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城位于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岸河口附近的半岛上。城市面临巴拿马湾,背靠安康山谷,风景如画。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的“细腰”——巴拿马,是连接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桥梁,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被称为“世界桥梁”、“宇宙心脏”,也被称为“中南美洲的金银路”。
巴拿马在印度安语中的意思是“蝴蝶之国”。巴拿马城最早是印第安人的小渔村,1519年开始建城。1671年被海盗烧毁后重建。1903年,巴拿马独立,这里成为巴拿马共和国的首都。1915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巴拿马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巴拿马城历史区的南端有一座典雅的广场,广场上树立着巴拿马运河开凿者纪念碑、阿洛塞梅那总统纪念碑和黄热病发现者芬力纪念碑。城外的圣多明各教堂有300多年的历史,巨大的拱形建筑全部用砖石砌成,没有任何支柱。
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人罗德里戈·迪·巴斯蒂特斯登上了达连的一座山峰。在那里,他可以眺望太平洋,此时,这位第一个踏上巴拿马土地的欧洲人的心中,也许涌动着一个大胆而美丽的设想——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架一座贯通彼此的桥梁——那可能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不过,这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想法,壮阔的太平洋是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的。
费迪南·德莱斯帕斯是吃过苏伊士运河那只螃蟹的人,他曾以坚强的毅力和卓绝的智慧,成为成功修建苏伊士运河的英雄,在这项事业上,他战胜了那些拥有至上权力的人——威尼斯国王、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有了上次的经验,他对成功吃掉“巴拿马运河”这只螃蟹是充满信心的。在一些朋友的支持下,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并于1880年开始动工开挖一条深9米、宽22米的与海平面等高的水道,这条水道从大西洋到达太平洋。
然而,这一次,天不佑人,这位运河专家所遇到的困难是不可逾越的。黄热病和疟疾使公司的工人们纷纷病倒甚至死去。这项工程成了众人谈之色变的死亡陷阱,一些建筑工人从法国来时自己就带着棺材,结果那些棺材没有空着回到法国。在死亡人数将近万人的时候,德莱斯帕斯再也无法坚持了,1889年工程被迫中止。
为了实际的利益,美国人则是愿意冒险的。1903年,巴拿马和美国签订一份条约,美国政府取得了开挖这条运河的权利。但对美国政府来说,那些可怕的疾病的威胁仍是首要的、最大的困难。人们不会忘记德莱斯帕斯公司血的教训。在这个时候,美国军队的外科专家威廉·克劳福德·戈加斯不惧危险来到了这里。他用了两年时间,彻底消灭了黄热病,并将疟疾绝对控制在发病区。尽管挖掘运河的工作还没有开始,威廉·克劳福德·戈加斯已经立了头功。1907年运河工程正式开始施工。
巴拿马地峡的地貌决定了巴拿马运河不是东西而是东南走向。在战胜了疾病的威胁之后,巨大的、庞杂的工程量便是美国人必须战胜的敌人。开挖这条运河不仅包括开挖航道本身,而且还包括在运河两端建设港口和港口设施、巨大的防波堤、水坝、船闸和人工湖。同时重新建造了科隆和巴拿马市之间一条铁路的大部分路段。
1914年8月3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第一艘远洋轮驶过全长64.8千米的巴拿马运河,长鸣的汽笛声宣布了为开辟一条穿越巴拿马地峡通道而进行的长期的、艰难的工作的至此结束。
河水的颜色是多变的,丽日艳阳下,它是一片澄澈的金黄;夕阳西下的时候,它折映着五彩的落霞;过多地夹带泥沙的时候,它变成浑浊的褐黄。河流色彩的变化犹如它沿岸的风景,也犹如世界上变幻的风云,不知道在未来的时刻会向什么样的境况发展。就比如,在巴拿马运河宣布通航的喜庆日子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战炮声突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