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627),唐太宗李世民拜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各自享有1300户食邑。突厥十万大军入侵泾州(今甘肃泾川),尉迟敬德以泾州道行军总管率兵出征。敌军进至泾阳,敬德以轻骑兵先出挑战。杀死敌军数将后,其军溃乱,尉迟敬德挥师掩杀,突厥大败。
尉迟敬德性情憨直,居功自傲,每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常常当面讥讽他们,议论其长短,有时在宫廷之上当着众大臣的面厉言争辩,于是渐渐与他们不和。贞观八年(634),尉迟敬德当了同州刺史。一次,太宗在庆善宫设宴招待文武百官。在座位的安排上,尉迟敬德大有意见。他对坐在上席的人说:“你有什么功劳,敢坐在我的上席?”这时坐在他下席的任城王李道宗赶快解释,说明原委,没想到尉迟敬德竟勃然大怒,挥起拳头朝李道宗脸上打去。李道宗猝不及防,眉眼上挨了一拳,眼角立时出血,几乎被打瞎。这一来,欢宴不欢,太宗沉下脸摆手示意停止宴席,严肃地对尉迟敬德说:“我浏览汉代的史书,发现刘邦建立汉朝时的开国功臣只有少数人寿终正寝,我常常因此而产生忧虑。所以登上皇位之后,我十分注意保护有功之臣,更想让他们子孙相继,家业兴旺。但是你任职为官以来多次触犯法律,我才理解了韩信、彭越之所以被杀戮,并非刘邦之错。国家的大事,重要的是赏赐有功之人,惩罚罪犯,谁也不应有非分之想。希望你从今以后注重自身的修养,不要做出后悔不迭的事情。”这一席语重心长的开导,说得尉迟敬德低头不语。
贞观十一年(637),太宗册拜尉迟敬德为宣州刺史,改封为鄂国公,后历任郝、夏二州(今陕西横山一带)都督。贞观十七年(643)初,尉迟敬德请求回家养老。授开府仪同三司,令他每月初一、十五上朝即可。二月,太宗命画家于凌烟阁上绘制24位功臣的图像。人图凌烟阁是国家给予的最高荣誉,尉迟敬德即在其中。
尉迟敬德晚年迷信方士仙丹,在家中设炉炼丹。同时,在庭院之中大兴土木,修建池台,栽花养鱼。他闭门谢客,在家中研习仙方,观花赏乐,16年不与外人交往,怡然自乐。显庆三年(658),高宗皇帝以-尉迟敬德功大,追赠他的父亲为幽州都督。当年,尉迟敬德病逝,享年74岁。高宗为之废朝三日,举行哀悼,并且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和入朝的地方使节一齐到他家吊唁。又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的官衔,陪葬于昭陵(太宗陵园,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丘行恭
丘行恭(586~665),唐初名将。河南洛阳人。父丘和,唐高宗时任左武侯大将军。丘行恭善长骑射,骁勇绝伦。隋大业末年(617),丘行恭与哥哥丘师利聚兵于岐、雍(今陕西岐山)一带,拥有一万兵马,兵众势盛,其他乱军都不敢侵犯他的领地。
唐朝初年,原州(今甘肃镇原)有乱贼聚众数万人,围攻扶风郡(今陕西岐山)。扶风郡太守窦进率兵坚守城池。数月之后,贼兵粮食用尽,挖食野菜,四野皆尽。有数千人马投奔了丘行恭。丘行恭见状,亲自率领五百兵士,背着大量的米面酒肉,来到敌兵大营。敌帅以为丘行恭是给他送粮食来了,出营相迎,丘行恭拔刀斩杀了贼兵首领,然后对贼军将士说:“你们都是无辜的百姓,为何要事奴为主,让天下人把你们当作反贼?”于是,兵士们都归附了丘行恭。随后,丘行恭和扶风郡太守窦进一同率兵投奔了驻军渭北的李世民的部队。丘行恭被封为光禄大夫。
之后,丘行恭随同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参加了平定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的战役,屡建战功,被授为左一府骠骑。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丘行恭又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
丘行恭忠心事主,在战场上英勇无敌。当初随同太宗李世民一同征讨王世充时,两军对峙,李世民想探探对方的虚实,于是便带了数十骑将士,冲人敌阵,往来冲杀,无人能敌。急驰之中,因受一段长堤的阻挡,众将走散。敌兵已远远追来,这时只有丘行恭护卫在李世民身边,丘行恭急忙护着李世民撤向唐军大营。混战中,李世民的坐骑被射中,从马上跌了下来。形势十分危急。丘行恭拨回马头,弯弓搭箭,箭无虚发,一鼓作气射死敌兵十几人,敌兵不敢上前。丘行恭翻身下马,将李世民扶上自己的战马,他自己在前面牵马步行,手执长刀,口中大叫着,杀开一条血路,安全地将李世民护回了唐军大营。
麟德二年(665),丘行恭去世,终年80岁。陪葬于昭陵。丘行恭死后,皇帝曾下诏,让人在丘行恭的墓前立一个人马石像,石像刻为丘行恭弯弓射箭的姿势。
杜伏威
杜伏威(596~624),隋末唐初农民起义中江淮义军领袖。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
隋大业七年(611)杜伏威16岁时,与至交辅公柘聚众起义,因他勇敢善战,被推为首领。大业九年(613),起义军遍布各地,杜伏威率领自己的人马投奔到长白山左君行部,因不被礼遇,随即离去,转向淮南,自称将军。当时下邳(今江苏邳县)有苗海潮聚众起义,杜伏威劝其联合抗隋,并以武力相威胁,于是苗海潮率众归于杜伏威旗下。随后,杜伏威又合并了海陵(今江苏泰县)的反隋武装,并使用计策,击退了江都派来的隋军,势力大增。
大业十二年(616),隋炀帝杨广派陈棱统精兵8000人前来进攻。第二年,杜伏威率军奋勇冲杀,大败隋军。随后,起义军乘胜攻下高邮(今江苏高邮北),占领历阳(今安徽和县),杜伏威自称总管,任辅公柘为长史,收取属县。江淮一带的小股反隋势力都纷纷前来归附。杜伏威从严治兵,整顿军纪。
大业十四年(618),宇文化及杀隋炀帝,任命杜伏威为历阳太守,杜伏威拒不接受,上书洛阳,接受皇泰主所封的东南道大总管、楚王的官爵。唐武德二年(619),杜伏威降唐,任淮南安抚大使、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吴王。这时另一支起义军李子通部占据江都(今江苏扬州)、丹阳(今江苏南京)长江两岸地区。杜伏威派辅公柘渡江击败李子通,占领了淮南及丹阳到毗陵(今江苏常州)的江南地区。杜伏威任用有才之士,修治器械,减轻赋税,严惩奸盗和贪官污吏。一时,他所管辖的地方,政通人和。李子通兵败退走后,重又召集人马,迁都余杭(今浙江杭州),兵势重振。武德四年,杜伏威消灭了李子通,又进军攻占了江东和皖南地区。
早在武德四年初,唐军攻围洛阳时,杜伏威曾派兵前去助战。武德五年(622),秦王李世民率军镇压了河北刘黑闼起义军,又进攻占据山东东部的徐圆朗,攻取十余城,淮北震动。杜伏威主动回到长安,让辅公柘率部留守。唐高祖封杜伏威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留在长安。武德六年八月,辅公柘在丹阳起兵反唐,后被镇压。武德七年二月,杜伏威在长安被毒杀。
罗艺
罗艺(?~627),唐初将领。字子延。原为襄阳(今湖北)人,寓居京兆云阳(今陕西淳化)。父罗荣,隋朝时为监门将军。大业中期(610年前后)以军功当了虎贲郎将,唐太宗时,拜其为开府仪同三司。罗艺个性倔强,桀骜不驯,刚愎自用,任气行事,终归身首异地。
隋末,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反对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当时的涿郡(今北京西南)物产丰富,同时库存大量的军用器材,粮食满仓,因而成了周围山泽草寇的袭击目标。涿郡的留守官虎贲郎将赵仕住、贺兰谊、晋文衍等多次与之交战,但常常失利。当时在北平(今河北完县)李景属下任职领兵的罗艺调入涿郡后,领兵出战山大王,往往单枪匹马地出阵挑战,每次都以凶猛的攻打获胜,打遍了所有的草寇,没有人再敢前来抢掠,因此,罗艺的声威也传遍了涿郡地区。随后,罗艺便拥兵自立。他打开粮仓赈济贫民百姓,打开军库给将士大发奖赐,涿郡内外,士民同乐。邻郡渤海太守唐祎等人谴责罗艺举兵反隋的行动,罗艺一次奔袭,杀死了唐祎等数人,由此威震边朔,柳城、怀远两郡归附罗艺。罗艺撤掉柳城太守杨林甫,改郡为营州,任襄平太守邓皓为营州总管,罗艺自称幽州总管,自此成为独占一方之主。
当时宇文化及、窦建德都想劝他入伙联兵。罗艺认为起兵于太原的李渊,深得人心,于是便率众归唐。不久唐王李渊登基称帝,诏封罗艺为燕王。
唐朝建国之初,国内群雄并立,各据一方。刘黑闼于武德四年(621)在漳南(今山东德州一带)起兵反唐。武德五年,李世民率兵征讨刘黑闼时,罗艺领本部兵马参战,在徐河一带(今河北易且)打败了刘黑闼的弟弟刘什善,俘虏斩首8000人。一年后刘黑闼借突厥兵卷土重来。罗艺再次率领将士出征,几经杀伐,终于与隐太子李建成所率唐军会师于刘黑闼的都城沼州(今河北永年县)。而后罗艺以得胜之将、有功之臣入朝。唐高祖李渊盛情接待,并拜他为左翊卫大将军。罗艺自以功高位重,便傲视他人。一次,李世民的副将到他的军营中办事,罗艺竟无缘无故地把副将打了一顿。
武德九年(626)八月,李世民即位称帝。太宗选贤任能,为有功之臣加官晋级,其中有罗艺,拜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这一晋级的消息传到泾州之后,本应高兴的罗艺反倒害怕起来,因为他想到当年在长安时曾经殴打过李世民的部属。于是,他拿定主意,自立为王,割据一方。之后,罗艺假称奉密诏带兵回朝,便率军队到达豳州(今陕西彬汾县),占据了豳州城。太宗命令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出兵讨伐罗艺。这时赵慈皓与统军杨岌秘密谋划击杀罗艺。最终罗艺的叛军被杨岌率军打败溃散,罗艺仅带数百骑兵投奔突厥。走到宁州(今甘肃宁县)边界,过乌氏驿站时(今甘肃泾州),他的随从骑士趁其不备一刀将他砍于马下,将其首级送到长安。
长孙顺德
长孙顺德(生卒不详),唐初将领。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亲长孙恺,隋朝时任开府。长孙顺德在隋朝时任右勋卫。他为逃避辽东的战役,从军中偷跑出来躲藏到太原,受到李渊、李世民的热情接待。
当时国内群雄并起,李世民也以讨贼为名,令长孙顺德与刘弘基等招募兵勇,一月之间,招一万多人,在太原城外安营驻扎。不久,李渊杀死隋朝派驻太原的监视官王威、高君雅,起兵自立,号称义兵。任长孙顺德为统军,此后便带领部属随军征战。长孙顺德参加了大大小小许多战役,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每次作战都勇当先锋,斩将陷阵,多有军功。后与刘文静一起攻击屈突通时,在潼关(今陕西潼关)连战连胜,当屈突通败逃洛阳时,长孙顺德穷追不舍,直到桃林将屈生擒,带回京师。后又扫清陕县(今河南省西部)境内的匪众。李渊即位后,拜为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
在武德九年(626)的玄武门事变中,长孙顺德与秦叔宝等人共同打击李建成的余党。太宗即位后,封食邑1200户,又特赐宫女。
后来,长孙顺德在监督奴仆时,发现数奴联合偷盗宫中财宝,依法应将这几个奴仆斩首示众。但是顺德接受了这些人给他的贿赂——一些丝绢和金银,便将此事压下,放过了这几个人。这件丑闻终于暴露出来。太宗对此事思量再三,惋惜他的功劳,不忍心问罪,反而在宫殿上当众赐给他几十匹丝绢,以此刺激他的愧悔之心。后来,长孙顺德又因与李孝常图谋不轨,终于被撤职除名。过了一年,太宗浏览功臣图时看到了他的画像,产生怜悯之情,便派宇文士及去看望他。后来,太宗又召拜他为泽州刺史,并恢复了他的爵位、食邑。
长孙顺德以往放纵自己,不守法度。重新任职之后,放下架子认真办事,严明纪律。后来又因犯法而被免官。不久长孙顺德得病去世。太宗派人吊唁,赠荆州都督,谥“号襄”。贞观十三年(639)追改封为邳国公。永徽五年(654)重赠开府仪同三司。
秦叔宝
秦叔宝(?~638),唐初名将,二十四功臣之一。名琼。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时从军,曾跟随李密、王世充。后归降唐朝,隶属李世民部下,屡立战功,拜为军马总管,爵封国公,其影像图画于凌烟阁。
隋大业中期(610年前后),秦叔宝在隋朝大将来护儿帐内当亲兵。后又在齐郡(今山东淄博)通守张须陀部下当兵。当时,山东地方的卢明月聚众十万,四处扩张。张须陀率将士一万人前往抗拒。双方相遇后,张须陀知道敌我力量过分悬殊,一直没有主动出击。相持十几天后,张须陀打算先撤退以引诱敌人的追击,然后派一千骑兵袭击对方的军营。对此,别的将官都不作声,只有帐前兵卒秦叔宝和罗士信二人请求担当此任。于是张须陀让他们分别率一千士兵埋伏于芦苇中。
卢明月很快发现了张须陀的撤退行动,便率全军追击。这时,秦叔宝与罗士信骑马领兵跑到卢军大营,但营门大栅紧闭,无法进去。秦、罗二人跳下马来便去攀登栅楼,敌军守栅之兵呐喊抗拒,居高临下地打击秦、罗二人。他们毫无惧色,一面迅速登楼,一面挥刀砍杀。各杀数人后,趁守兵躲避时,秦、罗二人迅速登上栅楼,拔掉敌军旗帜,杀人营中,打开栅门,放进自己的士卒,纵火点燃敌营共三十多栅,火焰腾空而起。卢明月望见之后,赶紧命令军队回头来救。这时张须陀率军转身追击,大破敌军。卢明月仅带数百骑逃脱,其余的都做了俘虏。这次大胜使秦叔宝远近闻名。
后来张须陀阵亡,秦叔宝带残军归附裴仁基,不久裴仁基投降李密。李密见到秦叔宝,十分喜欢,当即任为帐内骠骑,待遇优厚。后来李密战败,秦叔宝又为王世充所得。王世充任他为龙骧大将军。秦叔宝很快发现王世充为人虚假,诡计多端,因而不愿听命于他。当王世充率众与秦王李世民的唐军交战时,走到九曲(今河南宜阳)地方,秦叔宝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人归降大唐。
李渊将秦叔宝分配到秦王府。李世民对他格外看重,让秦叔宝镇守长春宫,拜为军马总管。秦叔宝跟随李世民多次出征,在美良川曾与尉迟敬德交锋,打败了敬德。征伐王世充时,秦叔宝一直担当先锋。李世民每当临阵,望见敌军阵地上有耀武扬威的将领和士卒时,常常流露出愤怒的神色,便指着敌将命令秦叔宝去打。秦叔宝认准目标,跃马挺枪,直人敌阵,于万马军中追击其人,或刺之于马下,或生擒回阵。李渊记其前后功勋,赏赐黄金百斤,杂彩6000段,授上柱国。扫平王世充后,晋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7000段。消灭刘黑闼后,又赏彩千段。
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事变时,秦叔宝紧随李世民,参与了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以至平息城内动乱的战斗。事后,拜为左武卫大将军,封食邑700户。秦叔宝中年以后常常生病。贞观十二年(638),秦叔宝去世。贞观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一同被画进凌烟阁中。
柴绍
柴绍(?~639),唐初将领。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父柴慎,隋朝时任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矫健有力,其勇敢义气在关中(今陕西关中)一带颇有名气。少年时就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李渊早在起兵之前,就将女儿嫁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