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333

第333章 鲁斋学案(黄氏原本、全氏修定)(3)

文公姚牧庵先生燧

姚燧,字端甫,柳城人,枢之从子也。年十三,见许鲁斋于苏门,十八,始受学于长安。为文法昌黎,鲁斋戒之曰:「弓矢以待盗也,使盗得之,亦将以待主人。文章固发闻士子之利器,然先有能一世之名,将何以应人之见役者哉!非其人而与之,与非其人而拒之,钧罪也。」鲁斋累为国子祭酒,召弟子十二人,先生自太原驿致馆下。累官翰林学士承旨。年七十六卒,谥曰文。先生由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至元以后三十年间,名臣世勋,显行盛德,必得先生文始可传信。先生亦慨然自任,曰:「文章以道轻重,道以文章轻重。复有班孟坚者出,表古今人物,九品中必以一等置欧阳子,则为去圣贤也有级而不远。然予观先生之文,类宋宣献公耳,则又何也﹖」自号牧庵。所著有《牧庵文集》五十卷。(修。)

文正耶律先生有尚

耶律有尚,字伯强,东平人。受业许鲁斋之门,号称高第弟子。邃于性理,仪容词令,动中规矩。至元八年,召为太学斋长。鲁斋归,以先生为助教,嗣领其学事。除秘书监丞,出知蓟州。自先生既去,而国学事颇废,廷议为非先生无足以继鲁斋者,遂除国子司业。升国子祭酒。前后五居国学,为师表者数十年,海内宗之,一如鲁斋。年八十五卒,谥文正。

文穆吕先生域

吕域,字伯充,河内人。先生从鲁斋学。鲁斋为国子祭酒,举为伴读,辅成教养,其功为多。至元十三年,擢陜西道按察使知事。未行,改四川行枢密院都事。升奉训大夫、四川行省左右司郎中。三十年,知华州。仁宗即位,召拜翰林学士。未几致仕。年七十八卒,赠陜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东平郡公,谥文穆。

祖望谨案:《鲁斋列传》所征伴读十二人者无先生名,岂即吕端善邪﹖

忠宪刘先生宣

刘宣,字伯宣,太原人。为中书省掾。暇则从国子祭酒许鲁斋讲明理学。(云濠案:谢山底本有云:「江西按察使刘伯宣,河东人也。鲁斋高弟,方正严重。」)累官吏部尚书,谏伐交趾、日本。迁行台御史中丞。为江浙行省丞相忙古台所陷,自刭死。追封彭城郡公,谥忠宪。

惠愍贺举安先生伯颜

贺伯颜,本名胜,字贞卿,一字举安,伯颜,其小字也,以小字行,太师上都留守仁杰之子。幼从鲁斋学。仁杰守上都,为世祖所倚任,先生初入宿卫。有劳,拜集贤学士,领司天事。力言桑哥之奸,迁参知政事,签枢密院事、大都护、典属国。仁杰卒,即拜上都留守,以嗣其任。寻加左丞相,仍留守。奏丞相帖木迭儿之贪秽,罢之。英宗即位,帖木迭儿复相,诬以罪而杀之。帖木迭儿事败,其冤始雪。赠太傅、秦国公,谥惠愍。(补。)

文靖徐先生毅

徐毅,字伯宏,赵城人也。(云濠案:梨洲本传云:「父德举,提举太原盐铁使。」)少受业于许文正公。清方劲正,辟为同知檀州事,有声。世祖擢监察御史。上言:「江南新附未久,宜抚恤流亡,以固民心。京师天下根本,宜蠲除地税,以厚德意。检覆灾伤,宜以时而发仓廪之储,捐山泽之利,申明酒禁,以修荒政。鳏寡孤独宜有养,民所疾苦宜遣使询问。方今庶政姑息,中书亲细务,而宰相失体,六部寮属,多非其人。」因陈省台为治之要,及宪司事宜:「监治官吏,当加儆戒,不可因人之诬言而升降。察官其行枢密院、行大司农司、行通政院及尚书省理算受赏进官者皆可罢。」又以日食地震,乞罢诸行省。又言「四川妄起边衅,交趾虚劳王师,献策以要功生事者,宜勿听。官军子弟,以膏粱承袭,未尝知兵,当别议立法。增国子之员,重教官之选,以兴学校。治宗庙,以崇祀典;修国史,以存故实,设朝立班,不可全无流品之分,实封陈言,无使苟为进身之计。」他如选用官吏,减钱粮之费,理婚田之讼,马禁水利盐钞诸法,其弊当改者,前后七十余疏。世祖崩,上封事于太皇太后、皇太后曰:「四海不可一日无君,大行奄弃天下已五日,非早定大策,万一启奸觎,实可寒心。皇孙抚军朔漠,伏愿遣使奉迎,归正大统。」成宗即位,首请正东朝尊号,因言:「陛下方虚心求治,而大臣不肯任事,宰相员太多,论议不一,宜亟用旧臣伯颜。为治不在高远,但当尊守旧制,其要有四:亲贤,远佞,信、赏必罚而已。」又请建储贰,睦宗藩,选台谏,教习亲军,勿事西南夷,而专备北边。赦不可数,凡二十余疏。累迁至河东、山西廉访佥事。阅所部狱囚,得其冤状,所释五百余人。召为徽政院长史。旧例台察于徽政之事一无所问,先生言其非,有诋之者,即谢去。已而累除治书侍御史。大臣构害御史郭章,先生为之辩,有沮之者,又谢去。召还,授陜西、汉中道廉访使。入为刑部尚书,改授河北、河南道廉访使。后入为刑部尚书、签枢密院事。仁宗即位,授燕南、河北道廉访使。召入,参议中书省事。顷之,拜陜西行台御史中丞,辞归,卒。追赠中书右丞、平阳郡公,谥文靖。所著有奏议五卷、诗文三卷。(修。)

副使白先生栋

白栋,字颜隆,太原人。许文正教国子时伴读也。官至按察副使。见《道园集》。(补。)

清献王本斋先生都中

王都中,字邦翰。(云濠案:先生后居苏州。《姑苏志》云「字符俞。」)父积翁,初仕宋为福建制置使。元兵入闽,积翁以八郡图籍献世祖,授中奉大夫,累官迁刑部尚书,转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奉使日本,至其境,遇害。武宗时,追封闽国公,谥忠愍。先生以父功授平江路治中,其时年十七。遇事剖析,动中肯綮,僚吏皆眙不敢欺。累拜浙江行省参知政事。卒,谥清献。先生历仕五十余年,所至政誉暴着,而治郡之绩,虽古循吏无以尚之。当世南人以政事之名闻天下而位登台宪者,惟先生一人而已。幼留京师,及拜许鲁斋,即知所趋向。中年,尤致力于根本之学,自号本斋。有诗集三卷。(补。)

李先生文炳

李文炳,囗囗人。其死也,鲁斋哭之恸,有「丧予」之叹。

斋长王先生遵礼

王遵礼,字安卿。鲁斋为之名字说曰:「王氏子,昔尝从予游,曾未阅岁,乃迁居燕然,于今盖八数年矣。顷来复过吾门,状貌加伟,而其礼节恭谨,无异平时。予嘉其处心近厚也,思有以教之,因其求更前名,遂为说以命之。」又曰:「诚能因其所已知,而扩其所未知,因其所已能,而推其所未能,则他日修身事亲之际,将不止如今日之王生也。」(参《鲁斋遗书》。)

(梓材谨案:先生改名遵礼,且云迁居燕然,盖即汴人王梓,鲁斋兼祭酒时,征为斋长者,而《学案》原表与万氏《儒林宗派》皆分而列之,误也。)

县尹赵先生矩

赵矩,字义臣,大都人也。鲁斋弟子。南乐县尹,劝农养士,称循吏。(补。)

宪副刘存斋先生季伟

刘季伟,秦人。号存斋。官四川宪副,与牧庵为同门人。(参《姚牧庵集》。)

齐长韩先生思永

韩思永,大名人。

学士高先生凝

高凝,字道凝,河内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参《姚牧庵集》。)

附录

鲁斋为字说曰:「尊君以古自立,又以古道教生,其命生之名,取《易》卦《鼎》象『凝命』之凝,欲生之以厚自成也,以正自守也,犹鼎之峙焉。虽然,此体也,未适乎用。欲生之博文约礼,日笃于人道之常,犹鼎之享帝养人之用,不为法器而已也。夫父子君臣者,天之命也,人之道也,去古既远,天下之俗,日趋于薄,风靡波荡,一往而不可复。其间能以古道自重,卓然不为流俗所移,况又益资学问之力,以进乎道,则厚也不为徒厚,其正也不为徒正,体具用行,而于出处穷达无施而不当,其亦贤乎!」

斋长苏先生郁

苏郁,大名人。

佥事姚先生炖

姚炖,河内人,亦文献之从子也。常佥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司事。(参《许圭塘集》。)

斋长孙先生安

孙安,河内人。

斋长刘先生安中

刘安中,秦人。

(梓材谨案:以上七先生,皆鲁斋兼祭酒时所征弟子,分处各斋,以为斋长者。)

郡王孛怜吉先生

河南王孛怜吉,尝受业鲁斋。

文肃畅先生师文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也。师鲁斋,而友牧庵。至元中,陈时政十六策。官至翰林学士,追封魏郡公,谥文肃。(补。)

知州王先生宽

秘监王先生宾(合传。)

王宽、王宾,唐县人,文肃公恂之子。皆从鲁斋游。(补。)

(梓材谨案:《元史》文肃本传称先生兄弟「得星历之传于家学」。一由保章正,历兵部郎中,知蠡州,一由保章副,累迁秘书监。)

(云濠谨案:秘监,字子立。见《苏滋溪集》。)

雪斋家学

文公姚牧庵先生燧

佥事姚先生炖(并见《鲁斋门人》。)

道济门人

修撰董龙冈先生朴(附师乐舜咨。)

董朴,字太初,顺德人。自幼强记,比冠,师事乐舜咨、刘道济,幡然有求道之志。世祖至元十六年,以荐为陜西知法官。寻召为太史院主事,辞不赴。仁宗皇庆初,年踰八十,以翰林修撰致仕。卒年八十五。其为学,自孔、孟微言,以及先儒所以开端阐幽者,莫不研极其旨。中山王结曰:「朴之学,造诣既深,充养交至;清而通,和而介,君子人也。」家近龙冈,学者因称龙冈先生。(从黄氏补本录入。)

紫阳门人

文忠郝陵川先生经(见上《江汉学侣》。)

文公姚牧庵先生燧(见上《鲁斋门人》。)

陵川家学

郡守郝先生庸(别见《静修学案》。)

陵川门人

祭酒苟先生宗道

苟宗道,字正甫,保定人,郝伯常门人也。伯常使宋,先生弱冠从往为书佐。及归,竟以儒名。官至国子祭酒。(补。)

郧城门人

文靖刘静修先生因(别为《静修学案》。)

文穆滕东庵先生安上(别见《静修学案》。)

牧庵门人

文靖孛朮鲁先生翀(别见《萧同诸儒学案》。)