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是每一个企业的远大理想,既是小企业的追求目标,更是大企业的巩固之法。
如何国际化,是所有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林绍良的林氏企业集团在企业国际化的路上走得既早且远。
林氏企业所采行的经营策略是,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智慧,想尽办法,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上下足功夫,以增加企业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员工待遇,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使生产第一线的员工,都辛勤劳作,提高生产效率;负责行销的员工,皆能奋发向上,以最大限度地打开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
销售渠道广泛宽阔,国内外的资本家纷纷投资,林氏集团企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上的信誉度越来越高。
林氏企业集团,积极学习美国通用公司、麦加劳公司等国际上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审时度势,拟定整个计划,在寻求在海外投资的同时,建立直接行销网,以避开地方保护主义设置的人为障碍。从多国公司行销,逐渐转向国际化行销,全面开花,处处结果。
投资类别上也大大扩展,从过去的资源开发、进出口贸易及服务业等项,进而参与以制造业为主的高科技业投资。
林氏企业集团,在资讯化的先进科技设备方面,也力求尽善尽美,与时俱进。由于企业的经营方式日益变化,以及企业与客户、供应者之间的关系,联系空前密切,丝毫不能懈怠。由于资讯工业的发展,缩小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这也使经济型态,从各国自立自主而转变为彼此影响、相互依存的世界性经济。若能在科技上领先,便可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
细节决定成败,林绍良深深地知道。
林绍良认为,在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加速发展资讯软体工业。延揽专家,训练人才,并注重科技精进的研究;政府有计划的鼓励这一新兴工业的长足发展。
林绍良也深切认识到,东南亚华人经济事业,从传统式的保守性区域经营,已进入转化期的开展国际性的经营,而要充实自己的力量,运用高度的智慧,以迎接资讯科技革命的挑战。同时,在国际经济瞬息万变之际,必须加速企业多元化、科技化及国际化。若陈陈相因,不知变通,则很难有大作为,甚而遭遇被淘汰的厄运。
林绍良认为,现代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及产品的差异化概念,对东南亚华人企业推动国际行销,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尤其应该重视。今日在国际市场竞争,不但要有精良的产品及廉宜的售价,更重要的是,具有先进的营销理念,精密的行销网络,建立国际化的行销网。
虽然林绍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曾宣称:“我在四十年前已离开中国,我们是印尼人,印尼国籍是我们的国籍。”对于故乡,对于中国,林绍良已经跳出了私人情感的桎梏。他曾经对《亚洲金融》杂志表示:“中国若继续推行自由化政策,而且政治环境良好,前途是康庄的……但在生意投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勘探。”但他在中国内地的投资计划,以及这些投资计划的越来越宏大,除了故土的感情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杰出的商人将企业国际化的理念。
企业发展的国际化,对林氏集团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林氏集团通过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使集团不断得到发展。
林绍良先生经过长期经营所建立的林氏集团,规模已相当庞大。
林氏集团的企业足足超过200家。企业彼此间的关系复杂且多彩多姿。
1983年1月28日,伦敦《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林氏集团在过去十年间的强劲增长,带来了许多令人疑虑的问题。很明显地,林氏集团是一个家族式企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假若印尼一旦出现政治危机,这个集团在印尼的业务,或许会受到牵连。
该文又说,在一个常有“排华”事件发生的国家,一旦出现巨变,华人富商将可能成为主要的排除对象。一名外国银行家指出此点,或可解释了林氏集团业务的向外扩展。同时,还有一点难以估计的是,林氏集团的经营手法,能否追得上现代化的管理需求。
不能否认,该文章的部分观点是正确的,但其中也不乏片面的甚至武断的成分。比如其对家族企业的部分认识。
对海外华人经济活动凡有深入研究的人,都知道中、小型企业的强韧弹性与创业的顽强精神是华人经济的主力,这里所说的华人经济主要就是家族企业,事实上也是如此。很明显,家族企业在印尼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华民族是一个安土重迁的民族,更是一个讲究家族、宗法等观念的民族。在这种前提下,可以说,不管社会的价值观如何蜕变,华人传统中的家族观念已深植人心,融入人们的血液之中。
林绍良当年南来印尼,是由他长兄林绍喜的安排引进的。
印尼独立以后,雅加达成了印尼的首都,很快形成了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及教育的中心。工商等业,一时如雨后春笋,各种机构林立。
林氏兄弟三人,齐心协力,谋求发展,即以首都为其根据地。之前,三林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皆经营土产业,在印尼急需快速发展的时候,以人们的衣食住行为经营方向。但后就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林绍喜在土产业,林绍根在财政业,林绍良则涉及各业。
从事商业活动之后,家族仍为经济的核心,家族企业则顺理成章地成为华人企业经营的特色。这是事实,家族企业的功劳不可抹杀。
之所以说该文章的观点不全正确,还在于它忽视了从事家族企业的经营者发自内心的主观能动性。当社会发展了的时候,当家族企业足够壮大之后,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家族企业能不加以调整和改变吗?
作家冯骥才先生写过定篇小说《神辫》,里面的傻二,一开始是一根大辫子,所向披靡,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傻二的神辫被炮火烧断之后,傻二便使引起了枪。小说结束之时,傻二自豪地说:“一变,还是绝活!”
小说中当然寄托了作家的理想,把作者的思想融入人物的身上。但生活中的傻二能够做到的,富有商业才能的家族企业主们又如何不能做到?
事实上,林绍良将自己的林氏企业日益国际化的举动恰好证明了这一点的正确性。
印尼独立后,那些在印尼经商的华人们便展开了行动:他们或与印尼民族商合作,经营工商业;或与外国企业合作,让自己的家族企业更大更强。
虽然因为华人的乡亲意识往往强于同行业意识,所以不能产生如西方中世纪基尔特那样严密的组织及团结精神,但这种合作的国际化雏形已经在形成了。
1957年,美加贸易公司正式成立,经营岛际土产及国际贸易,并逐渐推及于金融、纺织、建筑、交通、粮食等业。首先扩展中央亚细亚银行,进而设立鸿图银行、毛利亚纺织厂、三七针织厂、达鲁班特染织厂等,从而筹设保加沙里面粉厂及印尼水泥厂。这个时候,瑞典Volvo汽车制造厂在印尼开设装配厂,林绍良便真诚相邀,与之合作。谁又能说这不是林氏企业国际化的开始呢?
子侄辈留学外国归来,皆能发挥其所长,三林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得以统筹展布,即向国际业务发展。香港永加发展有限公司、金信证券公司、中亚财务有限公司,以及新加坡恒盛(私人)有限公司、华仁谊有限公司等,均于此时期设立,互相联系。而香港第一太平集团业务,且能发展至美国、荷兰及菲律宾等地。至此形成林氏企业集团,基础益臻稳固,此一家族企业,子侄们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多端,华人传统的营业方式,已难以适应时局的风云变幻。
面对现实,力求创新,并具有时代潮流所趋的现代知识;从小规模的工商业经营,转向现代化企业的开拓发展,并进行国际性合作,或与大企业联营,扩大其营运范畴;引入先进科技生产设备:印尼原本家族经营的华人企业,国际化的浪潮已经深入其中。
林绍良深知,家族企业的经营方式,已不合时宜;保守的营业方式,已不能随时机动地调整企业策略,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竞争情势。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尽快由生产导向而迈进行销导向,加速国际行销,并改革行销系统的效率,才能提升经济成长。
这也是林氏集团加速向国际市场进军的动因。
林绍良认为,印尼在过去,虽曾发生“排华”事件,但政府处理适当,印尼政局稳定,各民族和平相处,大家皆以促进国家建设,早日实现国家现代化为共同目标。
谈到向外扩展业务时,林绍良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各种式样的产品日新又新。若将企业集中某一单项产品投资,必然风险很大。因此,多元化经营方式,可说是现代企业向各地分散投资,尽可能避免风险的重要做法。由地区经济而发展为国际化经济,也是时代进步的新途径。
林氏企业集团,一路来进行分散投资,即在适应这种趋势。他举例说,美国杜邦公司,在化学工业产品,面对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即向建筑、汽车、钢铁等行业发展。又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及销售公司,除了制造汽车外,其他还有铁路机车、推土机、发动机、柴油机、冷藏设备、家庭电器,以及各种国防尖端技术等主要产品。皆能依照周详计划,分散投资而力求发展,故能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在国际化的大气候下,林绍良出击了——
汽车装配方面。
1983年9月,林氏集团收购铃木汽车的机车装配公司一半以上的股权,而纳为其旗下的关系企业。
自从1975年以后开始装配生产富豪(VOLVO)车,其后也装配、生产因销售力不足而陷入困境的日野、马自达、福特等厂牌车,增加了装配生产车型。再者,柴油车引擎工厂的设立也获得许可。林氏集团便利用BCA银行的资金力量得以扩大汽车市场的占有率。
食品部门方面。
除了对印尼奶粉公司拥有支配权外,也将支配食用油市场的毕莫尔公司纳为关系企业之一。
印尼奶粉公司是林氏集团与澳大利亚的合资公司,双方曾发生过争执。此外,林氏集团也设厂生产速食面。
衣服出口方面。
为了扩大急速成长的衣服出口业务,林氏集团与台湾、香港等地的大企业合作,一下子新设了五家公司。
此外,从事现代化医院的经营,以及修筑收费道路等,不断地进行多角化经营。
林氏家族企业在日益向国际企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非常重视企业组织机构的健全。像杜邦公司那样,充分提升企业管理层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使之适应不断加快的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因为在东南亚落后地区,尤以政局多出现不稳定局面,经营企业困难多端,如果管理层的智力及能力不足,就很难立足。
以下举几则林绍良及其林氏集团企业重视国际化,适应国际化,积极促使自己国际化的实例。
1996年3月,林绍良与郑年锦等人发起成立了印度尼西亚石竹山基金会筹委会。旨在联络同乡感情,团结乡亲,为印尼的国家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做贡献。筹委会主席为林绍良,副主席为郑年锦、陈子兴、许经凉、俞雨龄、林国民等。筹委会主要负责人为姚忠从。这为壮大林氏集团的力量,更广泛地获取商业最前沿的信息,从而为林氏集团的日益国际化打开了又一个局面。
林绍良的三林集团与蒙牛公司、澳大利亚公司共同打造了蒙牛工业园中著名的澳亚牧场,澳亚牧场澳亚牧场位于盛乐经济园区,距离蒙牛工业园仅10公里。该牧场总投资为2亿元,占地面积8848亩,被誉为“牧场联合国”,是中国最大的单体牧场,形成了万头奶牛养殖基地。该牧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挤奶组合型设备和机械人挤奶设备。牧场配备环保型、无公害、无污染的粪便处理系统。该牧场引进了现代化牧场科学的管理和生产模式,从种草开始,即实出了国际化、现代化、智能化,在饲养、挤奶技术设施和管理上还引入了人性化管理模式和最先进的理念。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位于费城,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商学院,也是美国第一所大学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创立于1881年,学校的使命就是通过总结传播商业知识和培养领导人才来促进世界的发展,被誉为现代MBA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学术声誉首屈一指的商学院。一直以来,沃顿被认为是全美最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角的商学院,被誉为商业知识之源。
长期以来,因其在商业教育领域的学术优势而享誉全球。在许多年的全球最佳商学院排名中,沃顿商学院都名列榜首,2004年《金融时报》最新发布的MBA全球百强排行榜上,沃顿商学院又位居第一。沃顿商学院在主要的经济专业以及管理教育领域都有极高的声誉,被公认为是全美最具开拓性的商学院。
美国沃顿商学院院长奖始于1983年,专门为表彰那些杰出的企业、公共服务和学术界人士。迄今为止,有四名华人获此殊荣,林绍良名列其中。
他们是环美家具创始人莫若愚;
雅加达三林集团主席林绍良;
台湾水泥有限公司荣誉董事长辜振甫博士;
上海市前市长汪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