空前的一致。耐人寻味的是,今日中国社会几乎所有的人也都赞美仁爱、呼吁仁爱,只是一旦落实到自己的身上时往往表现出的却是缺乏仁爱。如果你要问他为什么如此缺乏仁爱,他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不是他不喜欢仁爱,而是这个社会对他缺乏仁爱,所以他也对别人缺乏仁爱。甚至还有些“好马任人骑,好人任人欺”之类的错误思想在作祟。

不可否认,现实社会中确实有许多缺乏仁爱之徒,许多假货制造商,许多环境污染企业,许多黑心老板、血汗工厂、吃人矿井,这些都是缺乏仁爱的铁证。问题是,面临如此恶劣的环境,我们自己除了渴望等待充满仁爱的环境到来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面对整个社会环境固然无能为力,但是在自己管理的范围内是否可以有所作为呢?这是值得企业家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结合企业的社会责任来思考个人的仁爱问题。在如今这个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左右力量在直线上升,企业,更是积聚社会人最多的组织,因此企业的仁爱之心,企业人的仁爱之心,将极大地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

价值观念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诚然,东西方的价值观念有较大的差异,东西方的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也有较大的差距,就东方而言,孔子的“仁”,是很多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道德追求与价值追求。“仁”作为一种道德境界,其核心便是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把对人的重视置于一切冲突之上。涩泽荣一就被公认是一个在经济、物欲的社会中,充分实现了仁道精神的人。

三井物产的创始人益田孝、大仓财阀的大仓作郎、古河财阀的古河市兵卫等,许多财界巨子都受过涩泽荣一的帮助,众人谈及涩泽,称赞、敬佩有加,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益田孝曾这样谈起涩泽荣一:“他实在是一个亲切和蔼的人,一旦帮助人,总要一直帮到底。如果有人求见,不论是谁,他都予以接见,并向前来请教的人耐心陈述他的意见,真是细致极了。有时对同一个问题,他要重复三遍。谈完之后,他还会把你送到门口,把刚才的事再重复一遍,给你许多提醒。”

涩泽荣一很会照顾别人,在他的生活方式中,还保留着《论语》的深刻影响。当时的第一生命保险会社社长野恒太这样说:“我这样想,像涩泽先生那样的智者并不稀奇——这么也许说的有些失礼,今后也许还会出现。像涩泽那样的勇者也大有人在。但像涩泽那样的仁者以前是没有的,而且,今后也不那么容易产生吧。许许多多的人围聚在涩泽先生周围,有许多人是因为仰慕他的品德,也有人是仰慕他的财富,这样的人也不少。但最终人们渐渐明白,涩泽先生的一切都来自于仁的力量。”

日本企业家十分重视用儒家的“仁爱”思想培养管理干部。日本松下电器商业学院把中国的儒家哲学与现代管理熔为一炉,对学员进行严格的教育。学院的纲领是:严守产业本分,以期改善和提高社会生活,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学院遵守的信条是:和亲合作,全员至诚,一致团结,服务社会。

松下认为:一个企业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企业理想,才能真正兴旺发达。凡是以为社会大众服务为宗旨的企业,他们必定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在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上下工夫。这样的企业必定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对孔子的“仁爱”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上的发扬和光大,是“仁爱”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的最高境界。

事实上,价值观念通常不是用很正式的方法来传递,而是用比较软性的方式,像说故事、讲传奇、用比喻一样来告诉大家。赛尔兹尼克就提到“说故事”在传递价值观念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你要创立一个公司,必须用很多方法,把公司的长期目标灌输到每天的行为上去实行,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说故事传奇。社会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以鼓舞员工的士气,满足大家的需要,使全体员工有强烈的使命感,使整个公司气氛团结和谐。主管人员可以在平常以说故事的方式,把这些成功的例子说给员工听,而不要只是在演讲或其他正式会议上说,这样才会产生更大的效果。”

几乎所有的杰出公司,都是由老板制定出一致的价值体系,来引导公司往前走。而这套价值体系,又往往反映出老板本身的个性。因此,一个大有作为的老板,必须兼顾思想和行动两方面。他的思想必须在最高的抽象层次上,行动必须落实到日常的世俗琐事中。老板在制定公司统一的价值体系的时候,一方面必须有高超的见解,知道如何激发员工热爱工作的情绪;另一方面,要透过日常琐事,把这种热爱工作的情绪,灌输给成百上千的员工。换句话说,确定价值观念走向的人,也必须是一个实践者,不能光说不练。

在孔子看来,一个国家单纯去追求利益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了,所以他并不愿意主动去谈这些起不了什么作用的问题。而一旦根本问题解决了,利益自然会实现,就像一个人要修为自身的德行,才能够得到任用,得到工作机会和俸禄一样。一般认为孔子耻于言利,其实是孔子不屑于谈论单纯的追求利益。如果立国之本错误了,或者立身之本错误了,那样得来的利益很可能就是不道义的。

基于这样的考虑,孔子很少谈论“利”,而更多的是赞许“命”和“仁”。所谓命即天命,是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天道”的近义概念;所谓仁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是整个社会都认可的道德观念。

孔子非常推崇“仁爱”,《论语》中对“仁”的论述也非常多。孔子认为“仁”是完美人格标准的基础,一个人即使非常有才能,但是人格中没有“仁”的存在,也无法成就大事,或者空守着财富与权势,却可能众叛亲离,落得孤家寡人。纵观历史,再看看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人还少吗?身居高官或是家财万贯,也可能是才华横溢,但是工作与生活并不如意,尤其是遇到困境时,往往乏人相助,事业上很难走的长久,这样的企业管理者更是会经常落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孔子所说的“仁”,是指我们无论经商、从政,还是为人立身,都必须拥有的人格特质,有了“仁”,就可以做对人,做对了人以后,做对事就变得容易了。

如果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的问题解决了,那么生产、销售、团队建设等问题还有必要多说吗?这就是孔子称赞的“仁道”,而并不直接谈到“利”的主要原因。而我们现在许多企业,一旦出现市场问题,就只知道在销售上找原因,想办法改变销售方法重新进行尝试;还有的企业聘请企业顾问,上来就要求在销售方面有所作为,而不重视顾问公司在企业战略等方面的建议,这些做法往往找不到根本的原因,因此也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