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二年(1693),费扬古被任命为安北将军,驻兵于归化(今呼和浩特)。第二年,噶尔丹派使者求见费扬古,要人贡天朝。费扬古恐其有诈,乃发兵去声言护送人贡,见入贡的男男女女有一千五百人之多,于是就把他们留在了归化城。向康熙帝奏疏,说明了这些情况。在奏疏中,他指出了噶尔丹表面要修好,暗地里派这么多人人贡是想探窥中原的虚实。康熙帝命侍郎满丕传谕,命令噶尔丹的使者返回,不用人京。
康熙三十四年,清廷获悉噶尔丹“蠢动声息”,一面命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整兵予备,于要冲之地设防,相机进剿;一面命费扬古兼右卫将军,将西2000里防线防卫好,同时命其准备粮草,以备来年进剿之用。
二、深入不毛剿灭叛军
康熙三十四年秋,噶尔丹果然率兵三万,沿克鲁伦河而下,进距巴颜乌兰,打算大举内犯。
第二年春,康熙帝决意亲征。清军兵分三路:康熙帝亲率禁旅为中路,出独石口,渡沙漠,直趋克鲁伦河,进击噶尔丹叛军主力;费扬古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率陕西、甘肃、宁夏之军为西路,从宁夏渡沙漠,挺进土拉河,遏叛军之退路,萨布素指挥的黑龙江、吉林、盛京兵及科尔沁蒙古兵为东路,出索岳尔济山一线,遏叛军东窜之路。康熙帝定于四月于图拉会师。
噶尔丹听说皇上亲自督师来剿,遥望御营,见御营旌旗招展,军威大盛,大惊失色,丢弃了帐篷、器械等辎重逃走。康熙帝命马思喀为平北大将军,追剿噶尔丹。同时密令费扬古,绕道于噶尔丹背后,前后夹击。费扬古侦知噶尔丹到了特勒尔济,就命前锋统领硕岱等人率兵前往挑战,且战且退,将敌引至漠北的战场昭莫多(在肯特山之南)。
费扬古分兵三路,安排得当。前面的清军把敌人引入包围圈后,清军开始对叛军围攻。叛军为了争夺高地,多次发起冲锋,都被击退,士气大挫,阵势动乱。费扬古遥望噶尔丹的后阵不动,估计到这是噶部妇女和驼畜所在之处,就率领精锐之师袭击噶尔丹的辎重,叛军大乱。费扬古连夜追敌三十多里,到特勒尔济口,斩敌三千余人,俘虏数百人,缴获驼马、牛羊、帐篷、器械等物品无数。噶尔丹之妻在战斗中也被打死。噶尔丹仅引数骑逃去。这一仗,噶尔丹叛军的主力几乎被全歼。昭莫多之战,费扬古所率西路军获得大捷。
康熙帝下令班师还朝。命费扬古驻守科图,但不久又命他移师驻守喀尔喀郡王善巴的游牧地。在那里,又率军击败了噶尔丹的残部。
康熙三十六年(1697),在清军的进剿下,噶尔丹众叛亲离,走投无路,遂于五月在阿尔阿塔台服毒自杀。至此,噶尔丹叛乱全部平定。皇上命令费扬古班师。是年六月,康熙帝命费扬古驻察罕诺尔,但因其有病,乃命昭武将军马思喀代领其军。费扬古还京师,仍任侍卫内大臣,晋一等公,康熙帝下诏褒奖了他“是个得力的将才”。
康熙四十年(1701),费扬古去世。
鳌拜
鳌拜(?~1669),清前期将领。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出身将门,祖父索尔果为苏完部酋长,后率所部五百余户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父卫齐,清太宗皇太极时,任盛京八门提督。兄卓布泰,顺治帝时任镶黄旗固山额真,曾授征南将军。弟巴哈,顺治帝时为领侍卫内大臣。鳌拜一门显赫。他自青年时即驰骋疆场,在清朝开国过程中屡立大功,成为一代骁将。后为四辅政大臣之一。但他擅权自专,招致死罪。
一、战功显赫权臣排挤
鳌拜从小就受到骑射训练,长大后技艺高强,弓马娴熟,为人孔武有力,初任护军校尉,因功授甲喇章京世职,参领等职。崇德元年(1636)十二月,鳌拜任职护卫,随侍皇太极左右。皇太极命贝子硕托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攻取明军占有的皮岛。硕托军久攻不下。二月,皇太极命武英郡王阿济格率军往代硕托,鳌拜从征。由于鳌拜率部队占据了滩头阵地,所以其余清军蜂拥而上,一举攻克皮岛。太宗皇太极以此岛可比大城,令从优议叙。鳌拜论首功,赐重赏,由牛录章京超擢为三等梅勒章京,赐予巴图鲁称号,不久升任镶黄旗护军统领,位列大臣。
明清松锦之战,是关系到双方生死存亡的决战,崇德六年(1641)六月,鳌拜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围困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来援,立营松山西北,攻击清营,明锦州守将祖大寿亦遣兵出,夹击清军。鳌拜统领镶黄旗护军,往来接战,五战皆捷,因功由三等梅勒章京擢为一等梅勒章京。八月,皇太极倾全国之师,亲率援锦,夺明军笔架山军粮,断其归路。二十一日晚,洪承畴指挥明军分路突围。鳌拜奉命率清军左翼,截击突围明军,明总兵吴三桂、王朴、唐通等率马步兵沿海边突围,鳌拜率军追击,明军溃败,弥山遍野,被驱入海。经此一战,明军损失大半,败局已定。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暴逝。满洲贵族内部因皇位继承问题,出现了尖锐矛盾。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是皇位的主要争夺者。诸王兄弟或支持多尔衮,或拥立豪格。鳌拜和黄旗将领坚决拥立豪格,白旗诸王则力主立多尔衮,双方僵持不下,鳌拜等甚至按剑胁逼多尔衮拥立皇子。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提出拥立皇太极六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这一折中方案为双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1644)。
多尔衮摄政后,数月之间集大权于一身,威权自专,打击政敌豪格及其支持者,分化黄旗大臣,附己者加官晋爵,重赏重用,不附己者则遭到冷遇或压制。鳌拜不附多尔衮,因而屡遭摧抑。
从顺治元年到顺治三年,鳌拜南征北战,在消灭李白成的农民军和击破张献忠的大西军战斗中,都立有首功,然而非但未受赏,反而论死。革职为民,得旨免革职。鳌拜大功凯旋,但摧抑接踵而至,他不得不谨慎从事。
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尔衮暴死,顺治帝亲政。翌年正月,鳌拜与其弟巴哈并为议政大臣,复晋一等侯。在审讯党附多尔衮的巩阿岱、锡翰等人时,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为福临所闻知,鳌拜忠于幼主深得福临欢心,视为心膂。四月,“以鳌拜总管侍卫”,授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管銮仪卫,与索尼并为内大臣,鳌拜成为福临所倚重的黄旗元老重臣。
鳌拜既是议政大臣,又是领侍卫大臣,于是参议大政,随侍帝侧,位列公爵,权势日增,处于清统治阶层的核心。顺治十四年(1657)冬,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染病,福临晨夕省问侍候,鳌拜也昼夜辛劳。博尔济吉特氏病愈之后,福临加鳌拜少傅太子太保衔,因其弓马娴熟,命教习武进士,技艺精进优异者,或留充侍卫,或由兵部选授副将、参将等官职。
二、受命辅政专擅朝政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福临去世,遗诏以八岁的第三子玄烨嗣位,由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居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年老多病。苏克萨哈与鳌拜本系姻亲,但二人谋事多不合;且因苏克萨哈隶属多尔衮所领正白旗,索尼与他也不合。遏必隆庸懦,遇事无主见。所以鳌拜虽居四辅政之末,却因以上种种原因得以擅权,当时鳌拜与内大臣费扬古有隙,其子侍卫倭赫故而不礼敬鳌拜,鳌拜想法治罪他们。康熙三年(1664)四月,倭赫在景山、瀛台擅骑御马,又用御弓射鹿,鳌拜论罪将倭赫斩首,并罪及其父费扬古,定费扬古“怨望”罪名,将其子尼侃、萨哈连处绞,籍没其家产给予鳌拜弟都统穆里玛。从此鳌拜专权妄为,网罗羽翼,朋比结党,忤己者动辄置之死地。
顺治定圈地时,八旗土地各按左右翼次序分给。多尔衮专权时欲移驻永平,故将原属镶黄旗地给予正白旗,而给镶黄旗地于右翼之末,即保定、涿州等处,虽然因地有肥沃与贫瘠之分,但两旗之人二十余年来各安生业,并不计较。康熙五年(1666)正月,鳌拜因与辅政大臣正白旗人苏克萨哈矛盾日深,以原镶黄旗地为正白旗所占,故立意更换。索尼因恶苏克萨哈而支持鳌拜;无主见的遏必隆随声附合。鳌拜遂命户部及直隶总督、巡抚主持其更换事宜。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会同直隶巡抚王登联,实地勘测,旗人与民人皆不愿换。王登联、朱昌祚相继上疏,二人交章请示圈换两旗土地一事应予停止。户部尚书苏纳海亦“候明旨进止”,对圈地事不行办理。鳌拜知此大怒,认为三人阻挠圈换,是有意违抗其命令。为此兴起大狱,杀三大臣以立威。康熙感到为这样一件事情杀三大臣太过分,因此就亲自召集四辅政大臣询问,但鳌拜在康熙帝面前,欺负他年少,大声咆哮,甚至攘臂挽袖地威吓,坚持将三人必置重典。但康熙坚持原则,始终未允所奏。谁知鳌拜胆大包天,竟敢矫旨将三大臣处绞,又追论已死之苏克萨哈族人额附英武尔代罪,以泄其忿。
康熙六年正月,康熙帝玄烨14岁,按祖制亲政。苏克萨哈上疏请解辅臣任,愿往守顺治陵寝,苏克萨哈的提议如被批准,鳌拜也要交出辅政之权,因此他怨怒苏克萨哈,指使党羽议决将苏克萨哈应凌迟处死,族诛。康熙坚决不同意。鳌拜竟然气势汹汹,与康熙攘臂强争累日,最后竟强逼康熙同意,将苏克萨哈处绞,诛其族。
鳌拜欺凌年轻的皇帝,嚣张跋扈,康熙深感其“欺朕专权,恣意妄为”,决意清除鳌拜集团。然而鳌拜党羽遍布内外,若明降谕旨,外廷拿问,“恐不免激生事端”,不仅不能除掉他反有可能受其害,所以康熙不露声色,只在底下加紧谋划。
康熙六年(1667),命鳌拜于二等公外加赐一等公,以其子那摩佛袭二等公爵。康熙七年,加太师,其子那摩佛加太子少师。鳌拜对康熙也不放心,一日,他托病,要康熙亲往问候。康熙临其府第,至寝榻前,御前侍卫和公托见鳌拜脸色有变,乃急趋榻前,揭开卧席,见藏有利刃。康熙年少老成,怕激起鳌拜狗急跳墙,故神色不变地笑日:“刀不离身乃满洲故俗,不足异也。”但立即回宫。康熙决意早日擒拿鳌拜,可是鳌拜孔武有力,技艺精湛,久经战阵,捉拿亦非易事。于是选身强力壮的小内监和一批王公亲贵子弟,每日练习布库作为游戏娱乐。布库为满语,即相斗争力,徒手相搏,以脚力决胜败,也就是摔跤。鳌拜或入奏事,康熙与小内监相搏,并不回避,鳌拜以为少年皇帝贪玩成性,因此不以为意。同时康熙在底下与其舅舅索额图等一批近臣密谋善后等事宜,一切计议停当。一日,康熙请鳌拜人内后,康熙一声令下,十数小童一拥而上,将鳌拜摔倒在地,遂下令逮捕鳌拜。
康熙八年(1669)五月十六日,命议政王大臣勘问鳌拜罪行,大臣会议审实鳌拜罪状三十条,应将鳌拜革职,立斩。康熙不忍加诛,命革职,籍没拘禁,其子亦免死拘禁。同党内大臣班布尔善、尚书塞得本、阿思哈等多人处斩,鳌拜不久即死于幽所。
萨布素
萨布素(?~1701),清代着名的抗俄将领。满族,姓富察氏。镶黄旗人。生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西南)。父随哈纳。萨布素战斗在抗俄前线达50年之久,其功不可没。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抗击沙俄侵略、巩固边防、建设边疆的事业,既有反对外来侵略的武功,又有治理地方的政绩。他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一、机智英勇屡建战功
萨布素出生于清朝一个低级官员的家庭。他幼时聪敏伶俐,天真活泼,深为长辈喜爱。从八九岁开始,就练习弯弓射箭。十二三岁开始,就能帮助父亲牧放马群了。十八九岁时,已经是臂膀有力,骑射娴熟,既机智灵敏,又老成持重,还粗通文墨。此时,萨布素入伍当兵,引起新任班章京沙尔虎达的注意。不久,被提拔为笔帖式,主管文墨,留在沙尔虎达左右。在与沙俄的战斗中,萨布素多次显出他的英勇机智。他首次参加松花江战斗,就和瓦礼佑两人轻骑追击一股落荒而逃的敌人。在追击中,他俩到了一个虎尔哈人的村落,团结了当地的居民,消灭了这股窜逃的沙俄强盗。又一次,萨布素等追击一股俄兵,眼看敌人驾船逃窜,他毫不犹豫,打马入水泅去。俄兵向他射击,他便潜在马肚下,敌人以为他受伤淹死了。没料到,此时萨布素已潜到他们的船底,用刀把船底捅开了一个大洞。船沉敌被淹死,而萨布素拽着马尾泅回岸来。萨布素机智英勇,深受沙尔虎达等的器重,不久,被提升为骁骑校。从此,他开始领兵作战。
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沙尔虎达将军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巴海被任命为宁古塔昂班章京(康熙元年改称宁古塔将军)。萨布素继续在巴海麾下任职,又多次击败沙俄残匪,缴获甚多。萨布素因有功,被提升为防御。
从顺治十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53~1683)这30年中,萨布素一直在宁古塔将军属下任职。他不仅在抗击沙俄侵略者的战斗中屡立战功,而且在巩固边疆上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此期间,萨布素历任笔帖式、骁骑校、防御、佐领、协领、副都统等职。
康熙二十二年夏,遵照清廷的命令,乌喇和宁古塔官兵1500人,各分水陆两路行进,顺流而下,于三姓地方会合。萨布素即率领这支清军向黑龙江挺进。船舰从松花江驶入黑龙江,溯流而上。七月十三日,清军进抵特尔德尼城附近,忽然发现一股俄军乘船多艘,顺流而来。俄军见清军势盛,一片惊慌,妄图靠岸逃奔。萨布素立刻命令清军迅速包抄过去,把俄军围困。然后,他决定暂缓攻击。他派了两名军官去俄军船上,找到俄军头目,当面指出利害,要他们缴械投降。俄军首领梅利克尼见大势已去,只得乖乖投降。清军首战告捷,鼓舞了土气。
十月二十六日,清廷正式设黑龙江将军,任命萨布素为首任将军。黑龙江将军的建置,对于抗击沙俄侵略者、加强边防、开发边疆,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它和盛京将军、宁古塔将军(后改称吉林将军),奠定了后来东北三省建制的基础。
二、镇守远疆攻俄老巢
萨布素作为首任黑龙江将军,在建立基地上,萨布素主要着手于筑城屯田、运输粮秣和迁徙家口等事项。他先在瑷珲(今黑龙江爱珲)筑城,后又在黑龙江右岸托尔加城旧址建新瑷珲城。新瑷珲城成为边疆重镇。其次又率大军围攻下俄军盘踞的老巢雅克萨,歼灭俄军主力,同时拔掉了俄军在黑龙江中、下游的据点,彻底扫荡了沙俄侵略军。
康熙二十五年六月,萨布素等率领清军从瑷珲出发,向雅克萨进军。七月二十三日,清军列阵,开始攻城。郎坦等率兵在城北安设炮位,向城内轰击;副都统班达尔沙和雅钦等率军由城南冲击。托尔布津力图阻止清军逼近,派拜顿领兵出城迎战。班达尔沙指挥清军先以炮铳击之,毙伤俄军多人,又乘俄军惊魂未定之时,亲率清军挥刀杀人敌群,一阵砍杀,俄军势不能敌,大败回城。
经过几天来的战斗,俄军被击毙一百一十余人,士气大挫,再也不敢出来应战了。但他们依恃坚固的城堡和强大的火力,始终负隅顽抗。萨布素进逼雅克萨城下,掘长堑,立土垒,围困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