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成长,我快乐
34297800000049

第49章 学习宝典(14)

第一就是有个记忆曲线…我至今记不得那曲线的名字…看很多人都在用。恩怎么说呢,我觉得如果想要急于出效果的话,那就去按照那个曲线的记忆时间和要求来记忆。

不过挺可惜我高考前从来不知道这个东西…现在也觉得自己的记忆还足以应付学业…于是自己也没有去试过。我还是比较详细自己的方法吧。

第二就是,我其实并不相信记忆力人与人之间有多么大的差距。真的不相信…就跟智商一样…

有差距肯定会有,但是肯定是可以靠努力和方法来弥补掉的。很多我们看上去觉得,这人记性真好,这人又没有怎么背就记得这么清楚,真羡慕。说真的不用羡慕,因为你也可以做到的,只不过你还没有意识到该怎么做。

第三就是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你记忆的时候,很明显,你想记的东西,或者你感兴趣的东西,你总是会记得比较快的。比如对历史感兴趣的,就觉得那些白纸黑字的概念是一个个有意思的历史故事,在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脱口而出。又比如觉得有意思的故事自然是会记得很牢固的。而自己觉得很枯燥的,自然就有抵触心理。

应该怎么做呢?无论是什么,都尽力想象成很有意思的事情去做。

比如记成语的意思,就多记记这个成语的相关典故。比如英语词汇,也可以当作一种乐趣,每天记一些,只要想着可以增加自信,可以提高分数,也就不觉得那么枯燥了。又比如政治的概念,哲学,记的时候,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确实发生的事情联系,自然脱离了本来枯燥的样子。

有的孩纸总是吐槽,为什么总是记不下来,一遍遍记为啥就是记不住?这点我相信,如果一开始你不将这个视作必须完成的无聊的强制任务的话,效果会更好一些。想想自己记住之后的好处,动力可能会更高一些。

而且,主观能动性同时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需要用心。

好多人都说,这个概念好抽象哦。每次问记不住怎么办,老是看到因为你没用心的回复。但真的不知道怎么用心,不知道什么算是用心。

一般我会不厌其烦地说,用心就是真的想把这个记住,真的想高效率记住等等…但其实在自己看来也都是很虚的话…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能表达清楚。

如果要我说的话,记东西最完美的状态,就是能做到别的都不想,就看着要记住的东西,踏踏实实一个个看过去,不管最终效果如何,自己都觉得看得差不多了,觉得大概的内容脑子里都有印象了,这就差不多了。

很多人也花了好多时间去记哦,但是其实中间水分真心不小。比如看着看着就走神了,想别的去了,或者打瞌睡了,或者又做别的作业去了,或者觉得烦躁了等等…

其实记忆的时候,脑子里还是要有点刺激自己继续坚持的东西的。比如说告诉自己记住之后就会有提高,记住之后自己就会轻松不少了,记住之后自己就会更有成就感了等等。

但是还会有不少人说,我背了又忘怎么办?我们当然不可能把你的过去挖出来痛斥一顿,只能希望你,如果不能靠一次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就靠主动地不断重复加深印象吧。

真的不要嫌麻烦,不要觉得浪费时间,有的东西不记或者记不清楚,后果真的非常严重,到时候真的超级后悔…就比如某个文综选择,自己因为没记牢选错了,连带其他几个也错了,一下就十几分没掉了…换谁都不能淡定吧…

第四个也挺重要的。就是,你要知道自己在记忆什么。而且尽量让自己记忆的那些东西处于一个很有结构层次的局面。

我是比较提倡,自己在记忆什么,一定要知道,最好是要理解了。如果应急的话,那也没办法了,不理解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记什么,这块知识和别的部分有什么关系,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上。

最好将一大段一大段的纯文字转换成任何形式的稍微有条理一点的东西。比如换成表格,换成树状图,换成一个大结构等等。这种转换的过程,第一让你记忆的时候方便看,让脑袋更能接受一些。第二,将大段文字转换的过程,你的脑袋已经在记忆了。

比如历史,不要东看一条,西看一条,一点联系都没有的两个东西扯到一块记,当然不如有关系的两个东西更容易记住。所以,做个大事年表,或者把历史知识都搞成通史结构的,上下顺序分明,方便记忆也方便自己做题的时候回想相关时间发生的事情。

比如地理,自然地理,确实概念神马的看上去很枯燥,也不容易记住。但是为什么不试试将这些概念画成一个表格呢?这样看上去也美观有层次,自己记忆也方便。所以推荐大家看地图册,上面的知识很少有成段的描述,而都是表格或者树状图等等方式表现出来的。

比如英语,单词也许光看上去一个个都是独立的,不好记忆。那换成例句呢,换成文章呢,这样出现的时候是不是会更加增加大家对单词的理解呢?语法也是一样,成段的概念肯定让人觉得无趣,那就画画表格,将各种用法列出来,这种归纳总结的过程也是一种记忆。

可见我们都是可以做到将这些换成自己较容易接受的东西来记忆的。就看你愿不愿意为了记忆付出些时间和精力了。

第五就是记忆的方法不仅仅是坐在那里,傻傻地看着,尽力往脑子里输入东西。

还可以靠动手,动嘴来记。这点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也都不会反动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真的超级喜欢说这句,因为遵循这点,我自己就收到了极大的回报。

记得高三记政治的时候,老师每节课要给我们只印有知识点的纸让我们默写概念。当时其实真的挺愁的,那么多概念,而且其实真没多大意思,怎么可能晚上记一遍,然后就ok了呢…我妈就跟我说,你觉得记不牢,觉得有困难的时候,你就动笔写写,在纸上写写画画,效果不会差的。

后来我就按她说的,看了多少概念,就拿笔在纸上写写关键词,写写各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等等。结果就是发现第二天默写真的就自然而然随着自己前一天在纸上写的时候那个思维写出来了,不会打磕绊,很顺利。而且过了很久之后,即使已经遗忘了个别字句,但是大概的思路,大概知识点的框架,大概概念的那些用词我还是很清楚的,考试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些组成答案。

动嘴嘛,当然就是多读读了。不一定要出声,但是也要默念出来,不光是看了,要让自己的脑子使唤自己的嘴念出来这些东西,那样就有两遍记忆过程了。多读课文,多读单词也是这个原因。

第六个,就是记忆需要的相关准备工具了。

不同颜色的笔。这个很重要。荧光笔也就是记号笔肯定是要的。然后红笔蓝笔黑笔或者可能还有紫色的绿色的棕色的等等的中性笔或者圆珠笔,这个看个人喜好了。

然后是本子或者纸。本子的话,如果是为了记忆,比较推荐活页本,毕竟可以换芯,而且中间忘了点东西都可以再加张纸放进去。当然我最推崇的是纸!不一定是雪白雪白的A4纸,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草稿纸,或者宣传资料的背面等等。这种最好的优势就是方便写写画画的,而且有种废物利用的赶脚-。-如果是用纸的话,最好有个夹子,这样自己写写画画的东西也不至于随风而逝了。

然后便利贴或者小本子。这个挺有用的。可以用来增增补补自己记忆的内容,而且也可以用来设定每天需要完成的目标。

第七就是,一定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性了…

我知道很多人不屑这点,但是你真的确定自己全部没问题么…

看到一个单词,你觉得,恩没问题了,大概这个意思我记清楚了。恩没问题了,大概怎么拼写我记住了。但是真在考试里碰到这个词,你脑子里只有个大概,但没有具体的东西,这就太悲催了…

所以在记忆的时候,看到自己似懂非懂,似记牢了非记牢了的东西,要特别注意,这就可能是你的漏洞之一。

一定要敢于面对自己。确实这个跟承认自己有错一样,其实不容易,也有的人为了好面子就说,恩,我都看完了,挺简单的,以前就会了。但是自欺欺人其实后果挺严重的。

下面来看看各科

【语文】

语文需要记什么?无非就是那些基础的东西。

字音字形、成语、文学常识、文言文相关知识、一些诗词文言文篇目

字音字形怎么记。

首先第一个过程,那就是标注和抄抄写写,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并不是全部都要抄抄写写。

一般老师都会给常考字音字形的表,或者辅导书上都会有那个表。

先说字音,如果上面已经有了正确的读音,那就把那列遮住,自己看字,如果有哪个字的读音犹豫不决或者是与正确的不符合,那么就请把这些标注下来,之后再去抄下来集合到一起。

如果没有写好读音,那么就请自己查找各方,填上正确的读音。之后再按照上面的做。

再说字形。看到一个词,我相信以大家的水平都应该知道哪个字是容易搞混的。而这些词里面自己含糊的就应该标注下来,然后抄抄。或者也会有那种常错字的表,如果你觉得自己就喜欢犯那里面所列举的错的话,就也抄下来吧。

P.S.这个过程中,我相信,我真的相信很多人,会看到一个就觉得自己没问题的,无论怎样都觉得不会出错,毕竟是中国人,觉得这自己肯定没问题。但是你会发现总有一些是你把握不准的,那其实就是你的软肋所在。所以在刚开始看的时候,哪怕有一点含糊也请标注出来,抄下来。

第二个过程,就是读和看。

抄的那些如果不看…那你岂不是浪费了时间么…这些东西是可以利用零碎时间看的。课间或者是自己学其他的东西学累的时候。这样你最后会发现,功夫都用在平时了,就不用在考试前还专门花好多时间来背这些东西了,还不一定能记得住。

读的话尤其是字音,最好能出声读读。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可以多注意一下发音,虽然有点神神叨叨的,不过规范一下发音也挺好。就比如绯(一声)闻。

第三个过程,就是做题。这个我不用多说啥了,练习自然是要做的。在掌握了基础的时候就要做题,而且也要掌握做题时候的小技巧比如排除法,相信你们都懂的。

成语

表示这个记例句是最有用的了。有的时候记不正确的例句反而利于我们记住这个成语的正确意思。毕竟高考里面要求的只是考察在句子中是不是用的对,也不是默写具体的意思。

就比如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款款而谈,最终获得了冠军。口若悬河这样的词马上就能记住到底应该怎么用了。

其实说到底,成语题说是记倒不如说是靠技巧。因为我个人的感觉是,你看一大堆的成语的意思和用法之后,其实记不住太多,只是个别的。但是在句子中间看的时候,往往就更能明白地看出来了。

所以不多讲什么了,就是例句,还有如果想了解一下典故也挺好的~

最高境界就是看到这个词马上就能想出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

不过千万不要凭感觉,有的东西真的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个样子的。比如人浮于事,我曾经就很傻地理解成人们都很浮躁,不好好做事了……=。=

文学常识

其实我觉得这是基础里面最好记的一个了。

因为讲课的时候,最喜欢听的就是作家还有作品背景内容介绍神马的了。从小就喜欢找作者的相关资料,所以自然就很熟…(我果然是个学历史的-。-)

所以说其实觉得高考里那些文学常识真的挺简单的了…

一般也都会发文学常识的那些东西,让你去记。我的意见就是多看看就行了,真没必要死记硬背的。看到自己不熟悉的,觉得自己肯定会搞混的地方画出来,多看看就ok了。

我觉得这个如果觉得无聊的话,可以多了解一些和作者作品相关的故事,这样就会记得比较清楚了~

下面貌似就是诗词还有文言文的记忆了。

其实这个题吧,分数也就那么多,真的…但是每次复习语文发现都在复习这部分…翻来覆去背,有的人就能背的超级超级熟悉,有的人就得反反复复看才行。

我其实大部分时候是想在理解透彻诗词或者文章的整体意思之后再背,但有的时候时间紧迫就只能直接开背了。

拿我小学时候背《琵琶行》为例吧,就只有两三天的时间了。那么长的诗,至少小学的时候觉得太恐怖了…

我当时记得数了一下,有48行,我就分成16行一天来背。过程就是不断地读,不断地盖上自己想着来背。

我发现了最难背的是中间那段银瓶乍破水浆迸那块,因为上下文联系并没有那么紧密,故事性并不强,所以我的记忆度就不高。而前面描写让琵琶女出来弹琵琶还有后来讲她悲惨身世的地方记忆就清晰一些,因为上下句因果或者转折关系很明确,就像一个故事一样。所以在背诗词文章的时候,还是要在不断读的过程中掌握大概的意思,搞清楚每句之间的联系。我觉得大抵能够背的特别顺溜的,除了是真的背太多遍了,习惯性往外冒这些字,就是脑子里有整篇东西的内容在,上下联系搞得很明白,于是就很容易冒出来了。

那如果是没有啥情节的地方肿么办呢?我觉得你可以试试记首字。因为一般提醒第一个字你就能想起后面的了。所以建议你把首字都写出来,再记得大概的情况下,就用首字来将整个诗词或者文章串起来,到后面就会发现轻而易举不看首字也能记下来了。

其实这部分的题,翻来覆去考也就是那么几句,记记每篇目里的名句也就差不多了。但是万一碰到个不是名句的肿么办,这部分的分数我是认为一分都不该丢的。所以各位平时也多花下功夫吧。

那么我们在做文言文的时候,那些课内的字词句式等的用法又应该怎么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