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传奇林绍良
34762700000039

第39章 悠悠故园情

林绍良先生成功之后不忘家乡,常想回报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林绍良是一个相当念旧的人。

1961年,他曾回到家乡福清,去探望家乡的亲朋好友。

1973年,林绍良把母亲从家乡接去印尼,老妻也同行前往,后来还公开了她的“正室”身份。因为,林绍良二十岁离乡别井到印尼时,早已娶妻,媳妇一直留在公婆身旁,照料起居。林绍良能这样不弃“糟糠”,难能可贵。

1990年11月,他陪同总统苏哈托访华时,又特地返回阔别差不多有三十载的家乡福清,还在父母的故居留宿了两夜。

即使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印尼政治危机等多重打击之后,林绍良投资内地的热情依旧不减,在他的老家福清,当地的工厂、学校及旅馆,都有林绍良的投资,其累计投资金额已超过1亿美元。作为一个难忘故土的华人,林绍良的中国情结始终如一,早在1981年,林绍良旗下的太平洋集团就在中国大陆设立鞋厂。

林绍良还和自己的同乡,也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印尼富商林文镜一起在家乡福清建起了一座占地达5000公顷的工业园,为了纪念他们二人的父亲林元载和林洪宽,这座工业园被命名为“元洪工业园”。在此前的1992年,林绍良和林文镜二人已经在家乡建造了元洪码头。如今这座工业园已经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向政府缴纳了大量的税收,为促进福清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福州市元洪工业园也叫元洪投资区,创办于2002年5月,2005年9月由国务院正式核准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工业园位于福清长乐两市交界处的福清湾畔,地跨福清市海口、城头两镇,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港口仓储、精细化工、粮油食品和轻工制造业等。工业累计总投资达60亿元,2009年度工业总产值64.9亿元。是福州市、福清市两级政府联合共同开发的综合性工业园,为国家级外商工业园。分开东西两个片区,东区为食品园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西区为轻工园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目前区内已设立企业70多家,总投资5亿美元,年工业总产值达60多亿元,主要有食品、纺织、服装、电子、金属制品、汽摩配件、玻璃制品、医药和工艺品等九个不同行业。工业园主要有以下四个优势:

1.工业园背山面海,东临福清湾,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仅一水之隔,是平潭跨海大桥及高速铁路的起始点,距离台湾80海里;西接福清城区,离市中心仅12公里;东北部毗邻长乐滨海工业园区。区内省道海城路贯穿东西部,中心点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29公里,距福厦高速公路19公里,距离香港、台湾新竹港分别为395海里和80海里,距离江阴港、马尾港、厦门港、上海港分别为50海里、54海里、150海里和447海里。

2.港口优势:工业园内元洪国际码头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外籍船舶开放,可向世界各地直航,为国家一类口岸,现已建成5万吨级元载多用途码头和3万吨级元洪散杂货码头,年吞吐能力达300万吨;正在筹建的万业港口码头即将开工动建,将分别建成万吨级化工码头、2万吨级和3万吨级的散杂货码头各1座;园区中心距距福厦铁路福清站约15公里。拟开工建设的长平高速路与京台高速铁路在规划区内均留有互通和站点。

3.产业优势:工业园已形成东区食品和西区轻工两大重要特色产业。东区2003年经中国食品协会批准为“中国食品示范园区”。东区内已积聚了元洪面粉、印福油脂、红冠面粉、康宏油脂、中汇米业、万家旺油脂、恒士达味精等20多家粮油食品类企业。并在西区已建成了新福兴玻璃、科瑞药业、成凯金属以及汽摩配产业等80多家轻工类企业。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园区产业规划调整,精细化工与新兴建材产业集群,坤彩精化、人造云母、中源新能源、泰华电力、万年青水泥、擎力重工等一批规模较大、起点较高、科技型、环保型的现代产业企业也纷纷落户园区,成为工业园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引擎。

4.土地存量充足:目前区内已入驻的企业所征用的土地面积为8000亩,近期可开发征用的工业用地有2万亩。工业园现有已批的储备用地约500亩,同时还有已建成元洪区标准厂房、玉屏街道飞地工业厂房、高新工业厂房、克马太平标准厂房和员工宿舍楼等约18万平方米。

5.基础设施完善:电配套——工业园现有11万伏和22万伏变电站两座,足可保证区内企业用电需求,水配套:区内有三座水库,总蓄水量1250万方,同时闽江调水海城支线已直达区内;此外,海城公路双向六车道扩建工程、供水、供电改造和路灯工程于2010年初全面竣工,更极大地提升区内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6.人才资源优势:元洪工业园所在的福清市是国家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开放程度较高。福清市现有人口122万,劳动力资源丰富,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储备充足,拥有种类专业人才1.5万人,每年将有1000多名福清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几万名职业初高中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目前福清市已设立人才服务中心、劳动服务公司以及元洪工业园劳动人才服务处和海口镇人才中心,可为区内企业提供人才招聘和劳动就业服务。

2009年9月29日,在举国欢庆新中国60华诞之际,林绍良先生乘坐专机返乡,进行为期七天的省亲考察。

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对林绍良此次回乡省亲考察表示热烈欢迎,并代表福州市委、市政府向他致以节日的问候,祝他节日快乐、健康长寿。袁荣祥说,林绍良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侨领,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长期以来爱国爱乡,积极支持家乡建设,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为福建的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深受家乡人民敬重。尤其是近年来,林绍良先生十分关心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积极谋划支持家乡发展建设的新举措,对此他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林绍良先生多保重身体,常回家乡看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家乡的建设与发展。

福州市委常委、福清市委书记陈大强说,改革开放以来,福清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海外乡亲的大力支持,林绍良先生是最早回乡投资兴业、帮助家乡发展建设的海外乡亲,为福清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代表市四套班子领导对林绍良先生长期以来为家乡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希望林绍良先生继续关心支持家乡建设。陈大强表示,福清市委、市政府将不断深化“激情创业在福清”活动,全力做好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合作共赢,为福清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争先行、当先锋”做出更大贡献。

林绍良对各级领导专程前来看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表示,将继续为祖国、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林绍良9月29日下午乘坐专机抵达长乐国际机场,受到了福州市和福清市领导以及众乡亲的热烈欢迎,一下飞机,林绍良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起家乡发展尤其是元洪码头的发展等情况,对家乡发展建设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关心。

元洪码头位于福清市东部的福清湾北侧松下港区内,是一座3万吨级码头。199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口岸之一。码头位于福清、平潭、长乐三县市交界处的福清湾东北岸湾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4′48″,北纬25°41′08″。港区水路距马尾54海里、上海478海里、厦门146海里、香港395海里,基隆125海里;陆路距福州70公里,距长乐国际机场25公里。松下港区西北依旗山,邻近海域有东洛列岛、乌猪岛、吉兆岛及屿头岛等大小岛屿形成天然屏障。港区可利用深水岸线约15公里,水面宽度为500-1000米,水深5-30米。港区水域约45平方公里。

元洪码头于1992年8月动工,1994年5月竣工。

元洪码头总投资6000多万元人民币,占地30公顷,码头结构型式是高桩梁板结构,排架间距10米,平面布置为“L”型。其中平台长度230米,宽30米,码头前沿设计水深-11.4米;引桥长111米,宽12米;引堤长156.9米,宽13.5米。码头可靠泊3万吨级散货轮。2006年委托中交第二船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进行码头靠泊能力论证报告。经福建交通厅审批,同意该码头在吃水不超过11.01米,船长不超过195米的情况下,靠泊5万吨级散货船。码头散粮进口设备由250t/h卸粮机、2台多用途抓斗门机及水平皮带系机系统组成。主要经营粮食、豆油、钢材等货物。2001年吞吐量65.6万吨,2002年为88.5万吨,2003年96.6万吨,2004年76.3万吨,2005年已达112.4万吨。2006年元洪码头吞吐量为153.8万吨。

进港航道按三万吨级散货船单向航道设计,航道宽150米,长约13千米,分为四个航段,乘潮航段长约9.6千米,共有11座导助航标志。码头现有锚地位于东洛岛南侧,称东洛锚地。锚地长3000米,宽1000米,水深14米左右,可供船舶候潮、引水、联检之用。

2010年9月,林绍良先生的三林集团和福州市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就将在福州市建设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的一体化综合化工园区达成了共识。三林集团拟在该项目中投资总额15亿—20亿美元。旨在倾力打造福建省外向型先进煤化工产业基地和绿色新能源供应基地。

这是林绍良先生成功不忘家乡的又一“反哺”举措。

林绍良创办的印尼三林集团是一个多元化跨国企业集团,致力于在能矿资源和农业及可再生能源领域拓展投资规模,已在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家拥有约30亿吨煤炭资源、5亿吨铁矿资源和超过100万公顷种植园及相应的土地储备。

三林集团中国总部总裁程光表示,煤化工是一个新兴发展行业,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可作为发电能源和化工原料,具备节能、环保的特点,也有很高的产值,属国内领先的先进技术。这一能源项目落地福州后,不仅为福建、福州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能源支持,也将辐射到江西、湖南等地。对投资地的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也颇具意义。

三林集团此次将福建省作为投资重点区域,有意参与江阴、可门等经济区开发,在福州沿海临港区参与新型产业基地的建设,打造年运输能力达6000万吨的国际物流链。

据了解,三林集团将参与江阴煤化工园区的主体项目投资和建设,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在江阴布局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项目进行合作;参与福州市属企业福州耀隆化工集团的整体搬迁改造和印尼煤炭资源的转化利用项目;与中国国电集团共同合作在江阴建设年吞吐量3000万吨的大型散杂货码头和堆场;与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包括连江可门物流储运项目在内的煤炭及可再生生物质能源的供销、储运、配送、中转项目对接;参与福州元洪工业园的开发建设。

该项目落地投产后,将有力带动福州市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福清海口林氏宗祠,在著名侨乡福清市东部港口海口镇的瑞岩山,这里风光如画,景色宜人。山上有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最大的佛教造像——元造弥勒石像;山下的牛宅村则是世界侨领印尼著名华侨企业家林绍良的故乡。

牛宅林氏宗祠有两座,按坐落不同地点分为东祠、西祠,东祠为兄,西祠为弟。东西两祠建于明万历年间(约1573-1620年),历代均有修葺,1990年经侨居海外的本宗华侨捐资重建,面貌焕然一新。东祠长46米,宽19米,占地面积874平方米;西祠长59米,宽19米,占地面积1121平方米。两祠堂结构样式大体相同,均面宽五间,进深四间,硬山结构,琉璃瓦面,整个建筑物飞檐画栋,雕彩精工,美仑美奂。

祠堂内大柱楹联“九牧家声远,十德世泽长”,点出此宗属于“九牧林”,其堂号为“十德堂”。祠堂正中立有清内阁大学士董浩、启部尚书曹振镛、兵部右侍郎胡长龄、内阁大学士文宁为林则徐所立“进士”横匾;民族英雄林则徐之五代孙、原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全国政协外事委副主任凌清(原名林墨卿)为宗祠落成题匾“九牧之光”,为祠堂增色不少。

牛宅林姓从肇基始祖永伸繁衍至今迪辈,已经二十六代,历六百余年,仁人志士,络绎不绝,一百多年前就开始有人远涉重洋,另谋发展。其子孙遍布印尼、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香港等地。他们靠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成就功业,声名远播。如今有富甲一方的商业巨子,也有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工程师、教授及其他人才,其中最有成就的当属本宗二十二代孙林绍良,他不仅是印尼首富,也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富豪,现担任印尼三林集团董事局主席廉总裁,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主席。

以下摘引一篇旨在赞美林绍良(文中的两位林先生,其中之一是林文镜)先生的长长的文章。

1986年金秋,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改革开放气息扑面而来:合资、合作、合同、协议书……我们曾经熟悉的许多革命的字眼已经渐渐陌生,我们不懂的东西愈来愈多。八年改革开放已成潮涌,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央希望福建走在全国的前面,福建希望福州走在全省的前面,福州希望福清走在全市的前面。福清靠什么走在福州市五区八县的前面呢?靠侨乡的优势。福清华侨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无论投资还是捐资均居全省各县前茅。有数字显示:1959年至1962年,华侨共投资捐资1100万元,建了2个工厂(糖厂和油厂)、4个农林果场、3所医院、6所中学、17所小学。1952年至1958年,华侨投资捐资440万元,建了华侨大厦和拖拉机站,新建扩建中小学47所。此外,还进口一大批化肥、农机具和包菜籽,帮助家乡克服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就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华侨捐资赠物也没有间断过。1979年至1986年6月,华侨投资捐资超过1979年至1985年全县财政收入的总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清县在发挥侨乡优势中,一如既往地建成了华侨罐头厂,这种利用侨资的形式也是全省第一家;1980、1983年还是全省第一家,以向华侨发行12年期债的形式,筹资248万元动工建设华福酒家。发展需要动力,突破需要胆识和勇气。要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必须审时度势,必需有新的思路,必须敢于否定自己。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5月间,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福州(包括五区八县)列在其中。1986年8月,福州市组建“改革开放调查研究服务团”,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袁启彤为团长,下没32个组,其中一个是“福清华侨组”,由14位同志组成。来自马尾开发区组调查报告称:该区举债2.8亿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首先开发罗星小区1.7平方公里,已经出现“项目饥渴症”,落地工业项目8个,其中两家是与香港合资的企业,其余都是内联企业,有的是市或省有关单位经营不下去才到开发区“避难”。我县现有“三资”企业警示:光引进资金不行,必须同时引进市场、技术、管理和原料。于是“福清华侨组”起草的调研报告《福清利用侨资新路子》中第一次提出:成立福清华侨经济开发区。同年10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出台。随即,省、市、县“补充规定”纷纷亮相。就在这个时候,邱玉清县长乘着开放改革的热浪,带着家乡人民的祈盼飞往香港。那里,侨领林先生在等候他。

如千年古钟骤燃撞响,万里江海乍起波涛,一股喜悦掀起万般热情,在侨领林先生胸中冲荡升腾,仿佛听见从故乡传来一声声悠长的呼唤:回来吧,海外乡亲们,让你们大显身手、大展鸿图的天时、地利、人和降临了!

侨领林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家,他在旅外乡亲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然而,当他确定应家乡的召唤与家乡政府联手创建开发区的时候,不仅友人感到吃惊,连企业界同仁也感到不可思议。

林先生的居住国对华人企业家对外投资活动有诸多约束,其中一条就是不允许华人企业家到境外投资,否则会被认为是跳逃资金的行为,在当地社会舆论界会产生强烈的反响,在日后的经济活动中也势必会遇到种种困难。

60年代,第三次技术革命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蓬勃兴起。电脑微机、核能利用、航天技术、生命工程……科技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下,夕阳工业不得不向国外寻求低成本的生存之地。亚洲“四小龙”迅速搭上这列“特快列车”,腾空出世。到了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夕阳工业也开始向境外寻找出路。此时,继马来西亚、泰国之后,林先生的居住国也以更为廉价的劳力、无可比拟的国土面积和资源蕴藏量,给外商以挡不住的诱惑,更为本土华人企业家创造了良机。而当初,我国开放改革尚未闯过计划经济“雷池”,许多经济法规还在“十月怀胎”之中,有实力的外商仍处在观望等待状态。

1985年底和1986年,林先生的集团应中国有关部门的邀请,多次到北京、天津、山东、安徽、上海等地考察,要求帮助在适合的地区搞大型水泥厂和炼油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该集团已经成为上海、天津和山东竞相争取投资的对象。二海首先抛出很具吸吸引力的浦东开发区一平方公里地皮,接着山东、天津开发区以更优惠的条件投来“绣球”。确实,当时别说福清,整个省都缺少吸引力。1986年8月,原省委书记陈光毅在一次会议上说:“据8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天津的开放走在沿海城市的前头。我们的条件比天津优越,有‘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这八个字,华侨也比天津多,可是福建籍的华侨却跑到天津海、安徽去投资。这是为什么?说明我们的吸引力太差。”1984年夏,一位外商来福清考察后,当面说,福清热情有余,魅力不足。背后说,傻瓜才到福清投资。正因为家乡落后,我们才回来投资,搞开发区,帮助家乡改变面貌。侨领林先生如是说。虽然不是豪言壮语,但爱国爱乡之情溢于言表。

新加坡别称狮城,狮城爱伦路二号有座风格别致的大厦,名唤“福清大厦”,在这里有过举世瞩目的轰动。那是1989年9月22日至23日,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第一届主席团会议暨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一百五十多位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福清同乡代表出席会议。从而揭开福清同乡团体历史崭新的一页,记下了中华民族一样走遍全球,而在全球每个角落都能落地生根,融进当地社会;世界很少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与习俗那么执着,对宗亲之情、桑梓之谊那么珍惜。福清籍旅外侨胞在许多居住国和地区都成立同乡会,以加强同乡之间的联系以及旅外侨胞与家乡的联系。新加坡福清会馆历史最久,成立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至1984年七十八年间,三易其址。爱伦比路2号162万新元标得的一块厂地。由于建馆耗资巨大,历时十年未有成就。1984年新一届主席林日顺主持筹建“福清大厦”工作,专程奔赴国求助侨领林先生。林先生对同乡之事无不玉成,当即串联旅外同乡认捐580多万新元解决了资金问题。1987年4月,当工程接近竣工的时候,林日顺主因操劳过度,痼疾复发,溘然谢世。林先生闻讯挺身而出,放下手中庞大的企业集团,从国飞抵新加坡主持大局,协助会馆新任主席魏成辉先生,使“福清大厦”最后大功告成。这时,家乡融侨开发区刚刚艰难起步,一个宏伟计划在林先生心中生成。于是他决定利用新加坡福清会馆“三庆”活动之机,把世界各地福清侨领都请来。把心中的计划交给乡亲们讨论。1988年10月13、14日,新加坡福清会馆“三庆”活动刚刚降下帷幕,林先生又在华乐酒店主持召开“世界各地福清同乡座谈会”,原福清县委书记陈元春被请到主席台就坐。在座谈会上,林先生倡议成立“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得到与会全体同乡热烈的响应,并推举林先生为“世联”主席。林先生在“世联”成立大会上作了题为“突破地域走向世界,团结同乡做出贡献”的报告,明确指出:“世联”应本着“联络感情,关心同乡,发展商务,支持家乡”四大宗旨开展工作。他说:我们的家乡正在进行经济建设,我们虽然身居海外,但是家乡的经济建设、社会繁荣和提高乡亲的生活水平,我们是有责任的,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支持家乡建设。是义不容辞的。

主席林先生在《报告》中还号召全世界福清乡亲要教导子孙下一代讲华语讲福清话。他说:“为了教育下一代认识家乡,热爱家乡,首先要教导他们讲华语,讲福清话。这样,我们福清人,就会把乡谊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永远不忘祖,世代不断根。”

……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当今很流行的话当初还没流行。但是,建设融侨开发区的议题刚刚提出,关于路的话题就同时被搬到桌面来。

现代运输革命的结果,就是集装箱的出现,于是对路也就提出特别的要求。那时候,我们对外介绍福清的时候,虽然赫然写着: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其实,除了一条融城至宏路最初叫“融宏路”比较像样外,其余没有一条可供集装箱车自由出入的公路。后来“融宏路”易名“元洪路”,有些同志在背后还有议论,说是出两套修路设备,不过价值20余万美元,按当时的外汇调节价,不足100元人民币,买下一个路名。如果现在还有这等合算的事情,开个口,福清好多“款爷”要做。

朋友,那时候福清还没有“款爷”。那是1984年,福建省交通厅决定改建融宏路为二级公路,总投资719万元。按照当时有关政策,地方必须出资10%,如果拿不出这10%的钱,项目将被取消。就这不足100万元,难倒了女县长陈月贞。有道是“穷寸铁,富万金”。这位做过多年基层财经工作的女县长,算盘拨得山响:县财政只有“吃饭”的钱,民以食为天,万万拿不得;拿不出10%,就要眼巴巴看着90%飞走了。

实乃事出无奈,不得不向侨领两位林先生求助。两位林先生没有二话,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点点钱,大可不必兴师动众,就自个儿包了。恰逢交通厅所辖工程公司要进口修路设备,故两位林先生改捐款为赠物。

说来也是天然巧合,好像是事先安排似的,元洪路1986年秋竣工,成了融侨开发区的“起跑线”。1989年,“世联”主席林先生又和已故林文华的公子共同捐资250万元,修建融城至海“元华路”。它的东头原先只挑着两镇一个乡,后来却挑出一个全国最大的外商投资区。

……

码头,是最吸引外商投资的硬环境之一。三资企业两头在外,不能一日吞吐不畅。

都说福清地理位置优越,北上80公里有马尾港,南下200多公里有厦门港。问题是那个时候关于体制问题,关于机构问题,关于设备问题,关于员工素质问题……种种问题困惑着港口,来货十日半个月上不了岸,送货半月数十天发不了船。而且,福厦公路还没拓宽。说是要建高速公路,只是“听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福清有良港没码头,建码头也提了多年,终因“没钱万事不能”,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上。

1990年,福建省第一家中外合资建设码头项目成立,由林氏集团投资的3000吨集装箱码头融侨码头,在福清江阴下垄港口破土动工。并创造出“福清速度”,实现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竣工,刷新了福建港口工程建设速度的历史纪录。1991年9月11日,融侨港务有限公司、福建闽达船务有限公司,在融侨码头举行开业暨首航香港剪彩典礼。侨领林先生持刀剪彩,一举剪去了福清有港没码头的历史,剪出了福清走向世界的新天地。

从而,奏响了福清华侨建设码头恢宏的进行曲:1992年9月,由林氏集团独资兴建的福州港最大吨位的业主专用码头福清松下万吨级元洪码头竣工。199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允许靠泊外国籍船舶。1996年10月,三万吨级外轮首航元洪码头,标志着福清口岸运作登上了新的台阶。

……

福清缺水问题早在1981年全县农业资源普查时就提出来,由于福清水系均是流程短、流量小的溪涧。雨多就涨,无雨就干。而且,福清半岛多丘陵山地,地下水匮乏。随着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对水的需要量与日俱增,现有水资源供不应求。因此,水源不足是福清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990年,为了解决东张水库枯水期供水不足的问题,拟在水库以西十多公里的一都溪,凿山引水补给东张水库。工程耗资概算为2300万元,省市县水利部门多方筹800万元,尚差1500万元。消息传到侨贤林先生那里,立马联系旅外乡亲蔡道行等筹足所缺资金。并一诺千金,很快到位,使工程如期于1992年6月开工。闽江调水工程可谓是一代壮举,它将从根本上解决福清缺水问题。工程总耗资8亿多,海外乡亲捐款共4亿元,全部由侨领林先生出面募捐,其中两位先生捐了2亿元。

……

林氏集团是融侨开发区的倡导者,也是主要投资者之一,在“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中扮演主要角色。林氏集团是两位林先生共同创建,发迹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目前已是世界著名的跨国财团,属下有制造业、银行、地产、国际贸易等近四百家企业。业务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其支柱产业面粉水泥,分别占居住国市场份额的九成半和六成。他们一个是集团的董事长,一个是董事总经理,股份相同,利益均等。他们结成了“黄金搭档”,从而改写了“花没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古训。

林氏精神是什么?是一种氛围、一种志向、一种和谐、一种意识、一种风尚、一种信念。这是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无时不在无刻不在追求卓越。热烈地追求卓越的事业、卓越的企业、卓越的产品。君不见,融侨项目多姓“冠”,而且果然创造出了“福清速度”、“福清效益”。使得融侨开发区当年建设当年见效,两年开始变样。

……

当牛宅村和亿万人民高唱《东方红》的时候。确确实实唱出千年的希望,唱得海外赤子欢欣鼓舞,走进如火如荼的岁月。那时,我们的民族有过很多发展的机会,但都错过了。1961年名列当今世界华人富豪榜首的林先生,重涉远洋二十三年后第一次回故里牛宅村省亲,为慈母祝寿,面对三年灾害和苏联逼债所造成的乡亲们吃糠咽菜的困难日子,而与他出走南洋那时相比,也有一番天上地下变化的感慨;政通人和,官正吏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赌博,也没有卖淫。

1990年10月31日,林先生踩着祖国改革的鼓点,迎着开放的东风,二度回乡省亲祭祖、工商考察之时,对家乡的变化更有一番惊喜和感慨,前后相隔二十九年,牛宅村乃至整个福清,从县城市面,街面、店面、村面、桌面、碗面、人面、而面都写着“天翻地覆慨而慷”。他激动地说:福清确实变化很大,比我预想的还要大。他还风趣地说,我第一次回来,县长陈春炎批给我一口鱼池和11头皮包骨头的毛猪宴请乡亲,用了几百斤南洋带回来的面粉和油,做出来的东西待到上桌还不够满盆,如今大鱼大肉已退出了乡间酒席桌面。变化,越变越好,这是改革开放的回报。改革开放也在海外乡亲心上放了一把火,熊熊燃起爱国爱乡的热情。就在这一年,林先生决定在家乡牛宅村建设“第一工业区”,后更名为“元载工业村”。从此,东岳山下机声隆隆,唤醒了沉睡千年的龙。

很多人参观过洪宽工业村,更多人从电视屏幕和报刊上读过有关洪宽工业村的报道,并为之神往与赞叹。但是,有多少人了解洪宽工业村的缔造者侨贤林先生为之所倾注的一片痴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