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见到李日越后给予优厚的待遇,李日越很受感动,主动提出给他的好友高庭晖写信劝降。李光弼蛮有把握地说:“不用写了,他会来投降的。”不几天,高庭晖果然率部来降。众将领见李光弼料事如神,便向他请教所以然。他说:“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史思明常说我只会守城,不能野战。现在我驻野水渡,他必然派人来偷袭,他向来军令严酷,来将抓不住我必定不敢回去,只好投降。高庭晖的才干还在李日越之上,见我优待李日越,他自然会来投降。”大家听了他的心理战术分析,没有一个不佩服的。
李抱玉答应李光弼守城两天,李光弼离去的当天便受到叛将周挚的猛烈攻击。李抱玉苦苦支撑着,终于打退了周挚的进攻,稳住了南城。后来在李光弼的指挥下,最终大败周挚。
四、决胜河阳兵败邙山
周挚失败后,史思明改变战术,出动了几百艘木船,装满柴草又灌了油料,从黄河上游点火放船,使之顺流而下,以火攻之法烧毁河中两桥,切断河阳三城的联系。岂不知李光弼早有准备,以长竿顶住火船,再用抛石车发射巨石,将火船一一击沉。李光弼粉碎了叛军的火攻。史思明恼羞成怒,令周挚率三万精兵攻打北城,他自率余部进攻南城。
李光弼了解到敌军主攻北城,便留李抱玉再守南城,自率主力赶赴北城。众将领出战,但到中午时仍未决出胜负。众将领归来后都有些焦躁不安。李光弼及时调整了部署,着重攻打最艰难、最坚固的地方,鼓励将士万众一心,以死拼搏。在李光弼的指挥下,官军将士以泰山压顶之势冲向敌阵,斩首万余级,生擒八千多人,缴获军资器械及粮食数以万计,并俘获大将徐璜玉、李秦授。史思明不知道北城战败的情况,仍然攻打南城,李光弼就下令将俘虏带到南城河边,当着攻打南城的叛军一连斩杀几十人,吓得叛军不再恋战。史思明不得已退回洛阳。李光弼最终取得了河阳保卫战的胜利。而后又乘胜进军,攻克怀州(今河南焦作等地),生擒安太清、周挚、杨希文等叛将,送至朝廷。李光弼因功晋爵为临淮郡王,加封食邑至1500户。
在坚守河阳的战役中,李光弼以两万兵力击退了史思明十几万人的大军,这一胜利冲昏了肃宗的头脑,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观军容使宦官鱼朝恩不断向肃宗说叛军无能,可以一举扫平,而心怀叵测的仆固怀恩也依附鱼朝恩的意见,说叛军可灭。于是朝廷官员一而再、再而三地传达肃宗的命令,督促李光弼快速进兵,收复东都洛阳。李光弼明知时机尚未成熟,叛军兵锋尚锐,但是由于催促越来越紧,只好硬着头皮出战。结果兵败邙山,李抱玉也不得不放弃河阳。于是战局迅速恶化,李光弼上表请罪。肃宗下诏解除了他的兵权。
不久,朝廷又恢复了李光弼的太尉、兵马副元帅的职务,让他出镇临淮。他在赴任途中带病而行,当得知宦官鱼朝恩与大将仆固怀恩多次在皇帝面前诬告他的详情后,更是郁愤在胸,继而病情加重。广德二年(764)二月,他于徐州去世,享年57岁。肃宗赠太保。
张巡
张巡(709~757),唐代名将。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末年中进士,历任长史、先锋使、河南副节度使、御史中丞等职。张巡博览群书,崇尚气节;通晓战法,善于领兵。
一、雍丘解围远近闻名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起兵反叛。叛军首领张通晤率叛军攻入河南,连陷宋(今河南雎阳)、曹(今山东曹县)等州。谯郡太守杨万石降敌,强令张巡为长史,命他到西边迎击叛军。张巡到了真源(今河南鹿邑),起兵抗敌,坚固城池,招募兵士,得壮士千余人。天宝十五年(756)二月,雍丘(今河南杞县)县令令狐潮想要投降叛军,兵士不从,令狐潮将抗命的百余名兵士反绑起来,准备斩杀。正值敌兵前来攻城,令狐潮仓促迎战,被绑士兵挣脱绳索,关上城门,不让令狐潮回城。张巡乘隙入雍丘城拒守。令狐潮听到城被张巡夺占,于是引叛军四万来夺雍丘。张巡决定出其不意,发动进攻。他派兵千人登城守卫,其余部分分作数队,张巡亲自率领,待叛军来到城关前,打开城门,一马当先,直冲敌阵。叛军果然毫无准备,顿时大乱,张巡率兵杀敌无数,打退了叛军的第一次围攻。当时,令狐潮给叛军筹集盐米,用数百艘船,运到雍丘附近。张巡得知这一情况,乘夜出兵城南,鸣鼓进击,令狐潮率大军前来迎战,而张巡却另派一部分善战兵士悄悄进到河边,夺获叛军的粮盐千斛,其余全部烧毁,然后返回城中。
第二天天亮后,令狐潮率众攻城,设置楼台百座。张巡在城头上堆满树枝,上面浇上油脂,用火点着,叛军不敢靠近。张巡的兵士趁机放箭,射杀敌兵。相持几个月后,经历了上百次的战斗,城中的箭已经消耗殆尽。张巡命将士扎草人千余人,披上黑衣,于夜间用绳子吊向城下,叛军辨认不清,以为守军出击,万箭齐发,过了很长时间才发现上当,但为时已晚。张巡收回草人,得箭数万支。此后,张巡又放下草人,叛军不予理睬。于是他将计就计,精选壮士500人乘夜从城上吊下,叛军以为又是草人,还嘲笑张巡的愚笨。500壮士趁机杀人敌营,大破敌军,烧了敌兵营帐,追杀十余里。令狐潮恼羞成怒,增兵围攻雍丘。
雍丘被围日久,薪水皆竭,张巡便欺诈叛军说准备撤走,要求令狐潮撤回二舍(一舍为30里)。令狐潮不知是计,于是引兵后撤。张巡带军民出城40里,拆屋取木,返回城中,加强守卫。令狐潮见状,又带军围城,指责张巡言而无信。张巡在城上对令狐潮说:“你要想得到这座城,必须先送30匹马,得到马后我便出城降你。”令狐潮果然送来战马30匹。张巡得到马后,全部分给自己手下的几十名骁将,并下令明日叛军来时,突然出击,冲杀敌阵。第二天,张巡的30名骑将突然杀出,冲人敌军之中,生擒敌将14人,斩杀一百多人,收器械牛马数百,返回城中。令狐潮无奈,只好引军退到陈留,不再应战。七月,令狐潮率部将瞿伯玉再攻雍丘,包围城池达四个月之久,兵力常达数万,而张巡只有千余人,但每战皆获得一定胜利。由此张巡远近闻名。不久,张巡又解围宁陵。唐玄宗闻听张巡所为,诏拜张巡为主客郎中,河南副节度使。
二、坚守孤城誓死不降
至德二年(757),安禄山被刺死,他的儿子安庆绪派遣部将尹子奇率同罗、突厥等部落军队,与杨朝宗会合,共十万余兵马,猛扑睢阳。张巡率军前去增援,与许远共守睢阳。张巡鼓励将士顽强抗敌,血战二十余日,锐气不衰。张巡率众兵士连败尹子奇。唐肃宗又下诏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侍御史。
敌将尹子奇探听到张巡准备出兵袭击陈留,于是又兵围睢阳。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张巡鸣鼓整队,作出准备出击的样子,敌军见状严加警备,列阵待战。一会儿城上鼓停,敌兵见城中士兵卸甲休息,于是放松警惕,张巡这时却令骁将南霁云带兵出城突袭,斩将拔旗,得胜而回。
张巡想射杀叛军主将尹子奇,苦于不认识他而无法射击,于是命士兵用芦秆为箭射入敌营。敌兵以为城中箭支用尽,高兴地报告了尹子奇。尹子奇亲率部队出击,南霁云认准尹子奇,弯弓搭箭,一箭射中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疼痛难忍,伏在马鞍上落荒逃走,张巡乘势从城中杀出,敌兵大败而退。
后来尹子奇又调兵数万,围攻睢阳,连用云梯、钩车、木驴等攻城器械,奋力攻扑,但都被张巡破毁。尹子奇屡攻无效,便在城外挖壕筑栅,长期围困。不久,城中粮尽,只好吃茶纸树皮,兵士多数病亡,只剩下几百弱卒。张巡不得已,将爱妾杀死,送食于士兵。最后,张巡派南霁云等深夜垂绳下城,突围而出,寻求援助。南霁云所到几处都不肯出援。最后到了宁陵,收罗了廉坦兵三千,破围入城。叛军因南霁云突围外出,日夜加以提防,南霁云拼死冲突,杀开一条血路,只带着近千人进入睢阳城,其余士兵都战死敌阵中。敌军知道睢阳没有了援兵,就加紧攻城。众将士主张突围东奔,张巡说:“睢阳为江淮保障,若弃城他去,敌军必然乘胜南下,江淮必亡,况且我们现在只剩饥赢之士,难以杀出。我想出城是死,不如与城共存亡。”许远也赞成张巡的建议,于是又固守数日。每次与敌作战时,张巡都气冲斗牛,嗔目出血,咬碎钢牙。城快陷落时,张巡西向而拜,说:“我现在坚守孤城,敌众我寡,不能阻止贼寇,但即使我死后做了鬼,也要与贼寇拼死到底。”
至德二年(757)十月,睢阳城被叛军攻陷。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均被敌兵生擒。叛军首领尹子奇见到张巡后说:“我听说你每次出战,目裂齿碎,因何而至于这样呢?”张巡回答:“我想要气吞敌寇,可惜力不从心。”尹子奇用大刀划开张巡的嘴唇,只见张巡的牙齿只剩下1/3。被俘将士誓不降贼,不久,张巡等人均被斩杀。张巡死后,唐肃宗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睢阳人建祠立庙,至今保存。
李嗣业
李嗣业(?~759),唐代将领。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天宝初年(742),李嗣业被征兵到安西(今陕西安西)。他善使大刀,勇健过人,每次杀敌时,都冲锋在前,所向披靡,后升为中郎将。
天宝七年(748),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征讨吐蕃,他选李嗣业与郎将田珍为左右手。当时吐蕃聚众十万于沙勒城(今甘肃敦煌一带),依山傍水,占尽天险之利。李嗣业引一队步兵,手持长刀,攀岩而上。他手擎一杆大旗率先登上。敌兵见唐军从天而降,登时军营大乱,李嗣业率兵左右冲杀,吐蕃军四散而逃,人马塞满山谷,落入水中溺死的达十分之八九。唐军大队人马长驱直入,抓获吐蕃首领勃律,于是边疆各部落纷纷归降唐王朝。李嗣业因功拜为右威卫将军。
天宝十年(751),高仙芝攻破石国,石国王的儿子联合其他部落聚集于大食(今阿拉伯国家),准备进攻唐军。高仙芝先行带兵攻打大食,几战之后,唐军大败。高仙芝还想再战,李嗣业极力劝他退兵白石岭。高仙芝点头同意。于是李嗣业手持一根大棒为开路先锋,引兵撤退。山间道路狭隘,兵马鱼贯而行。前面有一支敌兵堵道,大军很难前行。李嗣业见状,在前手舞大棒,拼死冲杀,所到之处,人马俱丧,道路开通,唐军得以安全转移。此后,李嗣业又被提升为骠骑左金吾大将军。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在凤翔召见李嗣业,命他与郭子仪等率兵抵抗叛军。至德二年(757)九月,李嗣业与广平王一同收复京城,与叛军大战于香积寺北面。唐军在距敌营数里处摆开长阵,以待敌军。敌兵大队人马冲杀过来,唐军阵营出现混乱。李嗣业脱下战袍,手持大刀,赤膊上阵,口中大呼,于阵前立杀数十名敌兵,唐军稳住了阵脚。前军将士手执长刀跟随李嗣业,如墙而进。从正午一直厮杀到黄昏,杀敌数万人。敌兵大败,唐军乘胜追击,收复大片失地。战后李嗣业被封为虢国公。
乾元二年(759),唐军合围相州(今河南安阳)。攻城数月不下,唐军将士斗志低落。李嗣业则每逢出战,一马当先、,披坚执锐,毫无惧色。在一次战斗中,李嗣业被冷箭射伤,回营养伤。一天,李嗣业正伏卧在帐中,这时伤口已快愈合,忽然听到外面金鼓齐鸣。他大叫一声,从床上一跃而起,欲出外杀敌,不料伤口崩裂,血流数升,倒地而亡。
唐肃宗听说后,痛惜万分,下诏表彰李嗣业的功绩。
李抱玉
李抱玉(?~777),唐代将领。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人。唐高祖时功臣安兴贵的后裔。本姓安,安禄山起兵反唐后,耻与安禄山同姓,皇帝赐姓李。李抱玉从小擅长骑射,沉毅而有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