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或团队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独立与合作的关系,有效配合好他人呢?下面几节将重点讲述。
做好协调配合,赢取共同胜利
我小时候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有个外国老太太来中国访问,她找了5个中国孩子,让他们做一个游戏,她把5个栓着细线的水滴型小球放进一个瓶子里,瓶口很小,一次只能容纳一个小球通过。
给孩子们示范了一下后,她让每个孩子每拿住一根细绳,对他们说:“请你们注意,这个小瓶里面就是一个火灾现场,火势很猛,每个人只有逃出瓶子才能活下去,但大家的逃生时间一共才有5秒钟。”
老太太给他们两分钟时间思考,几个孩子低头商量了一下便各就各位了。时间开始了,老太太一声“Start”,只见5个孩子喊着1、2、3、4、5依次把小球取出来了,时间还不到5秒。
老太太很惊讶,她在许多国家做过这个实验,但是没有一个成功过,因为那些孩子无一例外都争先恐后地把细线拼命往上拉,结果导致一堆小球堵在瓶口,谁也拉出不去。
为什么这几个中国孩子能把小球提出去呢?原来孩子们中的一个看出来小球必须一个接一个提出,不然就会一起堵在瓶口,他便对其他孩子说:我们必须按顺序来提小球,大家觉得有道理,然后大家商量了往外提的顺序,结果轻易地将小球在规定时间里提了出来。
这个故事讲的是秩序和谦让的重要性,但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人在独立性和合作性方面的问题。外国人强调独立、自由、自主,从小就给孩子这样的教育,所以外国孩子大都个性很强,凡事的自主性很高,也擅长独立做事,但相互间的合作能力差一些;中国人往往强调集体的力量,擅长集中各方力量做大事,在教育上也是从小就引导孩子们要团结,要学会合作,有困难时大家要同舟共济,所以正是教育与所处环境的不同,使得在上面的试验中,中国孩子能顺利“逃生”,而外国孩子却不行。
一个人独立时的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在一个组织中,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要和其他人配合着来工作的,而我们的工作目标也是靠大家的配合才能达到的,因此高效的合作力也是一种工作能力。
因此,如果只想着做好自己的工作,却不注重配合他人,那么团队事务就无法处理好。所以这样的工作态度就是不正确的,工作能力也是不完善的,很多时候还容易把事情搞砸,使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工作等于白费。就如上面的故事一样,倘若孩子们都不懂得配合他人,不知道秩序的重要,那么大家将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把小球从瓶子中提出来,这一道理应用在组织的工作中,我们就一定得关心工作的进程、环节、秩序,并注重配合别人,这也是做好工作对我们的要求。
做到团队第一,个人第二
一个团队的战斗力既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离不开全员的团结。而对于身在其中的成员来说,一定要能做到“团队第一,个人第二”。
一家企业的运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环节,员工要做出精美的产品,或以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客户,但这些并非一人可以做到,因此企业的员工一定要提升合作素质,要善于用集团作战的方法,而不是单兵作战的方法,要能无私地为所在的团队贡献智慧和力量,唯有达到“团队无我”的境界,才能追求团队和个人获取利益的最大化。
很多人都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这种个人英雄情结是指个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欲望和能力,而不应理解为好张扬个性,以我为中心的利己思想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处理好团队意识和个人英雄主义之间的关系,就要深刻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性,避免二者产生对立和冲突。
团队意识强调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为了团队的共同利益而紧密协作,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最终实现团队目标。而个人英雄主义则强调充分发挥团队内部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成员的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最终推动团队业绩的整体提高。所以团队意识和个人英雄情结是一对辨证又统一的矛盾,但二者的最终目的却具有同一性。
以赛车运动为例,我们可能都知道一些一级方程式赛车手的名字,但赛车舞台上的荣耀绝不只是由车手一人所囊括,而是车手与车队整体团队合作的成果,但这也不是说车手素质的好坏不会影响成绩,要知道,能坐进一级方程式赛车驾驶舱的车手,每一位都是身经百战脱颖而出的名将,而除了天分与丰富的赛车经验外,高效地与自己的团队合作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即便你是一个英雄,你也要先考虑团队。我们身处团队之中,就要坚持“团队意识第一,个人英雄主义第二”的原则,这也是我们的团队能否群策群力的一个先决条件。
英雄也要先考虑团队
著名篮球运动员阿伦·艾弗森,1975年生人,1996年以状元秀的身份进入NBA,职业生涯已效力76人队、掘金队、活塞队、灰熊队等,并入选美国国家队。艾弗森身高1.83米,这样的身高去打篮球是偏低的,但他却是个球场精灵,比赛时即使浑身是伤也意志顽强,被观众和球迷们誉为“答案”,即比赛胜利的最后决定者,是说只要有艾弗森在,不到比赛的最后一刻,你便不能说哪支球队胜利,因为艾弗森才能告诉你最终答案。
艾弗森的新秀赛季便连续5场比赛得分超过40分,创NBA新秀最高纪录,后来的赛季中还曾带领76人队打入NBA总决赛;职业生涯收获荣誉无数,包括最佳新秀、全明星球员、常规赛MVP(最有价值球员)、4次常规赛得分王、3次常规赛抢断王,NBA最佳阵容成员,全明星“最有价值球员”等等,他还是NBA历史上最矮的MVP。
2008年11月4日,艾弗森由丹佛掘金队被交易到底特律活塞队,但在这里打了几个月后,2009年3月份,曾经叱咤联盟的艾弗森处境尴尬,不但失去了先发球员的位置,甚至当替补球员上场的时间也不多,在被汉密尔顿顶替了首发位置之后,艾弗森已经逐渐沦为了球队的边缘角色。进入2009-2010赛季,艾弗森先后被两家球队裁掉,一度无球可打,直到12月底,他的老东家76人队又一次给他伸出了橄榄枝,他才得以重返球场,后来又被裁掉,2010年10月,艾弗森不得不离开NBA,去土耳其打球,但未及三个月,他又因伤离开了那里,爱好篮球的人们对他已不抱希望了。
为什么艾弗森不再受宠?为什么当年的MVP刚过34岁就难于登场比赛?是年龄问题吗?不然,看看38岁的基德仍是小牛队的组织核心,38岁时的“大鲨鱼”奥尼尔还能在太阳队意气风发,后又被骑士队和凯尔特人队要来当宝贝,便知其年龄不是问题,并且像艾弗森这样的小个子球员的职业年龄会相对更长一些。那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觉得其关键在于:艾弗森一直以来似乎都不是一个出色的团队协作者。
艾弗森被公认为在组织进攻时缺乏效率性。尽管他个人拥有着卓越的得分能力和无比顽强的求胜意志,但他往往无法带给球队真正需要的组织才能和团队凝聚力。在这种情况下,原先拥有艾弗森的76人队和掘金队在得分上能够超越联盟中的不少球队,但当他们遇到组织能力强的球队时,他们往往会因为艾弗森的出手选择不恰当而吃败仗。
当艾弗森来到以打团队篮球闻名的活塞队中时,他的球风显然不符合活塞队的风格和需要,那么他被弃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对于这一点,艾弗森在掘金队时的主教练乔治·卡尔坦言说:“控卫缺少传球和组织意识总是会令教练感到沮丧,有时候我就有这样的感觉,但我也无能为力,因为我们实在缺少一位组织型球员。”卡尔的话正是说艾弗森的,他还指出艾弗森在许多比赛中都不太信任队友,而艾弗森自己也表示对于掘金队的年轻球员不太信任,因此很多状况下他都会决定自行解决进攻,结果效率很低。
而掘金队交易走艾弗森后,由活塞队换来的昌西·比卢普斯则是出色的“团队型”球员。几场比赛下来,掘金队的主教练卡尔便对比卢普斯赞赏有加,他说:“我们现在不再有那种糟糕的比赛发生了,替代而来的是更具稳定性的比赛。”卡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及艾弗森的交易时,给予了明确而激烈的答复——“我觉得以前那些每场比赛要出现十到十五次那样对球权不够负责,任意挥霍的场景已经消失了,肆意妄为的行为已经再也不会发生了。”
事实也证明,比卢普斯由活塞带来的“团队篮球”式的球风是完全胜过艾弗森“个人英雄”式的球风的,虽然比卢普斯不是超级球星,但他的到来很快给掘金队带来了一连串的胜利,2008-2009常规赛结束时,掘金队甚至在强队如林的西部占据了第二的位置,仅次于科比率领的湖人队。而在上一年,掘金队在拥有艾弗森的情况下仅仅保住了西部第八的位置。再看活塞队,艾弗森到来后虽然也很卖命,但至常规赛结束,他们也仅仅是保住了东部第八的位置,而在上一年,虽然球员个人能力并不超强,但他们的团队篮球打法仍然让他们争得了东部第二。这些战绩虽然不能全怪艾弗森,但其中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所以我认为,个人单打意识太盛,团队进攻意识较差,不能与球队进行巧妙默契的配合,这就是为什么“答案”艾弗森个人能力超强,却在球队中不再受宠的主要原因。
团队意识和个人英雄情结虽然是一对矛盾,但二者在工作中都非常重要。团队意识的强弱决定团队整体战斗力。而个人英雄情结的强弱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团队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工作质量。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个人英雄情结融入到团队精神之中,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这样才更有利于你和大家做到群策群力。
让“个人英雄情结”与“团队意识”互为促进
我们在对团队意识和个人英雄情结有了正确的理解后,在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时要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并使之互为促进,才能有力地提高工作的绩效,这也是群策群力对个人与团队关系的要求,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点做起:
1.个人英雄主义要服从于团队利益
团队意识和个人英雄情结是一对辨证又统一的矛盾,所以二者在特定的条件下同时存在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团队的整体战斗力。根据团队利益至上的原则,个人英雄主义必须服从于团队利益,必须在维护团队利益的前提下,发扬个人英雄主义。否则过分压制个人英雄情结的发扬,团队就会缺乏创新力,跟不上市场形势的发展;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就会形成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各自为政,目标各异,个人利益就会占据上风,团队利益就会被淡化,整个队伍很可能成为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2.牢固树立团队利益至上的思想
在NBA比赛中设有“最有价值球员(MVP)”这一奖项,这一奖项并不是奖给那些技术最好,得分最多的球员的,而是给予那些能给球队带来最大作用的球员的,这里所谓的“最有价值球员”,是指对球队来说最有价值的、能给球队带来胜利的球员,让球队变得更好是这一奖项的最重要评选标准。
我们要知道,只有整个团队业绩提高了,个人的才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员工即便是个人能力再强,也要心胸开阔,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强调整体作战的重要性,并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正确发挥个人英雄主义
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时,我们要做到集思广义,积极征求其他成员的意见,充分发挥大家的创造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靠“群策”之功效,才能不断创新和提高。这样才能通过个人英雄主义的有效发挥,提高成员独立作战的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个人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团队的战斗力也会大大增强。
员工之所以要具备团队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大家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队精神最大的敌人是自私自利与个人主义。我们要知道,一个人能力再强,即便他是个英雄,他也是一个团队共同推出的。英雄的荣誉,也不只是个人的,往往有着团队的共同努力,甚至有些人的牺牲换来的,所以英雄也离不开团队,团队也要能打造英雄,让英雄来影响或带领全队,为共同的目标而奋勇前进。
齐心协力与个人潜能最大化的开发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小猴和小鹿在河边散步,看到河对岸有一棵结满果实的桃树。小猴说:“我先看到桃树的,桃子应该归我。”说着就要过河去摘桃,但小猴个矮,走到河中间,被水冲到下游的礁石上去了。小鹿说:“哈哈,桃子好吃,但还是个子高者才能吃到啊,我去吃喽。”说着就下河了,小鹿个子高,很轻易地就过了河,但他到了桃树下,一看桃树的树干比他高多了,他不会爬树,支起身子也够不着桃子,也只得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在边上吃草的老牛看了他俩的举动后笑了,就走过来对小鹿和小猴说:“你们要改掉自私的坏毛病,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吃到桃子啊。”他俩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小鹿让小小猴骑在自己背上过了河,来到桃树下后,小猴便爬上桃树摘了许多桃子,自己一半,分给小鹿一半。他们吃得饱饱的,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故事中的小猴与小鹿,就其个体而言,尽管都有自己的特长,但如果单枪匹马去做,还是摘不到桃子的。然而,一旦他们组成了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后,就能轻而易举地吃到桃子。这个故事也给我们以警示:尽管你能力突出,你也不可能是个全才,必须与他人密切配合才能达到目的。
我们要知道,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为迅速,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前提下,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在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2/3以上。据统计,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目前则跃居80%,再比如,我们知道电灯的发明人是爱迪生,那么日光灯、节能灯的发明人是谁?电视机的发明人是贝尔德,那么液晶电视、DVD的发明人是谁?飞机的发明人是莱特兄弟,那么发明预警机、F22战斗机、航天飞机的是谁?火车的发明人是史蒂芬逊,那么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发明人是谁?电话的发明人是贝尔,那么手机的发明人是谁?这些我们都不知道,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事以前靠一个人能做,靠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拼搏就能实现,但现在那样做事是行不通的,唯有靠一个能群策群力的团队才能更快更好地做到。
这是社会专业化的结果。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具有互补性的专业人才合作起来,才能把事情做成,进而推动社会前进。一个员工不可能独自承担一个大项目的工作,特别是在程序化、标准化极强的行业里,每个人只能完成一部分的工作,团队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命脉。企业必须团结一批具有专业互补性的人才,使他们精诚合作,用目标去号召,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或服务为工具,利用大家的力量去做事,这是企业的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再者,团结大家其实也是提升自己,因为别人会心甘情愿地教会你很多有用的东西。而这都是做到群策群力才能带给我们的好处。
本章总结: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因哈特·赛尔顿教授有一个著名的“博弈”理论。假设有一场比赛,参与者可以选择与对手是合作还是竞争。如果采取合作策略,可以像鸽子一样瓜分战利品,那么对手之间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争斗不存在了;如果采取竞争策略,像老鹰一样互相争斗,那么胜利者往往只有一个,而且即使是获得胜利,最终也是两败俱伤。现代企业文化追求的是团队合作精神。不论对个人还是对公司,单纯的竞争只能导致关系恶化,使成长停滞;只有互相合作,做好群策群力,才能真正到达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