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破土而出的幼苗,泛着新绿,让人怜爱无比,它慢慢地舒展着腰肢,吐出两片嫩芽儿,逐渐长大长高,直到开出绚丽的花朵……我震撼于小苗儿那渴望生命的顽强不屈的精神,但我更赞叹无私而伟大的土壤、阳光和水分给予小苗儿成长的力量。
是啊,生命的成长是件很奢侈的事情。无论是正处在人生初始阶段的中小学生,还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成长的道路还很漫长,他们就像那一棵棵稚嫩的幼苗一样,需要感受风的轻拂,露的滋润,鸟的浅嘤,蝶的曼舞,尽情体验、享受个体成长的快乐与美丽。
然而,我们所看到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整齐划一的教科书忽略了孩子们的个性,粗制滥造的教辅书遮蔽了孩子们本该清澈的眼睛。一部分追求实用和功利的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无情地剥夺了孩子们本该具有的好奇心和自由空间,使那一张张原本充满稚气与活力的小脸,由于学习的压力而渐渐失去了童稚的光芒。难怪钱理群先生要大声呼吁:“请把时间和空间,请把生命的自由,还给中小学生,不要剥夺他们仰望星空的权利,不要剥夺他们自由成长的权利!”
我们欣慰,新课程提出“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留出了一块属于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空间,使“要我学”的课程可以变为“我要学”的课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的冲突,使我们徒生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但我们更加坚信,虽然会有曲折迂回,教育的前景必定美好。
课程为学生而存在。鲁迅先生曾指出:“中小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是完全的个人……决不能同一模型,无理嵌定。”学生的兴趣、个别差异、个性、潜能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认识与唤醒。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身居乡村十几年,他们的教学设备不是很先进,学校课程资源十分匮乏,他们并不是专职教师,但他们却朴实地践行着这一思想,一如既往地按照校本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给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空间,建立起校本课程体系,探寻课程独立存在的价值,他们是真正具有自觉意识的校本课程教师。他们不是课程专家,却在研制着一门或者几门课程。他们把实施校本课程当做对自我能力的挑战以及自我展示的舞台,孩子们把选修每一门校本课程当做精神的享受,并在这块“自留地”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天性、本性,最大限度地享受身心一元成长的快乐。
教育即生长。让我们像无私而伟大的土壤、阳光和水分给予小苗儿成长的力量一样,一起呵护生命的成长之美!激活每个人的精神能量,让它充分释放,感谢这些为孩子们提供选择校本课程机会的教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