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庸碌无为。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就只有等着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需要感谢对手,感谢自己的“敌人”,是他们让我们发愤图强。因此,一个有心计会算计的人不会视对手为眼中钉肉中刺,而是会想方设法地把对手变成自己人。在他们失意的时候和他们握一握手,也许他们就会感怀于心,没准还会为你所用。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这样一个有心计,会算计的人。
公元959年,赵匡胤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当上了宋朝的皇帝。而此时,那些当年和他一起征战天下的石守信、王审琦等大将门都是各个手握兵权的实力派,这对于还未坐稳皇位的赵匡胤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一天不把这些人的兵权解除,自己就一天不得安宁。
为了彻底除掉自己的这块心病,赵匡胤想出了一招儿,这一招就是流传千古的“杯酒释兵权”。
一次,赵匡胤在宫里举行宴会,宴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席间,赵匡胤命令下人退出。然后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在座的各位见皇上竟然如此这般,都连忙拿起杯子回敬赵匡胤。此时,赵匡胤开口了:“各位大臣,如果没有你们的浴血奋战,恐怕我赵匡胤永远没有坐上皇位的这一天。你们为大宋帝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身为一国之君,我对你们的付出实在是感激不尽。但是不瞒各位说,我这个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我也有我的难处,自从我登基以来,我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还不如你们这些驻守在各地的节度使自在!”
石守信等人被赵匡胤的话给说蒙了,于是便连忙问道:“不知皇上是在为何事发愁呢?”赵匡胤看了看在座的每一个人,然后一字一句地说:“这还不明白吗?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人这才听出了赵匡胤的意思。顿时变得恐慌起来,都纷纷跪在地上劝慰赵匡胤道:“陛下您这样想真是多虑了,如今天下已定,还有谁敢对陛下三心二意呢?”
赵匡胤连连摇摇头说:“像你们这样的忠臣,我当然是一百个放心。但是你们敢保证你们的部下也和你们一样吗?只怕你们的部下当中会有人不这样想吧。要是他们为了获得荣华富贵而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恐怕是你们想不干都难吧?”
此话一出,众位大臣的心顿时都提到了嗓子眼儿。这不是明摆着皇上不信任自己吗?大家顿时都了不祥之感,于是惊恐之中,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陛下英明,我们都是粗人,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望陛下指点一二。”
看见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都心生惶恐,赵匡胤不免心中大喜。他赶忙说道:“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然后安度晚年,这样不是很好吗?”此时,大臣们都知道了赵匡胤的真实意图,但是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背皇上的安排呢?
纵使心里有一百个不愿,也不得不装成一幅开心的样子,磕头跪谢皇上的英明指点呀!
要说赵匡胤这招儿可真是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天一上朝,那些大臣们每人都递上了一份奏章,声称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这当然是赵匡胤最想听到的话了。于是,他马上都一一批准了。就这样,赵匡胤收回了他们手中的兵权,为自己解除了心腹大患。
除了那些对他有潜在威胁的开国功臣以外,赵匡胤在当初打天下的时候,还有过很多敌人。按理说,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一定会对自己昔日的敌人打架屠杀,以做到赶尽杀绝,不给自己留下任何后患。可是,在赵匡胤看来,那样的做法实在是有些愚蠢。他认为能够把敌人变成自己人才是对待敌人最好的办法。
公元971年,赵匡胤打败了叛乱多年的南汉的刘后主,万般无奈之际,刘后主不得不投降了。这个当初的死敌着实是把赵匡胤弄得焦头烂额,可以说为了镇压刘后主的叛乱,赵匡胤耗费不少了兵力和心力。赵匡胤对于这个死敌也是恨得咬牙切齿,甚至也发过毒誓,倘若这个刘后主落在自己手里,一定会把他千刀万剐,让他不得好死。所以,对于如何处置这个刘后主,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建议赵匡胤把他杀了,以泄众怒。
可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赵匡胤并没有那么做。他不但没有杀害他,反而赐予了他一个极高的地位,同时还邀请他入殿喝酒叙情。赵匡胤这样的决定别说是让大臣们难以理解,就是刘后主自己也是不敢想象的。
刘后主本以为自己的死期已定,自己也再无回天之力了,所以他便在牢狱中等着自己死期的临近。可是,如今那个当初发誓要割下自己脑袋的人竟然放弃了这个念头。心中不免对赵匡胤有了一丝的敬意。
一次,赵匡胤请刘后主到宫中饮酒。刘后主害怕赵匡胤在酒里下毒,便跪地求饶道:“请陛下赦臣一死,不要让我喝这杯酒。”赵匡胤听了他这句话,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未落,就将刘后主的酒一饮而尽。刘后主见此情景,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顿时对赵匡胤心生敬意,从此之后,刘后主成为了赵匡胤他最信赖和最忠诚的朋友。
赵匡胤的心计就在于,他把敌人变成了自己人,从而对他们大加利用,让这些人为自己效劳。
赵匡胤明白自己登上了王位的同时也就等于是进了虎口。与他一起打天下的将领和朝廷的大臣成了最危险的人。所以,赵匡胤通过贿赂他们,夺走了他们的权力。这比起杀害他们要好得多,其他将领及其后代也不会寻求报复。而对于曾经的敌人,赵匡胤能够宽仁,这样就能够收服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在他们失意的时候,安抚他们,他们怎么会不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呢?
可是同样是对待自己的对手,战国时候的李斯就没有赵匡胤的心计和算计。且看他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对手韩非的。
韩非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他和秦国的李斯曾经是同窗。论才学韩非要胜李斯一筹,是当时出了名的贤才。如此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当然逃不过秦王嬴政的眼睛,为了能够得到韩非的辅佐,秦王决定派兵攻打韩国。
韩国自知不是秦国的对手,就派韩非到秦国讲合。韩非是一个胸怀大略的人,一直以来都想建功立业,可是自己的国家十分弱小,毫无发展的空间。对此韩非也是毫无办法,只能静等时机。
然而,让韩非自己也没想到的是,正是他的这次出使,使得他的命运也就此改变了。到了秦国之后,韩非亲眼目睹了强秦之势,不禁感慨万千,他知道小小的韩国绝非是秦国的对手,倘若自己还是呆在秦国,也许此生也就只能平平淡淡地过了,还谈什么理想和抱负。如果哪天秦国真的攻打韩国,那么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个阶下囚而已。此时的秦国如此强大,倘若自己留下来,也许将来自己的才华一定会得到施展的。
想到这里韩非决定投奔秦国,为秦国效力。于是,他上书给秦王,陈述富国强邦之策。秦王看后不免大喜,觉得韩非果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便让韩非留了下来,还给他封了官。
可是,韩非万万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倍受重用,此时他已经成了李斯的眼中钉。李斯深知自己的才华不如韩非,现在两人又共事一主,以后韩非必定出尽风头,而使自己现在的职位难以保全。
于是心生邪念,打算陷害韩非。不久,他就向秦王进谏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如果我们进攻韩国,到时候他一定会站在韩国那边,这对我们是很不利的。再说,谁敢肯定他不是韩国派来的间谍呢?所以,大王要是不想让韩非成为您实现霸业的障碍。就应该找个罪名把他杀了。”
秦王认为李斯说得很有道理,便借机将韩非囚禁起来。但是,李斯担心秦王惜才而把韩非释放了,于是,派人用毒药毒死了韩非。
李斯害死了竞争对手,但是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福祉,而最终自己也死于非命。如果他能够善待韩非,和韩非一起应付残暴的秦王,日后说不定韩非会知恩回报于他的。
法国思想家卢梭有一句名言:“人啊,把生活限制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你就不会再痛苦了。”人的一生在不同时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 地否定他人的能力,也不要鄙视他人的作用,即使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将来,你也许变得离不开他,或者没有他,你就做不成某事。所以,重视竞争对手是不会吃亏的。
左脑心计 右脑算计
在这社会上,要想混出个名堂,就离不开竞争。可以说,竞争已经渗透在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要让自己有一个好心态。尤其在对待对手的态度上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把对手赶尽杀绝。倘若能把敌人变成自己人,那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就意味你不仅少了一个敌人还多了一个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