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者文摘: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34348600000010

第10章 第八辑 放弃也是一种快乐

放弃是一种睿智,它可以放飞心灵,可以还原本性,使你真实地享受人生;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

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份体验快乐的心志,是因为我们不肯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

一位友人曾向我抱怨:我没钱,坐车只能挤公车,我没有房子没有老婆,我一无所有……一句话抹煞了多少希望。我微笑地看着他,听他发完满腹的牢骚。

朋友,为什么不看开一些呢?你还能坐公车,你还有健壮的体魄,你还有很多的机会,为什么不把这些当作人生的财富呢?其实,许多人的处境要比你艰难很多,你没有理由沮丧、颓废,你应该快乐,应该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他关闭了你的一扇门,就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人生处处有烦恼,躲不开也甩不掉,微笑着接受吧。大玉儿在《孝庄秘史》中说:“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所要经历的都一样,都一样啊。”这话道尽了多少哀怨愁苦、悲欢离合。世上没有人能够随心所欲,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烦心事、难心事、倒霉事,诸多的不如意都是难免的。

学会忘记吧,抖落身上的尘土,做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佛说:“放下是福。”只要放得下,就不会戚戚于贫贱,戚戚于富贵,从而安享心灵的平静与幸福,从而发现快乐其实那么简单。

或许有人会讲,人生有很多痛苦,忘记只不过是在逃避。是的,世上有很多苦难需要我们去经历或者说等着我们去经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要牢记“活着不是为了痛苦”,“不能生活在记忆和过去的压抑里”。

如果可以,给自己的心情放一个长假吧,看看清风明月,看看流水行云,静静地去感受一下春雨的妩媚、夏风的热情、秋阳的羞涩、冬雪的浪漫。让每一个日出日落变得诗意起来,在每一次暮鼓晨钟中感受生命的美好。跟着感觉信步向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泰戈尔说过,大地是他的快乐,天空是他的快乐,日月的光辉、大海的波涛是他的快乐。他的快乐是中间、开始和结束,他的快乐是眼睛、黑暗和光明。不管何时,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应该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去面对。因为这个时候不快乐,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把不快乐挂在脸上,不仅会影响工作、学习,而且会影响周围人的情绪。假若你是一位领导,这种不快乐的表情则会让所有的员工心头都笼罩一层阴影。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快乐一点儿,“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如果稍微留意一下,我们会发现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快乐在我们与人的交流中,在风过的痕迹中,在落叶的舞蹈中。而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份体验快乐的心志,是因为我们不肯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

做一个快乐的人吧,给自己一个美丽的心情,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让自己的快乐感染周边的每一个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都要对自己说:快乐一点儿啊,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

快乐的苹果

对于快乐,只要你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小时候听过一个童话,爷爷讲的。

有个乞丐外出乞讨。第一天,他碰到一个王子。乞丐说:“行行好吧,我一天没吃东西了。”王子说:“我要赶回王宫拯救王权。”王宫发生了政变,大臣们杀了国王,王子正赶回去平定叛乱。侍卫们赶走了乞丐。

第二天,乞丐碰到一个富商。乞丐说:“行行好吧,我两天没吃东西了。”富商说:“别挡着我的路,我要赶着去谈一笔大生意。”随从推开了乞丐。

第三天,乞丐碰到个书生。乞丐说:“行行好吧,我三天没吃东西了。”书生是会试的第一名,他正要赶着去京城参加殿试,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得状元。书生厌恶地望了乞丐一眼,他绕开乞丐走了。

第四天,乞丐碰到个农夫。乞丐说:“行行好吧,我四天没吃东西了。”农夫拿出个苹果,说:“可怜的人,你吃这苹果吧。”乞丐吃完苹果,送给农夫一粒吃剩的苹果种子。

第二年春天,农夫将种子播在了地里,结果马上长成参天大树,树上结满了苹果。

“那些种子的名字叫快乐,它结出的苹果就叫快乐的苹果。”爷爷说,“从此以后,那些争权的、夺利的、求名的就没有吃上苹果;也就没有快乐。”

童话讲完,爷爷问我:“你听懂了吗?”我点点头又摇摇头,那年我6岁。

今年我30岁了,我现在完全懂了:对于快乐,只要你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你付出得越多,收获得也越多。只要你付出一颗仁爱的、善良的心,就能获取一颗快乐的种子。只要将种子种在广袤的土地上,你就能收获到更丰盛的快乐。

放弃也是一种快乐

只要我们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失去也会变得可爱。

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所以,这一人之常情就迫使我们沿着追寻获取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无奈、一切不快乐,都和我们的要求有关,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着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执迷于某个事物上了。

譬如说,你爱上了一个人,而他(她)却不爱你,你的世界就微缩在对他(她)的感情上了,他(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吸引你的注意力,都能成为你快乐和痛苦的源泉。有时候,你明明知道那不是你的,却想去强求,或可能出于盲目自信,或过于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结果不断地努力,却遭来不断的挫折。有的靠缘分,有的靠机遇,有的得需要人们能以看山看水的心情来欣赏,不是自己的不强求,无法得到的就放弃。

懂得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都在取与舍中选择,我们又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懂得了放弃的真意,静观万物,体会与世界一样博大的境界,我们自然会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这正是我们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好方法。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会使你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使你冷静主动,放弃会让你变得更智慧和更有力量。

什么应该放弃?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浪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名利的争夺……一切源于自私的欲望,一切恶意的念头,一切固执的观念都应该放弃。

然而,放弃并非易事,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诸多不可为之事,勇于放弃,是明智的选择。只有毫不犹豫地放弃,才能重新轻松投入新生活,才会有新的发现和转机。生活中缺少不了放弃。大千世界,取之弃之是相互伴随的,有所弃才有所取。人的一生是放弃和争取的矛盾统一体,潇洒地放弃不必要的名利,执著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学会放弃,本身就是一种淘汰,一种选择,淘汰掉自己的弱项,选择自己的强项。放弃不是不思进取,恰到好处的放弃,正是为了更好地进取,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得意与失意,在人的一生中只是短短的一瞬。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有时,失去不一定是忧伤,反而会成为一种美丽;失去不一定是损失,反倒是一种奉献。只要我们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失去也会变得可爱。

放弃是一种睿智,它可以放飞心灵,可以还原本性,使你真实地享受人生;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

进退从容,积极乐观,必然会迎来光辉的未来。放弃决不是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更不是知难而退,而是一种寻求主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丢失后,我们一天天长大

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慢慢知道爱,知道珍惜的。

去朋友家,她家的小保姆正坐在沙发上哭。朋友小声说:下午接小孩放学,上大巴时手机丢了。

看着小姑娘哭红的眼睛,我半天才劝慰一句:丢了也没法子的,下次小心点就好,别哭坏了。小姑娘抬头呜咽:我一直都不喜欢那个手机的,今天丢了,我才发现我好喜欢它呀,简直比丢失一个朋友还让我难过……

我想告诉她,永远不要拿物质的东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并论;还想告诉她,许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感到它的珍贵。但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说。我知道,我们都是在不断的丢失后,才慢慢长大的。

16岁那年,我有了第一辆自行车,喜欢得不行。可没多久,一次和同学去照相馆冲洗春游的照片,出来竟发现车不见了,当时眼睛就红了,搭同学的车回到家,看见妈妈就大哭。妈妈吓坏了,问清情由后却笑着说:车丢了没关系,人没事就好。

在广州好不容易找到那份高薪的工作时,很珍惜,生怕有差错,早出晚归格外卖力。眼看有升职希望时,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老板对下面员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去。一个人在人来车往的北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天快黑的时候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跟一个朋友说,我把工作丢了。朋友放下电话赶了过来,就在那家便利店的门口,他对我说:工作丢了可以再找,人有一颗善良的心才重要。

去年7月,办好去欧洲的旅游签证,临走时却把脚扭伤了。骨裂,打着石膏坐在家里,心情无比郁闷。去拆石膏那天,医生看着我的脸,说我的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我被他这个夸张的说法逗乐了,他告诉我,错过一次旅游机会不要紧,但若是让伤痛和遗憾过于影响自己的心情,岂不成了双重的伤痛和遗憾?

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

这一生,我们会丢失太多的东西:经验不足,丢了第一桶金;要求完美,丢了一场无法回头的爱情;为了看得到的业绩,甚至丢了一个本来要来到这个界的孩子……

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慢慢知道爱,知道珍惜的。

花钱买快乐

钱在生活中并不是决定一切的东西。只要有眼光,看准了那些能使你幸福的东西,就应不惜金钱去得到它。

我们刚结婚那阵子,为了买新房,日子过得省吃俭用。吃快餐,开旧车,搬进新居前,挤在斗室里将就着。但迁居那一天快乐的情景,却使我们终身难忘。

安妮和弗兰克有五个孩子,经济拮据。而每逢假日却必去滑雪。为此要购置七双滑雪板,七双长靴,七副撑杆及每人的滑雪衫,还要付来回的车费等其他开销。我们都认为弗兰克一家简直是疯了。最近我又碰到他,他的孩子们都已各自成了家,“当然,我们那时过着清寒的日子,”他说,“但最近,一个儿子在来信中说,他怎么也忘不了小时候滑雪时的快乐。”

一笔有限的收入有两种安排法:一种是精打细算地将衣食住行小心翼翼地考虑进去,虽然事事顾全了,但最终觉得毫无收获。另一种是把钱花在自己喜好的事情上,如果难以做到兼顾的话,还不如先满足重要的方面,而在其它的方面克扣一下。有些人对于把钱花在那些有益的并能为家庭和自己的生活增加乐趣的事情上,总是犹犹豫豫,只想着攒钱备荒,放走了大好时光。其实他们这是只知紧攥手中的麻雀,而忘了逮野地里的孔雀。

我知道有这么一对恋人,打二十来岁起就开始为下辈子的生活操心。当他们的同龄人在建立小家庭,安享天伦之乐时,他俩却一个念头地买房置地,积累钱财。等他们感到可以安心成家时,女的已三十九岁,这些年来一直在访医求道,也没能怀上一个孩子。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说明一个道理,当你确信某事某物能使你的生活更为充实时,不论它是一次旅行,是一个孩子,或是别的什么,你就应尽力去得到它。要知道有的东西失去了便再也难得到。

小时候的一件事令我终身难忘。那时我父亲失业了,全家靠吃鱼市上卖剩的鱼杂碎过活。一日我在一个商店的橱窗内看到了一只带红色塑料花的小别针,顿时我便发疯般地迷上了它。我赶紧跑回家去央求妈妈给一毛钱。母亲叹了口气(一毛钱能买一磅鱼杂碎呢),但父亲说:“给她钱吧,要知道这么便宜的价格就能为孩子买到的快乐,今后是不会再碰上的。”那时,我就明白,这一毛钱所能买到的是永远闪光的金子。

当我想到我那些心满意足的朋友们时,我总为他们花钱的态度而吃惊。他们买不起车,但可以到夏威夷去度假,住陋室,却打扮得像个时装模特儿。更有一位老兄带着四个孩子在宫殿般的豪华饭店里吃了一次茶点,而为此,全家人过了两天只吃面包、奶酪的日子。“他们以后能记得的,唯有这一顿茶点。”他这样对我解释。

钱在生活中并不是决定一切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梦想本身就具有了使其得以实现的力量。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独生子在很小时就显示出音乐天赋,曲调一听便能记住,自己还能在钢琴上编歌。我们朋友夫妻俩为使他能得到最好的教育,竟然驱车六十英里送他到临近的一个城市去就学。为此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妻子每晚去一图书馆加夜班,丈夫是个教师,课外在家中设馆开课以增添收入。今天他们的儿子已获得了两个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在几个美国最好的管弦乐队中演奏过。如果当初他父母给他请个价格低的二三流教师,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成果了。

我想这说明了,某种意义上,金钱是第二位的。只要有眼光,看准了那些能使你幸福的东西,就应不惜金钱去得到它。用你辛勤劳动挣来的一点钱,送孩子去野营或给自己买一件心爱物,也许与你们低收入不那么相称,但却提高了你生活的情趣和意义。(弗雷德里·美娜德)

舍己树

一个让人尊敬的人应该不是总想着自己得到了多少,也要问问自己这一生中施予了多少。

英国作家戴顿有一部名叫《舍己树》的作品,主角是一棵深爱着某个男孩的树。

男孩年纪尚小的时候,吊在树枝上荡秋千;上树摘果子;在树荫下睡觉。那真是一段快乐无忧的日子,树很喜欢那些时光。后来小男孩逐渐长大了,他跟树在一起的时间愈来愈少。

“来啊!让我们一起玩耍。”树有一次说。

但年轻人一心只想赚钱。

“拿我的果子去卖吧。”树说。

他果然那样做了,赚了很多钱,树很快乐。

年轻人很久没有回来。有一次他路过树下,树向他微笑着说:“来啊!让我们玩耍!”但这个中年人已经失去朝气,只想远离身边的一切,去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

“把我砍下来,拿我的树干去造一艘船,你就可以远走高飞了。”树说。

那人果然这么做了,树很快乐。

许多季节过去了——冬去春来,多风的日子和孤寂的晚上,树在等待。最后,那人终于回来了,年老和疲惫使他不能再渴望玩耍、追逐财富或出海航行。

“朋友,我还有一个不错的树桩,你何不坐下来休息一会。”树说。

他果然那样做了,树很快乐。

在我们一生中,曾拥有多少舍己的树?多少人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默默无闻,却成全了我们的抱负和梦想?在寂静的夜里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读读这篇《舍己树》,就会发现,一个让人尊敬的人应该不是总想着自己得到了多少,也要问问自己这一生中施予了多少。

快乐是什么?

改变内在的心态,任何的一件小事都以快乐的心态去待之,必会事事快乐。

什么叫快乐?男人说快乐就是三五知己聚在一起,大碗大碗地喝喝酒,大块大块地吃吃肉,大声大声地说说黄色幽默,再打几个哈哈;女人说快乐就是知心的姐妹在一起,逛逛一减再减的商场,说说三姑六婆的趣事,再在路上走着的时候被人叫了一声妹妹仔,而同行的姐妹却被人叫为师奶。这就是快乐。

或者,在女人的心目中男人那些快乐简直是庸俗,而在男人心中女人那些快乐简直是莫名其妙。

可见,快乐是因人而异的。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的不快乐。当然,有一点肯定的就是,快乐必定是自己去创造的。它不是别人可以送给你,也不是用钱可以买得来,是靠自己用心地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而体验出来的。如果是要倚赖别人给予的话,那就是你的悲哀了。

曾经看过一本书,说一个天生快乐的孩子与一个天生不快乐的孩子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天生快乐的孩子看见自己的卧室中有一堆马粪,马上跑到爸爸的面前兴奋地说:“爸爸,爸爸,太好了,我卧室里有马粪,附近一定有小马,我们去捉来骑吧!”。天生不快乐的孩子看见自己的卧室中有一堆新玩具,却哭丧着脸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爸爸问他为什么会不开心,他说:“这么多漂亮的玩具,我担心被别人偷走。”

可见,快乐与不快乐是取决于你的生活态度的。乐观主义就是遇到困难也会以乐观的生活态度待之,从而事事也快乐;悲观主义就是事事如意也会无中生有地想些困难出来,从而怎么也不快乐。这就是快乐与不快乐的本质区别。

有一则哲理幽默说,同样一个甜甜圈,在乐观者的眼中因为是甜甜圈,觉得可口从而快乐;在悲观者的眼中因为它中间缺了一个洞,觉得遗憾从而不快乐。我想,这就是快乐本质区别的很好证明。

事实上,每一件事物都有它不同的一面,眼睛所及之下,并非是事物的全部。大部分情况下,你要寻求什么,你的眼睛就会见到什么。正如心情沮丧的时候,绝对不会看到阳光明媚;心境愉快的时候,噪杂声也变成是热闹的象征。这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不同,所以导致有人快乐有人不快乐。

真的,朋友,其实外面的世界是一样的。看见别人蹦蹦跳跳很快乐的样子,请你不要去羡慕别人,因为你自己本身也可以这样。想想大家面对的是同样的世界,同样的社会,同一片蓝天下就算是世界末日也不是单单你一个人去面对,别人可以快乐,你为什么不可以呢?

从自己做起吧!改变内在的心态,任何的一件小事都以快乐的心态去待之,必会事事快乐。

跌倒了,暂且趴下

从哪儿跌倒了就从哪儿爬起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凭着一股子闯劲儿,他从乡下来到了城市。他不甘心只做一个打工者,就凑了有限的一点钱,组建了一家规模很小的建筑装修公司。虽然接的都是一些简易工房建筑、家庭装修之类的小单子,但毕竟自己的公司总算有了起色。

几年下来,他的公司规模扩大了不少,资金也变得充足起来。于是,他开始寻求更大的发展,公司第一次接手了一栋办公楼的建筑工程合同。他兴奋不已,没日没夜地带着自己的施工队拼杀在工地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楼房提前竣工,也为自己赚了一大笔钱,他第一次有了成功的感觉,将自己的家人接到城里并买了房子和车。

90年代初期,他的事业可谓飞黄腾达,他业务也渐渐多了起来,再也不是什么包工头而成了名副其实的房地产公司经理。

然而随着房地产热的升温,许多大中地产商迅速崛起,一些大公司把触角伸到了这座中小城市。眼看着一个个小区、家园拔地而起,却没有一处是自己的“作品”,他颇感沮丧。一次次竞标的失利,使得公司举步维艰,只好不断地裁员;再加上一些遗留问题和三角债的困扰,公司几乎到了维持不下去的边缘。

从哪儿跌倒了就从哪儿爬起来!他信奉这句经典名言。他告诫自己:必须立即爬起来,做一个真正的硬汉。于是,他又开始了新一轮搏杀。90年代中期,房地产业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地皮、材料的价格提高,外加国家对房地产业的监管力度加大,他的公司非但没有起色而且几近破产。虽然,凭着那股子韧劲儿,他一次次地拼挣努力着,可最终也没有再爬起来。

好几年,都没了他的消息。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科技开发公司的老总。原来,他“躲”了起来,到一所大学进修了一个专科。他觉得再搏杀下去也无济于事,必须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不足、分析一下现在的形势,光有韧劲是不够的。几年的学习和思考,让他真正看到了自己的知识、能力、视野已经远远落在了别人的后面。一个全新的他真正地重新站了起来,正指挥着手下的博士、硕士们大步地向前迈……

“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站直了别趴下”——这种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不明白跌倒的过程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跌倒,那么即使“站”得再直,也只能是自欺欺人。跌倒了有时不用急着爬起来,忍着痛苦,静静地“趴”在那儿好好地反思、认真地总结;当一个全新的自我重新“站起来”的时候,一定会“走”得更稳,“跌倒”的次数也会更少。

快乐生活比第一重要

一个人可以不奢求总是拿第一,但是,不能不快乐生活。

放弃的姿势,是我们准确地衡量自己把握自己之后,作出的最现实决定,它不是保守,不是退缩,而是为了保护自己想要的一切。

那天,一家人一起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不时哈哈大笑。这个节目,充满了智慧和人性的美丽。

总有梦想会被实现,也总有更多的陷阱虚位以待,而王小丫的微笑永远不败,不停地问你:“继续吗?”继续下去,或者成功,或者失败,退回到原点。这是逆水行舟的世界,不进则退。

答对十二道题的人并不多,往往是到三道、六道或者九道题的关卡,因为一次失误,前功尽弃,被淘汰出局。但是选手依旧选择“继续”,面对这种刺激的新玩儿法,都不愿不继续。

当时,我正在犹豫是否考研。就业压力太大,周围的人都纷纷考研考博,寻求暂时的避风港,可是,我需要继续读下去吗?我更渴望工作,到社会的风浪里磨炼自己。

读大二的弟弟一直劝我:“姐,考研吧,现在大本还上哪儿混去啊?”

“学历并不能证明一切。”

“可是你想要出人头地就得读更多的书,继续向前!”

我无言以对。

思绪再跳到电视屏幕。新的一位答题者很幸运,已经闯到了第九道题。三个求助方法他已经全部用完,而这个题他毫无把握。他怀孕的妻子就在台下,关切地看着他。

王小丫又在问:“继续吗?”“不。”思索片刻,他眉头开了,很肯定地说:“我放弃。”

我一愣,王小丫也一愣。很少有人放弃,尤其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兴许机遇好,蒙对了呢?弟弟不屑地说:“真不像个男人。太保守了!答错了往回扣分嘛,怕什么?”

王小丫继续问:“真的放弃吗?”她一连问了三次。他一丝犹豫都没有,点头:“真的放弃。”“不后悔?”王小丫问。他笑:“不后悔,我设定的家庭梦想都已实现。应该得到的,已经得到了。”

就这样,他只答了九道题,没有冲向完美的十二道。男主持人问他,“如果你的孩子长大后问你,爸爸,那天在‘开心辞典’你为什么放弃?”他说:“我会告诉孩子,人生并不一定非要走到最高点。”主持人问:“那你的孩子又问,那我以后考80分就满足了行不行?”他笑着回答:“如果他已经付出最大的努力,如果他对80分也满意,我赞同。不是每个人都要拿第一。人生懂得放弃,才会得到更多。”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是一种更豁达的人生态度吧。从来我们都认为要永远追求,要一直向前,哪怕跌得头破血流。爬山时我们要达到山顶,怕停在半山腰被人讥笑,跑步时我们要撞到红线,仿佛那才能触碰到幸福。

可是为什么要继续?也许半山腰的风景更美丽,因为空气浓厚,各式各样的植物蓬勃生长;也许第一名还不如第二名幸福,因为除了胜利,人生还有更多别的趣味。

是的,在学会进取的同时,也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一种美丽。放弃的姿势,是我们准确地衡量自己把握自己之后,作出的最现实决定,它不是保守,不是退缩,而是为了保护自己想要的一切。

于是,我决定彻底放弃考研,到一家公司从秘书做起,脚踏实地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不奢求总是拿第一,但是,不能不快乐生活。

最后一美元

有时候,我在想他到底是乞丐,还是上天派来的使者。

20年前那个雨雪霏霏、北风烈烈的季节,刚刚中学毕业的我,带着对音乐的狂热,只身来到纳什维尔,希望成为名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然而,我却四处碰壁。一个月下来,口袋里差不多已空空如也。幸而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朋友用那里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偷偷接济我,我才勉强度日。最后,我只剩下一美元,却怎么也舍不得把它花掉,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一天早晨,我在停车场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里。一连两天,汽车都停在原地。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温和地向我挥挥手。我心里纳闷,这么大的风雪,他呆在那儿干吗?

第三天早晨,当我走近那辆汽车时,那名男子把车窗摇下来。我停住脚步,和他攀谈起来。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到这里应聘的,但因早到了三天,所以无法立即工作。口袋里又没钱,只好呆在车里不吃不喝。

他忸怩片刻,然后红着脸向我是否可以借给他一美元买点吃的,日后再还我。然而,我也是自身难保。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而转身离去。

刹那间,我想起口袋里的那一美元。犹豫了片刻,我终于下了决心。我走到车前,把钱递给了他。他的两眼顿时亮了起来。“有人在上面写满了字。”他说。他没有留意那全是亲笔签名。

那一天,我尽量不去想这珍贵的一美元。然而时来运转,就在当天早晨,一家电台通知我去录节目,薪金500美元。从那以后,我一炮打响,成为正式节目主持人,再不用为吃穿用度发愁。

我再没见过那辆汽车和那名男子。有时候,我在想他到底是乞丐,还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我通过了。

蜕变是种温暖的自由

我见过蚕蜕皮的样子,我以为那会是疼的,而现在,我知道自己错了。

我出生在5月的一天,凌晨4点,在四川农村一间瓦房里。童年就在乡下淳朴的氛围里度过。稻草堆、田埂,河边的沙土,是我一直玩耍的地方。后来,跟着爸爸农转非到了厂里,告诉朋友们有关我的童年时,他们总是想到一幅幅唯美的画面,想到风起与日落,黎明与炊烟。但他们不知道,这些美丽画面后面贫穷的心酸。

高中毕业后,我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不知死活地在一所师范大学里学着新闻。每天平静地生活着,从宿舍到教室,从教室到图书馆,被磨得有些失去知觉。早上闹钟响之前就会自己睁开眼,看着窗外陌生的天空,那里没有我熟悉的一切。有时候觉得寂寞到心痛,眼泪滑过太阳穴,流到我茂盛的头发里去,然后就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开始我新的一天。

很喜欢台湾一个叫五月天的乐队,大概与我生在5月有关系吧。那个叫阿信的主唱用孩子般的歌声唱出了我面对城市,面对陌生时滋生的无助。“如果说了后悔,是不是一切就能够倒退?”

在成都上火车时,小浩来送我。他是和我从幼儿园到高中一块儿长大的。我们在火车北站面对面站着,说些无关紧要的话,仿佛我所面临的大学生活真的如此轻松。但当我走进站台,他站在外面挥手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我同一种生活方式诀别了。

有时候,醒悟只是一瞬间的事。站在这里往后望,觉得自己无法自拔,却不得不背叛。大学与我的想像有着海和天空的距离。我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趴在书桌上等待东方的鱼肚白。在我的日常用语里,郁闷这个词的使用率高到惊人,仿佛是大多数名词与动词的词缀。

高中的时候,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用记号笔在桌上一排一排地一行一行地写“天空之城”,我的天空的城。18岁之前,我用所有的信仰憧憬它。现在看来却像窗口吹来的冷风,带一丝清凉的讽刺。

在给高中同学的信里,我这样描写大学:一个当局者清,旁观者迷的游戏。或许有些偏激,但真的无以为释。因为,在大学后面,还有一个我永远都无法弄懂的城市。对我来说,城市突兀地来到我面前,是通过大学这个窗口瞬间翩然而至,很炫目,但更多的是陌生。

“想了你一整夜,再也想不起你的脸。你是一种感觉,写在夏夜晚风里面。”我这样思念着我的故乡,单纯而快乐的土地。面对城市的时候,我显得底气不足。我心里装的,依然是一个在黄昏中绽放温馨的小城,一个叫简阳的地方。我总告诉别人,简单的简,阳光的阳。关乎我和我的过去。

看王家卫的电影时,难免会想到影评中的城市森林,一群群在钢筋水泥中穿梭的人们,忙碌着自己的事,感情像贴着冰冷水泥地前行的暖流,在不知不觉中流淌。电影中闪烁的画面也让我眼中的城市变得优美。一日一日地,我的身边,所有的信息,都是关于城市的,我知道我无法躲避它。

“城市是怎样一种物群,就混了进来。”好友付娇也是来自农村,她去了北京读大学。在电子邮件中,她告诉我她面对城市里庞大人群时的苍白无力,她多么希望身后是一片广袤的平原,是鸟群与植物,而不是一张张表情相似的或冷漠或匆忙的脸。付娇说北京让她一下子丧失了方向感,她需要一点点时间,也许是很多时间去寻找一条可以缓缓前行的路。

亦舒说她15岁就开始觉得寂寞,一个人的寂寞,人群中的寂寞,黄昏的寂寞,月下的寂寞。我在这混乱中也孤独地寂寞着,幻想着逃离。不过人始终不是倒立着眼泪就会回流的动物,所以我依然在大学里忙碌着,学习着,像一个机器人一样高速运转着我的理智。

因为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都要学习:上网、看镭射录像、逛街、泡吧、打电子游戏……我几乎在保持学习成绩优秀的同时,慢慢地进入了城市的脉搏,我的那些城市同学几乎不能以此来区分我与他们的差别。

学校排话剧时,美术系的一个男生一直帮我提着书包,不紧不慢地用眼睛温暖我。他让我想起小浩,他在小城里做着什么呢?应该有了一份工作,应该没有什么差别。在时间的流逝里,小城应该还是小城,而我已经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慢慢感到了它的温度:表面很冷漠,里面有许多细微的精彩,享受那些精彩,就有热度涌上来。

我见过蚕蜕皮的样子,我以为那会是疼的,而现在,我将孤独的一面翻转,将胸膛向城市敞开,我就知道自己错了,蜕变是一种温暖的自由。我也正在蜕变的路上,在大学这座生在城市里的天空之城。

灯火的温情

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惟一自持者。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憧憧,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我读高中时正值“文革”,深夜值班站岗,四周万籁俱寂,心头还是害怕的,但回头看一眼同伴的眼睛,便相信这两个小时不会出事。现在回想起来,因为无知,反而坦然。

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

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影,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境界。能够不与人伍的独钓又是一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

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惟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被挡住的大山

当我们忙得连一点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时,我们的生活就变得相当危险了。

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现在的生活变得很危险,因为我们忙得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了。”我当时觉得他很危言耸听。生活就是活在现实中,整天思考,可能会越想越糊涂的。所以我还是坚持每天把事情排得满满的,让自己得不到一点空闲,好像一闲下来心就会空了。在这样的忙碌中,2006年又快过去了。十月底的一天,在几个朋友的“逼迫”下,挤出了三天时间,由他们将我带离每天的繁忙,去丽江看看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玉龙雪山。

丽江是个好地方,大研古镇里有高低错落的老房子,有被岁月踩踏得高低不平的石板街道,有横穿古城弯弯曲曲清流不断的小河,还有晚上酒吧的热闹和游客信步的悠闲。但很多游客来到丽江,不仅仅因为这是一座古城,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点远离尘嚣的味道,还因为这座古城边上有着一座美丽的在北半球离赤道最近的雪山,那就是五千多米高的玉龙雪山。

我们到达时已是夜晚,见不到山的影子。第二天早晨,我起床推开窗户,远处一座雪山披着霞光绕着云雾迎面扑来,她的美丽使我呆立原地,久久不能动弹,身上似有一股电流通过。玉龙雪山在清晨把她的美丽大方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此后的三天行程,我们几乎都是绕着玉龙雪山在转,丽江在雪山的这一边,虎跳峡在雪山的那一边。前两天,我们都是远远地看着雪山,体会她的庄严和神圣。最后一天,大家说要走近雪山去看一看,于是就驱车向着雪山的方向走去。汽车行驶在山路上,玉龙雪山突然消失不见,眼前出现了很多山峰,都显得高峻伟岸,但顶上没有积雪。我们翻过高高低低的山头,在心情已经开始变得不安时,被积雪覆盖的山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最高峰扇子陡,引领着其他几座雪峰,耸立在我们面前,再一次让我目瞪口呆。我们决定坐在山脚下,带着敬畏的心情仰视雪山。在默默静坐的时刻,我突然想到刚才在山里面转来转去,就是看不到雪山主峰的情景,心里为之一震——因小山挡在眼前,就使我们看不到大山的雄伟和纯净。这不正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因被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目标所阻挡,以至于失去了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吗?我们自以为很忙碌,甚至没有一刻空闲的时间来思考自己所做事情的最终目标和价值,结果却陷入空虚和茫然。在教室里苦读的时刻,在办公室忙碌的时刻,在生意场上钻营的时刻,有多少人问过自己心中那高大纯洁的雪峰到底在哪里呢?有多少人不管现实生活多么残酷,都在自己心灵一角永远留下一片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污染的天空呢?每每遇到人与人之间为了利益、地位、权力而互相计较、互相争夺、互相妒忌和互相诋毁时,刚开始我们也许想保持高洁、置身物外,但久而久之,看到那些斤斤计较的人往往能够得到眼前的好处,便开始心里不平衡,开始介入争夺之中。很多人正是在这种争夺中迷失了自己:学生为了争名次迷失了天真,雇员为了争奖金迷失了气度,老板为了争利润迷失了道德,官员为了争权势迷失了人格。心中藏着像雪山主峰一样崇高理想的人也像雪山主峰一样难得一见了。

有时候我们确实想坚持心中的那么一点高贵,但若周围所有的人都因此认为你是傻瓜时,会让你有些招架不住。能够和光同尘,又同时能够遗世独立的人并不多。世俗的眼光会以压倒性的力量使你屈服,迫使你和其他人一样变得平庸,逐渐地,你发现变得平庸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容易,也会让其他人更舒服,于是向现实屈服就变成了习惯。就像一个国家的国王发现整个国家的人因为喝了一口井里的水都疯了,他千方百计到处找药希望治好大家的病,但所有人都拒绝吃药,都认为国王疯了,最后国王不得不也喝了井里的水变疯,于是举国欢腾,庆祝国王变得正常,但实际上这个国家彻底变成了疯子的国度。

世界靠精神和道德的引导走向辉煌,否则就离毁灭不远;人类靠内心的善良和纯真走向天堂,否则就离地狱不远。我们只有在繁杂匆忙的现实生活中,永远保留一点对崇高理想、幸福生活的向往,才能一直保有心中那座披着霞光绕着云雾的雪山。

又一次想起了朋友的话:确实,当我们忙得连一点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时,我们的生活就变得相当危险了。

名利的真相

他用了许多年,找了许多地方,可是每次都得到同样的答复。

从前,有一个爱幻想的年轻人。有一天,他听说名利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谁能找到她谁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所以他在心里迷上了名利。他发誓,即使花上一生的时间,也要找到她。

他首先到那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书籍中去找名利。结果他发现这些哲理书对名利始终持批评否定的态度,而且一直排斥她——名利不在书籍里。

他又向宗教里去找名利。但是宗教宣称,许多幸福,也包括名利在内,都是一个人在死后才能得到的,而活着的时候是应该舍弃的。这也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又向大千世界去寻找。他每到一个地方,就问:“你们知道名利吗?她在这里吗?”每次人们都回答他:“名利?是的,她来过这里。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她后来又走了,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就这样他用了许多年,找了许多地方,可是每次都得到同样的答复。

于是他转向大自然。他问树、高山、森林和海洋,还有小鸟、鱼、走兽和昆虫:“你们知道名利吗?她在这里吗?”然而回答依然令他失望:“名利?是的,她来过这里。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她后来又走了。”

许多年过去了,这个年轻人慢慢老去,但他还在寻找名利。最后,他来到世界的尽头,那有一个黑暗幽深的山洞。老人进了山洞。等到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他发现山洞里有一个又老又丑的妇人。一个声音告诉他,眼前的这个妇人就是名利。

虽然非常失望,但他还是凑到她的跟前问她:“我一直在到处找你,开始时我还是个年轻人,现在我已经完全老了。许多人都像我一样盼望着你,对你翘首以待。为什么你要躲着我们,躲着这些热切追求你的人呢?求你了,走出这个山洞,和我一起回到世界上去吧。”名利没有回答他。

老人花了许多天来劝说名利,可名利像哑了一样,始终不搭理他。当老人明白名利从未离开过她隐身的这个山洞之后,他说:“那算了,由你去吧。既然你不肯跟我一起走,那我就一个人回去了。但在走之前,我有一个要求:你得给我一个口信,我把它转达给世上的人,好证明我确实找到过你。”

这时,名利,这个又老又丑的妇人,抬起头来,盯着老人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告诉他们,我年轻而且漂亮。”(都达·布拉塞)

特别的东西不珍藏

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多年前,我跟悉尼的一位同学聊天,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我说,在整理太太的东西时,发现了一条真丝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围巾雅致、漂亮,写着高昂数字的价格标签还挂在上面。太太一直没舍得用,想等到一个特殊的日子在戴上它。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以后,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常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找一本小说,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时间。我会在落地窗前欣赏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尘,我会拉着丈夫到外面去吃饭,不管家里的饭菜该怎么处理。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我们曾将这段谈话与一位女伴分享,后来见面时,她告诉我,现在她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把精美的瓷具放在酒柜里,总要留到特别的日子才拿出来使用。“将来”“总有一天”……这样的字眼,已经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如果有什么高兴的事,她现在就要听到、就要看到。

我们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已经长大的小孩,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信给另外一半,表达浓情爱意,让他知道自己很依恋他,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其实,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我们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那么可贵。

你呢?当你看完这篇短文后,可以马上起身去擦桌子或者洗碗;可以把书放在一边,闭起眼睛沉思一会;也可以把这篇短文剪下来,讲给许多朋友听。当然,我最希望你们选择最后一项,因为,你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一生。

夏娃的辉煌夜晚

你可以用自己的热诚去鼓励失败者,但你不可以和失败者一起怨天尤人。

美国科学家马休·威尔逊把微电极置入实验鼠脑的海马区,对实验鼠入睡后的神经元放电模式进行监测,居然可以测出老鼠的夜梦。和人一样,老鼠们的梦境也是他们生活经历的再现。

夏娃是一只雌性白鼠,住在一家废弃了的百老汇大剧院里。当研究人员把它从破旧的幕布堆里捡出来,着实吃了一惊——环境竟能如此深的修正遗传。

一只生活在杂物堆放处、吃着食物残渣、很少见到阳光的老鼠,通常应该梦到一处房租低廉的住处,但夏娃没有梦到这些,它梦到它的家四周都是漂亮的丝带,有很多鲜花,它还梦到自己成了鼠群中耀眼的女王,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聚光灯在它身边闪耀。

和人一样,鼠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也受环境的影响。

夏娃长期浸润在剧场文化的氛围里,所以它感染了这种浮华气氛,并用这种气氛来认知自己,在梦里效仿着这种浮华。

这只普通的老鼠不再把自己看作是鼠辈,而是百老汇的女明星。

它甚至梦到自己在无数个漆黑的夜里,头朝下扎进一个瓶子里,大口大口的吃着药丸。那个影响夏娃的百老汇女明星想必患着严重的神经衰弱。

由此可见生活环境对生物体行为的深刻影响。

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对他树立理想和取得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是一样的。

处在一个能激发自己潜能的氛围中,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所以你必须努力为自己塑造一个成功的环境,要学会辨识那些真正对你有用的人,那些了解你、信任你、时时鼓励你的人,永远只与成功者和乐观者为伍,感染他们的成功与快乐。

你可以用自己的热诚去鼓励失败者,用自己的真情去安慰不幸者,但你不可以和失败者一起怨天尤人,更不可以和不幸者一起哭诉自己的遭遇,而对自己的生活和前途产生动摇。

天上下了雨,何必气急败坏的埋怨这个鬼天气,静静的打开雨伞,一边走,一边欣赏雨滴飘落的景致,保持自己从容、快乐的心情,就够了。

已经很好了

已经很好了。这是一句禅语语啊!

前几日同学聚会,我狠下了一番工夫。做头发,买衣服,折腾了好一阵。怎么着也算小有薄名,何况大学毕业十年了,谁都想让自己看起来仍旧玉貌朱颜已。

只有她,显得那么寒酸。旧的衣服,黯淡的脸色,头发上胡乱别了个卡子,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赶来。

同学会,一般就是虚荣心的攀比会,可是她仍然来了,带来了自家树上结的石榴。她说,这是她和他,恋爱时种下的石榴树,如今,都结果儿了。

大家都知道她的情况——她下了岗,丈夫又出了车祸,她一个人打几份工,甚至晚上还要在歌厅的卫生间旁为人递热毛巾赚钱。我们曾遇到过,我是消费者,她是递毛巾的那个人。

聚会上,我们都在抱怨,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平,怨房价太高,怨工资太低,怨生意不好做。发了财的说现在的人都变坏了,没发财的说那些做生意的都不是好东西,当官的显摆自己有多大的权力,平头百姓则假装着清高说反腐倡廉……只有她,一个人静静地笑着,守着那几个大红的石榴。

她,没有抱怨 而是劝我们,多吃菜呀,看这菜多好,糟蹋了就可惜了。我问她,你怎么能这么平静呢?她说,已经很好了啊!

是啊,她说,你看,我下岗后马上就找到工作了,孩子很听话,-丈夫的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大夫说如果再晚送一会儿他就没命了,而他现在还在我身边,这多好埃还有,你看,我们老板还放我假让我来参加同学会,我又能看到大家了,多高兴!

我惊呆了。原以为她会像祥林嫂一样诉着苦,抱怨上天对她多么不公平,但她非但没有,反而要感谢生活赐予她这样多,而我们一直觉得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少,一直在索要,却总是觉得不够。于是郁闷,不快乐。

已经很好了。这是一句禅语语啊!我看着她,有了淡淡皱纹的脸,淡定地笑着,我终于明白,即使抹上世界上最高级的护肤品,也无法拥有这样的快乐。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经常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满园芬芳,树梢枝头都挂满了那种叫做幸福的露珠儿了吧。

穿上世俗的大衣跳舞

披上世俗的大衣,舒缓有度地在人前展示舞姿,才是自我真正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把自己每天冒出来的一些怪念头枪毙掉,然后换上一套时代标准的外衣。到你穿戴包裹得严实之时,便是适应社会求得发迹之日。

所以有的人提起适应社会就万分的厌恶,生怕把自己也枪毙掉。在这个把自我提到无比高度的时代,这种想法原也无可厚非。但直接的恶果就造就了一群不愿长大的大好青年们。

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网络和即时文本信息,在这里他们无须承受被人诟疾的尴尬。自我在扭曲了时空的接触下时隐时现,一受到攻击便可全身而退,毫发不损。人们在暧昧的气氛中自说自话,享受全情抚摸自我的快意,作态给自己看,让不愿苟同的人在思想中消失。从前人们在实际交往中小心维护的共同准则被抛弃,孤独和低劣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可炫耀的资本,逃避烦俗世事的高姿态粉饰了呆滞的面容,玻璃般纯净的心,虚伪的童真掩盖着心智年龄低下的真相。这一切一切,都出自被放大膨胀了的自我的幽灵。

只是放大膨胀,没有成长。这些不肯随俗裹上世俗大衣的幽灵们只是一群赤裸裸的婴儿,闭上眼哭笑,撒娇般叫嚣。同伴再多,饰词再艳丽也敌不过布鲁诺们的一指头——要说坚持自我不伏流俗的真豪士,也只有这些任凭松脂混合身上肉脂噼里啪啦燃响的勇者敢称。

但这种自祭式的献礼精神对自我的成长是否必然呢?恐怕哥白尼临终前的偷笑可以增加一些世俗的反讽。更多的为人熟知的伟人们成功地躲在了时代审判的铡刀后,伸长了脖子观望他人的悲剧,而悲剧的主角们则多少有些孩子气。适应时代,适应社会,是对自我价值的珍惜和保护,而非摧残。对意志坚定目光深邃的人来说,一时的代价总会在他日双倍收回。担心生活的累赘,世俗的腐蚀,时光的侵扰,种种怨悸只能代表自我的软弱,而就此退缩在行伍之后,决非大丈夫所为。

披上世俗的大衣,舒缓有度地在人前展示舞姿,才是自我真正成熟的标志。皆因人总是不能脱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存在的,那意味着理解、承担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