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中西医皮肤美容技术
34510500000012

第12章 耳针美容技术

耳针美容技术是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上的穴位,达到美化容颜,防治损容性疾病的目的的一种疗法。

耳针除了与体针一样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优点:①耳廓暴露在外,不受地点、时间限制。②体积小,耳穴分布的规律,较集中,易掌握。③耳穴较敏感,不需复杂手法。④耳穴除毫针外,还可用更简便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⑤副作用少。

一、耳廓表面解剖名称

耳廓分为凹面的耳前和凸面的耳背。为了便于掌握耳穴的定位,必须熟悉耳廓的表面解剖名称。

(一)耳部的正面解剖

耳垂部:耳廓下部无软骨的部分为耳垂。耳垂与面部之间的凹沟为耳垂前沟。

耳轮部:耳廓卷曲的游离部分为耳轮。耳轮深入耳甲部分为耳轮脚。耳轮脚棘位于耳轮脚和耳轮之间的软骨部分。耳轮角切迹位于耳轮棘前方的凹陷处。耳轮结节位于耳轮后上方的膨大部分。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为耳轮尾。轮垂切迹位于耳轮与耳垂后缘之间的凹陷处。耳轮与面部之间的浅沟为耳轮前沟。

对耳轮部: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丫”字形的隆起部,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与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为对耳轮体。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为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为对耳轮下脚。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为轮屏切迹。

三角窝部:三角窝位于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陷。

耳甲部:耳甲是部分耳轮和对耳屏、对耳轮、耳屏及外耳门之间的凹陷,由耳艇、耳甲腔两部分组成。耳甲艇为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耳甲腔为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外耳门为耳甲腔前方的孔窍。

耳屏部:外耳门前方呈瓣状的软骨隆起为耳屏。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为屏上切迹。耳屏游离缘上面的隆起部为上屏尖,而下面的隆起部为下屏尖。耳屏与面部之间的浅沟为耳屏前沟。

对耳屏部:对耳屏位于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软骨隆起。对耳屏游离缘的隆起部为对屏尖。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为屏间切迹。

(二)耳部的背面解剖

耳轮背部的平坦部分为耳轮背面,耳轮尾背部的平坦部分为耳轮尾背面,耳垂背部的平坦部分为耳垂背面。耳舟在耳背呈现的隆起为耳舟隆起,三角窝在耳背呈现的隆起为三角窝隆起,耳甲艇在耳背呈现的隆起为耳甲艇隆起,耳甲腔在耳背呈现的隆起为耳甲腔隆起。对耳轮上脚在耳背呈现的隆起为对耳轮上脚沟,对耳轮下脚在耳背呈现的隆起为对耳轮下脚沟。对耳轮体在耳背呈现的凹沟为对耳轮沟,耳轮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为耳轮脚沟,对耳屏在耳背呈现的凹沟为对耳屏沟。

二、耳穴的分布规律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一些特定区域。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电特异性改变和变形、变色等反应。参考这些现象来诊断疾病,并通过刺激这些部位可防治疾病。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形如胚胎的耳穴分布图看到: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居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

三、常用美容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为了确切地掌握耳穴的定位,将耳廓设定标定点和标定线。

A点:在耳轮内缘上,耳轮脚切迹至对耳轮下脚间中上1/3交界处为A点。

D点:在耳甲内,由耳轮脚消失处向后作一水平线与对耳轮耳甲缘相交,交点为D点。

B点:耳轮脚消失处至D点连线的中后1/3交界处为B点。

C点:外耳门后缘上1/4与下3/4交界处为C点。

AB线:从A点向B点作一条与耳甲艇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

BC线:从B点向C点作一条与耳轮脚下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

耳廓上的穴位有91个,现将常用的美容穴位的定位和主治分述如下。

耳中

定位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

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

风溪

定位: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2区的交界处。

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

神门

定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即三角窝5区。

主治:失眠,多梦,痛证,戒断综合征。

定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即对耳屏1区。

主治:额部色素沉着,痤疮,失眠,多梦。

对屏尖

定位:在耳屏游离缘尖端,即对耳屏1、2、4区交点处。

主治:哮喘,皮肤瘙痒。

皮质下

定位: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

主治:痛证,假性近视。

定位: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即耳甲1区。

主治:面瘫,口腔炎,戒断综合征。

定位: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

主治:肥胖,消瘦,消化不良,面色无华,失眠。

小肠

定位:在耳轮角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6区。

主治:消化不良,肥胖,消瘦。

大肠

定位: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

主治:便秘,痤疮。

定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

主治:脱发,少白头,头发稀少,浮肿,面部色素沉着。

定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

主治:面部色素沉着,近视,斜视,爪甲无华,爪甲软。

定位:在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13区。

主治:颜面浮肿,面色无华,眼睑浮肿,肥胖,皱纹,肌肉松弛。

定位:在心、气管区周围,即耳甲14区。

主治:皮肤干燥,皮毛憔悴枯槁,声音嘶哑,痤疮,酒渣鼻,颜面色素沉着,皮肤瘙痒,荨麻疹,扁平疣,便秘。

定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

主治:面色晦暗,面色苍白,面部黑变病,失眠,口舌生疮。

三焦

定位: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之间,即耳甲17区。

主治:便秘,腹胀,水肿。

内分泌

定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

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

面颊

定位:在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即耳垂5、6区交界处。

主治: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

耳背心

定位:在耳背上部,即耳背1区。

主治:面部晦暗,面部黑变病,失眠,多梦。

耳背肺

定位: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

主治:咳喘,皮肤瘙痒。

耳背脾

定位:在耳背中央部,即耳背3区。

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瘦,肥胖,水肿。

耳背肝

定位:在耳背中外部,即耳背4区。

主治:面部色素沉着,近视。

耳背肾

定位:在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

主治:脱发,少白头,面部色素沉着。

耳背沟

定位:在对耳轮构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

主治:高血压,皮肤瘙痒。

四、耳针美容的选穴

耳针美容的选穴,可以根据病变的部位,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等进行。如面部黄褐斑,按部位可选面颊,因肝主疏泄,气血郁滞可选肝,黄褐斑与内分泌有关,故可选内分泌。面颊、肝、内分泌三穴组成面部黄褐斑的耳穴处方。

耳穴的选择必须精炼,一般每次以2~4穴为宜。一侧病取同侧穴,两侧病或内脏并取双侧穴;也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或两侧交替使用。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歇2~3天。

五、耳针美容的操作方法

(一)耳穴探查

在应用耳针治病时,除可按照耳穴分布图在耳廓上寻找穴位外,还应结合探查法来确定耳穴刺激点的位置,以提高疗效,常用的探查法有:

1.肉眼观察法

直接通过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对耳廓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分区观察,仔细查找与疾病有关的变色、变形、丘疹、充血、脱屑等阳性反应。

变色:耳穴部位的颜色不同于周围耳廓皮肤的颜色,常见的变色有点状、片状或环状红晕、暗红、暗灰、苍白、褐色、中央白色边缘红晕等,这一阳性反应在各种疾病中约占45%。

变形:常见的变形有点状凹陷、条索状或结节隆起等。这一阳性反应在各种疾病中约占20%。

丘疹:在耳穴部位点状隆起,有水疱样、色红或白。这一阳性反应在各类疾病中约占15%。

充血:耳穴部位的血管过于充盈或扩张,这一阳性反应在各类疾病中约占10%。

脱屑:呈白色片状糠秕样皮屑,不易擦去,这一阳性反应在各种疾病中约占10%。

2.压痛点探查法

用弹簧探棒等在与疾病有关的部位由周围向中心,以均匀的压力仔细探查,或自下而上,自外而内对整个耳廓进行普查。在探压时取得病人密切配合的情况下,探找出压痛最敏感的部位作为耳穴刺激点。

3.电测定法

采用一定的仪器,测定耳穴电阻以及电位的变化,以电阻值降低,导电量增加,形成良导点作为耳穴刺激点。

(二)针刺

消毒:耳穴皮肤消毒应先以2.5%的碘酊消毒,再用75%的酒精消毒。

进针:医者左手拇、食指固定耳廓,中指托着针刺部位的耳背,右手拇、食二指持针,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入的慢刺法进针皆可,一般刺入2~3分即可达软骨,其深度以毫针能稳定而不摇晃为准,但不可刺透耳廓背面皮肤。

手法:针刺手法以小幅度捻转为主,刺激强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耐痛度而灵活掌握。若局部感应强烈可不行针。

留针:留针时间一般是20~30分钟,慢性病、疼痛性疾病可适当延长,小儿、老人不宜多留。

出针:左手托住耳背,右手起针,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必要时再用2.5%碘酊棉球涂擦1次。

(三)埋针

先以2.5%碘酊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后,左手固定耳廓,绷紧埋针处皮肤,右手用镊子夹住消毒的锨针针柄,轻轻刺入所选的皮内,一般刺入针体的2/3,再用胶布固定。通常仅埋患侧单耳,必要时可埋双耳。每日自行按压3次,留针3~5天。

(四)压籽

使用前,将王不留籽用沸水烫洗后晒干,贮瓶中备用。压籽时,将王不留籽贴附在小方块胶布中央,然后贴附于耳穴上,每天患者可自行按压数次,留针3~5天。

(五)刺血

先按摩耳廓使其充血,严格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法快速刺入、退出,并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少许出血。最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隔日1次,急性病可1日2次。

六、耳针美容的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因耳廓暴露在外,表面凹凸不平,结构特殊,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针刺后针孔发红、肿胀应及时涂2.5%碘酊,或涂擦消炎抗菌类软膏,严重者加服抗生素,防止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

耳廓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针治疗。

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治疗;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于子宫、盆腔、内分泌、肾等耳穴。

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病者,治疗前应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要轻柔,刺激量不宜过大,以防意外。

耳针治疗时亦应注意防止发生晕针,万一发生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