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李开复一样思考人生
34411500000028

第28章 追随我心的选择

一个二十到六十岁的人,都应该追随自己的心,听从自己心中的声音,告诉自己说这是我想做的事情,而且一个二十岁到六十岁的人,或者七十岁的人,都应该继续学习……我觉得任何的一个在任何职场,任何公司工作的人,他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在学习,没有在成长了,这就是换一个工作的一个原因。

——李开复

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不管是工作顺利还是不顺利,都会遇到类似于跳槽选择的困惑问题。有的人,一跳再跳,越跳越高;有的人,一跳就完,从此玩完;而有的人,则是在不断的跳中找到自己最佳的职业和事业,并实现自己最大化的职业和事业理想。

打算跳槽的时候,李开复认为,你一定要先静下心来冷静而理性地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跳槽”?

是迫不得已,还是另有高求?是主动求变,还是被动走人?如果是迫不得已,首先反问一下,是不是真的迫不得已?有没有争取或改变或调整的余地?如果是另有高求,是否真的是“高求”?“高求”的背后是否隐含着巨大的风险成本?如果是主动求变,是横向的变还是纵向的变?是变好的可能性大还是变差的可能性大?如果是被动走人,是不是真的只有“走人”这一个办法来解决?走了之后的“下家”有没有找到?等等。

所有围绕“为什么要跳槽”的问题,如果自己已从正反、直接间接都回答得清清楚楚的话,那么,你就知道了自己跳槽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了。这样,跳起来也就会有的放矢,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看一步废一步。

(2)“我该不该跳槽”?

“为什么要跳槽”只是解决了跳槽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但是并没有回答“什么时机跳”,也就是说,“我该不该跳”是在“跳”的前提下如何寻求最合适的“跳”的时机和机会。一旦时机不合适或机会不好,“不管怎么跳”都会隐藏着巨大的职业风险和职业成本,这种隐藏的成本和风险会很快在自己跳后的职场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说,跳槽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和机会。

当年,在权衡了以上几个问题之后,李开复认为,苹果公司已经每况愈下,在认为苹果只有10%的几率可以独立生存下去时,李开复最终无奈地离开。

1996年7月,李开复离开当时风雨飘摇的苹果公司,来到SGI(硅图像)电脑公司担任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同时兼任SGI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李开复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到了1995、1996年,公司一年又一年地裁员,而且又来了一个首席执行官,他非常不得人心,我就觉得苹果这个公司可能待不下去了,但是当时我还没有在积极地找的时候,SGI就找到了我……SGI当时的电脑,打造了比如说侏罗纪公园,还有玩具总动员,还有魔鬼终结者,这所有电影里面的这些动画也好,特殊效果也好,都是SGI的软件硬件所做出来的,所以非常地让人向往,觉得是一个像魔术的公司一般。他说开复你自己来选吧,你要做什么,我们帮你量身打造一个部门让你来管。我觉得一个公司能够想要得到一个人才,愿意付出这么多……我觉得这是我不可以说不的一个机会。”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李开复看走了眼,因为李开复在这样的一个公司只待了两年,而且它的全盛时期很快就过去了。

李开复说:“当时我应该更仔细地去审视,SGI也是同样,因为微软和英特尔做出来的机器也可以更低的价钱做出百分之七八十它的功能,我没有想到这一点会造成它走下坡,我太相信了这些工程师会再创一个奇迹。当然这些工程师没有创奇迹,我也要负责任,然后新进来的CEO就把不赚钱的部门砍掉,然后我的部门就是这样被砍掉的。”

1998年,李开复一边做着离开SGI公司的交接工作,一边继续在美国寻找工作。不久,经朋友介绍,他进入了当时世界知名软件公司——微软公司,并受命在中国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

李开复说,我这样做,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我的内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循着这个目标,我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角色,但是不管怎么变,不管最终我去到哪儿,我内心的选择是不会错的。

“专家视点”

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你自己。不妨闭上眼睛,把浮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理想记录下来,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诚的。再者,你也可以想象一下,15年后,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跳槽,有原则,也有策略,更有方法。至于成功与否,全在于你自己是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