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搞定家中小大人
34511400000030

第30章 兴趣班:家长在“拍卖”孩子的童真

关于孩子的“减负”,这虽然并不是~个全新的话题,但它已经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教育人士的高度重视。综观当下,成人对孩子的所谓“减负”完全形同虚设,书包的重量没变,孩子们被动接受成人安排的人生道路还在继续走着……孩子们在沉重的书包下,肩负厚重的希望时,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时间去体会童年的快乐,他们也没精力能做出童年的趣事……一个个“小大人”就这么“压迫”形成了。

我们要还孩子一个童真的世界,那么首先要对成年人提出的“罪行”就是兴趣班。

本来,让孩子适当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可以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开发他们的潜能,使孩子能有一技之长,这是一件对孩子非常有意义的事。可是,家长们错就错在,他们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超人”,让他们什么特长都要会,都要学。

在我曾经任职的镇子里有个远房亲戚,她的女儿和我女儿同岁也在同一班。

那时候,镇子上还没有什么特长班,亲戚为了让孩子增加些特长,每个周六、周日带孩子去七十多里外的市里学习,学习结束后再回来。且不说这来来回回的路费和花销,就说这孩子每周和妈妈来回的奔波,常常在客车上就睡着了。晚上的时间孩子还要赶作业,根本没有玩乐的时间。

我的这位亲戚开始时只让女儿学跳舞,后来她说:“反正双休日也是去一次,我又给她报了琵琶班和速算班。学费不贵,就是来回跑我都受不了。唉!

没办法,为了孩子呀!”亲戚自顾自地说着,像是解释给自己听似的。其实,她女儿虽然去市里学习这么多兴趣班,可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好。班主任说她爱说话,注意力也不集中。我觉得,她除了正常上课的五天,双休日两天还要来回奔波于镇和市之间,她哪有时间休息啊!这样形成的恶性循环使孩子根本没有精力去听讲了!

在城市的周边乡镇,这样的父母和孩子还很多,他们为了培养孩子的特长,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

同样,在市里生活的同事对孩子的兴趣班学习也是烦恼多多。在市里居住,送孩子学习兴趣班方便,可是家长们希望孩子可以学习更多的特长兴趣班。像现在的孩子双休曰平均都要学习三个班,英语班、舞蹈班或琴类班、棋类班或跆拳道班……每个班到放学时,家长们在外面翘首企盼,孩子们一窝蜂地跑出来后,家长们问长问短,买零食和礼物让孩子们高兴,好像这特长班的学习是在给家长完成任务似的。

一位负责接送孩子的老年家长说:“不学咋办?将来会特长的人到处都是,你不会就要落后。”这话说出了很多家长的无奈。

记得小时候,谁要是会弹电子琴就把我们羡慕得不得了,只有极少数家庭中的孩子才能有些乐器。而现在,什么电子琴、扬琴、钢琴……每一个孩子都是五六级的水平。而孩子们小学以前马不停蹄,赶场子一样参加的兴趣班,在进入初中、高中后却戛然而止。那时候,孩子们的全部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什么特长班、兴趣班统统被家长们视为影响学习的罪魁祸首。这时候,家长也忘记孩子小时候曾被逼着去练钢琴了。而长久没有练习,不论孩子考过几级的乐器,再演奏什么也不会了。

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当初是父母让自己培养的特长,可是后来又被当作影响学习的因素,你说,兴趣班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而教育专家指出,对孩子的培养,应该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几方面入手。其中,技能知识是排在最后,而现在的许多兴趣班则大多只传授技能,这是在培养偏才。

另外,家长对孩子去兴趣班有浓厚的热情,这就衍生出一个兴趣班的商兴群。在学校的四周,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让家长们都不知道该把孩子往哪家送了。

其实,兴趣班衍生的商机是不言而喻的。每个兴趣班在这种经营的商业形式驱使下,其师资力量就会很薄弱。比如一些以辅导孩子家庭作业为主的“学后班”的老师,他们没有在学校一线教过课的经验,只是凭着参考书和资料来授课。不要觉得小学那点内容谁都会教,因为孩子小,接受能力差,一个老师能把成年人一看就懂的事给孩子讲明白,可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本事啊!

因此说,孩子穿梭于众多兴趣班中,他们学生时代的快乐时光,都在某些商业性质的兴趣班里浪费掉了。在本该是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他们只记得疲于在各种兴趣班里奔波,根本感受不到玩的快乐。因为兴趣班的劳累,耽误了正常的课堂学习,这样过重的兴趣班剥夺了孩子的童真和未来。

当然,我认为,兴趣班的存在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坏事,而要使兴趣班成为对孩子有益的事,有两点原则需要家长注意。

一是兴趣班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兴趣班,顾名思义,就是感兴趣的学习班。若是孩子对其不喜欢,没有兴趣,那么这个兴趣班的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个负担,孩子不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那就失去了培养孩子的意义。

二是兴趣班的时间安排要合理。这就是告诉家长兴趣班的学习要看重的是质量而非数量,孩子不可能成为一个全才之人。

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的课余时间排得满满的,要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玩乐,这才能让孩子充分得到休息,而不会被各种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来,变成一个个叹气的“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