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中西医皮肤美容技术
34510500000005

第5章 物理美容技术

所谓物理美容技术是指以物理方法为主要手段达到美容目的的一门医疗技术。物理美容技术虽然源于治疗医学的物理疗法,其最终依附的还是物理学。物理学是一门领域广阔的学科,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内涵日益丰富,而几乎每一项新的突破都很快在医学领域得到运用。因此,从物理疗法衍生出来的物理美容领域也必将日益广阔。最早进入临床的物理疗法仅限于电疗、蜡疗、泥疗、水疗等,而如今已发展到应用超声波、冷冻、激光、光子、温热、香薰、放射性核素等方法来达到美容的目的。随着美容医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医学美容的迫切要求,一些未列入或尚未被发现的物理手段必将进入美容界。

一、激光美容技术

激光又称莱塞。1917年,Albert Einsten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激光产生的原理。第一台激光器由美国的Theodore Maiman博士于1960年研制成功。1963年,皮肤科专家Leon Goldma最初在各种良性皮肤损害上,使用了这种原型的红宝石激光器。激光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以来发展十分迅速,20世纪80年代已形成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激光医学。同时,临床应用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Anderson和Parrish提出的光热选择性分解理论加深了对激光——组织相互作用的认识,从而导致了大量新型激光的出现。激光医学包括治疗、诊断、科研三方面。激光治疗又分为强激光治疗、弱激光治疗和光敏治疗三类。近年来,将激光治疗用于医学美容临床。

(一)原理

激光有以下特点:①光谱单纯,即发射出的光基本为单色,这是由光线通过的谐振腔中的固定媒介所确定的。处于某一个波段的激光能量可以选择性地被皮肤吸收,如黑色素、血红蛋白或文身墨汁。②方向性强,在传播中很少扩散,并将焦点聚得很小。③相干性强,光波在谐振中,可迭加而达到很高的强度。激光之所以能用来治疗疾病和美容,是因为生物组织在吸收一定波长和能量的激光后会产生光热效应、光化学效应、光压强效应、光电磁效应和光生物刺激效应。

1.强激光的美容原理

强激光的主要生物效应为光热效应,由于生物组织都含有水,当组织中的水分子吸收激光热能后,局部温度急剧升高达百度或更高,使组织变性、凝固性坏死、碳化、汽化而达到治疗目的。大多数传统激光均采用这种原理破坏病损,但是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都含有水,因而对激光的吸收并无区别,故传统强激光的热效应是非特异、无选择性的,尤其是连续波长及长脉冲激光与组织作用的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病变组织吸收的热能有充足的时间扩散至周围正常组织中,造成不必要的热损伤而形成瘢痕。因此,传统强激光用于美容已受到限制。现代新型激光通过Q开关技术及频率转换技术,既保留了强激光的光热效应,又选择病变组织吸收最强的波长,并大大缩短了激光与组织作用的时间,减少了激光热能对正常组织的热损伤,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组织结构的情况下,有目的地摧毁病变组织,这种原理称选择性光分解。目前这类新型激光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美容及整形,如Q开关红宝石激光、Q开关绿宝石激光、Q开关Nd/YAG激光及超脉冲CO2激光、染料激光,可选择性治疗血管性损害、色素性损害,去除纹身、多毛、皱纹、瘢痕等。

2.弱激光的美容原理

生物组织吸收适当的波长和剂量的弱激光后,会产生相应的生物刺激反应,这种反应可表现为机体调整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影响DNA复制,调节酶的功能,动员细胞代谢、营养、修复和免疫等来消除病理过程。因此,弱激光在临床上多用于理疗或作为激光针灸用于皮肤美容,如防治面部皮肤细小皱纹、斑秃、白癜风、酒渣鼻、增生性瘢痕、扁平疣等,但其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3.激光光敏疗法的美容原理

利用激光的光化学效应治疗或去除病变组织称为光敏治疗,有分子氧参与的光敏反应称为光动力学作用(PDT),用激光作为光动力学作用的光源则称为激光PDT。临床上常用的光敏剂为血卟啉衍生物(HPD)。HPD能够滞留于肿瘤组织内,当注射光敏剂(HPD)48小时后,用与HPD相对应的630nm波长激光照射肿瘤组织激活HPD,处于激发状态的HPD可将能量共振转移给其周围微环境中存在的分子氧,使之成为活性很强的单态氧。而单态氧可与组织和细胞中的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的酰氨基链、蛋白质的色氨酸、组氨酸、胱氨酸、蛋氨酸、核酸的鸟苷等发生氧化反应。这些物质都是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若被氧化破坏可发生不可逆损伤而导致细胞死亡。近年来研究表明,激光动力学作用主要破坏肿瘤组织的血管系统,使之缺血、缺氧、坏死,临床上激光PDT常用于各种肿瘤、银屑病及鲜红斑痣的治疗。

(二)美容激光的种类及适应症

1.二氧化碳激光

治疗区常规消毒,以1~2%利多卡因溶液局部浸润麻醉,或5%恩纳表面麻醉后,用激光束对准病灶逐个凝固或汽化。术后外涂抗生素软膏。由于该激光容易出现并发症,故目前已很少应用。

2.Q开关激光

术前准备同上。该类激光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操作时可根据不同疾病来调整光斑大小和能量密度,对准皮损进行照射,皮损变灰白即可。

3.铜蒸气激光

主要用来治疗血管性疾病。治疗时,先局部常规消毒,一般不需要麻醉,光纤输出端距皮面约1cm,在所需治疗区均匀扫描照射,照射时见皮肤即刻或数分钟后转灰白色或黑褐色,自觉轻度疼痛,疼痛可持续数小时至1日。局部可出现红肿,甚则有水疱,但3~5天水疱吸收、干燥,约2周后脱痂,一般在3~4个月后逐渐接近正常肤色。

(四)注意事项

激光美容技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故与外科手术一样,应严格掌握禁忌症,仔细询问病史,必要时应做全面体格检查及化验检查,对瘢痕体质、对光过敏、凝血机制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及全身或局部有感染的病人应避免治疗。另外,激光美容因其是以美容为最终目的,尤其对各种精神及心理异常者要慎重对待。

二、光子嫩肤技术

光子嫩肤技术是一种非介入的动力疗法,它是一种使用非相干的连续的强脉冲光子技术在低能量密度下进行的非剥脱方式的嫩肤治疗方法。

(一)原理

光子嫩肤系统可产生强脉冲光源,拥有宽频的特殊波长,配有标准治疗头(治疗光谱:560~1200nm,能量密度20~45J/cm2,治疗头光斑8mm×34mm),可选择脉冲次数、脉宽和脉冲延时。治疗时配备耦合剂可使强光均匀发散,配备内冷却系统——治疗头内置半导体热电制冷器,可使光导晶体最低温度为0℃,保护皮肤。其作用机制如下:

1.光热解原理

由于该仪器所产生的强脉冲光源具有宽谱的特殊波长,所以组织可选择性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使组织发生变化。在不破坏正常皮肤的前提下,使血液凝固,色素团和色素细胞破坏分解,从而达到治疗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斑的效果。

2.生物刺激

光损伤皮肤的活组织切片检查显示,包括非典型的角化细胞、炎性浸润、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胶原改变(排列紊乱、厚度变薄)的区域为典型的日光损伤。光子嫩肤以特定的宽谱强脉冲光作用于皮肤组织,产生光热作用和光化学作用,使深部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重新排列并恢复弹性。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织变化可见皮肤新胶原的形成,胶原组织增厚、排列整齐,表层角化变薄、表面光滑。强脉冲光是经过过滤和多光谱的,可发射的谱段范围为550~1200nm,其输出的波长中的较短波长用于治疗血管性和色素性病变,而较长的波长则可实现皮肤的“光子嫩肤”过程。

(二)适应症

依据外在、内在的皮肤老化和光损伤变化提出了一个新的简单的光子嫩肤分类标准。

1.一型光子嫩肤机

波长560nm,运用于日光损伤、红斑狼疮、色素沉着、雀斑;良性血管性病变和皮肤异色症,包括毛细血管扩张、酒渣鼻、红脸症及其他治疗产生的色素性并发症。

2.二型光子嫩肤机

波长640nm,治疗包括真皮和表皮组织结构的改变,涉及胶原组织的变化,如粗大的毛孔、皱纹、弹性组织变性及凹陷性瘢痕。

(三)操作方法

1.麻醉

由于治疗前冷却头的应用有辅助麻醉的作用,治疗时大多数病人不适感并不强烈,大多数都可承受,无需麻醉。但对于一些对疼痛敏感的人,可用表面麻醉剂喷涂后即可。

2.操作要点

一型和二型光子嫩肤机都采用“温和”的治疗参数,这些参数不产生紫癜、红肿和水疱,而只是出现轻微短暂的面部发红现象,一般于1~2小时即可消退。具体讲,就是先选择多脉冲、长脉宽和长延时,并将能量密度先设置低限,观察皮肤变化再逐渐向上调整。一般在面部均匀涂耦合剂,依次照射面部皮肤。一般从面部不显眼如耳前开始,1疗程为3~5次,每次20分钟,间隔3周。

(四)注意事项

1.禁忌症

下列患者不宜进行嫩肤治疗:孕妇,瘢痕体质者,光敏性皮肤的患者,怀疑可能有皮肤癌的患者,近期使用过敏性药物的患者,存有不现实期望者。

2.冷却头的应用

皮肤冷却后会减少黑色素吸收热能,避免表面皮肤损伤,形成瘢痕,同时皮肤冷却头的应用,有辅助麻醉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皮肤冷却后色素沉着明显减少。该激光器配备的半导体热电制冷器可使光导晶体最低达到0℃,可直接达到上述效果而不必借助其他设备。

3.光损伤的防护

房间必须封闭并有醒目光谱警示牌,内部挂深色窗帘。使用时,治疗室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配戴防护眼镜保护视网膜。当在眼睛附近使用时,应让病人戴上不透明的防护眼镜,最好的防护措施是在强脉冲发射前让病人闭上眼睛。所有人不得随便进入。

三、光子脱毛术

光子脱毛术是采用强脉冲光源的选择性光热解原理,在不损伤表皮的前提下进行脱毛的美容方法,具有快速、无痛、效果持久、对表皮无损伤等优点。

(一)原理

毛发毛囊中含有大量的黑色素细胞,光子脱毛术是选用对毛囊和色素细胞特别敏感而对正常表皮无损伤的光进行照射,光被毛发和毛囊中的黑色素吸收转化为热能,从而升高毛囊温度,当温度上升到足够高时,毛囊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已破坏的毛囊经过一段自然生理过程之后被去除,达到永久脱毛的目的。

身体各部分毛发的生长周期对脱毛效果有较大的影响。脱毛仪对生长期毛发脱毛效果较好,而对休止期毛发效果较差。所以,在脱毛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各部分毛发的生长周期制定疗程,以便达到最彻底的脱毛效果。

(二)适应症

强脉冲光技术对含有色素的任何类型的毛发都可以进行治疗。对于严重影响美观的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所致的毛发异常生长或多毛症等都有确切的疗效。脱毛部位主要集中在腋下、双上肢、双下肢及女性上唇部、男性腮部、颈部、胸部等。同时,出于穿比基尼装的考虑,比基尼线外脱毛的需求量也很大。

(三)操作方法

治疗时需要将治疗部位表皮的毛发剃去。给患者带上专用的护目镜来保护眼睛。在治疗部位涂一些冷凝胶,放置光子治疗头到治疗部位开始清除多余毛发。治疗后,以冷凝胶或冰袋继续冷敷治疗部位10~30分钟,再除去冷凝胶,毛发也随之去除。治疗区域内那些仍存有的少量毛发将在以后1~2周内自动脱落。

(四)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较少见。可能会出现治疗部位轻微发红或局部水肿现象,这种反应一般在数小时内消失。在极罕见状况下,可能出现水疱或结痂,但很快康复。治疗后,可出现皮肤颜色变深或变浅,通常在几周内即可恢复到正常。在每次治疗后最大限度地减少日光暴晒,会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四、电流美容技术

利用可控电流对人体组织产生一种电破坏的物理疗法称为电外科,用于美容临床则称为电流美容技术。

(一)原理

电流美容是应用不同的有效、可控的高频振荡电流,在接近或插入人体组织时产生电火花,烧灼人体病变组织;或这种高频电流通过人体组织时,人体组织吸收这种高频电流,局部组织的蛋白质凝固坏死,从而达到破坏人体病变组织、美化形象的目的。电流的振荡频率一般为1×106~3×106HZ,可为减幅或等幅振荡。减幅振荡具有较大的组织破坏和止血作用,等幅振荡具有较好的组织分离、切割作用,止血作用较差。电流美容主要是通过电火花治疗、电凝固治疗、碳化及汽化治疗来发挥的。

电解的原理是利用直流电在治疗区组织内引起化学变化,使与阴极相连的电解针周围的组织电解,产生氢氧化钠,破坏或去除病变组织。由于插入病损组织的阴极电解针尖而细小(用合金或白金制成),使用的电流量较小。因此,对邻近正常组织的损伤轻微,不易形成瘢痕。

(二)适应症

1.电解器和高频电型

用于脱毛、蜘蛛痣、淋巴管瘤、粟丘疹、毛细血管扩张及酒渣鼻等疾病的治疗。

2.电离子型

用于治疗腋臭、色素痣、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痣、鲜红斑痣、扁平疣、酒渣鼻、睑黄疣、脂溢性角化病、雀斑、神经纤维瘤等。此外,还大量用于去除文身、文眉等。

(三)操作方法

临床应用主要为两种类型即电解器型和高频电型。

1.电解器型(包括脱毛机)

电解治疗具有简便易行、无需复杂的设备、病人无明显痛苦等优点,并可根据治疗或美容的需要,准确控制组织破坏的范围和深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1)局部常规消毒。

(2)一般不需要麻醉,对疼痛敏感者,可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3)将阳极铅板(或铝板)用数层纱布包裹,轻水浸湿,固定在患者的一侧肢体,或让患者用手握住。

(4)操作人员将阴极板电解针刺入损害部位内,缓慢地调节电流控制旋钮,使电流逐渐上升到0.5~2mA,直至皮损表面变白,针孔内有气泡或粘稠白色的液体冒出。

(5)持续1分钟,再调节旋钮,减小电流并关闭电源,拔出电解针。

(6)如皮损较大,可在从病损的另一方向插入,按上述步骤反复进行,至病损完全破坏为止。

(7)利用脱毛时,电解针顺着毛干方向,由毛孔插入毛囊内,深度2~3mm,通电0.5~1mA,约10~30秒后,断电取出电解针,用镊子轻轻地拔出毛发。由于电解针插入毛囊内并非十分准确,所以,1次治疗不可能全部破坏毛囊或毛乳头。如需再次做电解治疗,宜间隔3~6个月进行。

(8)治疗表浅赘生物,电解针可从皮损的基底部从外向内斜形插入进行电解治疗,直至整个损害部位呈灰白色为止。

(9)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电解针自血管的一端插入1~2mm,通电1~2秒后,针孔有气泡冒出,整条血管变为灰白色即可结束治疗。处理血管痣、蜘蛛痣时,电解针从损害的顶端垂直插入,通电1~2秒,损害部位变白即可。

2.高频电治疗器型

这是最早的一种类型,市售产品称为高频电灼治疗器、高频电烙治疗器和高频电凝治疗器。

(1)高频电灼治疗器:只有一个活性电极,利用高压高频振荡、低强度电流,通过治疗极金属电极,距离皮肤一定距离,产生电火花,烧毁人体病变组织。

(2)高频电凝治疗器:有两个活性电极,利用高频、高压、大电流量的中短波减辐或等幅振荡电流,使人体组织温度升高,发生凝固坏死,去除病变组织。

(3)高频电烙治疗器:只有一个活性电极,利用高频、高压、小电流量的长波减辐或等幅振荡电流通过组织,产生大量热能,使组织凝固坏死,除去病变组织。

(4)腋臭治疗机:只有一个活性电极,利用高频电流破坏毛囊、汗腺、汗腺导管,阻断部分分泌功能,达到消除腋臭的目的。由于能凝固、碳化病变组织,故也可以治疗其他皮肤病如痣、疣等。这是继高频电器之后20世纪中期的产品,使用方便,疗效高,已替代了旧式高频电器。

(5)电离子治疗机:只有一个活性电极,电离子治疗机的针头接近或插入人体病灶内,利用针头与人体之间的极小间隙形成的极高的电场强度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高频等离子体火苗,瞬间可产生极大温度,使病变组织凝固、汽化、碳化,达到消除病变组织的目的。这是继腋臭治疗机经改进后,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产品,可用于治疗皮肤病、性病、妇科病及五官科疾病。

(四)注意事项

应用电解器时,应准确掌握进针的深度和电解的范围,电解针通电应从小量开始,再逐步加大,减轻患者的电击感。应用高频电时,注意金属电极与皮肤的距离。治疗结束时,局部外涂抗生素软膏,保护创面,预防感染。

五、离子喷雾美容技术

使用离子喷雾机将雾气均匀而柔和地喷射于面部,利用其对面部皮肤的保护性作用和杀菌消毒作用达到美容效果的美容方法称为离子喷雾美容技术。

(一)原理

临床上常用的是奥桑离子喷雾机。奥桑是英文ozone的音译,它的含义是臭氧。臭氧的化学分子式是O3.以其中的高压电弧或高频电场将空气中的氧气(O2)激活转化为O3.O3不稳定,分解产生氧气和负离子氧(O-),O-呈游离状态,活性极大,对微生物、核酸、蛋白具有破坏作用,能使细胞发生变形或死亡,具有使尘埃沉淀和杀菌消毒的作用。此外,游离态氧极易复合成O2,且具有穿透能力,进入皮肤血管,可增加血液含氧量。蒸汽是由容器内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加热汽化形成,其工作原理与热水壶相似。在喷口附近装有强紫外线光源(臭氧灯),工作时能辐射出强烈的紫外线,对即将喷出的水蒸汽进行消毒。普通蒸汽作为载体载着O-喷射到顾客面部而发挥清除皮肤表面杂质和油垢,改善肤质的作用。

离子喷雾美容具有下列作用:①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补充细胞水分。蒸汽是皮肤温度增高,局部血流加快,蒸汽中含有丰富的氧离子,并具较强的穿透力,可进入皮肤,增加血液中氧含量,供给表皮养分和水分,使皮肤色泽得到改善,使皮肤得到滋润,让人有清爽感。②离子喷雾美容能清除皮肤的老化角质细胞及污垢。蒸汽喷到面部后,表皮的细胞由于蒸汽的透入而膨胀软化,死细胞容易清除,并使毛孔扩张,便于清除皮肤老化的角质层、毛囊深层的污垢及沉淀物。③离子喷雾增加皮肤的通透性、利于皮肤排泄。蒸汽刺激神经末梢,使神经的敏感性提高,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便于清除分泌过剩的皮脂,使皮肤排泄通畅。④离子喷雾具有杀菌抗感染的作用。如临床用的奥桑喷雾,其中含有对臭氧离子的蒸汽可使微生物细胞内的核酸、原浆蛋白酶产生化学变化致使微生物死亡。可使依附于皮肤繁殖的微生物被杀死,使破损部位的感染得到控制,加快伤口愈合,缩短对瘢痕、痤疮的治疗进程。

(二)适应症

1.皮肤干燥、粗糙者。

2.皮肤不洁者。

3.痤疮及其他皮肤感染者。

4.瘢痕者。

(三)操作方法

1.将无离子水或蒸馏水注入烧杯,至红色标志线下,没有标志线的注入烧杯的4/5或2/3,使最低水位高于电热元件。

2.将电源接通,按下红色开关5~6分钟后,有普通雾状气体产生。按下绿色开关,便是含有臭氧离子的奥桑蒸汽。

3.确定皮肤性质及治疗目的后,采用合适的距离和时间。离子喷雾机产生的蒸汽喷射面积约40cm2,喷射距离60cm。

(四)注意事项

1.调整好喷口与面部距离,勿使雾气直射鼻孔,令人呼吸不畅或气闷。喷雾口不要先对准面部,应待喷雾正常后,再将喷口对准下颌或鼻梁中部。

2.对于敏感性皮肤、色斑皮肤、皮肤血管破损者不要使用奥桑臭氧离子蒸汽,以免引起过敏及色斑加重。

3.喷雾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皮肤脱水现象出现,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

4.每周两次清洗烧杯,并保证喷雾机灌注的液体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使用后应每天换水。

5.连续使用需加水时,注意先关闭开关再加水,如喷口有喷水现象,可能有杂质将喷口堵塞,蒸汽不能顺利排出,应更换杯内蒸馏水,并进行除垢清洗。

6.用毕时,及时关闭开关,切断电源。

7.喷雾机清洗方法有两种:①4份水和1份除垢剂混合浸泡1夜或加热10分钟。除垢剂不腐蚀电热管的镀铬层,是清洗喷雾机的最佳方法。②4份水和1份醋混合浸泡1夜,此法时间过长易使电热管镀铬层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仅影响美观,对电热管无损坏。

六、蒸面美容技术

使用蒸面器将蒸馏水沸腾变成雾气,均匀而柔和地喷射于面部的美容方法称为蒸面美容技术。

(一)原理

蒸面美容技术原理类似离子喷雾机,蒸面器中的电热器通电后发热,将容器内的蒸馏水加入植物精华素及生物活性元素,沸腾成雾气,喷射出来,温度25~35℃,性能优于奥桑喷雾机。

蒸面美容有四方面的作用:①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容颜疲劳。热蒸汽喷射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可轻微震动皮肤,按摩神经末梢。②增加皮肤的通透性,有利于毒素的排泄和药物吸收。蒸汽使毛孔开大,并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酸化表皮,达到溶脂、灭菌的作用。③收缩与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皮肤含水量,紧收皮肤组织,恢复皮肤的生机活力,软化皮肤。蒸汽使循环加快,血流量增加,皮肤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角质层软化。④便于清理黑头、痤疮、化妆品残留物,促进皮肤清洁及抗感染作用。蒸汽可渗透到毛孔中,软化毛孔中堆积的油垢。温热的蒸汽还可使吞噬细胞作用加强,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适应症

1.精神紧张、面容疲惫、身体倦怠者。

2.皮肤干燥、粗糙、晦暗者。

3.皮肤不洁者。

4.痤疮及各种面部皮肤感染者。

5.面部各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患者如雀斑、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

(三)操作方法

1.将蒸馏水(或加入香薰产品如高纯香精乳),按标准注入容器中。

2.接通电源,打开机器开关。

3.待蒸汽稳定而均匀地从机器中喷射出时(开机30秒即产生喷雾),将喷口对准面部,距离约40cm,蒸汽持续5分钟,加按摩膏可配合深层按摩15分钟,效果更好。

(四)注意事项

1.根据皮肤性质,决定蒸面器与面部的距离(可参考离子喷雾技术)。对于干性、有斑的皮肤,其距离可近些,但不得小于25cm,蒸面时间可长些;敏感性皮肤其距离可远些,时间稍短些。

2.在治疗时,应避开美容室内的空调、电扇及通风设备的干扰,确保蒸汽均匀喷射于面部。

3.切忌用自来水,必须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防止钙、镁或其他矿物质在电热器内沉积,降低其导热性。

4.每天清洗容器,每周用蒸馏水加白醋混合浸泡,防止杂质沉积,影响蒸发。

5.用后及时关闭电源,定期检修装置,预防事故发生。

七、蜡疗美容技术

利用皮肤柔美护理机(即巴拿芬蜡疗机)将含有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药蜡或蜂蜡熔化,用液态蜡产生的热能及所含的护肤物质作用于皮肤,这种对皮肤进行治疗和美容护理方法称为蜡疗美容技术。

(一)原理

医用石蜡无臭、无味,化学性质稳定,熔点52~54℃(精炼石蜡),导热性差,导热系数为0.0006.其溶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冷却时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每千克溶解的石蜡凝固成固体时,平均释放出163.29J热量。石蜡尚具备良好的可塑性、粘滞性和延展性,加入各种护肤营养剂的石蜡,很适合双手、肩头、颈部、前臂的柔美护理治疗,石蜡在冷却过程中体积可缩小10~20%,可逐渐加强对治疗部位的压力。

蜡疗能促进血液循环、抗感染、镇痛,改善肌肤的营养。石蜡的热容量和蓄热能大、导热性小,且不含水分,无对流现象,治疗时涂在皮肤上的第一层蜡与皮肤并不绝对接触,中间留有空气层,所以能使皮肤耐受较高温度(60~70℃)。此外,由于空气和汗液水分不能通过石蜡使热量向四周扩散,所以石蜡的保温能力较强,这些特性对机体产生较强的温热作用,通过温热的局部和远隔效应起到护肤美容的作用。另外,蜡疗可软化角质、舒展皱纹,增加肌肤弹性、柔韧性和保湿性,防止皮肤松弛,保持肌肤亮丽。石蜡的可塑性和粘滞性使石蜡能与皮肤紧密接触,且在冷却凝固过程中体积缩小,对治疗部位产生机械压迫作用,可加速水肿的吸收,还有助于热量向热层组织传递。而且,机械压迫作用还可以增加胶原纤维组织的可延伸性,软化瘢痕和粘连的结缔组织。石蜡中的化学营养成分能刺激上皮组织生长,有利于衰老皮肤的修复。

(二)适应症

1.皮肤老化、松弛,有皱纹、弹性差者。

2.皮肤干燥、粗糙、皲裂者。

3.皮肤营养差、甲沟周围起毛刺者。

4.毛孔粗大、肤质晦暗、光滑性差者。

5.双手、颈部、肩部等皮肤的保养美化。

(三)操作方法

1.准备好蜡疗的用品如蜡疗机、石蜡、保鲜膜、毛巾、棉垫、排笔毛刷等。

2.加温熔蜡。可根据需要采用蜡饼法、刷蜡法、浸蜡法和蜡布法进行治疗。

蜡饼法:将熔化的石蜡倒入特制的搪瓷盘、蜡液厚度约为2cm左右,待其自然冷却至表面温度45~50℃,外层凝固,内部仍呈半液态时,用小铁铲沿边缘将石蜡与瓷盘壁分开,然后将盘反过来扣在大于搪瓷盘的保鲜膜上,轻叩盘底蜡饼即可脱出。将蜡饼敷在暴露的患处,用毛巾包好,可用棉垫保温,治疗时间为30~40分钟。

刷蜡法:用排笔毛刷蘸少量55~60℃蜡液,迅速刷于患部,待蜡冷却凝成薄膜后再继续刷蜡液,直至蜡膜厚度0.5cm,再将蜡饼放在其上,进行固定与保温(同蜡饼法),治疗时间为30~60分钟。

浸蜡法(又叫蜡浴疗法):适用于手足部位。使容器中蜡液温度降至55℃左右,将双手或足浸入蜡液,再迅速提起。首次浸入时可能有轻微灼痛感,待蜡膜形成后再反复浸入,此时,因蜡膜形成,初感温热外,疼痛感消失,经10余次的浸入,直至蜡套厚达0.5cm,各次浸蜡的高度都应低于首次水平,以防烫伤无保护层的皮肤。手足部治疗时应将手(足)指分开,此后将手或足放入浴槽不再提起,待蜡液完全冷凝后,提起手足,治疗结束。每次可进行30~60分钟,此法保温时间较长。

蜡布法:将浸蜡的纱布冷却到皮肤能耐受的温度,放在治疗部位上,再用较小的浸有60~65℃高温石蜡的纱布垫放在第一层纱布垫上,用保鲜膜覆盖,再用棉垫保温,30~60分钟取下,每天或隔天1次,每疗程20~25次。

3.蜡疗结束后,清洁皮肤,涂护肤品。

(四)注意事项

1.面部蜡膜只能用1次。面部用过的可用于其它部位,若用水晶蜡膜,可反复使用。

2.用蜡饼时,嘱患者不要随意挤压,治疗前认真测量石蜡温度。

3.检查病人是否有感觉障碍,对于植皮术后、面部美容术后、感觉迟钝者还应适当降低石蜡温度。

4.治疗部位应清洁,皮肤无破损、无感染。

5.治疗中如出现不良反应或皮肤过敏者,应停止治疗。

6.石蜡中含有苯并芘等化学物质,在加温时会释放出有毒气体,故加温熔蜡石时,注意室内通风,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石蜡蒸汽大量扩散。

7.治疗结束后,对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八、冷冻美容技术

冷冻美容技术就是利用超低温选择性破坏影响美容的皮肤瑕疵和病损,使局部组织细胞损伤,达到美容目的的方法。冷冻美容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麻醉镇痛作用:冷冻可使神经末梢出现一次性的变性和麻醉,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因此,在应用冷冻技术治疗体表或浅部病症时,一般不需要麻醉。只是在溶解时可能会有短暂的疼痛,此后就不再疼痛。所以,冷冻后一般也不需要服用止痛药。如治疗深度病变,需配合手术时,则按手术需要选取麻醉方法。

杀菌作用:冷冻的温度一般在——40℃以下,在这种温度下,组织细胞可被破坏,一般细菌也不能生存,因此,在冷冻区内,实际上已处于无菌操作状态,可防止术后感染。所以在冷冻前,对冷冻区域可不做特殊的消毒处理。术后一般可免用抗生素。如配合手术或在易感染部位,可根据需要选用抗生素。

止血作用:冷冻可使血管收缩,也可使小血管凝结,所以冷冻治疗一般无出血现象。特别是对血管瘤的治疗,手术切除时,常出血较多,手术中必需输血或输液;而采用冷冻治疗时,则可达到无血手术。

反应轻、安全性高:冷冻治疗后组织反应很轻,有时仅有轻度水肿,对病人影响小,一般不影响功能,不会引起全身不适应或其他变化。一些有心、肾、肝疾病和老弱病人,不能承受手术者,应用冷冻治疗,常较安全。

冷冻后瘢痕畸形轻微:冷冻仅限于上皮层,上皮层再生良好,常无瘢痕形成。所以,冷冻治疗适用于面部和体表,对容貌和外观无不良影响,因而,对相当一部分影响美容的皮肤病采用冷冻法代替手术方法,可达到无痛、无出血、无感染、无瘢痕目的。对深层冷冻,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因冷冻有促进上皮再生的作用,所以,创面在生长了少量纤维组织后即被迅速生长的新生上皮覆盖。因此,仅形成平滑的萎缩性瘢痕,很少有挛缩畸形。

(一)原理

目前冷冻疗法中最常用的制冷原理有四种:即相变制冷、气体节流膨胀制冷(焦耳——汤姆逊效应制冷)、温差电制冷(Peltler效应)、脉冲管制冷。

1.相变制冷

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气体时,都要吸收热量,利用这种相变吸热的原理制冷称为相变制冷。将发生相变的物质称为制冷剂。

临床上常将制冷剂储存在绝热良好的杜瓦瓶中,也可储存在保温瓶中。目前医疗常用的制冷剂有液氮、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及过去曾用的氟里昂R12、氟里昂R22等。

液氮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无毒、似水样的液体,比重0.8g/cm3,对热、电传导不良,化学性质稳定,不自燃、不助燃、不爆炸,标准沸点——195.8℃,冰点——240℃,自然蒸发率为每天消耗1.5~10%。单位体积的液氮可立即产生约650倍左右的氮气,为制冷疗法中较为理想的制冷剂。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臭、不燃烧、呈弱酸性的气体,在一个大气压下亦可是固体,即二氧化碳雪,其升华点为——78.9℃。

一氧化二氮(笑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很早就使用它作为一种麻醉剂,在一个大气压下沸点为——88.4℃,主要利用其蒸发潜热。

氟里昂是一种含有氟的糖类,为过去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制冷剂。主要有两种(氟里昂R12、氟里昂R22),是一种无色、不燃烧、有一定毒性的物质。常压下汽化时,氟里昂R12为——29.8℃,氟里昂R22为——40℃。早年主要用于冰箱。

2.气体节流膨胀制冷

气体在不与周围介质进行热交换、不对外做功的情况下,通过小孔来降低压力的方法称为节流。气体在节流时,可以改变自己的温度,这种现象称为焦耳——汤姆逊效应。大多数气体如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氧气等,在室温条件下节流时,均可产生冷却反应。一般冷度不够深,最多达到——80℃左右。但冷效应随着节流前气体压力的升高而加大,所以,如配备高压封闭循环压缩机,可使温度达到——100℃。

3.温差电制冷

如把任何两种导体连接成电偶,构成闭合电路,当直流电流通过电偶时,将在电偶接头处发生这样的现象:一头发热,另一头变冷,这就是物理学中的帕尔贴效应(Peltler效应)。这种现象很微弱,是不能用来产生显著的制冷效应的,如用N型和P型两块半导体材料连接成电偶形成闭合电路,当直流电流通过电偶时,在接头处将发生十分显著的帕尔贴效应。

4.脉冲管制冷

脉冲管制冷是利用一股压力周期性变化的气流在一个低导热率的管中振荡来完成制冷过程。因而,脉冲管制冷机省去了常规制冷机中的冷腔部件,从根本上解决了冷腔振动、密封和难以加工等问题,具有运转可靠、冷头干扰少、寿命长等优势,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当生物体处于低温条件下,可发生下列生物学过程:

1.细胞内外冰晶的形成

当组织温度降至0℃以下,细胞间隙中开始形成大的冰晶,增加冷却速率,小的冰晶就会在细胞内外出现。如快速冷冻,则冰晶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形成。冰晶的位置和大小,取决于冷却速率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一旦冰晶形成于细胞内外,则迅速发展。由于细胞内外冰晶的机械压力导致细胞结构的瓦解和细胞的死亡。细胞内的冰晶较细胞外的冰晶更为有害,更容易导致细胞死亡。当细胞内冰晶形成后,染色体呈团块状,提示染色体有冰晶形成。

2.细胞的脱水

由于细胞间和细胞浆的蒸汽压力有差异,当蒸汽压差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水分就通过细胞膜向外溢出,这种水分的外析现象,导致细胞的脱水和细胞内电解质浓缩。由于水分的丧失,使细胞高分子物质发生急剧机械性接触,增加了聚合的机会,促使蛋白质发生沉淀。

3.细胞内电解质浓缩

许多学者认为,细胞死亡是由于高分子分离的电解质不平衡和细胞内溶质异常浓缩,不利于细胞生活所致。

4.温度休克

冰晶的形成、脱水和电解质的浓缩决非是促使细胞在0℃以下死亡的唯一原因。缓慢冷却而无结冰,对多数细胞是无害的,但骤降温度达0℃以上,正常水平以下,对多数细胞是致死的,这可能是突然变冷引起原浆性成分的凝结和从细胞内逸出水分。这种温度休克在生物系统内的作用尚不清楚,可能是构成细胞浆和核成分的醇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5.类脂质蛋白复合物的变性

类脂质蛋白复合物是构成原生膜的组成成分,在细胞核、线粒体的外面均包着一层类同细胞膜的薄膜。类脂质蛋白复合物之间是以弱键相连,这种微弱的联系,使它们的性质不稳定,极易受周围环境中微小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影响,发生变性。

6.血液瘀滞

实验证明,动脉和静脉在低温下,甚至在液氮温度(——195.8℃)下均保持完整,但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正好相反,对冷十分敏感,极易受损。冻结使血管收缩,融解后早期血管扩张,一度充血状,但随着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漏,水肿不断加重,红细胞在毛细血管及其他血管中堆积、瘀塞、血栓逐渐形成,毛细血管血流停滞。同时,小动脉、小静脉血管壁也发生一系列变化,表现为内膜肿胀,内皮细胞脱落,内弹力层断裂,中层肌细胞变性坏死。此外,血液的胶体化学性质也可发生变化,主要为β——球蛋白变性,使红细胞表面覆上一层变性的蛋白,互相粘集,并附着于血管壁;血小板外膜的半透明性也遭到破坏,液体外渗,钾离子丢失,血小板集聚,形成血小板栓子,即白色栓子。以上均可导致局部血循环发生严重障碍。

7.组织坏死

冷冻可引起组织坏死。但冻结融解后细胞的存活和死亡受冻结、融解的速度以及温度降低的程序、冷冻时间、反复冻融、组织和细胞对低温损伤的敏感性等因素影响。

(1)冷冻、融解的速度:一般认为细胞含有低分子质量和高分子质量的物质,与细胞外液相比,前者的冰晶生长率偏低,而且细胞内外可利用的体积小,因此,慢速降温时,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先形成冰晶,电解质浓度增高,渗透压梯度也增大,促使细胞内水分外流,水分逸出后,细胞内电解质浓度增高,这又降低细胞内也自发结冰温度,阻止细胞内冰晶形成。相反,在快速冷冻时,没有足够的时间使细胞内的水分外流,细胞内产生冰晶的几率增加,往往是细胞内外都形成冰晶。各种组织达到这种结果所要求的降温速率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细胞膜对水分的通透性。例如,酵母细胞的“慢速”和“快速”的临界冷冻速率分别是10℃/分和100℃/分,而红细胞分别是1000℃/分和5000℃/分。上述两种过程以由电子显微镜观察所证实。慢速降温时,细胞外先见到小的冰晶,逐渐增大,可增至10倍于细胞体积的大冰块,同时见到细胞因脱水和受冰块的挤压而收缩变形。快速降温时,细胞内外同时出现均匀散在的小冰晶,细胞保持原来的形状。两种结冰方式对细胞破坏作用不同,缓慢结冰时,细胞脱水和电解质浓缩是造成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快速冷冻时,细胞内外冰晶的机械作用是细胞死亡的原因。史密斯认为:各种细胞对冷冻损伤的敏感度不同,快速冷冻比慢速冷冻有较大的杀伤力,慢速融解比快速融解有较大的杀伤力,因此,快速冷冻和慢速融解的过程对组织的破坏作用最大。

(2)温度降低的程度:一般认为在——5℃到——50℃范围内最为有效,冷冻致死的效力随温度下降而增加。库坡尔(Cooper)认为冷冻到——20℃以下,再缓慢融解具有很大的致死力;凯(Cahan)认为,使组织快速冷冻到——40℃以下,除大血管外,一般组织都被破坏。

(3)冷冻的时间:1次冷冻时间,取决于冷冻温度和组织的性质。良性病变冷冻时间为数秒至3~5分钟,恶性病变为3~10分钟。在一定条件下,冷冻时间的加长和融解时间的延长,均可致组织损伤加深,冷冻坏死的范围加大。

(4)反复冻融:一般认为反复冻融比单次冻融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时,至少要反复冷冻——融解2~3次,因为在第1次冷冻后毛细血管已闭塞(有人认为最快在冻结——融解后3分钟内已发生),使第二次冷冻时的阻力减小,且组织的导热性增加,冷冻作用的范围亦增大。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使每一个细胞都暴露于同样的冷冻条件之中。当冷冻头插入组织形成冰球后,离冷冻头中心的距离不同,各点的温度也是不同的,冷冻速率也不一样,所以细胞死亡的百分比就不同。为弥补这一点,反复冻融是必要的。

(5)组织和细胞对低温损伤的敏感性:因为组织和细胞的种类及血流情况是有差异的,所以对低温损伤的敏感性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细胞成分少、间质多的组织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因为当细胞组织急速崩毁时,难以引起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组织结构的变化。

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对低温抵抗力要弱,因为在恶性肿瘤中有未分化的物质,且非上皮肉瘤比上皮性癌对低温抵抗力要强。各种组织细胞对低温敏感性的问题,包括各种复杂的因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

冷冻坏死的特征可归纳为:冷冻坏死于术后数小时,最迟在24小时即可肉眼见到。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在冷冻融解的过程中细胞的微细结构就有显著的变化。冷冻坏死区域的境界清楚,术后的治愈为生理性的,所以比较迅速。毛细血管闭塞,近似缺血性梗死。冷冻损害引起细胞膜的破坏,使细胞内外液体丢失而使瘤体缩小。冷冻坏死的组织本身比较局限,所以周围组织反应是很轻微的。

关于低温对血管的影响:能引起毛细血管闭塞,中等口径的血管几乎无损伤。但对大血管的管壁的损伤是存在的,并可形成动脉瘤。

(二)适应症

冷冻法在皮肤美容科应用广。

(三)操作方法

1.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治疗器的保管与消毒:治疗器内部的储液器为玻璃制的杜瓦容器,应防止强烈震动,以免发生破损。输送制冷剂的管道应避免过度弯曲以防折断。治疗器应放在固定位置,专人保管。一般人会错误地认为在——190℃的温度,细菌会被完全杀灭的,而实际上确有一部分细菌能存活。所以,在冷冻治疗前后对器械的消毒是必要的。主要是冷冻头和诱导筒部,因冷冻头是金属制作的,故可采用高压灭菌消毒;诱导筒部可采用氧化乙烷、乙醇或紫外线消毒。

术前麻醉:冷冻治疗时,急骤冷却至——20℃以下,是无疼痛感的。因为感觉神经在——10℃左右时,传导功能被阻断,但是术中病人常述有疼痛,这是因为患者多将冷感述为痛感。所以,在治疗前应将这一点作必要的说明。

疼痛的感觉本应该发生在冰块融解后,这种疼痛呈烧灼样胀痛,有时较明显,可给予止痛剂,疼痛会逐渐减轻,一般在2~3日可消失。

2.具体使用方法

一般分为接触法、喷雾法、倾注法和插入法四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损的种类、部位、形状和大小适当选择,一般性损害多采用接触法和喷雾法,而倾入法和插入法多用于肿瘤。

(1)接触法 接触法又分为棉签法和冷冻头法两种。

棉签法:用长把棉签蘸液氮后,贴敷在病损部位,稍用力压。对浅表的良性皮肤损害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又节省液氮。

冷冻头法:根据病损的形状和大小选择适当的冷冻头,将冷冻头装在冷冻治疗器的输液管端,轻压患部进行治疗。若为良性损害,选择小于病损1~2mm的冷冻头,以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若为恶性肿瘤,选择大于病损1~2mm的冷冻头,以使肿瘤组织完全冻结。

(2)喷雾法

不安装冷冻头,使液氮由贮液器内经毛细输管呈雾状直接喷射到病损表面。此法多用于损害表浅、形状不规则、表面高低不平的病损。因喷射的液氮在空气中易于汽化,汽化的雾状氮气附在病损表面,起着绝缘质的作用,有阻碍冷冻向组织渗透的效果,所以对浸润较深的病损效果不满意。此法仅适用于浅表损害的治疗,在使用时应对周围正常组织加以适当保护,以免造成损伤。

(3)倾注法 有棉垫法和冷冻头法两种。

棉垫法:用薄层棉垫按病损形状大小覆盖在病损上,将液氮喷射或缓慢地倾倒在病损部位的棉垫上,棉垫吸收了液氮,液氮又因重量的关系沉于棉垫的基底部,从而与病损直接进行热交换,达到治疗目的。

冷冻头法:将冷冻头按病损的形状和大小制成倒漏斗状,安装在治疗器的输液管端,将冷冻头的喇叭终端盖在病损上,使液氮直接与病损进行接触。

此法冷冻速度快,破坏性强,适用于皮肤恶性肿瘤及较大的良性损害。

(4)插入法 将冷冻头插入病损中心部,使其由内向外冻结,形成广泛的坏死。体积较大而柔软的肿瘤组织适用于此法。

3.治疗时间

每次治疗的冷冻时间,应根据病损的性质、部位、大小、薄厚及年龄等条件来决定,一般在5秒至2分钟之间,对皮损厚、硬者,冷冻时间宜长些;反之,皮损薄,位于面部、近关节及软骨部或婴幼儿,则冷冻时间宜短些。治疗肿瘤时,在肿瘤基底部插入热电偶时,温度达——20~——25℃后,继续维持治疗2分钟,使肿瘤组织全部被破坏。总之,冷冻时间的掌握应以病损完全冻结,并尽量减少周围正常损伤为准。

4.冻融次数

组织冻结后待其自然融解复温称为一次冻融,重复治疗1次即二次冻融。一般认为第1次冷冻后毛细血管已闭塞,微循环终止。当再次冷冻时,因温度阻力减少,组织导冷性增加,冷冻范围亦扩大,所以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临床上多采用二次冻融法或三次冻融法。

5.冷冻间隔时间

一部分病例经1次冷冻治疗后可治愈,但仍有一部病例上需两次以上的冷冻治疗,每次冷冻治疗间隔时间,一般需待上次冷冻治疗局部的疮面完全脱落后才进行下次的冷冻治疗,一般为2~6周。但根据病情,为了缩短治疗时间,可待上次治疗局部形成痂皮后,在痂皮外面敷约2mm厚的10%硼酸软膏或5%水杨酸软膏,经24小时左右,痂皮软化脱落,便可进行下次的冷冻治疗。

6.冷冻过程

冷冻开始后,局部组织立即稍微凹陷,呈白色冻结,同时局部有针刺样疼痛。随着温度的急剧下降,痛感消失。待冷冻结束,组织自然融解。复温后,因血管反射性扩张,局部呈现淡红色风团样反应,同时感到烧灼样胀痛,数分钟至数小时左右会消失,少数掌部、前胸部等敏感部位,疼痛可持续24小时左右。冷冻后局部组织水肿,在头面部及下肢者较明显,继起水疱或血疱。疱壁破裂后可有渗出液,在24小时内达高峰,约经5~7天,渗出液及坏死组织结成痂皮,2~6周痂皮脱落,上皮增生,愈后一般在皮肤上留有色素减退斑或色素沉着斑,不留瘢痕或少数留有轻微瘢痕。

(四)注意事项

1.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冷冻疗法中的损伤及并发症多不严重,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疼痛:冷冻治疗中及治疗后1~2天内可出现局部疼痛,多数患者均能忍受,个别可给予止痛剂。

(2)冻晕现象:当冷冻或复温时,个别患者产生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现象,大多由于精神紧张或空腹所致。当发生上述现象后,应立即停止治疗,让患者卧床休息或饮糖水即可恢复。

(3)水肿:此反应为冷冻治疗局部必然发生的现象,在24小时内达高峰,以后逐渐消退。为减轻此反应,在颜面、下肢进行治疗时,治疗时间及压力均应减少,也可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连服3天强的松(成人每日30mg),或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可使组织水肿反应明显减轻,又不影响冷冻治疗的效果。

(4)出血:比较少见。血管瘤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注意不要弄破冷冻后的水疱。特别注意勿将术后形成的痂皮强行撕脱,以防发生意外。

(5)感染:冷冻治疗后组织多呈干性坏死,可达到无感染,但冷冻后预防继发性感染仍是必要的。可于术后用6%硼酸水溶液局部持续湿敷24~36小时后,再涂抗生素软膏。

(6)溃疡:此并发症多因冷冻过深、冷冻面积过大或将术后形成的水疱撕脱所致。所以,冷冻时应注意,冷冻剂量不可过大,冷冻面积不可过大,以及术后形成的水疱不要撕脱。疱壁为以后形成痂皮的组成部分,可保护组织、防止继发感染、有利于痂下愈合的作用。

(7)局部神经受损:在冷冻治疗中应注意神经走向,当冷冻头与病损部粘着后,将病损向上拉提,可有效地防止损伤神经,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8)色素改变:冷冻治疗后,局部多留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经3~6个月均能恢复如常,少许患者出现色素脱失现象。这些并发症大多可能自行恢复,但有少数患者长期留有轻度脱失斑,这种现象的发生多由于冷冻头接触病损时过度加压所致,所以,在治疗时应当注意。

2.高压钢瓶及制冷剂的提取

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笑气)、氟里昂等均装于高压钢瓶内,在其存放时应注意周围的温度不能过高,在运输途中避免强烈震动,以防止高压钢瓶发生意外爆炸事故。在使用前应检查输送气体的管道有无老化、开裂等,安装冷冻头时要牢固,以防发生冷冻头飞出伤人及管道破裂爆炸事故。

液氮在常温、常压下,每日自然蒸发汽化约为储存量的1.5~10%。储存液氮的容器是不耐高压的,故不应将其封闭,而应使汽化的氮气从排气孔排入大气内,否则将会有杜瓦器发生爆炸的危险。

再向治疗器灌注液氮时要慎重,以防液氮飞散发生冻伤。可采用液氮灌注器提取液氮,或用吸管将吸管下端插入杜瓦罐中,将上面的橡皮塞盖紧,输液管口对准小瓶口,并用手指封闭压力管口上端,液氮就自行喷出。

在向治疗器灌注液氮时,应先注入少量液氮,待其沙沙声消失后再将液氮注入。但注意不能灌注过满,一般灌注治疗器容积的90%即可,否则易致治疗器内的玻璃杜瓦容器破裂。

3.治疗室内通风

空气中氧气含量正常为20.93%,当下降至16~18%时,人就有发生窒息的危险,因为一个单位体积的液氮可产生650倍的氮气,在治疗时液氮转变成氮气,此时,空气中氮气比例将大大增加。所以,必须加强治疗室内的空气流通,以防止窒息的发生。

4.制冷剂的使用

目前医疗应用的冷源以液氮为最理想,但也有的单位和地区采用液氧为冷源而用于临床。国内已有因使用液氧发生爆炸燃烧伤人的报告。所以,医疗用冷源应选用液氮,禁用液氧,以免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九、放射性核素美容技术

放射性核素美容技术即使用放射性核素达到美容目的的一种治疗性美容方法,是核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时发射的核射线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其中放射性核素治疗可以应用到许多临床学科,多年来皮肤科的许多疾病应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β射线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放射性核素美容技术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许多顽固性浅表性疾病利用放射性核素技术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因此,近年来受到美容医学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实践的不断深入,相信放射性核素美容技术必将有光明的前景。

(一)原理

1.放射性核素的物理性质

用于美容的核素是由原子反应堆生产的,能够自发地发射出核射线。这种自发地发射出射线的现象叫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核素叫放射性核素或称为不稳定核素。产生放射性的原因是由于原子核内部的不稳定性,即原子核内部中子数相对不足或相对过剩的核素便会产生放射性,最终会变成稳定核素。这种放射性核素自发地发射出各种射线,本身转变成另一种核素叫作原子核衰变。核衰变时产生的能量叫衰变能。核射线的能量是衰变能的一部分。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通常有三种方式:α衰变、β衰变、γ衰变。用于核素美容的放射性核素(磷)、(锶)均是β衰变。原子核自发地发射电子,子核的电荷数增加1.衰变方程式为:

式中:X代表母核,A为X的质量数,Z为其原子序数,Y代表子核,e-为电子,表示反中微子,Q为衰变能。

β粒子电离作用比α粒子小、比γ光子大,穿透力比α粒子大、比γ光子小,正适合表浅疾病的治疗。现分别叙述、的放射性物理特性。

的物理半衰期为14.3天,纯β发射体,β粒子最大能量1.711MeV,在组织中最大射程可达到8mm。随组织厚度增加,组织吸收剂量迅速减少。在深1mm处组织吸收剂量为28%,2mm处为11.4%,3mm处为4.8%,4mm处为1.9%,5mm处为0.9%。易于防护,适合在实验室按照临床需要自制不同形状的敷贴器。

衰变放射出低能β射线后形成子代产物(钇)。半衰期为28年,放出β射线能量0.65MeV。半衰期很短(64.1小时),但它随着的衰变过程源源不断地形成。衰变释放出的β射线的能量为2.2MeV,是真正起治疗作用的放射性核素。的β射线在组织中最大的穿透距离为11mm,随组织深度的增加吸收剂量也迅速减少。深1mm处组织吸收剂量为53%,2mm处为26%,3mm处为12%,4mm处为5.6%,5mm处为2.5%,6mm处为1%。适合浅表性疾病的治疗,深部正常组织受损伤极少。

2.放射性核素对机体的作用

将发射β射线的敷贴器紧贴在病变表面进行照射,从机体吸收辐射能量开始,体内引起各种变化和转归。这一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要经历许多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变化,涉及组成机体的物质的分子的变化、细胞功能和代谢的变化以及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机体吸收了辐射能后产生的辐射生物学效应。一般认为射线对人体的作用分为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1)电离辐射的原发作用:是指在射线作用下机体内最早发生的变化。首先是分子水平的变化,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损伤。这种损伤既有辐射的直接作用又有辐射作用于细胞内水分子后生成的产物引起的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是直射线直接作用与具有生物活性的DNA、RNA、蛋白质等,使其发生电离、激发或化学链的断裂,造成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改变,从而引起功能和代谢障碍。实验证明,辐射可引起DNA断裂、解聚、合成障碍等。此外还引起某些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

间接作用:射线作用于液体中的水分子,引起水分子电离和激发,形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一系列产物。如氢自由基、氢氧自由基、过氧化氢自由基、激发的水分子和水合分子等。所谓自由基是指在外层轨道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一般来说,自由基是中性。但也有带电的,称为离子自由基。自由基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稳定和反应活性很高,容易与另一个自由基或分子发生反应,反应的方式是给出多余的电子或获得所需的电子式轨道电子,使轨道电子成对,达到稳定。

在含水量很高的环境中,有机分子的放射损伤几乎全部是由水的辐射分解产物——自由基引起,主要由氢氧自由基和水合电子引起,氢自由基作用较小。水合电子形成过程如下:电子在碰撞过程中丧失大部分能量,当能量降至100eV以下未被捕获时,通过它自身的感应电场可以吸收若干水分子,形成一个结合状态的水合电子,这一过程称为水合。水合电子可以引起很多辐射化学反应。从辐射损伤的角度看,氢氧自由基和水合电子是最重要的,生物分子的许多辐射化学变化都是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在与自由基反应的生物大分子损伤的基础上,细胞代谢发生变化,细胞功能及基本机构遭到破坏,引起亚细胞及细胞水平的损伤效应,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和全身一系列代谢紊乱、功能障碍和病理形态变化。

(2)电离辐射的继发作用:一般认为原发作用是辐射能被吸收后到机体出现明显症状之前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此后的变化为继发作用。继发作用的机理很复杂。由于神经体液失调,细胞膜和血管壁的通透性改变及受照射产生的有毒的活性物质可导致进一步的放射性损伤,最终引起细胞形态、功能的改变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在细胞的形态上,细胞核出现染色质的浓缩、缩小、凝固、染色体断裂;核内出现空泡,核碎裂及核溶解等变化。细胞浆受核射线作用后开始黏稠度减低,以后增加,浆内空泡形成,线粒体破碎使细胞代谢遭受影响。照射后还会破坏溶酶体,并释放出许多特异性酶,加速细胞死亡。细胞膜消失,变成合体细胞。

细胞的机能也发生改变。细胞活力迟钝,甚至死亡。在有丝分裂期内死亡称为间期死亡,即使不死亡也失去了再分裂增殖的能力。有的细胞还能再分裂增殖1次或几次后死亡,称为增殖性死亡。细胞生长出现部分抑制或完全抑制,生长过程发生紊乱。酶系统活性被抑制,细胞代谢严重紊乱。细胞繁殖能力显著降低,甚至完全失去繁殖能力。细胞内外平衡被打破,通透性增加转为通透性降低,代谢发生显著紊乱。细胞特殊机能如分泌机能减低或完全终止。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辐射能一方面给予机体、组织、细胞带来损害,我们需要防护;另一方面,生物大分子和细胞也有修复、再生和代偿。损伤和修复的最后结果决定机体的素质。敷贴治疗时应用β射线的电离作用,使病变组织失去了原有的生物学规律,出现治疗效果。照射增生过快的皮肤病变组织,使细胞分裂减慢,分裂间期延长,直至产生增殖性死亡。照射在血管瘤病变部位,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水肿,出现炎性改变,最后被纤维细胞代替,血管闭合。某些炎症经照射后引起局部血管渗透性改变,白细胞增加和吞噬作用增强,最后炎症组织被正常组织代替,顽固性炎症消失。

(二)适应症

放射性核素美容技术适用于皮肤血管瘤、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与慢性湿疹、瘢痕疙瘩、酒渣鼻等。

(三)操作方法

1.敷贴器的放置

采用敷贴治疗时,要用绷带把防护屏固定好,洞孔对准病变,病变四周均应露出0.5cm,使肉眼难以发现的病损也包括在照射范围之内。把敷贴器活性面对准病损处贴紧,用胶布固定,开始记录时间。若用敷贴器治疗,医务人员手握金属柄压住有机玻璃防护套,活性窗对准病损处便可开始治疗并记录时间。

2.辐射剂量的选择

根据机体的状况和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辐射剂量。

血管瘤:儿童每次1.2~1.8Gy,成人每次2~2.5Gy,每日1次。总吸收剂量为12~25Gy为1疗程。如果未愈,观察3个月后再开始第二疗程。如3个疗程无效者,建议停止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效果差。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每次1~2Gy,总吸收剂量6~12Gy为1疗程。观察2个月后,可进行第2疗程。如2个疗程无效者,建议停止治疗。

瘢痕疙瘩:每次1.5~3Gy,每日1次,总吸收量15~30Gy为1疗程。间隔2~3个月可进行第2个疗程。如4个疗程无效者,建议停止治疗。

酒渣鼻:每次1Gy,每周3次,总吸收剂量9~12Gy。治疗后3~4周复查,必要时再治疗1疗程。

(四)注意事项

1.要尽可能先选择小面积病变。成人1次允许辐射的最大面积小于200cm2,儿童1次辐射面积要小于100cm2,婴儿1次辐射面积不能超过50cm2.

2.病变在眼球附近、眉毛、发际时,要采取小剂量探索性治疗,甚至避开眉毛、发际等部位,防止造成永久性脱发。

3.放射性核素治疗禁用于急性变态反应性炎症。

4.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皮肤发生的反应(如皮肤出现红斑、色素沉着、表皮剥脱等),并对这些反应采取恰当的处理。

5.严格按照我国对放射性核素管理的法律法规办事。从事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单位和部门必须持有“放射工作使用许可证”。从事反射工作人员要经过专门放射卫生防护培训。对放射源要做到安全防护。

十、超声波美容技术

超声波是指频率在16000Hz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将超声波作用于人体以达到美容目的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美容技术。

(一)原理

声波是物体的机械振动产生的能在介质中传播的一种纵波。振动着的物体使周围的弹性介质(如气体和液体)产生与其本身相同的振动,向四周传播,从而形成了机械振动波。这种振动波的频率在16~16000Hz时,可引起正长人耳的声音感觉,称为声波。频率在16000Hz以上者,不能引起人耳声音感,称为超声波。频率在500~2500kHz的超声波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在临床治疗用的超声波,一般常用的频率为800~1000kHz。较理想的超声波美容机,频率应在1200kHz左右,声波渗透深度0.25~0.5mm,且密度大,表皮细胞易活跃、通透,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强,溶解吸收快,效果立竿见影。

哪么医用超声波是如何产生的呢?医用超声波由超声发射器获得。发射器中主要有一石英晶体薄片,在相应频率的高频电场作用下,晶体薄片能准确而迅速地随着交流电场而周期性地改变其体积(压缩与伸展),由此形成超声波振动,向周围介质传播,产生一种疏密交替的波形。声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特性有关,与声波的频率无关。不同频率的声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但同一频率的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距离与其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传播越近,频率越低则传播越远。

超声波对生物体能产生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理化效应。其中机械效应能对细胞内物质极微小的细胞结构产生“微小按摩”作用,使细胞功能变化、活力增强,对损伤的组织能增强其修复和再生能力。

1.超声波的物理作用

超声波的物理作用主要有机械作用和热效应两种。

机械作用:机械作用是超声波的一种最基本的作用,不论其强度大小都能产生这种作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有两种:在介质中前进时所产生的机械作用,称为行波场中的机械作用;在介质中由反射波产生的机械作用,则称为驻波场中的机械作用。

行波场中的机械作用使组织质点交替地压缩和伸张产生正压和负压的波动。在治疗时,超声波产生的振动可引起细胞的运动,并可刺激半透膜的弥散过程。

驻波是因反射波和前进波干涉而形成。如辐射面和反射面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度,那么,前进波和反射波就彼此迎面相遇而形成所谓驻波。驻波的最大振幅称为波腹,最小振幅称为波节。两个相邻的波腹或波节之间,其距离等于波长的一半。

驻波在生物体产波中就可以发生。驻波的产生可影响介质张力、压力以及质点的巨大加速度。液体离解时,离子具有不同的质量。如果在这种液体内形成了超声驻波场,游离的离子就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质点大的离子落后于质点小的离子,因此,离子之间便产生相对运动,表现出摩擦力,故驻波场的这种机械作用是由于速度差而引起的。有实验证明,在加速度波腹处细胞膜电位有改变,而在压力波腹处却无明显改变。这说明摩擦力的作用比压力变化所起的作用更重要。

基于上述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以引起物体许多反应。超声波振动在组织中可引起细胞波动而显示出一种细微的按摩作用。这种作用可使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得到改善,对组织营养和物质代谢均有良好影响,同时可刺激半透明膜的弥散过程,增强其通透性,从而加强其新陈代谢,提高组织再生能力。所以,某些局部循环障碍性疾病,如营养不良性溃疡,在超声波作用下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超声波的机械作用能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长、变软,因而能用于治疗瘢痕、硬皮病及孪缩等。当大剂量应用时,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引起生物体破坏性改变。可以利用此种作用杀灭细菌,现常用于饮水消毒。对超声波最敏感的是丝状菌,其次是杆菌,球菌最不敏感,这与细菌形态有关。

热效应:超声波在人体内热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组织吸收声能的结果。人体吸收超声波后转变成热能,有三种原因:①超声振动通过介质时转变成热能。②组织细胞周期性紧缩,引起温度增高,这种温度增高发生在超声波压缩相位中。③在不同组织的分界部分形成热。

在超声波作用下,许多因素都影响组织的温度。不同剂量作用下产热程度不同,剂量越大,热作用越强。不同组织超声波的吸收量各有差异,因而产热也不同。同种剂量下,肌肉组织与骨髓组织产生的温度差异很大,这与组织动力学黏滞性有关,黏滞性越高者吸收能量越多。组织温度的升高与超声波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的超声波越易被吸收。在临床应用中,局部温度升高与血液循环、组织深度、治疗方法等因素也有关。

脉冲超声的特点是可以消除热效应,有较大的机械因素对组织发生作用。脉冲超声是在治疗过程中间断地发射超声波作用于人体。现多采用有节律的脉冲,如每秒发出50次或100次。每个脉冲持续时间都很短,每两个脉冲之间都有较长的间歇时间,这就能保证即使在较大强度脉冲超声辐射作用下,也能防止组织发热,而有较大的机械因素对组织发生作用。

将药物做成油膏、油剂、溶剂等或化妆护肤品,作为接触剂涂在治疗部位后,通过超声波机械作用能将药物通过皮肤透入人体。在美容临床实践中已证实,在电流作用下,离子沿着电阻最小的途径,即细胞间隙向深处移动。细胞膜电阻大,妨碍药物或营养精华导入到细胞内。如果在超声作用下,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离子从细胞间隙就容易进入细胞内。

如果用超声波叠加中频,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的作用,就会更有效的导入药物或营养精华到细胞内与细胞膜间。从而激发细胞分裂增殖,活化细胞功能,达到健美目的。但若要导入药物或营养精华至较深层,而由于人体皮肤对低频脉冲电流阻抗低,电流导入深,所以,可用超声脉冲叠加低频。

2.超声波的化学作用

超声波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加速或抑制。其原因很多,如超声场中质点间的摩擦力能引起化学键的断裂,局部高温能促进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

超声波能使复杂的蛋白质较快地解聚为普通的有机分子。超声波振动能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有人观察在超声波作用下,组织酸碱度发生变化,超声波治疗急性炎症(如疖),就是pH向碱性方面变化而使局部酸中毒等感染症状减轻,同时消除疼痛。由于超声波可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而且可使药物解聚,所以在超声波作用下,药物易于透入菌体。因此,将超声波与消毒杀菌药物并用,可以提高药物的抗菌力。

超声波的生物学作用多因其聚合反应与解聚反应所致。聚合反应就是将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分子和成为一个较大的分子的过程。解聚作用与聚合作用相反,一般以溶液的黏滞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改变来衡量解聚作用。解聚程度与超声波强度有关。此外,大分子之间的摩擦力也可引起解聚,这对组织和细胞内大分子化合物的破坏有很重要的意义。

3.超声波的生物学作用

对皮肤的作用:皮肤是实施超声波治疗最先接触的部位。治疗时,皮肤可能有轻微刺痛感及温热感,用固定法或剂量较大时可有明显热感,甚至不易耐受。治疗后皮肤可有轻微充血,但无明显红斑。在治疗剂量作用下,无组织形态学上的改变。在超声波作用下,可引起汗腺分泌增加,但也有少数不变或减弱。人体各部位皮肤对超声波的敏感性各有差异。面部较腹部敏感,腹部又较四肢敏感。

对肌肉及结缔组织的影响:超声波对正常肌肉和结缔组织无明显影响。对孪缩肌肉可使其纤维松弛而解痉,这可能与超声波的热作用及神经兴奋性降低有关。当结缔组织增生时,超声波有软化消散的作用,特别对凝缩的纤维结缔组织更为明显,因而对瘢痕及增殖性脊柱炎有治疗作用。

对骨骼的作用:超声波可使骨膜获得较多的热,一般认为可促进骨痂生长。有资料显示,用超声波治疗骨痂生长缓慢者,临床获得良好疗效。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超声波能使神经兴奋性降低,心电图无改变。

对心肌血管系统的作用:在超声波治疗剂量作用下,心电图无改变。剂量适当,可改善血液循环。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生殖器官对超声波较敏感。治疗量虽不足以引起生殖器官形态学改变,但动物实验可致流产,所以孕妇不宜作腹部治疗。

在治疗剂量的作用下,超声波对脑、心、肾、肝、脾等无不良反应。

(二)适应症

超声波美容适用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瘢痕、色素异常及皮肤衰老者。

(三)操作方法

1.直接治疗法

直接治疗法就是将声头直接按压在治疗部位进行治疗。采用此种方法时,必须注意声头与身体的密切接触,其间如有气泡,即使是极小的气泡,都会强烈地吸收超声波。因此,在皮肤与声头之间应加接触剂如液体石蜡、甘油、凡士林等。接触剂不能太粘稠,因超声波的吸收可随介质黏度的增加而增大,直接法又分为移动法和固定法两种。

移动法:该法最为常用。治疗时,先在治疗部位涂上接触剂,声头轻压接触身体,在治疗部位做缓慢往返移动或做圆圈移动,移动速度以每秒3~6cm为宜。常用强度为0.5~3W/cm2.

固定法:声头借助支架以适当压力固定于治疗部位,接触面涂接触剂。做此种治疗时,应仔细观察,因为在不同组织分界面上可能产生强烈的温热作用,而出现骨膜疼痛反应,故治疗剂量宜小,其最大量约为移动法的1/3,一般常用最大强度为0.2~0.5W/cm2.

2.间接治疗法

间接治疗法也有两种情况。

水下辐射法:此法常用在治疗表面形状不规则、有局部剧痛、不能直接接触治疗的部位,如指(趾)、四肢关节、开放性创伤、足部溃疡等。为避免水中气体对超声波的吸收,应尽可能减少其空气含量,为此应先将水煮沸除气。治疗时,将声头与肢体进入温开水中,声头距治疗部位2~3cm,做缓慢往返移动。应注意声头与治疗部位距离保持恒定,否则剂量不准确。应用剂量可较移动法稍大。此法的优点是声波不仅是垂直的,而且能倾斜地呈束状辐射到治疗部位,通过水可使超声波传导完善。

辅助器治疗:对于某些部位如面部、颈部、脊柱、关节、阴道及牙齿等,用普通声头不易治疗,必须应用辅助器。辅助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反射器:有些超声波治疗机附带有反射器,能使声束反射,使超声波能辐射到声头不易接近的躯体部分。

水枕:水枕是用一薄的橡皮膜囊做成,其中灌满煮沸的水。灌水与封口工作均在水下完成,以免水枕内残留气泡。为使水枕与皮肤接触良好,应将水枕浸湿后放在治疗部位,然后将声头压贴水枕进行治疗。水枕能使治疗部位所有不平之处均得到超声治疗。

水管:用坚实材料做呈漏斗形圆筒形水管,其下端按治疗范围大小敞开,开口处装一橡皮固封环,使其与治疗部位紧密接触而不漏水。治疗时,水管内装满除去气体的水,声头浸入水中做圆圈转动。此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且可根据各种不同部位和使用目的做成各种形状的水管。也可用它进行体腔治疗。水管的缺点时能发生自身共振,使超声能量有部分被吸收。

3.剂量与频率的选择

剂量选择:超声波治疗剂量既要适合治疗要求,又不会引起对人体的损害。超声波辐射强度在3W/cm2以上对人体有不同程度损害,因此,强度超过3W/cm2是不适宜的。在实际应用中可分为以下三种剂量:0.5~1W/cm2为小剂量;1~2W/cm2为中等剂量;2~3W/cm2为大剂量。治疗的持续时间可在3~10分钟左右,很少超过此限度。还应当指出,不能增大强度缩短治疗时间,同样也不能延长时间减少强度。疗程通常为12~15次,每日或隔日1次,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一般状态、年龄、疾病的性质和病理过程的阶段。

频率选择:在超声疗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最有效的频率。频率与超声发生器的构造有关,每台机器均有其固定的频率。大多数发生器的频率为800~1000kHz/s,作用于脊柱与肢体时,这种频率一般认为是最合适的。各种物质,特别是人体组织吸收超声波与频率大小有密切关系。在皮肤科,治疗部位比较表浅,可采用频率为2000~2500kHz/s的超声波。

(四)注意事项

1.治疗时首先将声头接触治疗部位或浸入水中,调节输出,切忌声头放空,否则晶体易因反向生热而致损坏。

2.治疗中声头应紧贴皮肤,勿使声头与皮肤间留有空隙。

3.移动法治疗时,勿停止不动,因为移动法剂量较大,易引起疼痛反应。

4.治疗中如患者有疼痛感或烧灼感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找出原因,予以纠正。

5.水下治疗时,应采取温开水(36~38℃)。

6.妊娠或患有肿瘤、肺结核、动脉硬化、心绞痛、出血倾向、知觉障碍、生殖器等部位的疾患时,应用超声波治疗应特别慎重。

7.仪器及声头应小心轻放,不可碰撞跌落。

十一、紫外线美容技术

紫外线为不可见光线,其波长范围为200~400nm;分为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400nm;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90~320nm;短波紫外线(UVC),波长200~290nm。用于治疗的多为UVB及UVA,可由人工光源获得。所谓紫外线美容技术就是利用紫外线治疗损容性皮肤病以达到美容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原理

1.杀菌作用:除直接杀菌外,尚可通过光化学性皮炎激发组织的防御机能,起到间接的抑菌作用。

2.红斑形成:紫外线照射后,可使表皮细胞变性,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样物质,使血管扩张而形成红斑,最后可达脱皮之目的。

3.增加色素:紫外线可刺激色素细胞分泌色素颗粒,从而增加皮肤的色素。

4.有镇痛和止痒作用。

(二)适应症

毛囊炎,痈,丹毒,玫瑰糠疹,银屑病,斑秃,白癜风,慢性溃疡,带状疱疹及冻疮等。

(三)操作方法

治疗前测定生物剂量,即光源在一定距离(一般为50cm)照射引起刚可觉察的红斑反应所需的照射时间为一个生物剂量(RD)或最小红斑量(MEI)。目前采用的生物测定器由一金属薄片制成,其上有6个长方形小孔,并有一定的板可以遮盖住该孔。测定部位的腹部,每隔一定时间打开一格(如每5秒或15秒),以后按顺序照下去,一般在照射后3~6小时出现红斑,24小时内达最高峰,故要在该时间内进行观察。

具体操作为:开灯数分钟后,待灯稳定后开始治疗。患者可直立或采用卧位,将治疗部位的中央与灯的中心垂直。如全身照射,灯和皮肤的距离为75~100cm,而局部照射的距离为25~50cm。照射时的生物剂量可从1/4生物剂量开始,以后按病情需要逐渐增加剂量,隔日照射1次,20次为1疗程。局部照射,亚红斑量可每日或隔日照射1次,红斑量可3~5日照射1次。除瘙痒症用亚红斑量外,皮肤病大多采用红斑量。所谓亚红斑量是指照射剂量低于1个生物剂量,不引起红斑反应。红斑量是指照射剂量为1~3个生物剂量,引起皮肤产生轻度到中度的红斑反应。

(四)注意事项

治疗房间温度要适宜,通风良好。治疗前将治疗区的药物擦去。病人和工作人员均需戴防护眼镜。照射剂量过大,造成明显的红斑,甚至出现水疱、大疱,自觉灼痛,应暂停照射,并对症处理。

十二、红外线护肤美容技术

红外线护肤美容技术就是利用红外线护肤美颜器的红外线穿透、热磁波、温和振动等功能,达到改造肌肤、防止肌肤老化等美容作用的一种方法。

(一)原理

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线,红外线波长较长,光子携带的能量小,光量子能量低,在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般不会产生光电发射和光化学效应,但却产生很强的热效应。所谓热效应是指红外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吸收了红外线的热量,然后变为物体内的内能,使原子振动和分子转动,因而物体的温度升高。所以,作用于人体组织后只能引起分子转动,不能引起电子激发,其主要生物学作用为热效应而无光化学作用。红外线的穿透力较弱,仅达皮肤表皮的浅层,一般穿透厚度为0.05~1mm。当光线透入表皮且被吸收后,对肌肤产生活化刺激,活化肌肤、激活细胞、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改善生理功能,达到护肤美容的作用。临床上所用的红外线护肤美颜器,采用了5只具有良好肌肤穿透能力的近红外线辐射器(波长0.8~1.8um),伴随同时产生的热磁波以及高频率低振幅的温和性按摩,三者共同作用时,会对肌肤产生相乘性的强大活化刺激功效,恢复皮肤的弹性,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提高皮肤的保湿性,有利于皮肤内毒素、黑色素及废物的排出。另外,红外线的热磁波促进皮脂腺分泌均匀,使皮肤的pH值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从而增进肤质光泽及致密度。

(二)适应症

1.皮肤干燥、老化、晦暗者。

2.痤疮、黑头及不洁皮肤者。

3.毛孔粗大、不细腻、不致密者。

(三)使用方法

1.预热

将仪器开关置于中央预热位置数分钟,待加热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2.净化治疗部位

将净化乳液均匀涂在面部及颈部并充分按摩。

3.按摩治疗部位

将开关调至Ⅱ位置并用手试温以免烫伤,开始按摩直到保养液完全吸收为止,每次按摩时间大约为10分钟。

4.结束治疗

结束治疗后,关闭电源,并在面部及颈部轻施保湿护肤品。

(四)注意事项

1.注意在治疗时保护眼睛,嘱患者闭眼。

2.面颈有伤口、新鲜植皮、瘢痕、急性感染者暂不用。

3.按摩器不宜用力在面部拖动。

4.经常检修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