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
南山和北山是相邻的两座山,山上各有一座大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河,河水清冽甘甜,它养活着两座山上的和尚。
两个小和尚分别住在南山和北山上,他们都是新来的小和尚。主持给他们分配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每天的清早到山下的河里挑水。他们天天在河边相见,渐渐地熟悉起来。后来,每天挑水的时候他们就坐在河边的石头上聊一会儿天。久而久之,就成了朋友。
就这样,五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他们都长大了。有一天南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来挑水,北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吧,这样日复一日的下山挑水也确实够无聊的了。我们都这样过了五年了。”他摇摇头,没太在意。叹了口气,就挑水上山去了。
整整一个月北山的和尚都没有见到他的朋友,他有点着急了。他想他的朋友大概是病了,他要去看看他,于是他就向主持请了一天假到南山去了。
南山很高,他走了半天才看见庙门。天近晌午了,他就先坐在一棵大树下歇息,远远看见一个和尚正在菜园子里浇菜,很像他的朋友,就走近前去看。一看没错,正是他的朋友。他觉得很不解,就好奇地问道:“你已经一个月没下山挑水了,我以为你病了,原来你被派来种菜了。可是我也没有看见你们庙里的其他的人下山挑水,难道你们庙里的和尚都不用喝水了吗?还有,你怎么还会有水浇菜呢?”
朋友把他带到后院,指着一口井跟他说:“那次我就跟你说,要是我们每天做完功课都用点时间挖一口井的话,我们就不用每天都下山挑水了。你却嫌麻烦,说每天挑水就挺好的了。这五年来,我不管多忙,每天都坚持挖这口井,现在终于挖出水了。”
北山的和尚回来之后就有点惭愧,但转念一想:“用五年来挖一口井不是太麻烦了吗?我才不会花这么长时间去挖它呢!再说,他把井挖好以后,也只被分配去菜园子种菜,与挑水的工作不还是一样无趣吗?”
于是,北山的和尚继续他的工作,每天到山下挑水。只是现在河边就只剩他一个人了,他把水桶装满,一个人坐在水边的石头上歇息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寂寞,但很快就习惯了。
就这样又过了五十年。北山的和尚已经老了,挑不动水了,他被主持分配去做了个扫地僧。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总是想起他的小时候:家境贫困,揭不开锅,父母养不起那么多的孩子了,不得已才送他上山做了和尚。他觉得自己的命运真是不好。他常常想起他的朋友,想起他们一起在河边挑水聊天的情景。他想:“他也是一个命运与自己相似的人呢。”他决定上南山看看他的朋友,一起聊聊小时候的事情,一起回忆一下刚来寺院时的那一段烂漫的时光。他想:“那时候我们那么小,还怀有那么多的希望,常常可以想到美好的事情,尽管也不可能做到。”
于是他又去了一趟南山。南山很高,以他的年龄,爬这座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一路上他看见很多年轻的和尚在练功劳作,这使他觉得,生命在世代不停地周旋繁衍,而自己就要退出来了,他想这也许算是一种解脱吧。“这样的日子也确实没意思,生命是容易被这样消耗掉的。”
到了庙门跟前,他先去菜园子里找他的朋友,没见着。他想自己的朋友是不是已经过世了。他向那个浇园子的和尚打听他的朋友。和尚回答说:“你是找我们方丈吗?到禅房去吧。”他连忙摇头解释说自己不找方丈。他想自己的朋友大概真是过世了,这些年幼的和尚记不住他了。他忽然觉得非常伤感,在人的一生中,为了生存要做多少繁重无聊的工作啊。和尚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红尘中的人了。
他想还是去看看朋友的坟吧。于是他就向一个年老的和尚打听,老和尚把他引进了方丈的禅房。方丈是一个清癯的老和尚,精神矍铄。须发眉宇间都有股俊拔超脱的仙气,安静得很,慈祥得很。看得久了,又觉得像个孩子,能感觉到他那天真的情趣和烂漫的希望。北山的和尚吃了一惊,眼前的方丈正是那个和他一起在河边打水漂、挖草根的孩子。
方丈热情地接待了他的朋友。端水沏茶之后,他们一起谈论起这五十年来的生活。方丈细细点数了自己五十年来做过的每一件事情:挑水、种菜、扫地、擦洗桌椅、读书念经。每一件事情经他说起都是那么亲切,那么有趣,他把那些事情慢慢把玩,回忆并摆放整齐。从他略显愉快的叙述中,你可以发现他喜爱这些事情。他说:“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学习。用心去学,一切都会变得自然起来,然后我们也会因此快乐起来。”
在他心里自己是幸运的。从小没有东西吃的时候他可以在寺庙里安下身来,然后长大,并且学习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他感谢一切事物,感谢每一件细小的工作,并从中体悟出快乐。当他体会到学习是快乐的事情以后,便觉得以前的自己是那么浅薄,而学习又正好可以弥补他的浅薄。他读完藏经阁里的所有的书,便从他亲历过的每一件细微的事情中,看清楚世间的一切。
后来他渐渐得道,师兄弟都非常敬佩他,师父就把方丈之位传给了他。他们还说起了那段挑水的日子,北山的和尚不住地叹息。那些愿望、那些烂漫的日子都仿佛隔了久远的年代,落满灰尘了,他讲述起来都更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了。多年以后,他早已被生活弄得倦怠不堪了。南山的和尚却记得真切,在他这么多年的学习以后,生活在他的面前开始愈加地清晰明了,他觉得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能使他成长、使他快乐。
正是不断学习,不断的体悟让他得以圆满,得以均衡。
北山的和尚回到庙里,对许多小和尚说起了这件事情。每次说完就一遍遍地嘱咐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并且要喜欢学习。小和尚听完后都会若有所思地坐一阵子,然后扬起小脸问道:“那么,师父,什么是学习?我们又为什么要学习呢?”
什么是学习?父母们有没有好好的想过?有的家长认为:上学就是学习;做作业就是学习;看书就是学习……孩子又为什么要学习?有的家长说:为了多学知识;为了考上大学;为了有个好的工作……
但家长们认为的学习是狭义上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习内容则大致可分为下列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从这个角度看,学习是一个求知的过程,是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系统的接受知识的过程。
学习也可以是与历史和社会的交流。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真正的学习是通过老师和书本,与渗透在知识中的前人的思想进行深刻的交流的过程。学习还是磨练创造力的过程,“创造性学习”也是当下流行的说法。学习是在师生交往中主动的发展自我。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就是生活。
所以,学习成绩成了孩子学习的第一要务。成绩不好就责怪孩子笨或是没有努力学习。导致孩子认为学习就是考高分,从而产生恐学或是厌学情绪。所以,根本上是要从家长这里转变观念,帮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习的兴趣与向上的积极性就像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
这时候,父母要小心呵护这株小小的火苗,要“哄”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当火势旺盛起来的时候,有时风大一点,有时柴草湿一点,有时柴草紧一点,有时柴草松一点,就都不要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