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希望得到幸福。也可以说幸福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人生的最终目标。
然而,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我们却并未因此变得更加幸福和满足。关于幸福,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十分严峻的,有这样几组调查数据:
1.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据中国疾控中心2011年9月的数据显示,在过去50年里,自杀率上升了60%;中国平均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自杀已成为15~34岁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2.2011年1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发布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主办的“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只有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55.3%的人感到不幸福。
3.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对我国国民的幸福指数进行了长期的调研。他们的调研结果显示:
1990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6.64;
1995年上升到7.08;
2001年下降到6.60;
2011年下降到6.11.
结论是“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由此可见,对于幸福的认知和提升国人的幸福已经不是一个仅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民族的自信心,以及国家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问题。
伏尔泰说过:“常识并非那么平常。”幸福似乎是一个常识问题,但是要了解它并不是一件平常的容易的事。
什么是幸福?这虽然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却不一定好回答。对幸福下定义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它是如此宽泛,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答案。
有一个叫扎西达娃的藏族干部,要别人猜他一生感到最幸福的是什么,谁也猜不出,他说:是我第一次吃水果糖的时候。1950年还是农奴的扎西达娃放牧时遇到一支头戴红五星的队伍,他十分恐惧,可军人们对他很友好还送他一颗水果糖,并比划着剥开纸放到嘴里。回去后他不敢声张,夜深人静时偷偷拿出来,放在嘴边轻轻一舔,天哪,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传遍全身,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东西!那种感觉他后来知道叫甜,他十分珍惜,每晚拿出来舔一舔,过了好久才把那颗糖“吃”完。这位后来成为自治区领导人的扎西达娃一生中不知有过多少幸福的体验,也不知有多少引以自豪的业绩,但对这次吃糖的感觉最难忘记,体验到最幸福。
这种情形对我们都不陌生。通俗地说,幸福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幸福都是非常直观的感受:对一个穷人来说,有吃有喝就是幸福;对一个病人来说,健康就是幸福;对一个上不起学的孩子来说,能到教室听课就是幸福;对一个经历过战争或受到过死亡威胁的人来说,活着就是幸福。
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由范伟扮演的杨红旗,在回答别人“什么是幸福?”时,他说:“我饿的时候,看见别人拿着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的时候,看见别人穿着棉衣,他就比我幸福;我上茅房,只有一个坑,他占着,就比我幸福。”
这当然是一个搞笑的说法。但是,也说明了幸福是在比较当中感受到的。很难对幸福有一个量化的测试标准,也很难对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做出幸福或不幸福的评判。
幸福如此简单,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拥有幸福。然而,感到不幸福的人却越来越多,即使是被人们羡慕的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也在抱怨。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目前的状态不是很满意,主要表现为:
(1)迷茫空虚,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上网上,但是往往上网也不知道干什么;
(2)对所学专业认识模糊,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走入“平时工作不努力,毕业努力找工作”的恶性循环中;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多在不对口的岗位上充当工作机器,却收入微薄,在不断上涨的消费面前感觉无助;
(3)内心孤独,虽有很多朋友,但是感觉一群人的热闹是一个人的孤单;
(4)经济压力大,无法满足多方面的需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总是感觉囊中羞涩。
这个结果不免让人失望。有多少人怀念美好的学生时代,希望能再回到那单纯幸福的日子里。但是连这里都失去了欢乐,人生还有幸福可言吗?
关于幸福,古今中外的学者有过太多的论述。先看一下西方学者的观点:
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达林·麦马虹(Darrin McMahon)在他的著作《幸福史》中,把西方对于幸福的认知分为三个阶段:
1.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
2.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智慧和德行;
3.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是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幸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即是最高的善。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应追求统一。
东方关于幸福的认知有所不同。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儒、道、释三家有着不同的幸福观。
儒家认为有德行的生活才是幸福生活。因此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通过修身养性来实现幸福。
道家认为幸福最高境界是无为与除尘遁世之路。因此有许多隐士隐居山林,在与自然的独处中去感受幸福。
佛家认为世间只有痛苦,没有幸福可言。只有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得到幸福。
从普通人的认知和学者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幸福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