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成长,我快乐
34297800000045

第45章 学习宝典(10)

(这种题其实很常见,比如说评价一个人,前三个选项都是说他做过什么事情,最后一个正确选项说的是这个人他对那个时代对以后时代的长远影响。一般都会选最后一个。再比如说评价一个事情的原因,几个选项可能是背景或者导火索,有一个一定是从经济层面来说,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者是生产力的发展。)

六、抓那个时代的特征。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时代特征或阶段特征,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判定正确答案。(全面,其实在历史和政治考试里的选择题上,这个能力要求的最高,不能片面,不能主观了。有的东西要抓到内部的根源才行。主要、根本、基本等等字眼都有这个要求)

例、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A、反对君主**** B、要求革新图强

C、主张抵抗秦军 D、《离骚》触怒权贵

屈原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大变革的战国时期,奴隶社会正向封建社会过渡。A项明显超越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它只能产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如黄宗羲等。B项则明显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屈原作为一个爱国的进步人物,正是由于其主张变革,触动了旧权贵的利益而遭不幸。联系到战国时代其他的变革者,如商鞅、吴起等人的悲惨结局,更能确定B项为正确选项。

大题

大题怎么才能做好。又得提我那老套的三个步骤了。基础+做题+分析总结(方法)。或者也可以说是基础+审题分析+模板。

无论何时何地,基础知识是最最最重要的。我前面也提到了应该怎样去背书。

然后就是审题。我的意见当然就是要拿着笔,先把题目里所问的问题里的关键词画出来,回到材料里寻找相关的,然后在材料里画出来,作为答案的一个要点。参见底下的答题示例。

关于答题模板。我想说的是网上是有不少现成的,上百度文库,我相信你们知道应该怎么搜索,底下什么样的都有,总有适合你的。不过如果你想要更加有效实用的,那么你们自己总结的也许才是最好的。怎么总结呢,一定要先把自己做过的题,那些问,分一下类,然后每种问法,比如问意义的,问背景的,都是从哪几个方面回答的。或者让你从材料里面找原因的,找影响因素等等的题,又是怎么把材料与答案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如果你有心,我觉得是肯定可以自己总结出来的。总结出来放在一个本子上,考试前做题前看看,绝对有很大帮助,至少不会看到一个题就发慌。

至于训练方法,如何表述,如何能踩到点上,我来谈谈我怎么做的。

把每年的高考真题或者模拟题拿出来,按部就班先审题,审材料,然后只写下要点,不长篇大论完整写,就写答案的要点和关键字词。然后与参考答案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遗漏的知识点,是不是有与标答表述之间不同的地方。这些都是你需要总结反思的。一定吸取答案中好的部分。

这个过程一定注意,一定要自己先思考过了之后再去对照答案,绝对不能看了一眼题懒得做了就看答案,这就是在浪费题了,自欺欺人的表现了。(如果你实在是累了,或者做恶心了,或者没时间了,建议你还是在脑子里过一下大概有个想法,然后把答案抄一遍,抄一遍至少让你熟悉一下这个是怎么一个答题流程和结构。

要将自己没做好的大题都记录一下,旁边写下审题和踩点的要点,以及对自己以后审题分析的一些提示和思路。不同的题目要分类,或者你乱序记下来,然后标上这是哪一类的题,比如原因类、影响类等。

答题的时候不要写太多废话,考试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去写废话,这个自然也是平时就可以练习的,在做题里不断去体会的。多去模仿答案,精简语言。

不做题不思考,想要答好大题,我觉得不太可能。一直觉得,背书是不够的,要用到实际中,还是要多和真正的考题相结合。

下面是我做的一个大题的答题示范,希望对各位有点帮助。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罗威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册。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佣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制官局,设机8000张,织工230名。至康熙年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机民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首先我们应该把题目中的关键词画出来。如上。知道答案应该来自课本知识和材料,不能忽视任何一点。另外注意时间和对象,在历史题中,时间是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还有,题目要去是概括,意思就是不需要大段的解释,只需用简练的语言写出特点即可。

再看材料一,画出关键的可以看出信息的句子。如上

所以答案就是:

答: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大家所答一定会比这个多,影响不大。但是这些意思必须要,一些关键词语要出现。否则是在做无用功

大概步骤就是上面所看到的。希望大家做的时候,能学到一些东西吧。

历史对于我来说,是专业,而不仅是个爱好了。所以我在历史上很多东西归功于积累吧。但是不要觉得自己积累不多就肯定考不过别人,不是这样的。(尽管有些功利)我还是要说,对于应试教育,你就做一个熟谙考试技巧的学生就足够了。如果你是高一高二的,想要看看历史的课外书,我觉得还是来得及的,如果是高三了,那么还是一切以高考为重吧。

辅导书神马的,相信你们都有,我就不罗嗦了。大事年表、大事总结等等的书现在市面上也都有。建议你们还是去书店自己翻翻,不要轻易听从别人,跟着别人的喜好走了,适合自己的最重要。五三、天利、金考卷之类的就不多说了,有某专题不好的可以做专项训练。

教材!最后还是想说教材,希望你能够达到说起一个知识点,你就知道在哪本书哪个位置这样的能力。一定要多看,能看多少遍就是多少遍!

【地理】

又是一门文科生苦大仇深的科目啊…这个刚开始我学的时候丝毫没觉得像别人说的那么难,没觉得是文科里的理科…不过随着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再加上初中并没有系统学过地理,到后面还是碰到了不少问题的,不过幸运的是还是克服过来了。

关于地理,我最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提问便是:“自然地理真的好难懂啊,书都看不懂,怎么办?”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问题。那我就想问了,你学不懂你咋不问啊?不要跟我说不敢、老师讲不清楚等等这样的理由。这点问题都不敢问还能学成什么样子?老师讲不清楚那别人是怎么弄清楚的?

还是那句话,不懂一定要问啊,不然你指望自己能把这些自己看不懂的东西琢磨清楚么???你们能不能不做事倍功半的事情呢?如果有谁再说质疑付出没有回报,那我只能说,你觉得你这样的付出怎么可能有回报?

高考地理,考的不只是高中的东西,还有初中的。如果初中没有重视没有学明白的,情况比较严重的同学,一定拜托你们把初中地理书也好好学学。这几天听到一个搞笑的说法:“我初中地理就没学好,但是觉得高二了再去看初中教材有点丢人…”这个时候你嫌丢人啊,那每次出分数的时候你难道不觉得么…这个至少还是自己私下学习的事情,到时候你考试的结果那可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高考完你有的是丢人的机会。那会儿就别抱怨了,你没有付出,当然就没有回报。

自然地理,考点可以很灵活,也可以很老套。但是里面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书上那些,没有超出范围的。觉得困难也就是觉得那些计算找不到方法吧,或者是直射点移动等等这样的。人文地理,难点就在于答题容易漏点,而且表述容易出问题,其他的还真没觉得怎么难。区域地理还有选修和人文地理差不多的问题。然后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很多是初中的知识,总复习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你还满课本的找就是找不到,毕竟是初中时候的了。等高线、等压线等一堆线是我觉得比较难的,不懂那些线题目就很难了;还有各种看图定位,这种能力要求还是很高的,看不出来肯定悲剧;以及世界各种比较特殊的地方的具体知识,这个是很繁琐的,记不准肯定要错。

有些大家觉得比较难的,像铁路图、行政区划,像世界大洋大洲的分布情况等,我觉得这都应该算在常识里面,根本没啥难的。大家只要多看看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真心没问题的。

学地理必备的东西:

地图册!!!!!我推荐《中学地理图文详解指导地图册》,其他北斗系列的都不错,老师肯定也会提到的,或者都给你们订好了。如果在几年以前,高中里地图册还不算流行的话,现在可以说是人手一本了。但是这个地图册到底应该有什么用?

首先当然是看各种各样的地图,老师讲过的或者没讲过的初中的内容,这里面都会包括。然后很喜欢看的就是图片旁边的文字。课本里的知识这里都会有,而且还是很清晰地呈现在你面前。比如分析荒漠化现象,从原因一直到治理措施都会分点列出来,对于很多苦于答题的同学,这无疑是个好工具。

那么应该怎么运用呢?

首先,这本地图册肯定是得前前后后翻过两三遍的,完整的。所有的图都要认真看,有的图看不懂一定要标注出来,和同学讨论或者去问老师,不能自己迷迷糊糊就放在那里不管了。图里的东西光看看不明白门路,不过一到做题的时候就明白了。

然后,这本书上很多知识其实书上也找不到,所以各位可以好好把这些教材上没有的整理下来,就比如答题的要点这种。即使教材上面有的,但是这上面整理得更明确的东西,各位也可以着重记一下。就比如教材上一些知识点都是文字表达出来,而这上面都是用表格、用图,看上去会更加清晰。

平时学习、复习的时候,其实一本地图册就可以搞定了。有空余时间就拿出来看个几页,肯定会有帮助的。

家里也可以在墙上贴上大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平时可以多对着看看。这样对国内基本的区划、铁路线等知识就有了解了,世界上大洲大洋分布也就有谱了。地球仪这个其实就没有太大必要…我家地球仪就是用来被我没事的时候转着玩玩的…

地理应该怎么背书?

首先学地理,学会掌握规律很重要!何为规律?比如你算时区时间这种题,那个是加或者是减的公式便是一种规律。比如你算太阳直射的相关题目,太阳直射的相关规律自然要熟记在心。你做题的时候,怎么分析怎么答题都是有规律的。

在背书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想些好记的口诀,让自己第一时间能联想到的那种东西。举个很有个人特色的例子…也是独属于我的,别人听了肯定理解不了或者觉得很无聊。

以冷锋为例。怎么记住冷锋那个图,阴雨天气到底是在锋线后还是前?我自己的记法就是冷锋阴后,阴后联想到了东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这样说起来就好记。既然涉及到皇后,那么也可以联想到冷宫,所以肯定是冷锋。这个例子其实挺无语的…但是我一直就是这么记的。大家也要多寻找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记法。(我真心觉得自己好奇葩…)

很多知识如洋流,气候图等等,可以编些好记的顺口溜,多画示意图,方便自己记忆是很必要的。而且如果有个知识记不得了,要及时调动脑子里其他部分的知识来帮忙解救,其实肯定是可以的,就看你当时能不能想到了。

比如在洋流有个地方记不清楚的时候,我用这个方法:

因为我知道北海道渔场,这个肯定是寒暖流交汇而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这块肯定有北方来的寒流以及南方来的暖流。所以就能将这个图大概画出来,如下:

寒 暖

北海道渔场 暖

暖 寒

这样一来,太平洋的大概洋流走向已经被我记得清清楚楚的了。

既然说的了洋流,那就具体以这个为例来看看背书,其实也是在教你怎么答题、怎么总结。以这个为例希望大家以后学习有个借鉴。

例:形成渔场的几个原因有什么呢?

这个一共有几点,很多同学都会漏掉其中的某一点以至于答不对。和在背书的时候,资料内容来源不全也有关系。教材上几会出现几条,更多的是考试里扣过分后的记录。(所以考试后的总结是多么重要!)

老师其实在讲课的时候,讲到某个知识点,如果这个知识点涉及到一些经常出现的题目的话,肯定会多说那么几句,这个时候就看你是不是能集中精力记录下来了。

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以下几点:(渔场需要什么呢,当然是需要鱼类种类丰富,海水里养料充足,饵料充足这些条件。按照这些条件去记忆,回答的时候也是扣紧这些点作答)

1,位于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照充足,饵料丰富。(这个很明显,是教材上所没有重点提到的,可能会有一句话带过,但是并不是我们看教材时候的主要注意对象。如果第一次你没写出来这点,那么你就要记录下来这点,第二次绝对不能错了)

2,江河的入海口,丰富养料。(这个也是书上不会提到的。一般都用于长江入海口舟山群岛那附近的渔场,视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是不是答上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