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传奇林绍良
34762700000015

第15章 “钢铁大王”

印尼的钢铁行业一直比较落后,这引起了林绍良的投资兴趣,于是他开始涉足印尼的冷轧钢业。

一个国家要复兴,不但需要好的政策,还需要具体可感的物资。除了水泥外,印尼国家的建设当然也需要大量的钢板。尤其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印尼加快了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对钢材的需求量更是呈几何级的增加。但国内生产的钢板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建设的巨大需要,就难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境地。

怎么办?进口。

由于铁矿尚未大量开采,所有钢铁产品,大部分由日本供应。过去,国内废铁,几乎亦皆卖给日本。因此,有人说,印尼的钢铁市场全是日本的天下。每年,印尼仅仅从日本一个小国家就要进口7亿美元的薄钢板。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大量的金钱流入了外国资本家的腰包。

于是,印尼政府做出一个决定——在国营的喀拉喀多钢铁厂建立一间冷轧钢板厂。

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非常简单:

一是,节约大量外汇,避免金钱无限度地落入别人手里;

二是,乘机发展印尼的民族钢铁工业;

三是,以此为契机,增加印尼从上到下人们的建设信心。

其实,印尼国内有着非常好的开设钢铁厂的条件。

印尼矿产资源丰富,主要者为石油、锡、煤、铁、金、银等。

印尼原为东南亚最大的石油产地,华人对苏门答腊及加里曼丹的油矿,曾有一段艰苦经营的悠久历史,后来华人油矿被搞垮,亚细亚、美孚及荷印三大石油公司取而代之。

印尼的锡矿仅次于马来西亚,居世界第二位;其中60%出自邦加,几乎全为华人开采。然而,自荷印政府设立采矿公司后,所有华人的矿场均被收购。印尼独立后,政府把锡的开采权收归国营。

印尼的煤矿蕴藏量也非常丰富,中央亚细亚银行集团也拥有庞大煤油,与外资合作,于1983年6月开始生产,年产量达三十万公吨,主要市场为台湾、韩国、日本等。该矿场面积九百公顷,煤层厚度一公尺以上者有二十余层,已知蕴藏量达二千万公吨以上。开采工程分三期进行,全部完成时可年产六十万公吨。

还有金、银等矿产……

自从印尼的国营喀拉喀多热轧钢厂投入生产后,钢铁依赖进口的劣势虽然有了一些改善,据估计,印尼的钢铁生产能量,可年达一百万吨以上。目前,于建筑用的材料外,已可产制电线等器材。这个国营的热轧钢厂,算是印尼重工业的前导。但仍未能完全克服其内在的缺点,仍然有大量的钢铁缺口存在,例如印尼全国锌片厂所需要的黑铁片,仍全靠日本供应。

饶是如此,但要建立一间生产能力较高的冷轧钢板厂,谈何容易。因为这至少需要8亿美元的资金。一道巨大的坎横在决策者面前。

要迈过这道坎,面前的路就有一条——向外国银行贷款!

但问题出来了。

由于喀拉喀多钢铁厂因经营不善,已呈连年亏损之势,甚至几近倒闭的边缘。老根据地尚且难以保全,如果再建立新的根据地,又哪里会有余力?

因此,喀拉喀多钢铁厂很显然信誉不够。

通过多番交涉,外国银行做出了让步,但他们有一个条件,必须符合这个条件方能提供贷款。

这个条件是,要想获得贷款资格,必须有一个私营公司掌握喀拉喀多钢铁厂40%的股份。当然,这个私营公司必须实力雄厚,且信誉稳定可靠。

喀拉喀多钢铁厂于是向林绍良的三林企业集团求助。

这个条件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困难。

原因当然是喀拉喀多钢铁厂的前景不够光明,若贸然投资,固然在获得外资注入的前提下存在起死回生的可能,但一切皆在可能,又有谁能够保证它一定能赢利呢?因此,没有魄力的私营企业一般不会答应。实力不强、信誉不好的私营企业喀拉喀多钢铁厂也不会找,找了外资银行也不会认可。

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挑战。

当喀拉喀多钢铁厂提出林绍良投资入股,以挽救民族工业的时候,林绍良竟然慨然允诺。

早在数年前,虽然也有些企业家想到冷轧钢厂的经营,但未敢轻易尝试。除了技术不成熟的原因之外,这一笔巨额资金,若非在国际金融财团里,负有资望与信用,实则不容易筹措。

林绍良作此打算时,许多人颇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胆大而又近乎幻想的尝试。林氏对此一艰巨事业,却具有坚定的信心。他经过缜密的思考及深入研究之后,认为无论从整个国家经济建设,以及促进印尼工业现代化而言,都值得一搏。

他一定是拿出了当年为军队运送军火和其他军需物质的勇气,一定是想起了当年千里迢迢不畏艰险运送丁香的往事,想到了与苏加诺总统、苏哈托总统的交往。一个商人,如果没有大局,焉能有自己的“小局”?

这是一个人的气魄,也是一位商人的职业道德。此也可以看出其眼光与气魄,不愧被誉为国际杰出的一位新型大企业家。西班牙政府且特授予国家勋章,即在表彰林绍良对促进印尼与西班牙两国经济合作而做出的特殊贡献。

林绍良具备了,做到了。

于是,1987年,一个名叫芝勒贡的大型轧钢厂终于胎成落草,投产后,年产薄钢板85万吨。该轧钢厂由林绍良财团与另一位杰出华商徐清华财团共同掌握40%的股份,喀拉喀多钢铁厂掌握40%的股份,卢森堡的塞斯塔锡尔股份公司掌握20%的股份。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林绍良的个人投资达到了9600万美元,远远超过了从外国银行提供的5520万美元的贷款!

从此,印尼每年花7亿美元从日本进口薄钢板的历史便永远划上了句号。

印尼钢铁工业基础尚浅,政府已大力推进发展。印尼科学院国民冶金学研究所,积极研究发展冶金业,决定在楠榜设立铁砂熔炼厂,以吹风炉提炼生铁,利用当地所有木炭为燃料,供应各机器厂的需要。日产量暂以二十五吨为指标。据估计,该区铁砂蕴藏量,约达二百三十万吨,可开采一百余年。其他如炼铝厂等,亦在进行中。

印尼经济建设,方兴未艾。钢铁及五金工业在此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林氏集团参与冷轧钢厂,与喀拉喀多热轧钢厂的配合,以及冶金技术的提高,已揭开了历史的新页。

先前出现的喀拉喀多钢铁厂,是一个重型钢铁工业的前导,对于印尼整个经济建设,有其一定的作用及贡献,为政府每年所节省的外汇支出,在财政上便有很大的裨益。印尼冷轧钢厂,更是聚焦结合了经济建设领域中的精英。

林氏集团参与国营的印尼冷轧钢厂,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厂。其产品充分供应国内机械及金属工业外,尚可大量输出国际市场。

有志者,事竞成。有胆有识的林绍良先生在冷轧钢业所取得的成就,正应了这句话。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印尼政府逐步对印尼本国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制定了一整套内联外引、奖励私人投资的政策措施,这为私人企业迎来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林绍良紧紧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一方面继续加强原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另一方面又和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企业组成合资企业。至此,三林集团的投资遍布印尼、泰国、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内地及香港、越南、北美、欧洲、澳洲,员工多达2万人。其海外投资以电信、银行、地产、市场营销为主,并且在雅加达、巴东、泗水等重要城市坐拥十家大型超市及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